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两个文化服务案例拟获省级奖项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2021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粤书吧”建设和“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评选结果,禅城两个文化服务案例上榜。公示期为2021年10月21日至27日。
根据公示,由佛山市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送的“图书馆+学校”馆校联盟建设拟获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紫南村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发展”拟获“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
据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促进文化系统与教育系统图书资源融合,2019年,禅城区出台《禅城区“馆校联盟”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馆校联盟”按照“八个统一”标准建设,即统一服务平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资源调配、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服务标识、统一绩效考评、统一数字资源平台、统一活动推广。自2019年11月启动该建设项目至今,“馆校联盟”学校图书馆的累计图书借阅量已达8万余册次。
实践表明,“馆校联盟”项目通过学校图书馆与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跨界整合,实现资源融合、共建共享,既提升了学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也丰富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体系,更方便了广大师生读者获取更多的图书资源、享受更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多方共贏。
目前,紫南村正在打造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紫南乡村公共文化和旅游设施体系。2020年紫南村获“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创建资格,成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近年来,紫南村以乡村文旅产业作为推动紫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村累计投资了逾3亿元,对全村公共文旅设施和旅游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先后建设仁善三馆、紫南生态园、湿地公园、紫南船说水乡码头等项目,突出文明乡风特色。同时邀请社会力量参与打造研学旅游基地,盘活古民居发展民宿传承弘扬民俗文化,先后引进吴信坤艺术馆、阿农湾农耕文化园、洛神云筑民宿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
过去五年,在禅城这片热土上,不断发生令人欣喜的新变化,焕发新精彩——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建成了一大批城市更新、公园绿地及文体旅等项目,为市民带来众多福利;“岭南文脉”“全景城市”的魅力得到彰显,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传统与现代共存共荣,新老街区中蕴含万千风情,千年禅城再现青春活力。
当下,城市形态的稳步提升,为精品禅城构筑了坚实底色,更刷新着禅城街坊的幸福指数。
今后,处于“万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坐标系中,这些城市建设思路将继续贯穿禅城的进阶之路,也让市民对更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禅城充满了期待。
发展格局打开 平台载体加速崛起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一向是禅城的重中之重。过去五年,禅城致力于打开城市格局,扎实推进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区城市形态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和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拓空间、强功能。
以往,禅城缺少连片集聚的载体,产业载体较为分散,导致空间承载力不足。为此,2020年以来,禅城提出打造聚锦科创园、东平云谷、凤翔湾都市产业区、广湛高铁枢纽新城、佛山民生保障和跨境保税基地等发展平台。今年,禅城还在此基础上加码“环文华公园”片区建设,加快推动“1+5”发展平台格局的形成。
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推动赋能升级,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在产业载体开工投产,禅城倾力建设的“1+5”发展平台加速崛起,有效提升了禅城产业空间承载力。
在打造重大发展平台的同时,今年3月初,禅城区向村级工业园发起总攻,计划用3年时间拆除1.13万亩的村级工业园,务求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打开新空间,为提升中心城区形态品质提供新支点。
一边是城市土地空间打开,一边是交通设施有力支撑。近年来,禅城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格局,推动了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完工通车,让市民切实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
