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广州又斩获一个篮球全国冠军!
8月18日下午,在2022-2023年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夺得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林凤娥小学荣获2022-2023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是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的教育部官方唯一小学篮球赛事。比赛分为校园男子组、校园女子组、社会男子组3个组别。
比赛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赛区进行分区赛,历时5个月,最后共有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支球队进入总决赛。
林凤娥小学在总决赛中获得校园男子组全国总冠军。
2021年广州市中考体育考试将篮球纳入选考项目,通过考试“指挥棒”推动校园篮球普及发展。在全市中小学中认定了20支高水平学生篮球团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6所,广东省校园篮球推广学校118所。2022年,在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广州市男子篮球代表队获得冠军。
林凤娥小学十余年坚持全员普及篮球,篮球苗子不断涌现,近年来竞技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普及与提高并重,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今年以来,广州市公安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护航高质量发展”工作理念,以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试点品牌为目标,聚焦市域安全风险防控,持续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八统一”最小应急单元防控体系,有效打通应急处突“最后100米”,确保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有力保障市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多方联合共建,打造城市防控“哨点”
广州公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发动群众,依托平安建设工作机制架构,以“广州街坊”为品牌,有机整合保安员、联防队员、治安积极分子、群防群治志愿者等群防共治力量32.9万名,在全市学校、医院、商圈、企事业单位、交通枢纽、文旅场所、公共娱乐场所、村居社区等部位分类布点建成应急处置“哨点”2.3万个,实行“综合网格+专业警格”支撑联动,高效发动最小应急单元参与社会面治安巡防值守,强化社会面震慑、发现和制止突发案事件,全力开展先期处置,为区域内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采取紧急避险,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苗头、第一时间控制风险扩大、第一时间处置常规可控事件。
多面举措发力,筑牢应急处置“基点”
“正佳广场最小应急单元18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执信中学最小应急单元3人已打卡上岗,情况正常”……通过派出所统一指挥调度,各最小应急单元每天通过专用对讲机报备上岗、报告各类突发情况、有序接受指挥,全市平均每日组织发动2万个最小应急单元共4万余人投入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最小应急单元“蓝标识”“红袖章”遍布羊城大街小巷,形成城市安全最前端的保护网。
“快来人!有人持械企图伤人!”2023年6月的一天,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某商圈的门口有人大喊。原来,这里是该商场保卫部门联合属地派出所共同开展的最小应急单元处突演练现场。“有人持械伤人,请B区最小应急单元立即携装备到北门广场进行处置”,随着对讲机的一声令下,不到1分钟,6名手持钢叉、盾牌等处突装备的最小应急单元队员火速赶到现场开展处置,派出所立即启动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随着出动的警力到达,迅速协同应急处置队员将“嫌疑人”制伏。按照“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目标,广州公安依据风险等级,结合单位特征及处突要求制定最小应急单元多样化的快反处置预案,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置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发布线上学习视频84个,近11万人点击学习,开展线下集中学习600多场,全覆盖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确保各最小应急单元始终处于应急处置最优状态。
在固定最小应急单元“点”处置战术流程,落实内部和门前安全防范责任基础上,打造“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区域集结”联动机制,遇到突发事件时,按照“就近”原则,立即启动“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先期应急处置模式,形成双重联动,常态开展实战化应急处置演练,阶段举行大比武活动,以练促战,提升突发案事件处置效能。
多线实时响应,严控城市安全“燃点”
通过前移安全关口,充分发挥最小应急单元“岗哨”作用,力争实现风险隐患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今年以来,全市最小应急单元成功协助处置突发事件500多起,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0多名,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59起、有效调处矛盾纠纷69起、救火等抢险救灾事迹100余起,协助找回迷失人员55人。
广州公安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运行模式,突出创新经验亮点,凸显社会治理作用,高质量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在全市择优选树19个市级联建点、102个区级示范点及106个街镇级示范点,织密了城市安全防护网络,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中央、省领导高度认可,助力广州平安建设考评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建设工作被推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经验品牌,目前已通过了广东省委政法委实地验收。
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工作高质量推进,为千年商都赢来沉甸甸的荣誉。2022年底,天河区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广州市公安局内保支队1个集体获评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广州市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得到中央、省、市领导高度认可,工作做法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试点交流会、全省公安局长座谈会上推介。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接下来,广州公安将继续探索完善新时代超大城市群防共治新模式,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广州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7月,番禺区出台《番禺区使用总量控制类指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入户工作方案(2023年版)》,这一被称为“3.0版”紧缺急需人才入户新政,让更广泛企业受惠,助力企业引才聚智。
番禺区规范流程,建立区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区总量控制类指标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入户工作,入户指标97%指标分配至各镇街,镇街未用完的指标将纳入区内调剂使用,各镇街负责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核,通过集体研究确定入户名单,对超出每家企业可申报额度人员等特殊情况由区联席会议审定,切实增强人才工作合力,搭建高效人才引进桥梁。
番禺区还扩大范围,申报企业(单位)范围为区机关和事业单位,或在区内注册、纳税或纳统并依法经营企业,重点扶持优先、产值、创新、重点项目、其他类企业,包括市重点企业、招商引进企业、区“四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等具备相关条件企业,在申报企业类别中新增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储备库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为扩大政策受益面,符合条件企业(单位)只可选择申报范围其中一类进行申报,原则上每个企业(单位)可申报不超过5个名额(含5个),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便利。
同时,番禺区还放宽条件,放宽2类申请人条件,增加“引进企业为近2年新成立、设立的,引进人才应已在引进企业就业参加社会保险连续满6个月以上”,以及“引进人才为毕业两年内全日制大专毕业生且已在引进企业就业且参加社会保险”2类条件,聚焦青年人才资源,确保企业各类人才需求得到满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