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长三角是怎么锻造链主企业的?
详细内容

长三角是怎么锻造链主企业的?

时间:2023-01-06     人气:579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     作者:
概述:......
  链主企业是整个产业生态体系的枢纽核心,构建产业链供应链首先就是要抓好链主企业。在全球迎来“双链”调整战略机遇、国内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时期,如何加快培育链主企业、为链主企业营造良好环境,是各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答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链主企业内涵特征,总结梳理苏州、杭州、宁波、温州等长三角先进城市培育链主企业的经验做法,提出建立链主企业精准识别机制、增强链主企业核心竞争力、链群带动力、全域辐射力、生态主导力五条借鉴建议。

  一、链主企业是产业链上的“皇冠明珠”

  链主企业,就是指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对整个产业链大部分企业的资源和应用具有较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力,且肩负提升整个产业链绩效重任的核心企业。从概念内涵看,链主企业具有以下四大能力:
  ——创新引领和价值溢出。链主企业研发投入大,科技创新成果丰富,产业化带动力强,既能够对链上的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也能够通过供应链向配套企业传导创新压力,是产业创新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如5G通信的中华公司、集成电路代工的台积电公司。
  ——定义产品和创设市场。链主企业依托市场信息、技术专利、规模体量、行业先发等方面优势,通过标准控制、概念设计、品牌营销等,使其产品质量、标准占据行业潮头,从而引领消费风尚或行业发展方向;同时,通过产品迭代升级“创造”新需求,“创设”出新的市场空间。如在手机行业的苹果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中的比亚迪公司等。
  ——掌控和整合产业链群。即链主企业通过订单安排、资源配置、科技专利研发等,在采购、物流、营销、融资等供应链环节影响和掌控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以及链属企业、链辅企业的生产、供需和经营。同时,围绕链主企业主营业务,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等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整合,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结构。如物流行业中的阿里系、京东系物流集团等。
  ——行业价值实现和提升。链主企业聚焦主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在底层技术上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行业壁垒”,进而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抬高行业进入门槛,实现整个行业利益最大化。如在航空航天产业中的波音、空客等行业垄断型企业。

  二、长三角打造链主企业的“实用之招”