其中,禅城积极打通外联通道,加快打通“跨区动脉”。2020年以来,禅城区主动谋划,先后与南海区合作推进8个禅南合作项目。今年,禅城区实施新一轮“东提、西进、南接、北联”战略,共涉及12个交通建设项目。
除了对外联系更紧密,禅城也持续完善区内骨架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例如,建成普君南路,进一步贯通南北走向通道,有利于形成骨架路网;魁奇路快速化岭南大道节点建成通车,加强中心组团东西向联系,促进魁奇路片区发展,缓解交通量增长带来的拥堵。
近来,外观新颖、并配有电子互动屏、云广播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的智慧公交站亭,亮相于禅城街头,广受市民好评。这是禅城区实施公共交通智能提升的重点项目,也是禅城交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跃升的鲜明标志。
城市颜值变高 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在禅城区文华公园、亚艺公园,到处都是游人络绎不绝的热闹景象。遛娃家庭享受着亲子时光,到处充满欢乐笑声。打扮入时的年轻人,喜欢在缤纷美景中“打卡”留影。前来锻炼健身的市民,尽情挥洒汗水。
近年来,禅城着力以“大景区”理念推进城市更新,下足功夫加大景观建设,文华公园和亚艺公园便是当中的典型例子。对于中心地带能有面积如此大、景观如此漂亮的两个公园,市民都感叹“相当难得”。
更让禅城市民欣喜的是,去年以来,禅城还大手笔地推动了文华公园南片区、体育馆外空间、“亚艺-文华”两园提升、夜间经济环境营造等一系列美化项目,让公园的日与夜“颜值”不断提升。
智慧跑道、禅荷仙境、浪漫花海、星光乐园等场景,在市民朋友圈频频刷屏,火成网红,也不断刷新了环文华公园片区的地标形象。
放眼禅城,不只是“高度城熟”的城区中心面貌日新月异。近几年,禅城致力改善生态文明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为市民打造出了不少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态公园。
拥有5200万年历史的王借岗,从农田鱼塘的面貌改头换面,建成“千亩绿心”城市森林公园,不仅景致宜人,还成为西北片区绿色生态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原本荒草遍地的洲尾围湿地公园,变成了鹭鸟齐飞、花海盛放的景象。大雾岗森林公园,也从昔日的小山岗变身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佛山青年公园、澜石公园、东平河滨水慢行道……今年以来,在东平河水轴线北岸,已有一批公园及滨水景观项目陆续亮相。一年多前,这些地方都还只是破旧厂房、低矮仓库。变化之快,充分凸显出禅城打造精品城区的行动迅速、勇于作为。
2020年5月,佛山启动东平河水轴线建设。十大特色滨水亮点项目中,禅城占了7个。对此,禅城把水轴线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又一抓手,投入过百亿元,要在打造亮点景观的同时,聚焦于满足群众需求,对标高标准,为城市拓展全新的高品质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创新空间,重塑城市形态,再造城市品质。
不难想象,未来,东平河之于禅城、佛山,或许就像珠江之于广州,有望打造出流光溢彩的“新城市客厅”,成为最为人熟知的城市封面。
景点人气渐旺 岭南名城焕发新彩
漫步其间,曲径通幽,亭榭重重,举目皆景,仿佛穿越时空……经过5年的扩建提升,今年,佛山梁园片区以精雕细琢的形象重新亮相,面积从19亩增加至68亩,环境品质大步跃升,获得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赏。
作为禅城区岭南文化展示的重要节点,梁园及周边实施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是禅城近年推动城市形象提升、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一个代表性成果。项目对梁园老园、适安里古民居群进行修缮,建设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还按历史记载、专门重建了梁园内的十二石斋、汾江草庐、榕阁等园林群。
作为佛山现存为数不多的民国时期岭南特色建筑,适安里古民居群如今也迎来新生。活化后的古建筑吸引到陶塑技艺、香云纱、中医药、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变成了一个能够体验本地非遗文化的特色街区。新建的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也为佛山增添一个展示历史文化与非遗特色的全新窗口。
“老文脉”拥抱新未来,梁园的变化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禅城区加大投入,结合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全力塑造“岭南文脉之城”,积极推动传统景区扩容提质,大量修复历史文化街区,把街区变景区,把场馆变景点,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
东华里古建筑群,打造出文旅地标岭南天地; 国瑞升平历史文化街区,复建了汾宁古道、骑楼老街等复古建筑,成为了新晋“打卡点”;南风古灶所在的中国陶谷,也对景区进行大力提升优化,让世界陶文化圣地的形象深入人心。
在禅城的乡村田园,同样异彩纷呈。近年来,禅城以打造美丽文明乡村、岭南水乡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实施乡村景区化、乡村现代化,建成了“醉美南庄”“织梦张槎”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不断促进城乡旅游融合。
如今,南庄镇的紫南村、罗南村,张槎街道的莲塘村、大富村等都成了乡村游的热点,“游美丽乡村、品渔耕粤韵”成为禅城全域旅游建设的一大特色。
禅城推动文化地标、商业体、景区、公园、乡村串珠成链,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内涵”和“颜值”,更是加速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深度融合,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承载力、吸引力以及竞争力。
◎相关链接
