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泰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何婉文
6月24日上午,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会见获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人民警察何婉文。
杨永泰代表高明区委、区政府对荣获国字号表彰的何婉文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区公安机关广大警辅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全区公安机关警辅人员为党委政府和老百姓排忧解难,为高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何婉文是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荷城派出所二级警长,日常负责荷城街道中山社区的警务工作。会见过程中,杨永泰参观了中山社区警务室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等工作场所。在档案室,杨永泰表示,中山社区下辖有近4万常住人口,基层治理事务繁多,日常管理有赖警务室全体警辅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希望何婉文与中山社区警务室可以再接再厉,继续发扬人民警察能吃苦,能战斗的钢铁作风,日后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据悉,何婉文自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以女警特有的坚韧与细腻扎根基层社区工作,深受群众信赖和认可。何婉文在中山社区“枫桥式”平安社区创建、疫情防控工作等工作中深入一线,挨家挨户开展工作,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需。因工作成绩突出,何婉文先后获评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岭南百佳社区民警、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佛山“最美逆行者”等荣誉称号。
何婉文表示,工作过程中最欣慰的,是看到社区环境切实得到了提升,居民维护社区的意识不断加强。获得国字号荣誉后,自己日后将继续踏踏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力所能及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社区平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明区领导黄宝坚参加会见。
6月26日,第七届“顺德农商银行杯”美丽乡村创意大赛启动仪式,在勒流街道黄连画家艺术村举行。本次大赛将聚集水乡传统民艺,让青年人才深入乡村寻找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工艺,挖掘工匠精神,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谭逢显出席仪式。
据介绍,大赛由三个分主题组成,包括“我为手艺拍视频”“我为手艺造空间”“我为手艺谋创新”,参赛团队可选取一个或多个分主题作为参赛方向,报名截止时间至6月30日。在启动仪式上,均安镇沙头村、三角插折纸手艺代表人与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代表等五组结对组合上台结对,为大赛启动作最后准备!此外,25号率先开市的“乡艺集市”,全面展示24组参赛手艺,今天多位传承人亲自到场讲解和展现技艺,让大家可在现场感受美食、龙虱、花艺、木雕等多种传统民间手艺文化,同时领略古韵水乡黄连魅力!
广州美术学院的参赛团队代表孟佳璐向现场嘉宾分享道,大赛里最吸引她的是参赛者能与顺德民间传统手艺人结对,从手艺人身上了解更多手艺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并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推动乡村建设的发展,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周红石表示,青年设计师们是时代的跨越者,是未来的引领者,当他们深入到乡村中融入乡土语境、融入地方生活时,正架起一座桥梁,推动城市与乡村、保育与传承、传统与未来的和谐融合和创新发展。
由顺德区农业农村局推动的“共生乡村”计划,其核心是推动村民参与和跨界合作,涵盖环境生态共生、文化艺术共生、经济产业共生、人才教育共生等四个方面。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逢显表示,“共生乡村”计划将调动各方能动性,促进社会各要素与乡村的资源和劳动力相结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传承发展在地文化,丰富乡村业态;推动资源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城乡供需的互促互进,形成共生共融、共善共富的顺德乡村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顺德区大力传承弘扬粤剧、美食、功夫、龙舟等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龙眼点睛”“龙母诞”等传统民俗活动;深挖村居特色资源,规划乡村振兴大巴线路、乡村研学之旅体验路线、红色教育线路。顺德区农业农村局还设立顺德美丽乡村设计师库,邀请专业人才共同参与顺德乡村建设。今天启动的创意大赛,正是让更多来自全国高校、设计机构、社会团体的青年人才,以专业智慧、创意活力作为支持。
今后,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联动全区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继续推动共生乡村建设。以政府引导、社会共建、村民参与的模式,从‘百村寻魅’‘百村进师’‘百村风物’‘百村千企’‘百村联盟’五大方面20项举措,举办百场活动,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和艺术内涵,建设韵味十足、特色鲜明的水韵乡村。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一个月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财政、金融、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保障基本民生等六个方面33项措施。
困难和机遇并存,如何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考验着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力和行动力。作为制造业大区的佛山市南海区,近期掀起了一场覆盖全产业链、涉及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突围战,在稳住经济大盘的这一任务中体现了大区的担当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稳定信心政企合力调动市场活力
稳住经济大盘,首先要稳住市场信心。
