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合作方向与路径 切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动荡变革的特征更加突出。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通过以发展为内核的国际合作,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欢迎所有国家参与的开放性机制”,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倡议。自2013年以来,由倡议至建设落地实践已有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联通沿线各国发展战略,融合多双边合作机制、搭建务实合作平台,具有开放、务实与灵活的显著特点。
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5.6%,出口同比增长16.1%,进口同比增长14.9%。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6%,进口同比增长2.7%。这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外需不振的形势下难能可贵。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就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共识,也更加坚定了全球化的信心。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疫后国际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合作机遇,为动荡的世界输出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为此,中国需要及时跟踪国际形势变化,处理好影响开放合作中的矛盾关系,找准未来合作的方向与路径,切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必须有超强的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际多边经贸规则的核心地位。在推进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能力合作的同时,应通过软性规则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来保障“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稳定与安全。在加强经贸合作往来的同时,以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扩大,筑牢合作的社会根基。帮助相关国家提高执法安全与防务能力,支持各国自主维护地区安全的努力,并加强网络安全合作。
二是处理好区域合作与全球多边合作的关系。“一带一路”串联起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中国-中亚、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等。这些区域性合作机制以务实灵活的高层会晤、联合声明、工作组等开放式合作机制为主。通过区域合作凝聚区域开放治理共识,积累良好合作实践,更易在数字、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实现议题突破,从而为多边经贸规则的改革提供方案素材。
三是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周期长,以长期收益见长,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如完善用水、用电等大型民生基础设施,将极大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具有广阔投资前景,应注意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提升当地群众参与的黏性与信心。另外,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还要强调绿色发展,落实碳减排国际义务,重视生态效益。只有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才能推进“一带一路”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
四是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关系。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国内基础。国内发展的质量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和纵深;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滋养之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必将吸引并激励更多沿线发展中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而“一带一路”所塑造的周边国际环境,也将影响中国的高水平开放。
五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往往由国家牵头合作大型项目。在这期间,需要重视企业参与,尤其是要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尊重市场化规律,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以国家引导项目合作,以企业主导项目落地,切实解决当地就业、贫困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未来,对内中国可依托国内开放口岸、运输通道、制造基地等节点城市,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等创新高地,以点连线、以线织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激发国内区域发展战略潜能,推动国内区域联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应精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提升与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水平;考虑以务实提高透明度、稳定政策预期为核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形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稳定与安全预期;依托上合组织等区域性多边平台积累开放合作经验与治理共识,探索区域性经贸规则,尤其是在数字、绿色等领域的规则突破;扩大第三方市场合作,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汇聚各方优势,凝聚全球经济合作与增长新动力;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智库的交流与合作,以增进了解、减少误判。
6月14-27日,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各区教育局、局属各学校、市教研院、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分四批,每期60人到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沙总部基地开展“2023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的活动。
市农科院科普专家陈胜文、高级农艺师潘启取分别作了都市农业科普工作讲座,分享了科普基地建设、科普活动开展情况、科普品牌建设、科普成效,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参与劳动课程的实践体验等等科普工作经验,培训学员实地调研了市农科院科普场所、香草园、两米阳台栽种未来示范园、科技成果展示长廊、第25届广州蔬菜新品种展示地等场所,对市农科院多年来为农业科普事业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科普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今后中小学校成员单位要与市农科院加强交流与合作,研讨劳动教育基地的共建共享单位,共同推动广州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稳步增长。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159亿元,执行额55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8.0%。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636亿元,执行额30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6.8%。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外包是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是吸纳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在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服务外包无论是合同额还是执行额依然能够保持两位数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充分显示了服务外包的活力和韧性,以及较强的竞争力。
离岸服务外包向更高质量发展
服务外包分为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自2006年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启动以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在业务规模、经营主体规模、业务结构等方面成绩斐然。其中在业务规模上,中国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由2006年的13.8亿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2522.1亿美元,增长183倍。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从2006年的10亿美元左右跃升至2022年的1368.5亿美元,增长137倍,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今年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数据显示,1-5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636亿元,同比增长12.3%;承接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523亿元,比离岸业务额低1113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前5个月数据来看,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远大于在岸服务外包,仍然是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此外,相较于传统服务外包(ITO),要求领域专业技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外包增速更快,说明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正向更高质量发展。
从业务结构看,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数据显示,1-5月中国企业承接离岸ITO、BPO和KPO执行额分别为1298亿元、563亿元和12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18.1%和21.4%。其中,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2.4%、55.8%。
倪月菊表示,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愈发显著,服务外包企业正逐步向全流程、综合型服务提供商转变,同时也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中国服务外包明显的数字化特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将进一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拓新机需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中国常青国际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国际化企业,主营国内外工程承包、国内外人才派遣、国内外大宗贸易、国内外不良资产四大板块业务,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者,也是亚非拉等世界各地与中国资源对接的桥梁纽带。
常青国际集团董事长孙召青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受疫情暴发、国际环境恶劣、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影响,工程承包、人力资源等行业多年来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公司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发力寻找海外合作机遇。目前公司与中电建合作在沙特杜巴省承接了一个钢结构工厂厂房建设的工程项目,合同金额为4亿元,该项目同时需要公司外派劳务人员二三百人,工期为一年。
孙召青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建投资国之一,中国的“基建狂魔”们凭借技术、速度、资金等优势在国际基础实施工程市场脱颖而出,如西非塞拉利昂近期计划投资约15亿美元建立一个油气码头,韩国、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企业所报方案都达不到投资方的要求,于是他们主动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国的相关企业能给他们带来满意的答案。常青国际公司近期正在与中国化学、中电建、中建等企业领导交流探讨、积极推进,以期尽快与投资方达成项目合作。
未来离岸服务外包发展前景如何?李俊说:“从全球来看,在规模方面,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承接规模仅居印度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离岸服务外包不仅有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以及产业生态方面也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我非常看好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前景。”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曾表示,中国作为领先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大国,外包服务市场在过去几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他预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外包市场在2030年前将以11.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继续扩大。
如何进一步挖掘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潜力?李俊认为,首先要抢抓数字时代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将传统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升级为数字时代的服务外包,发展云服务外包、人工智能服务外包以及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新型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和动力。其次,要积极向服务外包业务做得好的国家学习和借鉴经验,引进和培育在全球有广泛联系的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倪月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目前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更多靠的是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优势,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既懂技术、商务、语言,又懂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特别是随着服务外包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面发展,需要更多懂数字技术的人才。因此,中国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是当务之急,是未来发展之本。”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