禅城五年城市形态跃升
2017年~2021年上半年
禅城完工129个交通项目(不含轨道),推动普君南路、禅港西路、河滘大道、魁奇路快速化岭南大道节点、沙口大桥等一批重要交通项目完工并通车。
2018年~2020年
禅城区累计打通18条断头路。围绕禅城区五大发展平台的连通计划,涉及在建及拟建交通建设项目23项,总投资约104亿元。
2018年至今
禅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10.6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2%,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3.3平方米。
2020年至今
禅城区新增人民公园、洲尾围湿地公园、大雾岗森林公园、王借岗森林公园(二期、三期)、澜石公园、佛山青年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目前,全区20公顷以上的大型综合公园有10余处,面积超500公顷。
近日,共青团禅城区委、禅城区城综局联合组织召开禅城城市公园建设与青年场景营造交流会。 会上解读了《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禅城区城市公园场景营造研究——以“文华-亚艺”双园为例》调研报告,并邀请了人大代表、青年代表等现场交流观点,为禅城城市公园中的青年场景营造提出建议。 自今年5月禅城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以来,近半年时间内,通过“青年看禅城”“青春禅城vlog视频大赛”“青春有约”等活动,禅城的“青和力”有了明显提升。6月底完工的佛山青年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更标志着禅城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踏上了快车道。
调研:以青年视角看城市公园建设
今年7月底,共青团禅城区委、禅城区城综局共同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博士生陆梓欣及其团队,就“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禅城区城市公园场景营造研究”开展专题调研。在一个多月的调研工作中,陆梓欣及其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从青年对城市公园的切实需求出发,对禅城的城市中心公园——“文华-亚艺”双园中的场景营造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究,最终形成了万字的调研报告。
该份调研报告除了对“文华-亚艺”双园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外,还对其下一步建设中如何提升“青和力”建言献策。在陆梓欣团队看来,未来,“文华-亚艺”双园乃至禅城城市公园的打造应从明确公园场景主题、丰富完善空间功能、举办多元文化活动、升级宣传渠道与方式、加快周边配套建设等五个方面发力,以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建设,提升公园对青年群体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在聆听了陆梓欣的解读后,参加座谈的各方代表们纷纷从商业活化、交通规划、活动设计等方面,对“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禅城的公园建设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希望我们的公园能承载更多的岭南文化,通过设置融合岭南文化的室外建筑,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解、爱上禅城的传统文化。”参加座谈交流的区人大代表、禅城区崔氏环境艺术设计事务所设计师崔国贤说,城市公园不仅仅只是展示城市形象的客厅,同时也是城市与市民“沟通、链接”的一大载体,公园的建设要以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吸引青年人的目光。
感受:禅城很有活力也很包容
参与本次调研活动的李京私是一名潮汕女孩,目前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读大二。在禅城学习生活近两年时间里,她觉得禅城很有活力也很包容。“体验营、社会调研等丰富的青年活动为我们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发言的机会,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禅城区对青年人的重视。”平日里,李京私经常会和同学到禅城的各个景点游玩。她说,自己越来越爱这座城市,对于未来,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留在禅城。
“目前,佛山青年公园二期建设已经动工,通过施工改造,地块内的旧仓库将变身为陶文化展厅,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对公园的交通网络进行优化,把公园打造成一个‘零距离’的青年打卡地标。”区城综局副局长张华斌介绍,当前,禅城正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新地标,区城综局将广泛听取青年想法、心声,建设、升级更多“有声有色”的城市公园,惠及更多青年人。
“下一步,我们团区委也会在深化各项品牌青年活动中,突出推动岭南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用青年视角的文化吸引力为禅城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团区委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表示,青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来自青年的建议推动,当前,“国潮风”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度越来越广,团区委将广泛收集青年意见,重视青年参与,打好“文化吸引牌”,再一次加速禅城的“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