南海有50万户市场主体,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4000家。同时,全区年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13个,制造业GDP占比持续保持在50%以上。近年来,南海区着力推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在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基础上培育更多的创新生态,造就了南海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行,草根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高层次人才与技能人才齐聚的产业生态。
这种复合型的生态,是南海稳定经济的底气,但也不可避免有着更复杂的问题。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南海区既要持续暖企纾困,又要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成势,以确定的发展抗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政企同心,其利断金。为了稳定企业发展的信心,并且有针对性找到各行各业存在的问题根源,南海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打响了一场信心之战。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召开工作现场会、产业座谈会,各镇街纷纷响应,倾听企业声音,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其中,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课题,南海区区长王勇利用一周时间,紧锣密鼓地组织召开七镇街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针对亟待转型的产业,逐个研判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在研讨中,每个产业转型的目标都进一步明确。例如,红木产业将全力推动产业入园,平洲玉器产业将聚焦销售生态提升附加值。“转型是最大的确定性”“升级改造是落后业态的唯一出路”……通过这样的活动,企业家的信心愈发高涨,推动转型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端午期间,南海区再度举办西樵山天湖锦龙盛会“半山扒龙船”活动,赓续改革创新精神,向外传递南海继续传承南海人民敢饮头啖汤精神的决心。“争先奋进,赛龙夺锦”“宁可煲烂,不准扒慢”……传统民俗活动激发了南海人镌刻在基因中的勇气,在全社会产生了激昂奋进的效果。
助企纾困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稳住经济大盘,落实到企业个体的发展中,更关键的因素是当下遇到的坡坡坎坎能否跨过。面对庞大的市场,南海区要有更多“雪中送炭”的故事。
为此,南海区助企纾困打出系列“组合拳”,从财政补贴、贴息及奖励、发放消费券等系列“加法”为企业不断赋能,到减税降费政策等连续“减法”为企业释放压力,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财政资金的流向是最好的证明。数据显示,2019~2022年南海区本级投入企业扶持资金逐年提升。2022年南海涉企财政预算安排为52亿元,扶持企业的势头和力度只增不减。同时,近年来南海通过财政出资陆续设立10支基金,截至2022年3月底,财政认缴规模108.4亿元,财政出资25.8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40亿元。
这些资金覆盖面广泛,涉及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如在促消费方面,2022年将安排不少于1亿元,分期发放文旅、零售、餐饮、预制菜、农产品等消费券;在转型升级方面,三年内拿出65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为传统产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提前充能。
落实退税减税政策,为企业减负也至关重要。2022年以来,南海退税与减税并举,落实落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支持增加制造业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退税减税规模堪称历史之最。
企业不仅在财政资金的“加法”与税费减免的“减法”中感受到在南海发展的暖意,还在政策快速落地的过程中体会到政企共克时艰的诚意。
6月初,南海区南海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首车交付仪式举行,这距离南海区发布相关补贴政策通知还不足一周。一天后,南海区首份针对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而制定的扶持政策开始兑现,9个单位成为2022年南海区发展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第一批)扶持对象,此时政策出台才刚刚一个月。
全方位呵护好市场主体,南海区的这些做法进一步稳固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多措并举让产业经济的机器转起来
如果说稳定市场信心是一场心理战,全力助企纾困是一场攻坚战,那么让产业经济的机器持续有效运转就是一场系统战。稳住经济大盘,南海不仅要高处着眼、细处着手,还要进一步提升工作的科学性,让各类刺激经济发展的元素形成合力。
整体观察近一个多月南海在产业方面的举措,可以更好地领悟其背后的用意。
5月16日,南海区举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并在接下来密集召开七镇街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同日,南海首次以独立局的规格成立招商局,夯实招商力量、构建大招商格局;与此同时,“金融暖企服务实体”十条措施、《佛山市南海区强化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发布,分别从金融、科技的领域作出反应。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两条腿”走路,插上金融、科技“两只翅膀”,推动形成了经济机器稳定运转的趋势。
其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要一起发力。南海要提高发展效能,势必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南海区推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搬来了“大树”、引进了新物种,提升了创新能力、激活了发展动力。这种高昂的发展态势要持续。同时,南海区也要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彻底扭转传统产业活力不足、产出不高的局面。
科技和金融是南海实体经济的最强助力。南海拥有约30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广东金融高新区这样实力雄厚的金融基地,为“万企万亿”的发展目标积累了深厚的底气。只有插上科技和金融的双翼,实体经济的奔跑之姿才能稳住身躯。
一个多月来,南海区各领域的工作持续推进。在招商方面,连续多个院士项目落户,产业链更加稳定;在重大项目方面,徐工、百事等纷纷传出即将投产的信号,发展链更加稳定;在科技方面,创新平台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对接合作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持续推进,创新链更加稳定;在金融方面,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数字贷、金融战疫等产品推出,资金链更加稳定。
稳定经济大盘,南海有信心,有动力,有方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