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南庄举行首届骑行文化嘉年华
4月20日上午
随着一声鸣枪
2025环两江先行区·中国南庄
首届骑行文化嘉年华
在洲尾围生态公园拉开帷幕
500余名骑行爱好者与市民家庭
沿着千年古围罗格围“破风而行”
感受水乡生态之美
与文旅融合的澎湃活力
在这场“春日漫游”的骑行活动中,30公里的“多巴胺赛道”,不仅串联起千年水乡的生态底色与人文底蕴,更成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一抹亮色,为佛山、禅城城乡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春日经济涌动
从“流量”到“留量”的文旅创新
晨光拂晓时,洲尾围生态公园已是一片欢腾。当身着“帅气”骑行服的爱好者们在为比赛调试车辆时,家庭组的小朋友头戴卡通头盔则兴奋地跃跃欲试,露营装备区与自行车潮牌展位前更是人流如织。
随着发令声响,骑行者如彩带般涌向赛道,欢呼声与车轮碾过彩虹涂鸦路面的沙沙声交织。春日微风下,“松弛感”与“多巴胺”成为南庄最生动的注脚。“每一步都是风景,连风里都是水乡的味道!”骑行爱好者张女士感慨,本次骑行嘉年华不仅是运动,更是探索水乡的新方式。
沿罗格围碧道蜿蜒前行,一幅岭南生态长卷也在骑行者面前徐徐展开:绿岛湖湿地公园的环湖绿道旁,鹭鸟掠过莫奈花园般的鸢尾花丛;紫洞村青砖镬耳屋倒映河面,与划过的草艇、龙舟相映成趣;柏塱炮楼静静矗立,诉说着明清商贸往事……
另外,这条线路串联起洛神艺术村、广美文化艺术街区等节点,不仅展示南庄的自然之美,也让工业遗存与当代艺术碰撞,为骑行注入文化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嘉年华划分大众组、情侣组、家庭组等组别,吸引了全年龄段参与者。而特别设置的慢骑挑战、车筐投球、骑台竞等趣味互动游戏,更是让竞技与休闲无缝衔接,点燃了南庄的春日经济。
30公里骑行路线贯穿南庄多条“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紫南村头村的彩虹涂鸦赛道、绿岛湖的莫奈花园式绿道,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处处涌动着春日经济的活力。
而在沿途两旁,露营装备商搭起星空帐篷,本土美食摊飘出双皮奶香气,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骑友选购,释放着“一站式运动消费体验”的乐趣。“我们希望通过‘骑行+’模式,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骑行嘉年华的到来,千年堤围罗格围,不仅是北宋年间修筑的“珠三角第一围”,更因碧道建设焕发新生——投入380万元高标准打造的13公里生态廊道,融合自行车道、漫步道与滩涂景观,成为市民休闲运动的“网红地标”。
打造文旅新图景
从“水上狂欢”向“水陆联动”跨越
作为佛山市委“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战略的东大门,当前南庄镇正依托东平水道、顺德水道环绕的区位优势,从传统工业重镇向“城乡融合展示区”加速转型。
2025年初,佛山市委提出“串联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资源,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南庄提出,要以罗格围片区为核心,构建“一环三廊四组团”规划格局,整合文旅、产业、生态资源,打造城乡协调发展的先行样本。
从“车水马龙节”到水上运动嘉年华,再到本次骑行嘉年华,近年来,南庄以“造节”为抓手,将传统民俗转化为文旅IP,2024年累计举办40余场龙舟赛事,吸引超5万人次参与。而骑行嘉年华的推出,标志着南庄文旅从“水上狂欢”向“水陆联动”的跨越。
然而,南庄的文旅野心不止于单次活动“火爆”。当前,依托广州美院佛山校区落户,南庄的艺术展览与驻地创作计划正在将工业遗存转化为艺术展场;龙湾水上运动中心引入桨板、皮划艇等新潮项目,也将与骑行形成“水陆联动”,丰富“魅力水乡 中国南庄”品牌内涵;紫南文化旅游区、阿农湾农耕文化园等地标,则不断延伸消费链条,塑造南庄新场景商业中心。
今年,南庄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都市制造中心、陶瓷生态赋能中心、水上运动中心、新场景商业中心等“四个中心”,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这一维度上来看,本次骑行嘉年华的举办,不仅是一场骑行爱好者的春日之约,也是一次生态、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标志着南庄文旅将从“水上狂欢”向“水陆联动”的跨越。而这一创新举措与佛山环两江文旅系列活动一脉相承,是对佛山建设环两江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春潮涌动处,千年水乡正以车轮丈量发展新里程。未来,骑行嘉年华将联动龙舟马拉松、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打造“水陆双线”活力网络,为佛山打造环两江示范区提供可复制的“南庄经验”。

