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柯子岭换新颜!一场两届人大代表的五年“接力赛”
走进柯子岭,焕然一新的沥青路面,映衬着青砖墙面的复古韵味,与充满客家风情的巷道交相辉映……环境、安全、秩序一点一滴的改变每天都在柯子岭联社发生,村民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切实提升。
柯子岭位于广州市白云山西麓南侧,是白云区景泰街辖内的一个城中村。曾经的柯子岭,历经岁月侵蚀,楼宇陈旧,设施杂乱,与毗邻的白云新城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村民们普遍希望能早日改变传统印象中城中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2018年以来,白云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陈钢、杜永新、刘顺燕等以及人大景泰街道工委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积极投身治理行动,破解制约难题,持续跟踪推动柯子岭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
目前,历经5年两届人大代表的接续推动,柯子岭村已全面进入施工改造阶段。景泰街在充分挖掘保留柯子岭联社客家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讲好柯子岭“一山一井一树一基地”故事,预计2025年打造成为具有岭南特色客家风情小镇——“柯子坊”,为柯子岭注入新活力,引入知名国企团队入驻柯子坊,整体提升柯子岭综合品质,全面打造景泰街东部文旅商圈,久久为功把景泰建设成白云区“美丽、舒适、和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首善之街。
把握契机
推动住宅楼统租统管,增加集体收入
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经之路,但柯子岭联社土地资源有限,外来人口众多,升级改造管理有一定难度。
图为景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钢(左3)、人大工委主任曾丹(右3)到“柯子坊”项目部走访调研。
柯子岭,总面积0.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60人,流动人口约2万人,物业楼宇636栋。柯子岭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景泰街下辖唯一城中村。200多年前,广东各地客籍人士陆续从兴宁、五华、梅县、东莞、河源、博罗、增城等地迁徙而来,聚居建村,经历代繁衍生息,姓氏31个,形成200多年历史的“百家姓”村落,客家话目前仍是柯子岭村民的通用方言。
景泰街党工委书记陈钢是第十七届白云区人大代表,针对联社经济基础较薄弱、长期依靠街道资金扶持的实际,他一直在谋划一条适合柯子岭的改造发展道路。他认为,加快推进城中村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是回应民生需求、践行人民至上的实际行动,是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虽然过程会比较艰辛,但结果将会很美好。
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中。
2022年,城中村专项治理工作开展。“这对柯子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把握契机,推动联社改造升级落地。”陈钢介绍。
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后。
景泰街以点带面推动村辖私有住宅楼统租统管,提升整村环境面貌,营造商业氛围,增加股民和联社集体收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的新路子。2022年9月,景泰街召开专题会议,对在人大街道工委组织开展的“党建引领城中村综合治理集中调研”中提出的如加装电梯、外立面升级改造等一系列可能影响柯子岭村集体物业升级改造进程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法。
对此,人大代表们在街党工委的指导、人大街道工委的组织下,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整体工作思路,结合地铁11、12号线站点即将开通和5A风景区白云山周边有利条件,充分挖掘保留柯子岭联社客家文化元素,盘活文化资源,讲好柯子岭“一山一井一树一阵地”故事,充分释放白云山西麓这颗人文“明珠”光辉魅力,为打造具有客家风情的“柯子坊”积极建言献策。
智慧治理
实现全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现任柯子岭经济联社第一书记的杜永新是白云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尽管已经卸任,但他把人大代表这个称号视为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职责,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身份标示牌一直摆在自己的办公桌面上。
“我在基层工作已近半生,要说感触最深的事情,就是努力推动柯子岭综合治理往前一步,让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这是杜永新常挂在嘴边的话,虽寥寥数语,却饱含着人大代表浓浓的情怀和责任担当。
他清醒地认识到,柯子岭属典型城中村,将来是地铁十一号线、十二号线必经之路,这里寸土寸金,必须让城中村脱胎换骨,但他同时也意识到柯子岭要脱胎换骨,治安问题必须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针对辖区城中村存在安全隐患和治理复杂形势的问题,杜永新依托街道的支持,积极统筹公安、住建、消防、城管、环卫等力量积极推进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城市管理、环境美化等工程,努力提升城中村整体人居环境,破解城中村管理难题。
同时,在他任柯子岭经济联社第一书记时,他想到要以科技助力柯子岭治理,牵头完善柯子岭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推进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出入控制装置等前端设施建设,充分整合街、村居、社会单位三级资源,实现全域视频监控全覆盖,保证出租屋门禁安装100%覆盖、门禁运维100%管理、门禁实时通行记录100%上传,并借助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系统等平台,汇聚综合管理、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综合治理数据资源,打造柯子岭综合治理平台,大大提升柯子岭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景泰街依托人大力量不断促进城中村综合治理水平,让柯子岭这个“小、旧、散”城中村不断焕发新活力,为柯子岭联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奠定下扎实基础,共同守护柯子岭的长治久安。
环境换新
从自觉遵守转变为主动参与
城中村外来人口较多,部分人群思想觉悟不高、自觉性差,增加了管理难度,每天产生大量垃圾,有时候人手不足,垃圾清运不及时,村道就出现垃圾堆积的情况。还有部分村民贪图方便,将废弃的大件杂物乱堆乱放。村里背街小巷的墙面经常被贴满小广告,影响村容村貌。
对此,人大代表们认为,只有在推进城中村整治过程中,激发村民参与整治环境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现任柯子岭经济联社党支部副书记的刘顺燕是白云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工作上的女强人。她在柯子岭工作多年,对柯子岭的情况非常熟悉,如何能让柯子岭变得更加干净整洁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此,她上任后马上开始在村内不定期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清扫活动,并发动联社“两委”一班人努力提升村容村貌,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发放《致村民一封信》,引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引导住户从自觉遵守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促进联社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打造宜居社区。
老有所养
摸底数勤调研,柯子树下听民声
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一直关注柯子岭村的发展,把柯子岭的升级改造当作为工作聚焦的重点议题。人大景泰街道工委主任曾丹定期组织研究,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让城中村尽快破茧蝶变。
