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召开城市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理论与警务实践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经验、聚焦问题、提升能力,在全社会汇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合力,12月13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与市警察协会在广东省迎宾馆联合举办第三届现代警务论坛之“城市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邀请高等院校、教育、公安、检察、司法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实务工作者,就“两未法”修订后集中交流研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前沿地,一直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新时代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治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会上,广州大学、广西警察学院专家学者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业化警察队伍建设、学生欺凌行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交流,市检察院、市新穗学校分别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学校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做法,市公安局从打防拐卖犯罪、一站式关爱中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警务专职机构、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等角度,对未成年警务实践展开研讨,共同为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关爱未成年人建言献策。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锐在会上指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就是保护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近年来,广州市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法制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深入、未成年人案件专办体系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毒品预防教育和涉毒未成年人帮教救助工作持续推进,网络平台监督检察持续加强,校园内容安全防范持续牢固;全市公安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紧紧抓住新修订“两未法”实施的契机,综合施策、健全体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全面筑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道防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7月23日清晨,一对年轻情侣在广州珠江边琶醍段不慎相继落水。海珠区琶洲街道“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员何灵智恰好路过此处,突然听见江边码头传来呼救声,马上循着声音跑过去。他赶到江边,见到两名年轻人落水,岸边还有一名女孩急得不知所措。何灵智迅速拿起岸边的救生圈往落水者位置扔,但落水者一直抓不到。水流湍急,落水者离岸边越来越远,人也开始往水下沉。千钧一发之际,何灵智果断套上救生圈,手上绑好救生圈绳子,奋不顾身跳进江里,奋力向落水者游去。借助救生圈,何灵智与闻声赶来的其他热心市民一起,将两名落水者成功救上岸。
在广州,有千千万万个像何灵智一样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员正活跃在社区内外、大街小巷,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共同维护城市和谐安宁。
一、街头巷尾,闪动着“广州街坊”守护平安的身影
据了解,广州市公安局紧扣社会治理形势特点,积极协助市委政法委将群防共治工作纳入社会治理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全力打造以“广州街坊”为品牌的群防共治队伍,创新城市群防共治机制,延伸城市治理触角,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目前,全市“广州街坊”实名制注册人数达67万人。广州警方立足实际,不断摸索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群防共治工作,通过组织发动“广州街坊”等群防共治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电信诈骗防范、交通安全秩序整治等工作,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共治,助力平安建设高质量发展。
目前的广州街头,处处闪动着“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守护平安的身影。如南沙区“广州街坊·红色娘子军”每天在地铁站出口、校园、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配合民警开展安全巡逻、禁毒、反诈宣传等活动,英姿飒爽,尽显巾帼风采。荔湾区“广州街坊·如意平安骑队”在珠江边开展骑行巡防活动,为社区安宁保驾护航。白云区“广州街坊·平安马甲”协同派出所,找回走失了9个小时的老人和3岁幼童。2022年以来,广州警方积极组织“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共861万多人次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凝聚起平安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创新“五化”模式
广州警方协助市委政法委按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新呼声、新需求,以拓展民间力量参与度、持久度为着力点,在群众组织动员模式上补短板、强创新。
理念公益化。突出群防共治事业公益性,弘扬“做好人、做好事、做善人、做善事”公益理念,激发市民群众公益情怀,以公益理念感召关心公共利益和社区事务的社会组织、市民群体广泛参与群防共治。
动员社会化。发挥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公益活动专业优势,发掘培育社区积极分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工作平台化。顺应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展,开发“广州街坊”微信小程序,突破时空限制,让志愿者可快速、便捷地参与群防共治。
队伍组织化。注重以趣缘、业缘、地缘、志缘为纽带连接市民群众,组建起一支支组织化特征更为明显、结构更稳定的群防共治队伍。
项目品牌化。通过品牌打造传播来凝聚人心,吸引更多群众加入。
三、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
广州警方协助市委政法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全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平安建设多元整合。在全市近200个街镇成立平安促进会,由街镇党工委领导,突破了传统以专业化(政法干警)、半专业化力量(联防队、治保会)为主的群防共治模式,将专业力量、半专业力量、行业性社会力量(快递物流、外卖小哥等)和一般志愿力量(热心群众)集结起来,扩大了平安建设覆盖面。
志愿活动趋于常态。注重提高队伍内生动力,激发群众参与的自觉和热情,常态化开展群防共治活动。荔湾区“广州街坊·如意平安骑队”配合民警开展日常治安巡逻防控,推动辖区警情连年下降。“广州街坊·花都一家人群防群治先锋”持续参与社会面巡防、交通劝导活动。
服务功能趋于综合。以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为载体,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测评、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将“广州街坊”服务功能拓展至涵盖平安宣传、环境治理、纠纷调解等多方面,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邻里守望“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法治“宣传员”、应急处置“支援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在疫情防控中,生活在白云区三元里街的湖北籍新“广州街坊”挺身而出,成立了首支“湖北籍来穗人员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黄埔区“广州街坊·靠埔青年”紧急组建一支战疫志愿突击队,支援辖区内人力短缺的医疗用品企业复工复产,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2000余小时。越秀区“越秀邻里”平安志愿服务队为抗疫一线基层工作者提供义务理发等服务。海珠区“广州街坊·海珠芳华”平安志愿队为隔离家庭送上生活用品。
为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广州市工信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市工业遗产认定工作,经专家评审及征求产权人意见,第一批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近日公示。
第一批广州市工业遗产共有16处入选,其中荔湾区最多,共有5处,包括协同和机器厂旧址、广州柴油机厂、广东饮料厂旧址、亚细亚龙唛仓旧址、广州钢铁厂旧址;海珠区4处,包括陈李济中药文化园、珠江啤酒厂旧址、广州纺织机械厂旧址、广州电池厂旧址;越秀区2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广州电力展示馆;番禺区2处: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旧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区各1处,分别是广州市第二棉纺厂旧址、柯拜船坞旧址及录顺船坞、增城糖纸厂旧址。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我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自2017年12月20日公布第一批名单以来,工信部迄今已公布5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其中,广东有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江门市蓬江区江门甘蔗化工厂、清远市英德市英德红旗茶厂三处入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