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广东省招收青年学生入围考核测试人员名单的公告
根据《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招收青年学生工作实施办法》《中国消防救援学院2023年招收青年学生章程》《2023年普通高考广东考生报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指南》有关要求,填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志愿且成绩达到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类历史540分,普通类物理539分)的253名考生进入2023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广东省招收青年学生考核测试,入围考生名单详见《2023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广东省招收青年学生入围考核测试人员名单》(附件)。
请入围考核测试考生按时回复信息、自行到指定地点报到,参加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广东省招收青年学生政治考核、体检、心理测试、面试,在考核测试过程中请注意行安全。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信息、报到检录的,视为放弃参加考核测试。
附件:2023年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广东省招收青年学生入围考核测试人员名单
广东省消防员招录工作办公室
2023年6月30日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将正式施行 ,为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进一步提供制度支撑。去年以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市司法局积极推动制定《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填补立法空白,实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完整保护,赓续城市文脉,更好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回应市民留住乡愁记忆的期盼。《规定》已经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
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街传统风貌
广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风貌建筑,目前全市共认定公布的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是广州目前除不可移动文物以外,最为量大面广的保护类建筑。立法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保护与发展平衡兼顾为目标,采取全过程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模式,全面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在总结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方面成熟创新经验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规定》共有十八条,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聚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管理等制度规定,为保护利用好传统风貌建筑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保什么:明确认定标准,确立保护方式
传统风貌建筑认定和保护利用是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创新做法。一是明确认定标准,将能够成片、成组、成线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或者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范围内作为区域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以及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艺术价值、民俗 传统、时代特征,或者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法定化利于留住文化根脉络,彰显广州特色,完善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多层次的保护对象体系。二是明确认定程序,规定传统风貌建筑实行名录保护制度,经普查、推荐申报、专家论证、征求所有权人和公众意见等程序后,由区政府批准公布传统风貌建筑。三是明确保护图则编制,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要素,提出修缮要求、合理利用措施等,与文物和历史建筑予以区分,传统风貌建筑强调成片、成组保护,作为历史地段的典型环境要素,传统风貌建筑更注重外观风貌的保护。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西式洋楼传统风貌
二、谁来管:明确职责分工,压实管理责任
确保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理清各级各主体责任分工,一是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和部门职责,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统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传统风貌建筑的工程质量监管、房屋使用、结构安全、修缮的监管等工作,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二是明确区人民政府在认定、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具体职责。三是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规定保护责任人应当履行保障结构安全,按照保护图则的要求使用、利用、维护、修缮等责任。四是建立镇街日常巡查机制,将巡查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三、怎么保:确定保护措施,明晰行为规范
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管理,一是明确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传统风貌建筑,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外立面等,并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二是优化建设管理,明确在不改变传统风貌建筑的外观风貌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责任人可以进行外部修缮、日常保养等。三是为防止破坏建筑风貌,规定加建、改建、扩建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四是实行挂牌建档保护,明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需在保护名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的设置工作,标志牌包括建筑的责任人、建筑名称、认定时间、建筑特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信息。五是加强安全管理和数字化保护,在房屋安全普查中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标注并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展示。
