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消费市场: 延续发展态势 呈现四大亮点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1-7月累计26.4万亿元,同比增长7.3%。谈及消费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的原因,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8月18日表示,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暑期消费季、国际消费季等活动,着力提振大宗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多措并举推动了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
该负责人对当前消费领域呈现出的特点与亮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是商品消费稳步恢复。消暑饮食、制冷电器、防晒用品等应季商品销售旺盛,7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5%和3.1%。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平稳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和2.6%。新能源汽车销售保持较快增长,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31.6%,1-7月销量同比增长41.7%,占新车销量比重达29%。
二是服务消费持续回升。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各类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受到青睐。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277亿元,同比增长15.8%;电影票房收入达87.2亿元,同比增长约1.5倍,为历史同期票房新高;铁路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80.9%,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83.7%。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
三是线上线下持续增长。网络零售保持较快增长,1-7月全国网上零售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0万亿元,增长1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4%。实体零售保持恢复发展势头,1-7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7.5%、4.5%和3.5%。
四是乡村增速快于城镇。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41亿元,增长3.8%。1-7月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2.9万亿元和3.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7.7%。
商务部8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66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折合1118亿美元,下降9.8%。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406家,增长34%。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68.5亿元人民币,增长0.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3%。
从来源地看,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213.7%、159.9%、113.3%和61.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秋季)刚刚落幕。制造工厂、跨境卖家、电商平台巨头、贸易综合服务商……短短3天,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寻觅伙伴、洽谈合作、挖掘商机,直面来自全球的竞争,又展开新的合纵连横。
历经十年,中国跨境电商壮大发展,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随着国际贸易深刻转型、全球市场高速增长,未来跨境电商将呈现出哪些发展新趋势?广东如何发挥跨境电商和产业双重优势,持续为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探路?
“跨境电商+品牌化”▶▷
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做了多年研发生产,现在到了做品牌的好时机。”参加本届跨交会的3天里,这是深圳联合在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廖会成的最大感受。
这家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专注研发生产智能眼镜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资源。“相比传统外贸,跨境电商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广成本低、市场更广阔。我们要用好跨境电商打造自有品牌,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国科技品牌‘出海’的重要趋势。”廖会成说。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之路上,“品牌化时代”开启了。
“历经10年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已从野蛮生长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市场及合作拓展负责人邱胜认为,在中国卖家通过跨境电商出海的道路上,品牌化、数智化和合规化,已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会上发布的《2023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白皮书》中,两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亚马逊上,过去3年来自中国的品牌型卖家数量增长近2倍;中国卖家超过1/3的产品销量,来自过去12个月内创建的新选品。
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已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5月,希音宣布已在巴西、美国推出平台模式,并计划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球市场。此前,其运营模式主要是独立站自营模式,供货商无法直连消费者,品牌价值难以沉淀。
“我们将持续带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附加值,5年投资5亿加码供应商赋能与创新,携手服装企业共同做强自主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希音相关负责人说,在自营品牌与平台双引擎发展模式带动下,一方面借助已建立的服装品牌辨识度与知名度,以自有品牌自营模式继续深耕时尚领域,另一方面也通过其他品类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在线消费需求。
在平台模式下,希音也推出自主运营和全托管两种运营合作方式,为卖家提供“菜单式”选择。对于没有海外第三方平台销售及运营经验的中小卖家,希音提供代运营服务,让这些卖家可以专注自身擅长的产品环节;对于有自主运营经验的品牌与卖家,希音则通过平台资源和品牌打造经验,赋能品牌进一步发展与成长,助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从“产品出海”到“平台出海”、再到“品牌出海”,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与升级,正呈现出更多新趋势。
“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已具备出海的实力和底气。未来中国跨境电商的品牌化路径,将逐步从单一卖货向品牌塑造转型。”谷歌中国代理商管理部跨境电商行业总经理刘步驰说,从凯度BrandZ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来看,中国品牌力量整体增长,尤其在发达市场的品牌得分显著上升,增长强劲。