  苏州之法:依托“产业大脑”等数字化平台,精准服务强链补链延链

  苏州市提出建立“八个一”链长制,重点强化对资源和要素的组织协调,围绕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链,通过“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提高产业链细分领域集中度和跨链融合度,增强产业关联性、集成性,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政府重点抓平台、抓服务。通过建立“产业大脑”大数据云平台,整合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资源、政策资源,建立涵盖全市所有产业数据的产业主题库,开展对产业链的研判分析,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开展关键企业招引或培育,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例如,在对集成电路产业链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苏州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了和舰科技布局芯片制造,再围绕和舰科技,先后带动招引矽品、颀中等封测企业落地,在领军企业示范带动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渐形成了集聚效应。此外,推动金龙汽车进行供应链整合,目前在新能源中巴等生产线上,许多零部件已经实现了本地化配套。
  企业重点抓系统、抓替代。鼓励企业融入“产业大脑”通过打通工业互联网系统,构建起智能化可视化的“线上+线下”的智能产业链,对零部件和产品库存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控制系统的实时互联、实时监测,避免或尽量降低供应链断裂风险。鼓励链主企业积极谋划替代链,优先使用国产关键材料,支持在长三角及全国范围内设立供应链公司,打通从研发到应用的循环,实现在国际的多边多元高效替代配置,在市省及长三角的极限替代配置,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例如,苏州通过积极参与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摸排集成电路上游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企业,主动对接上海中芯国际等重点企业,目前已有两家企业入选中芯国际急需签约合作的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此外,自2018年以来,苏州已经组织了三批企业成功与SK海力士产业链开展合作对接。
  杭州之道:借力数字联动赋能制造,推动打造冠军型“链主工厂”
  杭州全市域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提出打造视觉智能(数字安防)、智能计算、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等九大标志性产业链,强化数字技术赋能,重点推动关键核心企业加快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推动产业链融合创新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层面,做好产业链发展规划,着力构建“1+X”政策架构,出台智能物联、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专项支持政策,工业用地、产业基金、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产业链配套保障政策,并通过完善年度工作计划、分工责任清单、配备指导员等制度,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注重通过招引产业链重大项目推动强链补链,设立了重点产业链产业招商专班、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实施扁平化产业链生态链的招商新模式,及时升级迭代产业链招商图谱和项目招引清单,同时引领各区县各平台快速跟进、强化联动。
  在企业层面,龙头企业通过发挥自身在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技术优势,与政府合作建立行业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更好赋能和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同时,支持链主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链动”,即“链主工厂”依托算法模型,建立起产品从原材料到市场流向的全过程的数据链条,实现实时追踪、追溯,从而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作协同。
  例如,作为国内轮胎的龙头,中策橡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链动”,较好地实现了供应链有效协同。自2012年起,中策橡胶先后实施MES系统、条码系统等应用,建立了一个涵盖产品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市场流向等全流程的数据链,实现了产品可追溯、上游物料生产可监督以及客户需求的精准传达,整个供应链的有效链接长度得到明显提升。
  宁波之策:落实“一链一策一方案”,打造枢纽型链主企业
  宁波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围绕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智能成型装备、时尚服装、化工新材料、光学电子、智能家电、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着力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通过开展“一链一策”分析,摸清不同产业链的短板和发展方向,精准选取出十大产业链标志性培育主体,打造成具备生态主导力的枢纽型链主企业,助其担负引领带动并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使命。同时,宁波依托先进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发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和服务功能,加快推动两业融合创新发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数据链“五链”协同,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具体做法是“双管齐下”:
  一是政府“管道”,细化设置标志性培育主体的申报对象、遴选条件,打造一批标志性培育企业、项目、平台、园区和共同体,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着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如在碳排放、能源消耗以及排污权等指标上予以倾斜;支持链主型企业以整机产品带动或资本运作,成立专业园区等方式,联合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等建立产业链共同体。
  强化产业链供需对接,拓展上下游对接平台和渠道,通过组建各行业产业联盟等方式,助力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共赢关系,提升本地产业配套协作水平。
  例如,宁波聚焦数字孪生应用与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领域,推动成立了数字孪生产业联盟,有利于快速整合汇集市内外政、产、学、研、用资源,打造成为集学习教育、产业培训、合作交流、资源汇集、应用推广、服务共享于一体的开放互助性资源集聚生态平台。
  二是企业“管道”,链主企业主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积极整合产业链,打通销售、设计、制造、采购、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全流程的各个环节,构建高效、协同、智慧的供应链网络,打造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提升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同时,链主企业主动拓展服务领域,打造一批服务型平台企业,打通线上线下,连通国内国外,为供应链各端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例如,海天集团作为全国注塑机械制造龙头企业,通过与杭州富嘉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围绕注塑机选型、物流配送、智能水电、集中供料等环节,不断优化工厂整体布局并提供系统方案。合作项目投产后,单位产品耗电降低15%、耗水降低30%、减少原料浪费2%-3%,工人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海天集团通过全新一代数字化注塑机和“注塑云”平台,配套实施多个数字化项目,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为下游中小客户实现产品个性化研发定制与高效协同智慧供应链网络构建,提供全程配套支持服务。 

  温州之举:“揭榜挂帅”破解产业链堵点,个性化培育链主企业
  温州推出实施“十个一”链长制,主要围绕电气、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传统产业,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五大战新产业以及N个重点产业,瞄准产业链卡口堵点和核心环节等问题,制定“一链一策”,为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做好服务。
  首先政府层面,主要是做深做实产业链规划,为每个产业绘制一张产业链图谱和集聚发展规划,滚动更新产业链分布图、全景图、招商图,全景动态掌握产业链现状。创新实施头部企业培育“揭榜挂帅”行动,由政府负责推荐某头部企业成为特定产业链的链主,并对其发展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围绕企业需求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培育,优先保障链主企业在创新、人才、土地、融资等方面的需求。
  如,温州市大力实施传统制造重塑再造行动,对全产业链开展修复,从产业链上龙头企业入手,排摸、分析其断供风险点,加强风险研判和预防,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截至2022年8月,温州已对5548家产业链龙头企业进行排摸,筛查出766项断链断供风险点,其中633项风险点得到修复或替代。
  其次是企业层面,支持链主发挥其在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广阔发展空间方面的优势,召集带动核心配套的“链群”企业、项目落地。通过大企业的引领,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在造产品、树品牌上下功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通过建立协同共享机制,让中小企业直接融入龙头企业的制造生产环节,让中小企业心能够无旁骛在某一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做优。
  例如,温州提出分行业培育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新模式。即支持有能力的“链主企业”或产业园区,聚焦共享制造环节,通过配置开放通用型生产设备、生产线等,打造一个能与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的智能工厂或车间,从而实现制造资源实施监测、统一调度和需求匹配,达到资源统筹管理、产业链协同高效的目标。

