第五章 道其不行
第五章 道其不行
1.道其不行
【原文】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解释】孔子感慨的说道:“大道难道真的是行不通了吗?”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推行大道于天下。这里孔子是感慨大道能行于天下的。中庸之道可以说是正道的,如果人人都能够持守中庸之道,大道就能够行于天下了。中庸之道为中和之道,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中和了。中庸并不是和稀泥的,并不是说什么都折中就好的。
第四章 道之不行
1.道之不行
【原文】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解释】孔子说:“大道不能够行于天下,这个原因我是知晓了的:聪明的人太过了,而愚笨的人又不及。”什么是道呢?这个道字不是那么容易讲的清楚的。孔子当年曾经向老子求道。黄帝曾经向广成子求道。孔子把道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天下人离大道越来越远了的,孔子由于已经得道了,已经明心见性了,他就知晓了这个原因了。聪明的人就太过了,并不是智慧的。如果自以为聪明,就有骄傲的毒污染本心,如何能够明道呢?愚笨的人又不及,未能觉察实相,如何能够明道呢?
孔子又说道:“大道不能发明于天下,这个原因我是知晓了的:贤达的人太过了,而不贤的人又不及。”《大学》中有讲到明明德,就是要发明每个人本有的明德,使得天下所有的人的明德都发明出来,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如果能够把每个人的心灯给点亮了,大道就能够发明于天下了。对于贤达的人来说,如果是执着于书本,被固有的习气所束缚,也无法明道。比如贤达的人很讲究礼,跪拜的套路等等一点都不敢怠慢,可是如果被这些形式所束缚了,也就无法明道了的。我们恭敬的叩拜,这个是要我们放下傲慢的心。这些东西也类似于治病的药,如果把病治好了,还执着于药就麻烦了。如果已经渡过了河,还背着船走干什么呢?贤达的人也许被这些规矩的东西束缚太多了的,要到了孔子那种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好了。虽然在一定的规矩束缚下,可是似乎规矩都不存在一样。类似于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看不到一丝的束缚,也会自然的顺着太阳转动的。对于不贤的人,一点都不在乎这些规矩也是不行的。
2.鲜能知味
【原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解释】孔子又说道:“世人都离不开饮食,可是很少人能够知晓其中真正的味道。”
孔子这么说是不是夸张了一点呢?孔子是拿饮食来打比方的,大道就好像是饮食一样,天天都离不开,可是却很少人真正知晓大道的真谛,很少有人真正知晓饮食真正的味道。也许有人会说,怎么可能呢,天天吃吃喝喝的,是什么味道还不容易吗?那可未必的。比如说吃饭,我们有无真正的体会过纯米饭的味道呢?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也许边喝酒,在应酬说话,大脑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哪里顾得上品味纯米饭的味道呢?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安安静静的品一口白米饭,头脑不想任何事情,就是专注的品米饭,也许会发现这辈子第一次品味了米饭的味道的。
我们天天照镜子看自己,也许觉得最了解的莫过于自己了,莫过于自己这张脸了的。举个例子也许会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我们的眼睛在头的偏上三分之一,中间,还是偏下三分之一处呢?闭上眼睛来想一想,有了初步答案之后,再用尺子来量一量,也许这个答案会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我们连自己的脸都不了解,连自己的眼睛都不了解了,如何能够识别真正的大道呢?
第七章 皆曰予知
1.皆曰予知
【原文】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解释】孔子说道:“人人都说自己很聪明,可是被驱逐到了罗网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的。”孔子在感叹世人看似聪明,实则愚笨的。罟(gu)为捕兽的网;擭(huo)为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世人自以为聪明,可是明明看到了这些机关陷阱,还是要往里面去钻。世人不能够持守中庸之道,就落入陷阱之中了的。中庸之道如同康庄大道的,这些陷阱专门布置在旁门小道上,可是还是那么多人视而不见,铤而走险的,孔子就在那里感叹了的。世人如同飞蛾扑火一样,如何拦也拦不住的。
孔子又说道:“人人都说自己很聪明,能够选择中庸之道,可是连一个月都不能够坚持得下来的。”人人都知道做善事是好的,可是却不能够坚持去做的;人人都知道作恶事是不好的,可是却不能够放弃的。我们做善事不是给别人看的,可以说对自己有极大的益处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的大钱包,我们每做一件善事,就会将无形的钱,无形的资粮给存进去一笔。虽然一时半会可能不能马上兑现,可是迟早就可以兑现的。不仅仅能够得到智慧,还能够得到福报。光存了一个月的钱就无法坚持下去了的,真是可惜了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