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两座航站楼均设有免费过夜休息区 乘机过夜指南看过来
或因为飞机中转需要,或因为赶早班机或是深夜抵达,或因糟糕天气不得不滞留机场……不少旅客都有在机场过夜的经历。其实,找对方式,在机场过夜也能安稳睡眠。如果您在白云机场,可以如何过夜呢?请看这份白云机场乘机过夜指南。
5月16日,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目前白云机场两座航站楼均设有旅客免费过夜休息区,还配备有公共卫浴区域,可以洗澡。
对广州白云机场的上述免费过夜设施,不少旅客称赞“暖心”。“白云机场的这个服务举措很人性化,我曾在其他机场带着孩子转机,有过睡地板的经历。相比而言,在广州免费睡机场相当舒适。”乘客李女士说。
有广州市民表示,作为地道本地人,还不知道白云机场提供了这样的服务,以后搭早班机的时候可以考虑下体验这个免费服务。
“不买飞机票能去睡觉吗?”就此问题,白云机场客服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设施是为了方便过夜旅客,资源还是要提供给有需要的旅客,希望旅客能够遵守文明行为公约,遵守公共秩序,爱惜公共设施,讲究举止文明,在使用期间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间距。
一号航站楼
具体位置:旅客过夜休息区分别位于主楼一层的23号门、27号门、33号门、36号门,每个区域按照不同功能划分,设置休闲区、休息区、阅读区。
休息设施:休息区均设置按摩椅,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休闲区设置休闲高脚桌和吧台座椅,方便旅客用餐。
一号航站楼过夜休息区位置示意图(标红处)
每台按摩座椅均具备按摩、睡眠、充电等功能,座椅自身配备有USB充电接口,免费使用。有需要的旅客还可通过扫码支付启用按摩功能和睡眠模式。
位于一号航站楼27号门的旅客过夜休息区
收费计时休息室
具体位置:
位于一号航站楼主楼负一层地铁口旁。
休息设施:
该休息室共设有70个睡眠舱,其中头等舱(双人间)12个、商务舱(单人间)58个,房间内设有液晶电视、充电设备、WiFi等便捷设施。
收费计时休息室
免费提供行李寄放、人工叫醒、最新航班资讯、购票指引等贴心服务,满足旅客“住宿与登机零距离”的服务需求及体验。
二号航站楼
具体位置:旅客过夜休息区位于国内到达口左侧旁边40米左右位置,靠近喜市多便利店,通过步梯登上二楼。
二号航站楼旅客过夜休息区
休息设施:过夜区里设有躺椅30张,按摩座椅2张,过夜区开放时间是每天21∶00至次日8∶00,免预约,免费对旅客开放使用。

诺奖得主等全球顶尖科学家会聚南沙
5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于5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南沙举办。
论坛邀请百余名全球顶尖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和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丹尼尔·科曼。
向全世界展现湾区科创成果
据悉,大湾区科学论坛是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据介绍,本届论坛以“智汇湾区、湾和世界”为主题,将向全世界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广东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全球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各类专家、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进一步打造一个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
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设置1场高规格的全体大会、15场分论坛。
其中,5月21日召开的全体大会包括开幕式和主论坛,拟邀请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和机构负责人、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加并致辞,并邀请了中外顶尖科学家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邀请到5名国际奖项获得者
据悉,截至5月15日,本届论坛邀请到诺奖及同级别国际奖项获得者5人(3人线下,2人线上)、海内外院士近百人,国际组织、协会代表近30人,国内外学术机构代表200余人。
其中,主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做出贡献者、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叶玉如院士,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高文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滕锦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获得者张锁江院士等多位嘉宾线下参会并发表主旨报告。
共促全球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
论坛同时设置了海洋科学、纳米科学、高能物理、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15个分论坛,将借助论坛这一契机,推动展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成果,促进科技交流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湾区力量。
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届论坛设置“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全方位、多视角探索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将发布重大研究成果《“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
论坛期间还将举办国际组织与全球合作分论坛,邀请国际组织代表聚焦环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与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等共性问题展开探讨。
为湾区科技创新培育新生力量
论坛还将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校、南沙区广州外国语学校学生志愿者等深度体验,搭建起科学家、科研院所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学校、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为湾区科技创新培育新生力量。
本届论坛还设置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分论坛等分论坛,探讨从科学研究、产业聚集、政策创新、大国工匠培养等角度,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日报哈尔滨5月15日电 (记者李丽云 通讯员李颖超)低频率超声波作用在乳腺癌小鼠身上5分钟后,覆盖在肿瘤部位上的“装甲”开始启动,形成一个强大的内置电场,原地催化产生能清除肿瘤的活性氧。2小时后,肿瘤细胞陆续凋亡……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团队完成的这一实验,揭示了一种精准、高效的“压电催化”抗癌治疗新机制。与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治疗方法相比,该方法高效、特异性强、安全性高,以更稳定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动态控制,为压电材料靶向肿瘤治疗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15日,该团队骨干成员、哈工程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研究所所长盖世丽教授介绍,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递增,开发安全且高效的治疗方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近3年,压电催化治疗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主要机理是响应肿瘤部位的特异内场微环境或外源性激光、超声作用场,利用无毒/低毒纳米材料引发瘤内原位催化反应,可以高效实现肿瘤细胞的氧化损伤及细胞死亡。
但在实际探索中,压电催化治疗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纳米材料获得的能量不足以启动氧化还原反应,治疗效率偏低。该团队从材料结构设计入手,利用缺陷工程策略制备了富含氧空位的BiO_2-x纳米片,并首次应用于癌症的压电催化治疗、酶催化治疗和声热治疗的协同作用。
BiO_2-x纳米片注射后,仿佛给患病部位穿上了“装甲”。超声激活条件下,“装甲”启动,形成内置电场,加速电子和空穴分离,随后在原位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物质,从而达到肿瘤清除的目的。根据有限元建模模拟,内置电场能够调节能带结构,使有毒活性氧的产生更具能量优势。
详细的体外细胞水平评估和小鼠体内肿瘤异种移植评估都表明,可注射的BiO_2-x纳米片将显著诱导超声辐射触发的细胞毒性和压电催化肿瘤清除。在细胞层面,超声处理后可明显观察到细胞死亡,同时在细胞内检测到生成的活性氧物质。在动物层面,通过瘤内注射BiO_2-x纳米片,超声后观察到显著的肿瘤清除效果,且对小鼠正常器官以及血液指标都无影响,表明具有较好的体内生物安全性。
专家评价指出,该成果对实现超声引导抗癌治疗剂的设计制备、机理突破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