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投生态文明矢志建设 民生使命实干担当 深化改革焕发水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广州水投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时代使命,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和水务领先品牌形象的“三个典范”为引领,积极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向纵深挺进,企稳态势、蓄新动能、改出成效。改革三年行动工作任务清单中8大方面32项任务,共100项措施,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改革成效明显,全面实现良好开局。
一、健全中国特色企业制度,推进管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夯实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厘清党委、董事会、经营层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集团及重要子企业全部制定了党委前置研讨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加强董事会建设,配齐配强董事会成员,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大多数;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健全依法治企制度体系,建立风控、内控、合规三位一体的“大风控”管理机制。
二、强化水务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一流水务企业
加强战略引领,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的目标,部署以“水务环保为核心,工程服务为重点,资源利用为协同”的三大业务板块新布局,形成“1336”总体发展战略。各级企业同步制定子规划,每年开展规划评估,构建战略管理闭环体系。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实现运营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运行效能持续提升,水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日益提升。
亮点一:对标世界一流,打造生态建设广州样板
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集团对标威立雅、苏伊士以及新加坡、东京等水务企业,坚定不移开拓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破解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维难题,建成地埋式污水处理规模186万吨/日,为广州取得打赢黑臭水体攻坚战历史性成果提供了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短板的基础支撑,推动广州成为全国地埋式污水处理规模最大、技术集成最先进、样板最美的水环保产业先进城市。
亮点二:聚焦治污攻坚,水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集团着力打造新时代水务行业改革新高地,建立了全面覆盖、责任清晰、技术先进、管理精细、产业现代的现代化公共排水设施运营维管体系,依托“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打造了广州超大城市地下排水治理“新样本”, “一城一网一主体”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排水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广州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广州排水公司2020年荣获广东省“最美应急集体”称号,是省十大获奖集体中唯一的国有企业,2022年荣获“广东省应急救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亮点三:践行国企担当,切实保障供水安全
构筑东江、北江、西江、流溪河“四源共济”优质水源新格局,加强城市供水水质及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西江引水中途泵站建设、北部水厂二期及配套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5G智能生态型水厂。城市饮用水全流程快速反应智能监测体系”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破解地下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处于“离线状态”的世界性难题。
三、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创新融资管理体系
集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实施契约化管理。2021年底集团所属26家子企业共98名经理层成员全部签订聘任协议及年度和任期责任书,提前半年完成任务目标。集团提前全部完成所属企业公司制改革任务。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所属市政总院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股权激励,深度转换经营机制。
2020年以来,集团积极推动融资业务绿色转型,扩大绿色产业融资规模,为水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已建立银行贷款、企业债、中期票据、超短融等方式多样、期限结构合理融资结构。2021年集团所属广州自来水公司首次发行2亿元绿色中期票据,发行利率为粤港澳大湾区近三年地方国企同期限绿色中期票据最低票面利率。2022年4月,所属市净水公司发行大湾区首单绿色债、气候债双达标债券。在融资方式不断创新的同时,集团压实防范债务风险主体责任,出台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屡创殊荣
聚焦先进供排水工艺、智慧水厂建设、城市防洪排涝治理、“双碳”转型新技术等前沿领域,全面提升水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2021年自来水公司“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市政总院“城镇污水处理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水投科技管理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提升标杆创建行动的12个“标杆项目”之一,是广州市属国企唯一入选“标杆项目”的企业。
五、强化党建引领,培根铸魂把握改革“定盘星”
以实施“固根、铸魂、强基、育贤、正风、同心”党建六大行动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文化建设,奋力打造“水善旗红”党建工作体系。集团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在市国资系统年度党建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好”等次;集团“水善旗红润万家” 获评为“广州国企党建十佳品牌”、《构建“水善旗红·净水为民”使命导向型党建工作格局》成功入选第二届广东省基层党建示范案例、《初心如磐强党建 水善旗红润万家 1+5模式》荣获2021全国国企党建创新成果(案例)一等奖,切实把“水善旗红”党建品牌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2年,集团在第二届国企社会价值论坛上正式发布了首份《社会价值报告》,获得四星半评级,位列湾区国企领先水平,是一份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披露了集团2021年在社会价值创造、责任担当方面的履责成效,进一步讲好水投故事,彰显水投品牌。集团连续两年荣获“守护生态文明篇”十佳案例,排水公司、自来水公司和净水公司共计3篇案例被纳入《广州国资国企社会价值蓝皮书(2022)》,充分展现广州水投在“做强做优主业”“加强科技创新”“守护生态文明”方面的社会价值。
“深化企业改革,创建一流企业”久久为功而非一日之功,改革只有“快进键”没有“暂停键”。广州水投在巩固提升实力与推动改革两条战线上同时发力,全力向世界一流的优美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奋进。
2023-01-05 11:39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调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等方面下功夫,统筹协调联动,科学精准施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主动帮扶企业,率先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实践。由于全市纳入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数量在全省居首,加上企业发展历史长远,各行各业的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与防治水平不一、企业数量多,土壤污染监督管理的工作涉及面广、具体事项繁多,净土保卫战任务艰巨,十分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防治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分类分区管理。广州市结合已有调查结果,率先在辖区内开展重点行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风险管控试点工作。
