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转发关于做好2024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
各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2024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的通知》(粤工信节能函〔2023〕5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申报材料要求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应提交如下材料:项目申请报告、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专项审计报告、2022年财务审计报告、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承诺书、绩效表、汇总表、项目完工评价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佐证材料。
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项目应提交如下材料: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单位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粤港清洁生产伙伴标志证书复印件(针对粤港清洁生产伙伴计划项目)等。
二、工作流程
(一)申报方式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填报和纸质文件报送两种方式同步进行。网上申报须通过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用户操作手册见申报系统首页http://shenbao.gzii.gov.cn,技术支持电话:020-83757015,技术支持QQ客服:1428954896)。
(二)申报单位申报流程(4月10日9:00--5月10日18:00)
1.注册:专项资金管理系统不再提供企业管理员账号注册功能。如企业在“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https://tyrz.gd.gov.cn/)已有法人账号,可使用已有法人账号登录,登录后会自动关联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现有管理员账号;企业如需新注册管理员账号,需在“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注册,注册后首次从“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跳转到本系统时,补充核对企业基础信息后,完成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注册,然后点击“申报人管理”创建本单位项目申报人。已注册申报系统的单位可用原账号登录,无需重复注册。
2.网上填报:用项目申报人账号登录后即可填报项目内容,填写完成后,企业管理员可将项目申报材料提交给区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初审。申报截止时间为5月10日18:00,逾期不再受理。
3.纸件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经区初审通过后,申报单位可将审核通过的项目(带水印)导出打印一式四份,于5月12日18:00前盖章报送至各区业务主管部门。
(三)区业务主管部门工作流程
1. 5月12日前,区业务主管部门需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核,通知通过审核的企业打印纸质材料,以及完成纸质材料收集工作。如需退回企业修改、补充的项目材料,须在5月12日前完成企业修改提交、区审核、企业打印报送等全部工作。
2.请各区业务主管部门在5月19日前将项目汇总表报送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节能处),并随文报送纸质材料(一式四份)及电子版。同时将行文推荐的项目在申报系统中完成推荐,并将书面推荐文件扫描上传。
附件:
1.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企业用户)
2.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区用户)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4月14日
(联系人:李伯准,电话:83123839)

(图:恩宁社区主任黄松炜与施工方沟通更换消防设施)
(图:恩宁社区主任黄松炜与施工方沟通旧楼楼道施工问题)
对于居住在老旧城区的居民来说,最迫切需求就是环境的改善!老旧小区改造,社区环境整治和优化,口袋公园的建设,雨污分流项目的实施,安装路灯内街巷监控,修复路面,旧楼梯楼道墙体翻新等,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生活中总是会不停的发现有需求或者是诉求。
4月,恩宁社区“微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微改”施工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误解和小纠纷,恩宁社区积极反映辖内居民对于“微改造”项目的需求与建议,架起居民与改造施工方沟通桥梁,传递群众呼声用心落实“为民情怀”,小事连着民心,这些在生活中细枝末节的问题,是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是会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问题。基层是群众服务的“窗口”,是群众感知服务质效的“神经末梢”,作为基层一线的社区,必须时刻绷紧“神经末梢”的敏感度。
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闹心事,就是党员干部应该要放在心上的事情。生活中的小事情,身边的小问题,总是会时时刻刻的影响群众的幸福感,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到群众身边去,听一听群众有什么难题,问一问群众有哪些困难,才能针对性的去办实事。后续,恩宁社区也会同和居民一道对“微改造”工程质量和改造成效进行监督,推动“微改造”这件实事办成办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做好机场三期工程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继春节后主动上门调研了解相关保障需求后,近日,市散水节能中心再次与广州机场建设投资集团开展座谈交流,深入探讨如何保障供应机场三期项目应用的预拌混凝土、新型墙材等重点建材数量和产品质量。
(座谈现场)
集团介绍了机场三期等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对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管桩、加气混凝土砌块、ALC板需求、项目建造特点等情况,中心介绍了我市相关建材生产产能、企业分布和诚信排名等情况,以及我市装配式建筑主要技术体系、相关建材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平台等内容。双方就加强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新型墙材等建材产品源头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建材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数据互联互通、装配式试点、继续开展多层次经验交流等事项达成了共识。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