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高明明城镇凭借新材料产业逐浪全国千强镇
详细内容

高明明城镇凭借新材料产业逐浪全国千强镇

时间:2025-02-25     人气:70     来源:高明发布     作者:
概述:“政府审批速度很快,当年拿地当年投产,为后面企业上市打下很好的基础。”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勇所指的这宗地块......

真了不起!


2月24日


央视网《镇·了不起》系列报道


以《新材料产业如何助力明城逐浪全国千强镇》为题


报道了高明区明城镇营商环境


跟着明仔一起来看看


“政府审批速度很快,当年拿地当年投产,为后面企业上市打下很好的基础。”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勇所指的这宗地块,如今已建成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旗新材料”)在佛山高明区明城镇的第二座生产基地——中旗新材二厂。两大生产基地年产石英石板材近400万平方米,在绿色环保人造石材的研发、制造与综合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中旗新材料是中国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人造石材企业,旗下品牌“赛凯隆(sinostone)”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旗新材料也是佛山明城镇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经过多年沉淀,明城镇逐步形成以新材料、现代包装、智能家居、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2024年的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比例超过53.62%,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


2023年,明城镇上榜全国千强镇。在特色产业带动下,明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正从“蓝图”逐渐变成“实景图”。2024年全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52个,总投资额达71.5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同比翻一番。


接下来,明城镇抢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建设、“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佛山“西进计划”深入实施三大机遇,全力以赴拼经济、促融合、抓改革、惠民生、提效能,迈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明城步伐”。


以“诚”促成


建设优质营商好环境


在中旗新材料二厂内,多条全自动作业流水线正如火如荼地开动着。一车车看似“碎石头”的石英砂不用2个小时就会变成一面面石英石板材,陆续封装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这些石英石板材外形与天然大理石无异,价格却只有天然大理石的三分之一,且几乎不需要支付额外保养和维护费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厨房、卫生间、公共餐厅等室内装饰装修领域。


2019年总部入驻明城镇后,稳健的经营策略让中旗新材料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营业绩和利润指标均高速增长,成为当地“纳税大户”,为明城镇解决上千个就业岗位。


“高明区和明城镇政府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给予了新材料产业非常大的支持和众多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我们选择继续将总部留在明城镇的原因。”李勇说。


当前,明城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行“综合查一次”策略,解决“多头执法、多次执法”问题;为促成企业抱团发展,建立《产品及需求名录》,推动镇内企业达成合作25宗,九大园区企业合作超53宗;做实“明警联防”,建成多个警民平安服务站和最小应急单元,实现“1、3、5”分钟快速响应,2024年镇内工业园区共接各类警情125起,同比下降11%,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坚持软硬兼施,构建‘大执法、大服务、大平安’体系,全力提升企业、客商满意度。”明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宗黎明表示。


“龙头”引领


打造镇域经济新优势


为什么选择将企业落户在明城?李勇将原因总结为“软硬兼具”。软件上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硬件上完整的产业链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比如,石英石板材的原材料——石英砂,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云浮市等地,原材料通过西江水运可以直抵位于明城镇的工厂进行加工制造,依托佛山发达的家居建材行业和产业基础,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


区位优势和上下游密切关联只是明城镇其中的加分项。新材料之所以成为明城镇的支柱产业,离不开明城镇以“龙头引领”为导向布局招商引资工作‌。


近年来,明城镇“搭台”给企业“唱戏”,打造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使其成为产城融合发展试验区的产业依托。高端新材料产业园总面积35579亩,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化工包装、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现有企业22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25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专精特新”企业21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4年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511.20亿元。其中,盈富片区作为新材料产业园的“心脏”,引入多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走进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仿佛走进一幅从1到10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图景。如今,借势园区支柱产业的辐射效应,明城镇构建起独特的产业优势,现代化产业群初步形成。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交通及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区域内引领项目投资、企业聚集的“磁吸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产城融合


聚力谋划3.0版本园区图景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空间载体来支撑。走进明城镇,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产业园区分布在崭新的道路两旁,绘就明城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建设城乡融合全域和美名镇的生动画卷。


曾几何时,“低效用地”成为制约明城镇发展的头号难题。土地资源转化为强劲动能,既要让土地“活”起来,也要注入“养分”让其蓄力引势。


作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2024年,明城镇担起“领头羊”角色,持续把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作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首要任务,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围绕为企业进驻提供优质载体,明城镇将工业园区整治提升作为主战场。2024年完成阶段性整治7宗共1015.48亩低效用地,盘活闲置厂房21.35万方;在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提升方面,通过企业捐建、政府兜底的模式,从“门前三包”到“厂边美化”,利用路边荒地、厂中空地改造建设了30个口袋公园、28个“厂中园”,初步实现“园中有景,景中有园”“厂在园中,人在景中”。此外,园区内还建成全科服务站与环境品质综合治理智慧化系统,带动企业、商协会、基金等多方投入,已累计撬动社会资金超1100 万元。


针对园区“缺核少链”的实际问题,明城镇推进园区建设向更高形态的园区迭代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上下游集群集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通过聚力做大园区发展新增量,实现招商提效。2024年全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52个,总投资额达71.5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同比翻一番。


“开展园区整治提升,根本目的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我们坚持一切围着产业转,一切为了产业干,切实提升园区发展增量。”宗黎明透露,要想方设法破解明城镇“无地可供”困境,做好下阶段谋划;化解因土地权属不清、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引发的矛盾,推动留用地集中兑现、整体开发。


“打造‘未来’园区、打造‘零碳’园区、打造‘创新’园区。”宗黎明表示,接下来明城镇要抢抓广州新机场动工、大湾区西部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等重大机遇,打造更高能级的产业平台,使园区真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台载体,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发动机。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