二、找准典型区域,首创“六区一网”隐患排查重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全面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物料循环、产排污水平、危化品储运以及环保治理水平等运行实际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剖析试点企业污染风险环节和风险隐患,把控土壤污染风险重点区域,提出“六区一网”(即燃料堆存区、危险化学品储存区、涉污生产区、废气处理区、废水综合处理区(含应急池)、危废贮存区、地下管网)的监管重点,并为企业制定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的技术指引、重点关注事项。市生态环境局在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责任落实的同时,积极组织第三方技术团队主动为试点企业上门服务,提供公益性现场技术指导帮扶,义务提供精准土壤污染风险防治管理方案。试点工作得到试点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真正实现“大环保”齐抓共治、共享共赢的效果,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大大提升,更加增强了完成国家减污降碳任务的信心。
三、细化凝练整合,为执法监管和企业自查提供技术指引。2021年开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率先统筹开展全市电镀、纺织两个行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试点实践,由土壤环境与自然生态保护处牵头组织编制《广州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风险管控试点报告》,为执法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印发《电镀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重点关注事项》,为全市电镀行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帮扶。
随着由生态环境部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实施,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将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推动各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的同时,继续从制度、技术和实践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加快完成其他重点行业试点工作和推广,分类精准施策,力争创建一批有示范、可复制的环保绩效高的友好企业,不断推动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治理的高水平保护,以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挥广州贡献。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处)
改革是开发区国资国企一脉相承的基因。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精心指导下,广州开发区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上主动破局,细化分解并基本完成521项具体改革任务,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以实业为基、向产业图强,推动国资布局产业化
将产业视为开发区国企的生命,把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导向立起来、抓下去。
一是明确主业。实施“一企业一主业”战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要产业,设置区属国企主责主业。顺应产业发展需要,建成近1300万㎡的智谷、氢谷、美谷、药谷、纳米谷等29个载体平台和67个产业园区,集聚明珞汽车、金域医学等一大批知名中小企业。
二是投向产业。推动国企由城投公司向产投公司转型,明确商业类国企1-3个投资方向。创立“招投联动”模式,投入500多亿元推动小鹏汽车、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粤芯、华星光电等项目落地,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0多个,助力洁特生物、鹿山新材等多家公司上市。
三是服务企业。组建产业服务公司,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累计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500家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创新推出全国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
二、以改革开路、向市场借力,推动经营机制市场化
坚持面向市场,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体制改革和混改引战,激活国企一池春水。
一是深化选人用人改革。率先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区属二级以下企业324户、357名经理层成员全部签约,建立区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5户二级以下企业职业经理人改革,选聘职业经理人12名。
二是完善市场化薪酬机制。制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调整优化工资总额管理方式,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类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探索开展工资总额周期制管理试点,建立符合条件的企业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工资分配机制,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项目跟投和超额利润分享等市场化薪酬方式改革。
三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以来,以新设、引入战投、并购等方式分层分类推进60户下属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超30亿元。
三、以党建为魂、抓结构优化,推动公司治理现代化
坚持党的建设和董事会建设双管齐下,推进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
一是党的建设全方位覆盖。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开展“五强五化”示范党组织创建工作,率先实现党建进章程全覆盖、“先党内后提交”全落实、专门党群工作职能部门全设立、党务工作干部全配备,国企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全考核全评议。
二是治理模式结构性重塑。按照商业类国企“3+2+2”、公益类国企“3+1+1”的模式配备,实现商业类国企外部董事全部过半、公益类国企外部董事均超三分之一、重要子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公司治理全面向现代化转型。
三是企业高质量瘦身。推进“资产、低效项目、员工队伍”“三项清理”,完成32户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关停、退出亏损企业32户,注销投资企业67户,处置低效土地和物业项目52宗,清理退出员工5184人。
国企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全考核全评议
四、以监管为责、抓职能转变,推动监管体制法治化
大力推进以管资本为主的法治化监管,建立健全有开发区特色的监管模式。
一是建强监管机构。单独设立国资监管机构,代表区政府、管委会履行出资人职责。实体化运作国企改革及国资工作领导小组,规范运行规则和专门制度,审议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改革事项。
二是健全监管制度。构筑“1+N”国资国企高质量政策制度体系,构建包括党建引领、国企改革、运行机制、投资管理、财务监督、公司治理、薪酬管理、政策支持8个维度、33项制度,实现国资监管全链条覆盖。
三是转变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清单、投资负面清单等监管制度,将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先后授权放权38项,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办事情”。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