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创新高质量引才路径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高质量引才路径,才能在城市引才大战中突围,才能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来,增城区由“引才”转为“吸引”人才,塑造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让人才“自来”,打造“人才汇聚之城,人才梦想之城”。
人才的竞争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城市具有强有力的综合实力,能够让留下来的人才有活干,让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增城区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5亿元,增速居广州各区第二,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7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30位。不仅如此,增城作为广州辖区的新秀,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位于穗莞深港黄金走廊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增城经开区,形成了具竞争力的“芯、车、显”主导产业集群,城市的综合实力一直在攀升。时代的机遇既属于这座城市,也属于来这里奋斗拼搏的人才。如今的增城,完全有能力成就人才。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用优质的人才政策和创新平台支撑人才发展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增城区的人才政策将人才层次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内高端人才、区评定高层次人才、企业“三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企业优秀毕业生(硕士和本科)等5类,涵盖了各层次各类型的人才;奖励待遇包括了人才奖励、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个人贡献奖励、科研学术资助、人才住房、医疗健康等涉及个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城区的引才诚意还体现在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全区众创空间、各级孵化器超50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有3个,“国字号”平台“侨梦苑”及其分园区总面积达21万平方米。增城以诚意满满的政策和平台,为人才、企业从创业萌芽到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最终落脚点是优越的人居环境。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逐渐深入,增城区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入围“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第一名。走进增城,不仅可以欣赏白水仙瀑、荔湖碧道等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榄雕和剪纸等浓厚的文化底蕴。盛夏的增城,不仅仅是岭南佳果荔枝的代名词,更是人才安居乐业的最优选择之一。十年来,增城常住人口增加了52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总量为155.04万人,较上一年新增2.12万人。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到增城来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增城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人才体制机制、提高人才服务水平,努力构建人才强区格局,定能更好地成就人才。反过来,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又能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人才在圆梦自我的同时推动城市在高质量的快车道前进。如今的增城,正以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为目标而努力,在人才“引培留用”上用心用情,争取成为“才因城聚、城以才兴”的最佳诠释。

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优化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格局,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
由增城区488平方公里和黄埔区280平方公里组成的东部中心,是广州一带一廊的交汇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北顶点,具有区位及立体交通等优势。
今年以来,增城区南部镇街纷纷聚焦“现代活力核”“新广州”战略定位,紧紧把握高标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中心重大机遇,全力开展立体大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能级,积极与黄埔区互联互通,融入广州“30分钟通勤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助力东部中心建设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活力核”。
枢纽发力 通勤周边城市一步到位
水运时代造就了京杭大运河,海港时代成就了鹿特丹,而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中心则代表了城市发展的方向。近年,增城区南部镇街轨道交通实现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地铁13号线首期、穗深城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从新塘出发,通勤广州中心城区、黄埔、东莞、深圳一步到位。
当前,广汕铁路新塘站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极具设计感、科技感的站房大厅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周边片区也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全力推动枢纽能级提升,争取将该站由辅助站提升为主站,未来依托3条国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广中珠澳高铁新塘站联络线)、3条城际(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佛穗莞城际)、5条地铁(13、16、17、20、28号线支线)打造“三铁合一”东部枢纽中心新塘站。
广汕铁路新塘站总体工程量已完成约95%,计划9月30日通车运营,届时从新塘站出发,到汕尾仅需50分钟左右。“零换乘”是新塘站的一大特点,增设的穗莞深城际北站厅和换乘大厅正在抓紧实施建设,计划9月15日前与新塘站同步完工,国铁与城际铁路换乘时间将从8分钟缩短到3分钟,实现国铁、城际、地铁“零换乘”。
畅通“血脉” 打造东部中心活力城区
新塘镇坚持交通先导,通过强化对外交通主干道建设、重点完善城区市政道路网络,全力打造广州东部活力城区。临江大道(增城段)建设工程,道路大致呈东西走向,作为城市主干道,是增城、东莞、黄埔至广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近日全面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向西可通行至南碱大道;临江大道(黄埔段)还有1.6公里未接通到沿江高速,其中约700米正在启动建设,通车后将联通黄埔康南路,可快速抵达南岗片区、沿江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整个项目建成将形成增城区至黄埔区交通纽带,实现新塘镇与广深沿江高速南岗出入口互通,并进一步加强黄埔港和新塘港互联互通,更有利于水陆联运,提升新塘经济社会发展的区位优势,极大方便群众出行。
永宁街聚焦道路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交通路网结构,通过全速提高交通出行便利度,加速推动全街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田园路建设工程是联系黄埔区与增城区的重要交通道路,整体呈东西走向,西起永宁街边界处现状田园路,东至新新公路,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宽度为50/58米,路线长约2.5公里。当前,永宁街正加快推进田园路建设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方案编制,预计2025年完工,建成后将与新新公路、凤宁路等构成永宁街城市路网框架,促进增城区、黄埔区互联互通,优化中心城区组团间快速联系,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永宁街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抢抓时间,争取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实实在在惠及两区人民群众,为两区打造便捷交通作出新贡献,形成区域高效联动、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构筑内畅外联交通格局
增城区积极推进陈家林路北延工程、创誉路西延工程等黄埔增城互联互通道路项目。陈家林路北延工程起点为陈家林路,终点在增城区与黄埔区交界处,通过陈家林北延线(黄埔段)接入黄埔区新元路,道路全长2427米,设计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双向6车道,计划今年11月动工建设,2025年底前完工,建成后可打通增城区与黄埔区之间的断头路,两区通勤时间可望缩短15至20分钟。创誉路西延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动工,项目有利于完善区域线路网密度与连通性,促进东部中心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通行保障。
在增城区南部,还有一连串交通利好消息,犹如一个个悦动的音符: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城际铁路(简称“新白广城际”)主体增城段已建成,预计今年底前全线开通运营,届时从新塘站出发,经过黄埔区,至白云机场仅需20分钟。宁埔大道是增城区直接通往黄埔区云埔工业区的一条重要通道,其中位于增城区范围段已完成施工,宁埔大道开发区段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0月份元岗一路以东段建成通车。广深大道(康南路—陈家林路)升级改造工程正进行前期立项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建成后能实现新塘与黄埔区高效连接。广深高速新增临江大道出入口,已获省交通厅同意立项,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增莞番高速线位,已与东莞市达成一致意见,全力加快启动建设。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佛穗莞城际的建设前期研究工作正全力推进,计划年底前启动实施建设。
可以预见,一张更完善的交通网络,让增城区加速迈向纵横互联大时代。
2023-08-17 10:10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为锻炼执法队伍,增强队伍凝聚力,提高队伍精气神,近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组织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集训,共19名一线执法队员参加。
集训上,执法人员身着制式服装,开展队列操练,全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展现了良好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体现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集训通报了上一周执法工作情况,并对本周执法工作进行部署,强调执法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素质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向着打造规范化、现代化、专业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生态环保铁军目标而前进。
下一步,从化分局将继续开展2023年执法队伍集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职业化再上新台阶。
开展第一次执法队伍集训工作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从化分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