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教育2022年十件大事出炉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极具变化的一年。在走向“五年大变化”赶考之路上,黄埔教育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以下通过盘点2022年黄埔教育十件大事,详细解读“幸福黄埔”教育品牌的建设成果。
●湾区时报 何瑞琪
01 “文化+教育+科技”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立德树人基石。黄埔创新举措将思政课堂前移,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科技博物馆,推动“文化+教育+科技”跨领域提升。邀请科学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老红军等上思政课,冬奥开幕式上的“龙头”雕刻师张伟潮、田汉后人欧阳维教授的开讲广获师生欢迎。
同时,遴选9所学校为2022年红色教育示范校,创建黄埔少年军校,发挥11所“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引领作用。
02 艺术中学落户黄埔,创艺术类学校新标杆
广州市艺术中学隶属于广州市教育局,由黄埔区与市教育局共建,是广州市属的唯一一所艺术高中。学校对标国内一流,融合高校资源,未来该校将全面提升广州艺术教育水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艺术教育发展,同时通过共建该校也将成为黄埔乃至广州重要的艺术教育名片和城市崭新的文化地标。
学校以美学教育为基础,艺术特色为先导,兼具岭南建筑文化之美。
03 新增学位数居全市第一,教育版图再扩张
黄埔推动学校新改扩建,满足人民群众对“就近读好”的期盼,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公益普惠学前教育体系逐步完善,2022年新开办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数4920个。
新开办12所公办学校,引入湖师大、华师、广外等优质资源,新增学位数2.3万个,居全市第一。加快推动华师附中(知识城校区)等学校建设,确保2023年8所学校(幼儿园)如期开办。
苏元、戎光实验学校顺利“民转公”。投入3980万元购买15548个民办学位,实现公办学校在校生占比100%,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在公办学校就读。
基础教育集团总数增至13个,覆盖60所学校。在省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连续第2年居全市第2名,珠三角地区排名提升3位。
04 开展“书法进校园”,课堂尽飘翰墨香
黄埔依托国内顶尖力量提升软实力,推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启动全国首个书法文化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激活国家、省、市、区、校五级教研体系,持续推进课改实验区重点课题研究、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等一系列课程改革项目。
黄埔共有语文、生物、学前教育和综合类四项教学成果获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正在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
05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100%“平躺睡”,课后服务升级2.0
黄埔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教育“内外”兼修,校内落实提质减负,校外做好综合治理。
2022年继续投入600多万元保障设施设备保障“舒适午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午休100%实现“平躺睡”,力争2023年实现“躺床睡”占比40%。
遴选一批实验学校,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等10个教育质量内涵提升项目。校内课后服务平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X”课程模式,白名单机构及科技、非遗类特色课程上架“黄埔教育集团课后服务管理平台”。
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截至2022年底,“双减”之后关门撤点、转型累计273所。黄埔区持证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已100%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资金监管。
06 启动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黄埔启动“黄埔数字与智能化教育装备创新与应用项目”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力高中学业水平提升、元宇宙课程等重点项目,率先在广东省、广州市实现2022年全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完成全区92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人工智能科创室的建设。
创新“图书馆+校园”阅读空间新模式,开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试点探索数字化饭堂建设,逐步形成黄埔教育装备特色标准。
07 与219所学校结对帮扶,携手发展美美与共
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为36所学校约220名学生送教上门。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特殊学生实施营养午餐补贴,2022年资助350名特殊学生。
结对帮扶心连心,与5省7个地市219所学校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玉岩学校与清远市清城区合作开办广清玉岩学校。黄埔区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共办的第二期“黄埔·三都民族班”顺利开班。
08 实施“教科研兴学强教”工程,“创”教育之为
黄埔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教育发展,擦亮“黄埔教育名片”,实施“教科研兴学强教”工程,着手规划校园长交流轮岗制度,持续推进“青苗计划”“青蓝工程”。
2022年引进1名基础教育高层次杰出人才和1名基础教育高层次骨干人才,招聘410名事业编制教师和1000余名雇员制教师。目前全区公办中小学特级教师30人、正高级教师45人、高级教师962人,正高级教师数居全市前列。
09 体教深度融合、打造品牌体育赛事,展示黄埔体育精气神
发挥教体一家优势,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黄埔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争取到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全省领先水平。黄埔区多个运动员获得全国或全省赛事冠军,如罗蕊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冠军等。精心打造黄埔马拉松、中国网球巡回赛CTA1000·广州黄埔站、锦绣黄埔任我行48公里徒步大会“三大”品牌体育赛事。投入520万元推进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时间累计超过4万小时,累计惠民近30万人。
