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广州东站主体结构封顶
近日,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市区环线)施工取得新进展——广州东站主体结构封顶,中山八至如意坊站区间(下称“中如区间”)盾构隧道双线贯通。截至目前,地铁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5%。
地铁十一号线广州东站位于广园快速路南侧主干道下方,全长332米,标准段宽23米,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地铁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复杂,车站主体处于林和西、林和中隧道之间,北侧为快速路高架桥,且下穿人行天桥、上跨既有运营地铁三号线,地面交通流量大、地下市政管线密集、周边建构筑物众多,主体围护桩距离地铁三号线隧道最近处仅4米,给地铁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
广州地铁联合施工单位中铁五局组织技术攻关,在高架桥下的桩基施工中采用了改进型反循环钻机成桩工艺,利用冲击钻头对岩石进行较高频率的冲击,使其破碎,然后利用反循环排渣方式将破碎岩屑排出孔外。
广州东站的配线段为两个面积达134平方米的大暗挖隧道。为有效控制开挖风险,地铁建设者们引进悬臂掘进机等先进设备,并加密做好地面及林和中隧道的安全监测。在上跨既有地铁三号线区域施工过程中,地铁建设者们对车站围护结构采用了吊脚桩,主体土石方开挖采用静力爆破,抗拔桩采取人工挖孔桩的形式施工,有效减少施工震动对运营线路的影响。
中如区间隧道长约1250米,盾构机自如意坊站始发后,先后下穿内环高架、黄沙大道、荔湾涌、市政桥梁、荔湾湖、中山八路、既有运营地铁五号线,最后到达中山八站。区间沿线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小转弯半径为350米,水平运输最大纵坡达28‰,盾构隧道顶埋深约19~31米,且长距离在深厚砂层中下穿荔湾湖、近距离侧穿地铁五号线等敏感区域,地下水量丰富,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为确保盾构区间快速平稳顺利贯通,施工风险安全可控,广州地铁与施工单位中铁二局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多次组织专家“会诊把脉”,施工过程中提前布设监测点,通过严控掘进参数,加强壁后注浆,并在已运营线路内安装信息化监控设备等管控措施,确保盾构机平安穿越复杂敏感区域。
截至目前,地铁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5%。32座车站中,2座已开通,16座已封顶,13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1座正进行前期准备;32个区间中,1个已建成开通,21个已贯通,9个进行土建施工,剩余1个进行施工前准备;赤沙车辆段和出入段线进行土建施工;9座车站进入机电施工阶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经验、聚焦问题、提升能力,在全社会汇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合力,12月13日下午,广州市公安局与市警察协会在广东省迎宾馆联合举办第三届现代警务论坛之“城市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邀请高等院校、教育、公安、检察、司法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实务工作者,就“两未法”修订后集中交流研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前沿地,一直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未成年人保护问题。新时代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如何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治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会上,广州大学、广西警察学院专家学者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专业化警察队伍建设、学生欺凌行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交流,市检察院、市新穗学校分别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门学校教育等方面介绍了做法,市公安局从打防拐卖犯罪、一站式关爱中心、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警务专职机构、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等角度,对未成年警务实践展开研讨,共同为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关爱未成年人建言献策。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锐在会上指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就是保护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近年来,广州市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法制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深入、未成年人案件专办体系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毒品预防教育和涉毒未成年人帮教救助工作持续推进,网络平台监督检察持续加强,校园内容安全防范持续牢固;全市公安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要紧紧抓住新修订“两未法”实施的契机,综合施策、健全体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全面筑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道防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暖”在街头 “暖”在田间