依托柯子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居委会、联社等平台,人大景泰街道工委全面推行重大事项决策“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打造“柯子树下听民声”品牌。
为更好满足包括柯子岭联社在内的老年人对健康、养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街人大办组织刘顺燕、张满宗等区人大代表全面收集群众对养老工作的意见建议。
在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中,毗邻柯子岭村的景云社区在区级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参加市级复审。在2023年5月,经上级部门推荐,迎接了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带队前来景泰街考察学习白云区城乡养老工作,增添了争创“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为促使升级改造工作有力度的同时有温度,目前柯子岭联社正在全力推动柯子岭文旅品牌创建,谋划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云畅游项目。
人大街道工委邀请区文广旅体局、区人社局领导、旅游策划专家及唐燕萍、肖灼彪等多名区人大代表召开柯子岭文旅品牌营建专题座谈会。在推动柯子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人大街道工委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在激活与传承柯子岭客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人大代表与联社人员一起探索挖掘并创新柯子岭特有的客家特色美食文化,同时联系区人社局就业训练中心积极为柯子岭培养融合“客家特色”的粤菜师傅。
在景泰两届人大代表的接力推动下,处于白云山和白云新城高楼大厦之间的柯子岭,终于迎来了改造升级的全面开工,未来将实现城中村蝶变,旧貌换新颜。具有客家风情的“柯子坊”,未来既是环境优美、满足现代人多元需求的社区,同时又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烟火味的地方,是一个有趣而又让村民常念的地方,浓浓的柯子情依旧未变。

近日,广州市河长办组织牵头在番禺区召开全市鱼塘尾水和群养家禽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由番禺区汇报鱼塘尾水和群养家禽治理工作经验与做法。市河长办、市农业农村局、各区河长办以及番禺区有关部门、镇街等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近年来,番禺区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攻坚战。针对过度养殖、立体养殖,鱼塘尾水无序排放影响河涌水质问题,在市河长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番禺区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分管领导牵头主抓,相继出台《番禺区水产养殖行业尾水处理达标排放指引》《番禺区河湖周边过度群养家禽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并选取石楼镇海鸥岛作为番禺区养殖污染治理的试点区域,以点带面推进尾水治理工作。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番禺区在石楼镇海鸥岛等地新建养殖尾水处理设施11处,采用陆基异位处理、“三池两坝”等工艺模式,促使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回收利用;并通过加强执法,出动执法检查235人次、开展巡查173场次;排查整治河湖周边家禽养殖场户114家、拆除临河涌违建927.3平方米;加强管理,制定了《石楼镇鱼塘尾水治理工作方案》和《石楼镇处置突发鱼塘尾水超标排入河涌的应急措施》等管理办法,建立了鱼塘养殖尾水排放报备群,群成员由区农业农村局、区河长办和石楼镇相关负责人及鱼塘养殖户共144人,并开展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160人次;综合上述措施,有效减少了过度养殖,尤其是涌边立体养殖,在河涌水质提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番禺区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统筹抓好全域推广实施、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宣传教育、调整养殖结构等各方面各环节,全面提升工作成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广州市河长办、市农业农村局及各区河长办与会代表充分肯定番禺区在鱼塘尾水和群养家禽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并为该项工作实现全市一盘棋和获得更大效益纷纷献言献策。
番禺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汇报了番禺区鱼塘尾水和群养家禽治理工作经验与做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污染行业管理职责的总体工作成效,并就基层执行存在分歧提出了工作建议;市下沉工作组相关负责人强调了此项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提出工作要求;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相关负责人就会上提出的环保部门在尾水治理方面做的工作进行了解答;番禺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对市河长办、市水务局高度重视番禺治水工作表示感谢,并要求各镇街、各单位统筹抓好全域推广实施方案,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治理工作;广州市河长办对于番禺区敢于直面问题并积极整改落实的态度给予高度评价,并对番禺区鱼塘尾水和群养家禽治理工作成效体现出的“三动”(高效推动、部门联动、干部行动)表示充分肯定。
针对落实会议精神及下一步工作,会议强调:一是高度重视抓落实。各区要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推进全市尾水治理高质量落地;二是高标谋划抓落实。要重视模式创新、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广,在治理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态、生产、生计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是高效行动抓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抓出集中连片市级示范效果;四是高位推动抓落实。各区、各责任单位要借鉴番禺做法,主要领导抓落实,找方法,明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和治理效能,建立“监督+整改”闭环机制,切实把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养殖尾水排放达标、循环使用或资源化利用,并及时向市河长办反馈相关情况,为全面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夯实工作基础。
禁渔期以来,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广州支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捕捞特别是电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同时组织各大队对电鱼等违法行为线索开展摸排,并主动协调市公安、海警等部门,制定联合侦查方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蹲守布控以及反盯梢,在掌握违法人员实施非法捕捞的时间和行动轨迹后,5月31日凌晨,市、区两级执法队伍联合开展突击行动,组织执法人员兵分水陆两队,实施水上追击和岸上堵截,成功查获1起涉嫌违法电鱼案件,现场查获无牌号木质船舶及电鱼设备1套、渔获物若干。当事人对使用电鱼的方法进行捕捞作业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广州支队对该案开展立案调查并按照“两法衔接”制度要求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下一步,广州支队将持续发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捕捞行为,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进一步扩大震慑,巩固成效,切实保护珠江流域渔业生态资源环境。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