纵腾集团公关总监李宇认为,当前中国品牌出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加快2B与2C业务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接下来,‘品牌出海’还将逐步带动产业带‘出海’,跨境电商业务将呈现出‘线上平台去中心化’的趋势。同时,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跨境电商‘供应链化’的趋势也将更加突出,发展海外仓、提供端到端的供应链服务,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跨境电商+全球市场”▶▷
“一带一路”成新增长点
“品牌出海”时代开启,恰逢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急速扩张的广阔机遇。据eMarketer预测,2027年中国以外的全球零售电商总量将达4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高速扩容。本届跨交会上,德勤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出海趋势报告》(下称“德勤报告”)显示,全球电商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由以北美、欧洲、日韩为代表的规模价值优势明显的成熟电商市场,转向东南亚、中东及拉丁美洲的高潜力新兴电商市场。
“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蓬勃发展,拥有广阔电商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将成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的新增长点。”德勤报告指出,随着发达国家“逆全球化”不确定因素加剧,新兴市场已经成为跨境出口企业的重要拓展方向。据调研,15.8%的受访企业将东南亚作为最大的出口销售市场,东南亚已经跃升为我国第二大跨境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
今年6月,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情况》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此外,艾瑞咨询预计,中国跨境出口电商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或达15.1万亿元。
邱胜认为,全球电商稳健增长,新兴区域的电商机遇不断涌现,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新商机。通过跨境电商布局全球,已成为中国企业开拓新业务增量、优化全球业务部署和构建国际品牌的关键战略。
作为中国经济和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坐拥产业与贸易双重优势,在全国跨境电商发展与转型中举足轻重。
从规模看,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值占全国总值比重达43.4%;从企业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现存跨境电商相关企业3.39万家,其中广东企业9291家,数量全国第一;从政策看,广东21个地市已全部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综试区全省覆盖,数量全国第一。
借跨境电商之势,制造业焕发新活力,正“进军”更广阔的新兴市场。
“尝试跨境电商业务后,我们开拓了来自土耳其、印度、瑞典等许多新市场的客户,近3年,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销售增长。”深耕制造领域20年,广东圣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慧敏深有感触。
“现在制造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成本更低、服务更完善。”佛山德造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嘉妍认为,随着近年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企业转型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商越来越多,仓储、物流、外汇、金融等领域的“一条龙”服务日益高效。
“跨境电商+产业带”▶▷
广东正展开20个试点
伴随巨大机遇,转型的挑战浮出水面。“中国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刘步驰说。
当前,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相互促进、相互带动。“战场”之中,一“下”一“上”发展路径日益凸显,产业带成为各方争夺的中心。
“下”,是电商平台巨头的加速下沉——平台招商重点从深圳、广州等卖家云集的贸易型节点城市,延伸向更多产业带城市。
拼多多实行“全托管模式”,吸引了全国多个产业带的工厂与卖家;亚马逊全球开店新增城市经理岗位,走进晋江鞋服、义乌礼品等多个产业带开展主题招商;速卖通深入全国30多个产业带,开了超百场招商会;希音推出百万卖家计划,未来3年帮助中国在内的全球10000个商家年销售额达100万美元、帮助10万个中小商家年销售额达10万美元……
“上”,是政策推动下全国各个产业带不断上升——今年4月,商务部提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依托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结合各地产业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更多地方特色产品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丰富,现有三百余个工业集群,主要以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并着重发展人工智能、云数据、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前沿行业。”德勤报告指出。
正是产业集群的突出优势,吸引美鸥跨境贸易服务集团将总部迁至深圳。“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成熟,单是广东的规模就占了全国超过四成。而且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地方特色与优势突出,两者结合将迸发出巨大潜力。”美鸥董事长狄铁城认为,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结合,是新业态和优质供应链的结合,能创造出强大的叠加效应,推动更多传统企业发展B2C、B2B乃至C2B业务,加快转型升级。
广东早已率先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近年来,广东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超高清视频显示、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提升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能力。
按照计划,到2025年,广东将争取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卖家,培育100个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自主品牌。
新一轮政策支持正加快落地。今年7月19日,广东省商务厅印发《促进企业间电子商务(B2B)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实现跨境电商B2B交易额超6000亿元。
围绕这一目标,广东计划“逐个击破”:支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市加大招引力度,到2025年,力争全省招引5家国内知名B2B平台型电商企业落户广东;到2025年,全省培育10家以上交易量超百亿的垂直领域B2B平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工业大市要引导制造企业建设B2B平台,到2025年,全省建立10家以上资源整合能力强的B2B平台;到2025年,在重点领域培育10家行业领先的B2B平台。
未来,随着跨境电商政策发展体系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主体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迅猛发展,创新模式领跑全国,广东将持续为全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