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精准对接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石壁街屏山二村留用地转移登记
广州南站核心区韦海路地段用地是石壁街屏山二村股份合作经济社的国有划拨留用地,用地面积16887平方米。为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合理高效地利用开发经济发展留用地,该社于2021年通过村民表决同意将上述用地流转至其全资子公司名下,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地块一直未办理权属转移登记,导致子公司无法以其名义进行开发建设,该地块被纳入闲置土地清单,面临土地被收回和处罚的风险。
为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高效开发利用的通知》,加快留用地入市流转工作,推动闲置土地动工开发。番禺区分局成立工作专组,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专职负责与村、镇街及相关企业对接,做好政策解释及指引,并多次召开座谈会逐一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开展基层调研,针对其提出的问题、痛点难点,组织召开内部研讨会,主动寻求上级部门指导意见。
番禺区分局积极创新,承上启下,在土地取得方式、土地出让年限及土地使用期起始时间、使用期限届满后的土地使用权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办理意见后,8月25日,为石壁街屏山二村全资子公司办理了留用地流转不动产转移登记,核发了不动产权利证书,为下一步企业开工及融资提供了产权保障。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聚焦于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深入基层听取群众声音,不断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从化鳌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本:集中连片盘活耕地 未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8月中旬,立秋过后的从化区鳌头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内一派水乡田园宜人景色,5月初种下的第一批水稻已挂满稻穗,颜色渐渐由青转黄,项目内潖江二河川流而过,空中时有白鹭飞舞,工人正加紧建设大田的水利设施。
2021年9月,从化区获批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试点开展以来着重推进鳌头万亩良田示范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核心整治范围共1.3万亩,涉及8个行政村。项目范围内原先大部分农用地被多家企业、个体户承租,如今土地经过化零为整提升修复成为万亩良田,并计划导入第二、第三产业项目,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政府的多方共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区,从化开展试点近2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近日记者来到当地进行调研。
从化万亩良田示范区
碎片化耕地“连成片”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降本增效
已近麦收时节,万亩良田项目种植单位的工作人员肖霞钦特地来到田里,查看公司今年5月种下的第一期水稻长势。“这一期我们的种植面积是2000多亩。公司在这里整个承包面积是6000多亩,现在还在陆续交地。”
肖霞钦介绍,公司的粮食种植以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为作业特点,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除从化鳌头的万亩良田项目外,公司在增城、白云区也都有规模化的粮食种植。“因为从化这里刚拿到地,我们对田块的熟悉程度还没那么高,前期我们首先要做到机械化、规模化,让成本降低,先做到不亏损;后期通过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我们会对土地做更多的赋能,比如增添农业智能化设备,包括一些一、二产业融合的烘干厂、育秧厂,对农业生产进行提质增效。”
长期从事现代农业的肖霞钦发现,此前不少农户只把种田当做副业,还有一些觉得种田的投入产出比不高而不愿意种,再加上农村劳动力外流,一些农村不可避免出现土地撂荒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原先破碎化的耕地集中连片,再交由农业公司或种粮大户种植,已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土地碎片化情况下,我们是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的,只有土地集中连片后才可以用机械化种植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目前,我们的万亩良田项目除了管水和病虫预警还需要人工,其他工作基本都可以实现机械化。而我们作为一家农业公司,后端又有成熟的加工和供销体系,有了产业导入和资本的回馈,这就让土地整治的红利真正落了地。”
肖霞钦介绍,万亩良田项目未来还会为当地提供一些农业就业岗位。“我们将设立‘田长制’,请当地种田水平高的人当田长来帮我们看管农田;此外,我们的机械化作业还需要打田机手、插秧机手等,这也会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
据介绍,万亩良田项目中,村集体的土地会先流转集中到从化区城投集团,再由该集团负责运营。目前,肖霞钦所在企业已与从化区城投集团订立合同,承包期限为12年。“做农业是靠天吃饭,所以我们的合同订立了一季亩产600斤的盈亏线,如果遭遇天灾亩产低于600斤,就给我们免租;如果超过600斤以上,我们就按比例交付一定的稻谷作为租金,或将稻谷卖掉后偿还租金。因为我们采用机械化种植后减少了人工等成本,只要我们的水稻一季平均亩产达到800斤,就能有不错的收益。”肖霞钦说。
始终问计于民 盘活500多亩土地村民喜增收
在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整治前,整治区域内有8个行政村,还有11家个体户和6家企业,项目内农用地占比超75%、未利用地占比约10%,农用地存在撂荒、种植香蕉等非粮食作物等情况。破碎化的土地如何才能统筹到一起?如何做好村民的工作?如何让租用土地的个体户和企业腾退出土地?这些都是非常需要下功夫的工作。
鳌头镇月荣村党支部书记陈焕平告诉记者,万亩良田项目中,该村统一流转的土地有500多亩,其中包括水田200多亩,鱼塘约300亩。当初接到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后,陈焕平就回到村里召开村两委会议,之后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把项目落地后给村民带来的好处宣传到位。“如果村民不理解,我们就耐心、细心地跟村民讲解。”
陈焕平介绍,这200多亩水田中,有140亩当时租给承包户种植香蕉,其他约100亩由村民个人耕种,经过村两委和万亩良田项目工作组的协商后,香蕉种植户也同意解除合同。而对于鱼塘的承包商,村里也采取同样的协商办法,很快就将土地聚拢到一起。“我们会跟承包户讲政策,讲以后的发展模式;另外我们的补偿也是到位的,一方面有青苗补偿款给这些承包户,另一方面有些承包户本身的效益也不太好,考虑到农田的补偿已超过日常收益,鱼塘则依据鱼苗种类有相应的补偿标准,因此他们也很快支持这项工作。”
“原来我们村土地的租金很少,只有1200多元每亩,而我们流转出去后,从化区城投集团给我们的租金比以前的租金要高,所以村民都非常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陈焕平告诉记者,现在这500多亩土地都已经平整完毕,今年都种上了稻谷。“我们村经过这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后,村合作社1年可增加20多万元集体收入。”他介绍,这笔钱主要用于为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供补贴、投入村里的水利建设、奖励优秀学生和年底慰问老人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让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月荣村村民陈莲好告诉记者,她家里有差不多2亩耕地,原先自己耕种十分辛苦,但如今农田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经营,还能有土地租金收入,十分开心。“土地流转后,可以把村里荒废的土地盘活起来,原先划责任田之间的田坎也没有了,大型机械可以直接开进田里,大家都省力了。而我们不用种地也有租收,还能到外面打工多挣点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