近日,佛山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佛山市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商业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这将是佛山市对无人车行业出台的首份管理办法,据了解,该举措实施后,在佛山从事无人车道路测试、商业应用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应遵守本细则。相关的“车牌样式”同步亮相。
葛仙出巡,锣鼓开道
醒狮、飘色、腰鼓精彩纷呈
千年民俗盛宴
万人共同见证
4月21日(农历三月廿四)
葛岸村民俗节日-三月廿四民俗巡游
热闹上演
万名群众现场参与
点燃古村活力
本年度的巡游路线别出心裁,亮点纷呈,起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止于岑氏大宗祠,象征着传统民俗演绎时代精神。这场延续近千年的文化庆典,以“传承葛洪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为主题,吸引了近万名市民游客共襄盛举。在锣鼓喧天的巡游队伍与非遗体验的烟火气中,葛岸村以传统民俗为纽带,展现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民俗巡游点燃古村活力
中午时分,随着阵阵铜锣声响彻云霄,巡游方阵浩浩荡荡启程,队伍沿村委会、岑氏大宗祠、迎阳新街、仁德路、文林第、大挞沙、葛仙公园、岑桑书屋等点位一路前行,全程历时近2小时。
路线途经的祠堂老街、书舍古宅、创意墙绘等点位,都是村落的地标性景观,处处展示着葛岸村独特的人文风貌和“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
在巡游队伍构成上,“党建引领 助力百千万” 主题花车展现乡村振兴成果;汉服、旗袍、腰鼓等方阵展示民俗魅力和古韵风华;“村宝食箱,葛洪圣像”“葛洪故事锣鼓柜”彰显巡游主题;创意十足的飘色花车擦亮文化底色,醒狮队为压轴方阵,营造喧闹喜庆的氛围。
巡游队伍所到之处均是热闹非凡,市民纷纷在道路两旁拍照留念,或为巡游方阵鼓掌喝彩,现场气氛相当火热。
葛岸村党委书记岑健愉介绍,本次葛仙诞巡游活动围绕“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主题,以葛洪文化、祠堂文化、岑桑文化有机结合,融入了很多“百千万工程”相关的元素,巡游路线上也加入了近两年村内人居环境提升的点位,向广大群众充分展示葛岸村全力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
葛洪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葛仙诞不仅是民俗狂欢,更是葛岸村文化基因的集中表达。相传东晋时期,葛岸瘟疫盛行,著名医药家、道学家葛洪在此施医赠药、治病救人,其事迹得到百姓传颂,为纪念葛洪精神,村民立碑“葛仙道岸”,葛洪典故世代流传。兼济苍生、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与感恩怀德的朴素民风在乐从这片土地滋养出美丽的文化果实。
时至今日,“三月廿四”大型民俗巡游活动已经成为定制,每两年举办一次,同时也是葛岸村村庆日,节日本身也演化出和睦宗亲、联结社区等多重意义。
此外,岑氏大宗祠、岑桑书屋、葛仙公园等点位都设有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与特色展位,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特色鲜明的巡游方阵在葛岸村的街道中穿梭,道路两旁是保存完善的历史建筑、郁郁葱葱的绿树、设施齐全的居民活动场室。漫步葛岸村,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风尚有了一次和谐的“交流”。
近年来,葛岸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百千万工程”,以完善公共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活化古旧建筑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路域治理、公园升级、河岸整治、村容美化提升等工程,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2024年8月,佛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公布佛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镇村培育名单,葛岸村位列其中。在巡游过程中处处有风景,人人展笑颜,便是葛岸村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乐从镇在非遗传承上举措频出:开展非遗年味圩,成立非遗教学基地,推动本土文化内容申报非遗项目,乐从鱼腐制作技艺、葛仙诞、上华艾胜节三个项目入选顺德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乐从镇将继续深挖此类文化项目内涵,打造文化精品,为提升城乡品质、促进高质量发展增添别样的文化色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