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噪声自动监测工作,建设和谐宁静“绿美荔湾”—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调研工作
2023-05-06 11:5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图1、2: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领导带队到现场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调研工作。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我们往往会忽视一个“隐藏杀手”——噪声。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完善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提升城市环境监测管理能力,为改善区域人居声环境质量提供数据支持,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自2023年初开始逐步对市内20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开展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调研工作。
荔湾区自2019年11月通过《广州市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布设方案》以来只保留了1个二类声功能区监测点,点位设于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办事处。为响应市生态环境局的调研工作要求,2023年3月20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监测站共出动30人次,对区内15个噪声点位进行连续两天昼夜噪声普查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初步选取西村街道办事处、东风西路(交警大楼附近)两个噪声监测点位。2023年4月21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郑占红局长带队会同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对荔湾区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进行调研,为确保监测点位准确反映环境噪声情况,又新选取了岭南湾畔南侧空地、荔湾区博物馆两个点位作为备选点位,荔湾环境监测站随后立即对两个噪声点位进行了两天昼夜噪声普查监测。
荔湾环保卫士们正在为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而努力,争取实现“到2025年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的目标,携手共建和谐宁静的“绿美荔湾”。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分局)

每批次类别第一志愿务必填好
5月4日,广州市招考办公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填报志愿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今年中考录取在名额分配降分幅度和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设定有所变化。关于中考志愿填报,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广州市招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临场发挥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要兼顾考虑中考发挥正常、一般、失常三种情况拟定不同的填报方案,综合选定最优填报方案,要有“保底”学校,确保“即使发挥失常,也能被基本满意的学校录取”。考生和家长还需要注意,2020年广州民办学校初中招生首次采用电脑派位升学方式,对不同初中学校的往年参考会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志愿填报方面有什么建议?
首先,要熟悉政策,掌握规则。考生和家长可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填报志愿通知及配套的指引解读等,了解清楚报考范围、录取批次安排、志愿设置、投档录取规定等有关规定和要求。不要轻信各类所谓升学、招生咨询的网站、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谨慎对待各种未经证实或来源可疑的消息,保持冷静理性和独立判断。同时,各初中学校是中考填报志愿咨询的主阵地、主渠道,建议家长适当听取学校和班主任的参考意见。
其次,要整合信息,选取目标。考生和家长要详细阅读《报考指南》,查阅学校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以及学校历年中考录取分数,初步确定目标学校范围。要根据普通高中办学特色、高考出口、选课走班、宿位、收费等情况,以及中职学校的培养体系、专业建设、升学通道、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前景等情况初步确定目标学校。要合理评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优势学科,结合“新高考”要求初步规划高考学科组合或中职学校专业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最后,要全面考虑,模拟斟酌。志愿填报要“准确定位、合理预期、审慎选择、志愿有梯度、充分利用志愿容量”。要充分了解梯度投档规则,合理利用梯度控制线的“保护”功能,要慎重填好第一志愿,尽量充分利用间隔40分的多梯度投档录取规定和各批次最大志愿容量,以一定的分差依次拉开各志愿之间的梯度,要选定一个能够接受的“保底”学校,尽量增加被录取机会。临场发挥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要兼顾考虑中考发挥正常、一般、失常三种情况拟定不同的填报方案,综合选定最优填报方案,要有“保底”学校,确保“即使发挥失常,也能被基本满意的学校录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广州民办学校初中招生首次采用电脑派位升学方式,对不同初中学校的往年参考会有不同程度影响。
名额分配已成为户籍生升入优质公办高中“主干道”,应尽量把握,充分利用名额分配志愿容量,按照梯度合理安排志愿顺序。不应盲目冲高和放弃名额分配批次的录取机会;也不要盲目地“保底”,否则一旦被名额分配批次的学校录取,就不能参加后续批次志愿学校的投档录取。考生应结合个人学业成绩、所在区和所在学校实际,参考所在初中学校往年名额分配投档录取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盲目生搬硬套他人填报志愿策略。另外,户籍生要根据本区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填报面向全市招生的外区区属普通高中。
“踩线进”的填报志愿策略是否可取?