  三、各地培育链主企业的“取法之道”
  通过研究分析长三角先进地区培育链主企业的经验举措,建议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借鉴,着力提升链主核心竞争力、链群带动力、全域辐射力和生态主导力。
  ——健全工作机制方法,精准识别选取链主企业
  明确行业链主企业特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占据产业生态枢纽地位。如在汽车、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链主一般是整机制造和系统集成类企业;纺织服装、原材料等领域,链主多为面向终端用户的企业;还有一些大型行业性平台企业比如大型电商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也具备作为链主的引领力、影响力。
  开展链主企业摸底行动。企业家自身意愿强、业务上下游整合能力强是成为链主企业的前提。链主企业必须具备产业链的核心能力,愿意支持引导核心业务明确、技术能力领先的企业,输出复制其在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经验,从而带动产业链发展。
  建立产业链分析机制。链主企业的选取要建立在对产业链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厘清本地不同产业链面临的瓶颈和短板,找准突破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选取具备产业环节优势的企业作为链主培育对象。
  ——支持突破核心技术,提升链主企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链主企业主导核心技术攻关。梳理本地产业链在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的瓶颈和薄弱环节,通过实施“揭榜挂帅”等模式,支持引导链主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与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技术团队对接,联合攻关一批自主化和国产化的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推动行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鼓励链主企业创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等科创平台载体,同时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和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协同创新网络。
  完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服务机制。聚焦本地优势及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创新型研发机构推进、资本供给等机制,为链主企业牵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并转化为首台(套)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从而实现“PI—IP—IPO”的良性发展。
  ——聚焦企业协同共生,增强链主企业链群带动力
  推动链主企业主导补链强链增链。推动由本地产业联盟或行业商协会组织牵线搭桥,支励链主企业通过开放市场信息、技术专利、高端人才等核心要素资源融合共享,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配套企业到本地投资设厂。同时支持链主龙头企业瞄准相关行业崭露头角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商引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缺失环节企业,填补本地产业链薄弱空白项。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和合作平台功能,通过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资源,为潜力型企业提供行业共性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带动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支持链主企业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支持本地链主企业积极参与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通过以商招商、共享资源等方式将区域内掌握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纳入链主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打造区域供应链枢纽节点。
  ——聚焦开放市场,增强链主企业全域辐射力
  支持链主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本地链主企业发挥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声誉好、 用户粘性强等优势,发掘或围绕新的生产需要、消费需求,加快产品或服务迭代升级,如开展个性定制、网络定制和线上销售等,引领改变消费风尚或生产方式,拓展整个行业市场空间。
  支持链主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链主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通过上市融资、发行标准化票据等方式,在行业内甚至跨行业对链属企业进行垂直和横向并购,或跨行业进行龙头企业联盟、协同合作,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产业资源,推动成长为本土产业巨头。
  推动链主企业开放供应体系。支持链主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共享的供应链采购管理系统、经费保障和人事制度等,加大对本地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带动本地中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卡位”入链。
  ——强化要素建设,构筑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
  建立推广“链长+链主”制。立足本地主导和新兴产业链发展,建立健全“链长”通过链主抓链条的传导机制,构建一条产业链配备“一份产业链图谱、一份重点企业清单、一份重大项目表、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份产业载体清单、一份支撑要素清单、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政策支撑体系”的系统化工作体系,推进“链长+链主”制度的有效落实。
  优化链主企业要素保障机制。建立链主企业需求定期调研机制,强化人才、平台、金融等链主企业关键保障要素的供给。如针对人才服务,围绕链主企业招聘需求,采用“一事一议”、定向招引、双招双引等方式,加快人才供给。针对金融服务,鼓励本地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健全产业链“线上+线下”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支持本地重点及新兴产业链发展。
  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在产业链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围绕链主企业的核心需求和上下游企业共性需求,制定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如在研发创新上,对链主企业按实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给予一定的奖补。在土地使用上,支持链主企业与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联合参与产业用地“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探索在符合现行政策并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链主企业可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