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造福群众
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的公园增加到30个
闲暇时间,一家老小带着帐篷、餐垫、美食,到公园享受阳光与绿色,已渐渐成了广州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怡人的环境,让公共绿地不仅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运动健身的不二之选,也成为科普宣教和自然教育的重要载体。专家建议,应用好用活公园绿地,让更多民众共享绿色空间,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挖掘本地区城市剩余空间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让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走进千家万户。
市民乐享绿色空间
工作日的下午,黄埔区创新公园少了许周末的喧嚣。走进公园,一位市民正在演奏萨克斯,悦耳的音乐夹杂着老人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从不远处传来。最吸引人的,还是足球场旁一块块柔软翠绿的草坪。
创新公园开放草坪上设置的提示牌
“周末很多人来草坪上野餐,还有专门的区域搭帐篷,一家人在这消磨一下午,吃吃喝喝非常惬意。”坐在草坪上的郭先生告诉记者,他自己住在附近的小区,而他在公园内的活动主要以遛弯和运动为主。“虽然我自己不常常到草坪上,但小孩非常喜欢,今天我就是跟着他到草坪上坐一坐的。”郭先生指着不远处在草坪上奔跑的儿子说道。郭先生告诉记者,升级改造后的创新公园变化很大。“尤其是多了这些草坪,老少皆宜。”
柯小姐从家里步行到公园需要半个多小时时间:“坐公交车就2站,但我还是多选择走路过来,到公园里放松放松,在草坪上坐坐。公园里满目绿色,心情也很舒畅。”
记者看到,在草坪附近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草坪的开放时间并标注了开放草坪的范围。一位保安告诉记者,草坪专门划分出搭帐篷的区域,其余区域则不能搭帐篷,他还特意提醒,禁止使用吊床以及在公园内烧水烧烤。
加大公园绿地草坪
开放共享力度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围绕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市民游客游览体验等,积极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的公园增加到30个。广州转变管理理念,从“为了绿化管群众”转变为“为了群众管绿化”,体现城市治理温度,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印发《广州市城市公园开放草坪的管理指引》(第二版),科学规划草坪开放区域和开放时间,采取草坪轮换制、游客预约制的管理机制,为游客打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游园环境。此外,广州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个公园不同定位和服务对象,分区域分功能设置草坪活动主题,精心策划草地音乐会、潮玩集市、花艺展、科普展、灯光秀、休闲游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和休闲活动;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公园多元服务功能和公园活力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对城市公园的生态景观及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期待。记者了解到,面对公众亲近自然的要求,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持续加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加大公园绿地草坪开放共享力度,截至2023年8月中旬,共开放绿地草坪及林下空间112个,服务市民群众达450万人次,让公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美好愿望。
公共绿地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白云山麓湖公园聚芳园草坪作为广州市首批24个城市公园开放草坪之一,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广州公园帐篷营地热力指数榜》数据显示,聚芳园草坪在“市民游客经常去的草坪”统计中排名第一。麓湖公园党支部书记李小威介绍说,为了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公园千方百计在基础设施、草坪管养、预约限流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同时,公园引进广州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将文化和大自然巧妙融合,实现绿地共享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化。
广州珠江公园是藏在广州CBD里的绿野森林。2021年秋,该公园率先划定草坪帐篷区供市民体验,游客满意度高达97.6%。该公园践行“公园+”模式,举办了草地音乐会、红色电影巡礼等形式各异的活动。据公园主任封莉介绍,珠江公园自2021年4月开放草坪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搭建帐篷8000余个、野餐垫13000余张。
林园部门介绍,草坪从“禁止入内”到“沉浸体验”,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的生态文明观念,让人们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也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立”要求,积极走好人才兴审之路,围绕“一条主线”、严把“两道关口”、做到“三个结合”,为审计干部指好路子、搭好台子、压好担子,提升审计队伍领跑力、竞争力、实战力,为增城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围绕“一条主线”,党建引领提升队伍领跑力
始终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条主线,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为他们指好路子。一是强化政治导向,今年以来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重点,通过党组示范引领学、专家宣讲专题学、党员交流深入学、线上线下全员学等多种方式,开展主题学习20余次,持续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引导审计人员坚定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二是强化党建责任,发挥党组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联合共建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夏日送清凉等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党建+审计”工作模式,促使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实现良性互动、同频共振,局党支部先后获评增城区先进党组织、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严把“两道关口”,优化路径提升队伍竞争力。
始终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实践锻炼,从干部选拔培养和培训管理两个方面持续发力,搭好学习交流台子,充分激活人才引擎。一是严把素质关,精准引才。注重年龄、学历、专业的合理搭配,通过公开招录、选调等方式先后新进人员14名,其中研究生学历6名,涉及土木工程、法律、计算机等专业年轻人才,现全局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97%,“8090”干部占比72.73%。同时,激发干部自我加压攀高进位的内生动力,先后有2人考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硕士,21人取得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职称率为75.76%,现审计队伍呈干部年轻化、专业多元化、平均学历高和职称水平高“两化两高”特点。二是严把培训关,科学育才。立足专业化,制定了干部培养规划,围绕理论创新、审计实务、法律法规、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多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形式多样化,采取领导带头讲、业务骨干带、典型案例剖、交流与自学相结合等形式,把各项学习培训推向深入,助力破解能力提升瓶颈;坚持常态化,每年结合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集中整训,年均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和区各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干部轮训等活动300人次以上。2022年选派5名审计干部参加全省审计机关青年干部研究能力提升班,荣获全省案例大赛决赛三等奖,青年人才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做到“三个结合”,精准施策提升队伍实战力。
始终聚焦审计主责主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专业锻炼,做到“三个结合”,压担培养青年审计干部,提升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本领。一是坚持“传帮带学”与“以审代训”相结合,提升“能查”本领。立足年轻新人多的实际,一方面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业务骨干在一线对新进入干部进行手把手传授,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工作方式方法,同时有计划选派干部到省审计厅、市审计局跟班学习,学习先进审计经验,开阔视野,逐步夯实“能查”基本功。另一方面推行以审代训,在审计项目上向年青审计力量倾斜,2020年以来90后青年干部担任主审的审计项目占项目总数近一半,同时还持续推进干部抽调锻炼、轮岗交流,选派优秀干部参与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实施、巡视巡察等工作12人次,累计时间819天,促使干部在实践中历练成长。二是坚持“集中研讨”与“常态交流”相结合,提升“能说”本领。重视培养干部表达能力,局党组专题学习会参加对象扩大到科室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员,要求参会人员围绕主题提前做好发言准备,主旨发言、补充发言、总结发言有序进行,力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养成善于发言、敢于发言的习惯;搭建审计业务交流平台,安排审计人员每月轮流登台讲课,讲解法律法规、分析经典案例、分享心得体会,并进行点评,锤炼用简练语言表达清楚观点和立场的本领,今年以来已开展审计证据、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8个专题的业务交流。三是坚持“纸上学习”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提升“能写”本领。邀请专家就公文起草、信息写作、调研文章等方面给审计干部传经验、讲思路,积极创造机会参与区委办等单位主办的信息写作培训,加强学习交流,锤炼文字基本功;制定信息工作管理办法,鼓励和监督全局人人动笔、人人写稿,以审计项目为载体“边审边写”,在能写好单个报告、单个问题剖析的基础上,由点及面、由表及里,提升文字材料深度。近3年累计提交专题或综合性报告及信息简报169篇,1篇审计专报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多份审计要目、审计报告获得区主要领导批示和高度评价,审计干部“能写”本领逐步提升。(秦玉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