不可取。
填报志愿和考试一样,保持平和的心态很重要。不好高骛远、不人云亦云。不要只看到自己进步大,也要看到别人一样在进步。既要分析自己,又要分析学校,而不能仅看学校的名气和自己的一时喜好。
如何避免被靠后志愿录取?
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了解自己所在位次,大概能上哪一类学校,确定选择填报的学校范围。每个批次类别的第一志愿特别重要,用学校录取考生平均水平的思路来选择每个批次及计划类别第一志愿学校,尽可能“一击必中”。
就中考志愿填报
家长如何做好沟通?
初中毕业生阅历尚浅,在升学问题上尚未形成成熟的看法,填报志愿时需要家长指导。建议家长在指导子女填报志愿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填报志愿与投档录取方式有密切关系,填报志愿时须先了解清楚投档录取有关规定。家长可通过中考《报考指南》、广州招考网、各学校网站或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搜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领会招生政策。必要时参加一些现场咨询活动,或到学校实地参观考察。
二是要选择适当的学校。选择录取分数要求和自己子女学业水平相当的学校是报考成败的关键。家长不要仅仅以一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应结合平时基础,全面客观评估自己子女的学业水平,避免估计过高,或过低。
三是要充分考虑子女的爱好特长。对专业的兴趣和事业的热爱是今后学习工作的强大动力,家长要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要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四是不要搞包办代替。家长指导子女填报志愿,不要划定条条框框,规定他们能报什么,不能报什么,而应该充分听取子女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有的家长不与子女商量,代填志愿,造成子女被学校录取而不愿报到,或报到后不努力学习的被动局面,不利于子女成长。
即将面对新中考
初一初二学生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变化?
2023年1月30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相较于现行中考政策,主要在考试命题、部分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随迁子女升学、全面清理加分项目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关于“省级统一命题”,市教育局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根据上级要求,加强和改进中考命题工作。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中考命题管理,加强命题预备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命题管理规章制度,继续推进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考命题体系和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命题程序,完善闱点条件保障,强化安全保密工作,确保命题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认真遴选命题人员,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命题,不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科学设置试卷难度,按照“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确保试题试卷整体难度适当、题量适中。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试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在真实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试题,杜绝偏题、怪题,适当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
关于部分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比例方面,目前南沙等区学位供给较充裕,为充分发挥学位建设效益,给予学位供给较充裕、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机会,适度提高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学位供给进一步均衡;有利于促进外围城区办好初中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区学位压力,为不能入读中心城区示范高中的学生增加入读示范高中的机会。
关于随迁子女升学,继续优化港澳等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实现“两统一”,即各区招收随迁子女比例的权限统一,户籍生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投档录取规则统一,有利于各区根据区域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位供给等情况确定招收随迁子女比例;有利于维护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户籍生与随迁子女升读公办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权益。
关于规范加分项目,广州除保留了国家规定的部队、公安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员加分项目和分值以外,进一步清理了加分或优待项目。
为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打好粮食扩面增产主动仗,4月26-28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从化区举办水稻优质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高级研修班。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全市农业系统的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等60多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研修班设置了广州农博士信息平台的应用、水稻机械化种植及侧深施肥技术、水稻病虫鼠害高效低风险防控技术、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水稻绿色低碳及高产栽培技术五个专题,同时组织学员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市水稻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老师们的授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精炼实用。精彩的授课引来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引发了学员们的热烈讨论。
课后,学员们都觉得在我市的春耕生产转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举办水稻优质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非常及时,很有必要。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水稻生产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广州农博士信息平台和农技“轻骑兵”为我市农企和农户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技术服务,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好粮食节约减损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确保我市粮食产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