10 举办首届广东—新加坡中小学校长交流活动,同心创未来
黄埔多角度促人文交流,举办“新侨杯”第三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网球展示活动暨广东省青少年网球排名赛。充分发挥“国际理解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效能,组织粤新合作理事会系列活动首届“广东—新加坡中小学校长交流活动”,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黄埔全力促进国际及港澳教育交流。广州目前有10多所国际学校,黄埔区占了其中的8所。广州市新侨学校等一批国际学校,构建起黄埔国际教育创新的战略高地。黄埔区第一所港澳子女学校进入申报阶段。
附件下载:

缓缓流淌的扶胥运河,是广州黄埔跳动的历史脉搏,如今这段有生命力的古航道将焕发新机。
近日,扶胥运河连通工程在黄埔区穗东街道正式动工,恢复古运河路线,打造“一河两带四点”的海丝记忆风貌带,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
总投资约1.39亿元
预计明年初建成
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扶胥古运河开凿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就了“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商贸繁华景象,肩负起了沟通中外的重要历史使命。1994年6月扶胥古运河遗址被列为黄埔区文物保护单位。
因历史变迁,在沧海桑田间,现状部分河道已无法连通。对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多时,决定恢复其历史水脉,重现千年运河盛景。项目总投资约1.39亿元,先期项目预计2024年初建成。
据黄埔区水务局介绍,先期项目主要对东滘涌(开发大道以西段)、西滘涌、南湾涌(含夏园湖)、庙头涌支涌(港前路至西滘涌段),结合现状进行护岸整治和内源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提升水景观、塑造水文化。
在再现岭南水乡风貌方面,南湾涌水闸、庙头涌2号水闸将进行改扩建,打通文化游水断点;沿线还将设置游船、龙舟停泊的码头、埠头等,构建水上游览线路;为了让水道的绿色空间惠及更多市民,还将新建口袋公园等。
古运河焕发新风采,盛景画卷铺展开来。远期,黄埔还将对东滘涌(开发大道以东段)进行全面提升,打通庙头涌支涌连通南湾涌支涌断点等。项目将结合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及区域发展、城市更新等有序推进。
恢复历史水脉
助力广州海丝城建设
扶胥运河堪称“一河串古今”,它的周围散落着历史文化古迹,仅在穗东街道,就集齐了古庙、古塔、古树、古桥、古建筑、古运河等等。如今走在古运河遗留下来的河涌边,小桥流水,青砖绿瓦,百年宗祠,秋风古堤,处处诉说着一段与海上丝路有关的历史记忆。
河道疏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更是关乎区域的发展大势。
当前,黄埔区谋划了“三城一岛”空间联动发展规划,正加速推进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扶胥运河是广州海丝城的历史溯源之“根”,黄金水道之“脉”。若将其比作一篇正待起势的“水文章”,这里便是点睛之作,将为沿途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穗东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以扶胥古港、海丝之路为出发点,结合片区城市更新,旨在擦亮“老运河、新风貌,老城市、新活力”的海丝文化名片,对于打造海丝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建设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实现珠江沿岸街镇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当天动工的项目庙头隧道为例,这是打造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公共敞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山-城-庙-江”大格局的重要节点,可以释放大量土地,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从另一个维度上看,扶胥运河还是见证了广州开发区起源的历史之河。1984年,广州开发区的选址研究点就在横滘河上,其正是扶胥古运河的一段。由此,广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在这大片的滩涂和蕉林上走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一如北宋年间人们开凿扶胥古运河河道般艰辛。如今的广州开发区华丽蝶变,闯出了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样本,回到开始的地方临江望海,不由感叹奋斗足迹生生不息。
待工程完工后,见证了一段峥嵘岁月、一个不朽传奇的扶胥古运河,将重现往日风采。
(钟飞兴)
附件下载:
2月7日下午,黄埔区创建文明村(社)专项工作总结暨建设“美丽家园”行动部署会议召开,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杰讲话,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冼银崧总结部署相关工作,区委副书记陈智勇主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对行动实施方案作起草说明。区领导陈美祥、王大通、邓奕中、刘石、顾晓斌、姚锦全、代新祥、董彦君、刘奕鹏、黎信坤、徐丹、何宇鸿、邓耀雄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抓站位、抓认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全区上下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时全域提升,为广州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黄埔力量。要认认真真抓总结、抓提升,围绕文明村(社)创建专项整治暴露出的问题再复盘、再反思、再完善,条块配合、强化整改,挖掘用好典型经验,切实将好做法好思路好举措转化为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要科学精准抓统筹、抓组织,区委宣传部要抓好牵头汇总,各专责小组要各司其职,各镇街要细化行动方案,各部门要落实责任,耐心细致深入全面开展工作,形成听指挥、强联动、大协同的强大合力。要扎扎实实抓落实、抓实效,以目标倒逼进度,以责任倒逼落实,以时限倒逼效率,严格抓督查、促推动、保进度,扎实做好建章立制、抓常抓长工作。要全力以赴抓比学、抓赶超,弘扬开发区精神和新黄埔铁军精神,亮出高招、实招,推动全区环境大整治和形象大提升,以高质量建设行动助力高品质城区建设、高效能城市治理,努力打造美丽中国黄埔样板。
(记者 周翼)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