村民陈莲好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分局耕地保护和村庄规划管理科科长张国扬告诉记者,在万亩良田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化区各级部门非常注重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项目坚持利民、惠民,保障百姓利益,利用各种措施充分激活当地的土地流转积极性。
系统提升人居环境 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鳌头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万亩良田项目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主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对村里原有的零散建设用地进行了整合优化,用于保证未来产业服务中心的用地,同时也为村庄自身的产业发展以及村民建房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而在生态修复方面,该项目主要将目标放在了潖江二河的治理上。据悉,万亩良田所处地势比较低洼,这造成潖江二河两岸的农田一下大雨就比较容易出现内涝。记者在潖江二河上看到,当地已修缮了不少排涝泵站,河道内环境也整治一新。“一旦出现暴雨造成农田内涝,这些泵站就会把多余的水抽掉,直接排到潖江二河里;此外,我们还对沿河区域护绿增绿,重点改善河口滩洲、桥梁周边水陆环境,改造了9处生态鱼塘;补种生命力强、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本土物种;增强滨水绿地涵养生态功能,营造鱼藻鸟禽栖息家园。这将配合后期文旅运营的需要,形成亲水湿地等景观节点。”
而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当地也将完善项目周边8个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道路、停车场、文化活动场所等,并打造祠堂前、榕树下民宿聚集地的公共空间效能。此外还将积极引导规范民居的风貌,遵循群众意愿对民居建筑进行整治,打造文化厚重、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村庄。
张国扬表示:“目前,鳌头还有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也属于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示范片区的范围。通过这两个项目联动建设,我们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去年,田园综合体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建设——龙潭旧墟风情街。项目主打结婚小镇、民宿、乡村振兴学院等商业龙头品牌;第二期主要打造农业和奶牛业结合的产业链,以奶牛为主题,在周边拓展文旅项目;第三期则是准备建设乌石电商孵化基地。从化农业比较发达,但村民的农产品通常只能拿到附近市场上卖,因此建设电商孵化基地,也是一个对外展销很好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最终构建一个‘政府搭台、国企带动、农民参与’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通过项目运营带动整个村庄、村民的集体致富,并形成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
为大力宣传广州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的先进事迹,引领带动更多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8月28日,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巡回宣讲会(下称“宣讲会”)正式开始全市各区的巡回专场宣讲。荔湾专场宣讲会上,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许美娟、李志红、李永清、张惠霞、李六英等五位达人带来了精彩的分享。本次巡回宣讲会将从8月28日至9月1日持续一周时间,覆盖全市各区。
为构建绿色生活,垃圾分类新时尚早已通过一批平凡岗位上的平凡人带动起来。
2023年5月至7月,广州通过线上线下多轮评选,最终评选出全市十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他们是让科普宣传有声有色的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潘威、甘当垃圾分类领头羊的瑞东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许美娟、让别墅社区成为美丽新景点的增城物业主任李世松、在“唠家常”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的物业主管李永清、“95后”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罗梦娇、率先发起成立国内首家城市矿产协会的李志红、用心指引分类的番禺区大石街大石社区居民张惠霞、担当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大使的港湾一村社区居民钟桂珍、建立社团开展科普分类的南沙教师赖倩瑜、用快板、歌舞形式营造分类新风尚的番禺居民李六英。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分类处二级调研员贺军表示,“一个标杆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为深入宣传推广分类达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认知度,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根据年度工作部署安排,我们组织了这次分类达人宣讲团赴各区巡回宣讲活动,主要是通过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的奉献精神,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激励引导全社会共同践行垃圾分类。”
这些平凡人在平凡岗位,用自己的做法形成榜样力量,推动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走深走实。他们组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线,通过分享自己身体力行的故事,传递出普通人也能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该场宣讲会结束后,荔湾居民陈姨表示,垃圾分类看着简单,其实要做到位并不简单,“我们多一分自觉意识,就少一分环境污染。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的巡回宣讲非常有意义,在一线把垃圾分类知识科普推广开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的决心。”
本次巡回宣讲会将大力弘扬各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的拼搏创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精神,始终秉持为民初心,坚持文明养成、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在强化宣传动员、完善法律法规、推动科技赋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