强冷空气南下,广州市低温天气持续——12月18日广州观测站最低气温只有6.9℃,创了下半年新低,12月19日最低气温有可能刷新这一纪录。
连日来,广州各条街道持续开展防寒专项行动,派送棉被、开放庇护站、引导“街友”就近入住庇护站……“暖”在街头,也“暖”在田间——在菜田间、池塘上,农户纷纷搭起了越冬棚,提前做好农作物防冻保护工作。
棉被送给困难户
庇护站持续开放
连日来,广州持续的低温天气让住在越秀区的林叔很苦恼。林叔是辖内的低保人员,患有高血压等基础病,家里棉被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现在的保暖性已严重不足。林叔说,常常睡了一晚,第二天起床后手脚还是冷冰冰的。
中大社工北京街社工站了解到林叔的情况后,连接了社会资源,给林叔送了一床爱心棉被。在林叔前来社工站领取棉被时,社工还不忘叮嘱林叔要多穿衣服,穿厚袜子,注意保暖。近段时间,该社工站通过电访、探访等方式摸查辖内困难居民的情况,截至12月15日,该社工站已为多位有需要的居民送上棉被。
而在天河区沙东街社工服务站里,社工也赶在强冷空气来临前抓紧时间电访辖内的特殊群体。通过电话摸查,社工了解到辖内有2名独居老人需要被子。社工及时反馈街道,由街道从庇护站调度了2床被子,再由社工站通知老人亲属前往领取。
加强街头救助巡查
除了送棉被给困难群众,街头的救助巡查力度也在加强。12月15日至18日,黄埔区每天都开展巡查行动,在救助巡查时,工作人员配备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雨具等用品和爱心包、棉衣、棉被、毛毯等防寒物资。据悉,区救助管理工作小分队按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每天不少于10个地段进行巡查,按片区、网格对农贸市场、涵洞桥底下、车站、各大银行自助服务区、公园等地开展流浪救助排查,对愿意接受救助的引导其就近入住救助站,对不愿接受救助的发放防寒衣物、爱心包等物资。寒冷天气下,区救助管理工作小分队救助巡查时间延长至夜间11时。而荔湾区民政部门也加强了街面巡查力度,向不愿意进庇护场所的群众发放棉被、棉衣裤、睡袋、毛毯等御寒物资。
除了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当前,广州多条街道的庇护站持续开放,多条救助热线全天开放。
农户搭起越冬棚
虾苗、蔬菜过暖冬
寒冷天气下,菜田间、池塘上,农户纷纷搭起了越冬棚,提前做好作物防冻保护工作。
近日,记者来到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现场所见,虾塘上白茫茫一片。原来,这是养殖户在虾塘上面搭建的越冬棚,可以保障虾苗在冬季里也能够安全生长,提高虾塘的利用率。
走进越冬棚,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虾塘里的增氧机“呜呜”作响,室内温度27℃左右,而当天的气温才12℃左右。据广州市康源生态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志东介绍,越冬棚是今年10月搭建的,虾塘里面投放了南美白对虾苗,南美白对虾适宜在25℃-30℃的温度下生长,在气温低的冬季无法生长,越冬棚的搭建能确保对虾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生长。“如果没有越冬棚,一年只能养殖两批虾;有了越冬棚,一年就能够养三批了,提高了虾塘的利用率和养殖户的收益。”许志东说,越冬棚里的虾苗到明年春节就可以上市了,预计亩产可以达到600斤-700斤。
记者从番禺区农技办获悉,番禺区大力推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水产养殖越冬棚可以享受补贴,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户的青睐,今年向农业部门申建越冬棚的水产养殖户已有30多户。
许志东介绍,自己今年搭建了越冬棚,搭建的成本冬天养殖一批虾就可以赚回来了,而且越冬棚明年冬季还可以重复使用。他算了一笔账,15亩虾塘搭建标准化越冬棚的成本为7万-8万元,15亩虾塘养一批虾的产值可达30多万元,扣除成本后还可盈利。
在南沙区,农户生产者也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并积极做好低温、降雨、大风等不利情况的应对措施。“南沙区冬季蔬菜作物主要有番茄、花菜、西芹、玉米、甘蔗、木瓜等,容易受寒潮及强冷空气影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何国平表示,急剧降温往往伴随降雨、霜冻等自然现象,此时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如预报阴雨天气,农户可提前一天对农作物喷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提前排清排灌河积水,减少因排灌不及时造成淹水,减轻对农作物的伤害。如突然降温,可喷蔬菜防冻剂,减少冻害对农作物的伤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