TIT创意园-工业遗产群传统风貌
四、怎么用:坚持以用促保,鼓励合理利用
广州以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等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相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次立法是对我市近年来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成功经验予以提升巩固,为激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坚持"以用促保",明确十二项具体措施,在多功能使用、国有建筑租期租金优惠、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建立奖补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推动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二是明确修缮技术支持,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编制传 统风貌建筑修缮技术规范,保护责任人可以申请免费的修缮技术咨询和指导。三是明确修缮审批流程,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制定传统风貌建筑修缮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材料清单,提高报批办事效率。四是明确修缮资金补助,非国有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申请日常维护和修缮资金补助。
展示广州“都市桃源”新风貌
以广州市黄埔区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为故事原型创作的大型新编现代粤剧《隆平稻香园》,前日在红线女大剧院正式公演。这场粤剧也是“广州艺术季2023”演出剧目之一。
《隆平稻香园》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全新创排演出。该剧风格清新明快,富有时代朝气,展示了广州“都市桃源”的新风貌。
袁隆平“禾下梦”被“立”上舞台
大吉沙岛是广州市黄埔水域的一座江心岛,被称为广州的“都市桃源”。岛上有大片农田,以轮渡出入岛。2020年,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谋划、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广州市黄埔区启动建设,一期项目隆平稻香园就设在大吉沙岛。
可以说,袁隆平在大吉沙岛种下了他的“禾下梦”。“稻花飘香的时候,如果我身体好,我一定要到现场去看一看。”2020年6月,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隆平院士港正式启动建设,袁隆平在发来的祝贺视频中许下“稻香之约”。
时隔3年,“禾下梦”被“立”上了粤剧舞台。粤剧《隆平稻香园》以大吉沙岛隆平稻香园为故事原型进行创作。全剧以“粮食安全”问题为核心,围绕隆平稻香园杂交水稻试验基地项目的推进,讲述了沙岛村支书金凤在开发育种基地的过程中,经历了多重困境、迷茫、抉择和砥砺后,最终得到乡民的共情,带领他们走上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的故事。
全剧以生活气息、俗情世理、人间烟火为故事基调,从一个家庭两代人的角度切入,凸显疍家乡民对土地的热爱,对乡土的情怀,对未来的向往,完成粮食安全、守住粮袋子的题旨表达。
吃粮不忘育种人。粤剧《隆平稻香园》致敬了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学家们,描绘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画卷。
群像轻喜剧风格展现新时代乡村之变
粤剧《隆平稻香园》的主创阵容强大,特邀国家一级编剧陈明担任编剧,著名导演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执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非凡,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和陈韵红联袂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陆敏渭,资深粤剧演员嘉华,优秀青年演员肖婉婷、陈健超、莫燕云、陈韵玲、毕海荣、陈骏旻等也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
名家新秀齐上阵,该剧以群像轻喜剧风格展现新时代乡村之变。剧中每个人物都依据个性身份,赋予角色相应的戏曲行当底色,在彰显鲜明性格的同时,使人物表演各具亮色,从而刻画出沙岛村支书金凤一家两代人及相关村民的人物群像。
吴非凡饰演的金凤有着多重身份:一个土生土长的村支书,一个即将随军的知识女性,一个孝顺贤惠的儿媳妇……吴非凡以细腻的表演刻画了这个热情爽朗、处事干练、智慧果敢的现代女性形象。该剧体察当下农村的发展路径,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鲜活形象。
剧中的李满是一个大家庭的大家长,作为早期上岛生活的疍家人代表,他从艰苦的年月走来,秉性质朴刚正,深受乡民尊敬。黎骏声的表演向来以“一人千面”为观众称道,他惟妙惟肖的表演塑造了李满深沉慈爱、圆润睿智又不失权威的长者形象。
陈韵红在剧中甘当绿叶扶持青年演员,首次出演老旦角色,饰演的是与李满年岁相当的陈老师一角。陈老师作为第一代上岛的教师中的一员,对沙岛有着深厚的情感。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很精彩。嘉华饰演的郭十三老于世故,他以丑行的表演技巧塑造了郭十三的油滑形象,以此直接反衬出金凤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人物本色。此外,银娣、秋萍、土根、水根等人既是金凤所在家庭的成员,也是普通百姓的代表。剧中通过家庭成员的个体映射群像,展现出劳动人民真实、质朴的特质,共同打造出这部让人捧腹之余又倍感温馨的乡村题材作品。
新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粤剧《隆平稻香园》整体风格清新明快,富有时代朝气,通过时尚诗意的舞台呈现描摹出以大吉沙岛为原型的“都市桃源”的新乡村画卷。
该剧集合了著名粤剧编剧陈锦荣、青年音乐戏剧导演欧阳丹、作曲家隋晓峰、舞美设计郑加杰、灯光设计祝世明、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造型设计指导蓝玲等知名创作人,以及广州粤剧院多位优秀创作人才邹裕伟、陈松富、彭振国、曾秋玲等。
该剧的唱腔设计遵循粤剧本体特点,在音乐创作上运用凸显地域特色的岭南音乐元素,同时兼具时尚性和当代性。
剧中的沙岛村民尽管早已结束水上生活,但在生活方面依旧留有疍家人水上生活的痕迹。因此,该剧舞美布景在展现生活场景方面融入了水上人家的元素。该剧借助了大型机械舞台和现代时尚的多媒体技术,舞台在广州现代都市朦胧的远景衬托下,营造出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鹭鸟江天的“都市桃源”诗意场景。
舞台上,当一幅“都市桃源”的新乡村画卷徐徐展开,马上引发了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好评不断。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