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升级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五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黄埔区结合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统筹协调党委(党工委)、政府部门、企业园区以及中小企业三大主体力量,组织多元化主体联动发力,解决中小企业办大事中“谁来做”的问题,培育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为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升级、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园区
精准+专业服务,打造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园区是有效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一环。
受疫情影响,一些类办公产业园区、写字楼出现了空置的情况。然而在黄埔区的产业园区里,厂房招租仍一如既往的“抢手”。
比如纳金科技产业园,保持整体出租率达99%,“一房难求”“一位难求”,是这里的常态。
而在废旧厂房地块重建的广州润慧科技园,仅用一年时间,已实现80%出租率。
……
黄埔这些科技产业园缘何在疫情下仍保持兴旺不衰?产业发展的要素是如何集中,产业创新生态是如何形成的?
广州润慧科技园招商运营负责人卢思韵认为,园区产业高度集聚、创新氛围浓厚的重要原因是,高标准且匹配需求的产品吸引同行业企业集聚,让“供应链就在左右楼,服务就在园区中”。
广州润慧科技园是华润置地打造首个旗舰产业园,聚焦智慧物联、生物医药应用领域,构建以IAB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近五年来,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招商引资,目前两大板块引入的企业占比已经达到了85%—90%,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该园区已签约企业100多家,引进培育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行业龙头和独角兽企业21家,上市公司9家,吸引了卡尔蔡司、雷尼绍、龙芯中科、亚信科技、中元汇吉等龙头企业。
卢思韵介绍,入驻企业主要以研发办公、实验检测为主,企业主在空间布局的选择上会有一定组合:譬如卡尔蔡司,企业把办公区落位园区中高楼层,而实验室需放置大型设施设备,落位于园区首层,生产厂房则布局于知识城,跨区域实现产业联动,既能满足企业员工办公需求,也能匹配企业经济预算,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为黄埔区带来经济增效。
纳金科技产业园是一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负责开发运营的广州纳金高科有限公司(下称“纳金高科”)目前在广州独立运营以及代管运营的产业园共有6个,从运营的第一个产业园开始,就始终以打造“专业孵化器+精品科技园”为理念,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希望为广州培育更多的优秀企业。
纳金高科董事长刘镓明认为,五年以来,黄埔区的区位交通、产业政策及产业集聚度等优势,对纳金科技产业园的招商运营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不只是我们园区的企业,其他园区很多企业也选择落户黄埔,最重要的原因是黄埔这个大环境的利好。”
“此外,园区产品的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园区的运营招商。”和其他园区一样,纳金高科专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全链条专业、精准的运营服务。
从规划到建设,园区都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求,在空间设计上,从层高、承重、实用性与科技感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园区载体兼具了写字楼和厂房的多重功能,满足中小科技企业在办公、研发、实验、中小试及轻生产的个性化需求。还配套打造24小时全功能社区,在商务配套、交通配套、休闲配套、餐饮配套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硬件支持。
近五年来,广州开发区积极打造‘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产业生态支撑’的招商新格局,大力吸引生物医药行业的重大项目落户发展。目前,落户在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下称“华新园”)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超100家。华新园逐渐衍生出了第二大支柱产业生物医药,形成了以新材料为主、生物医药为辅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华新园总经理谢泽帆对激发产业园创新活力深有体会:“首先,园区的载体在招商过程中,会筛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其次,园区引导搭建产业链对接服务体系,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再者,汇聚产业资源,整合产业资源,建立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地方政府间、企业与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间的联系,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在产业招商过程中,我们会加强政策宣贯,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政策申报。”
今年以来,广州持续释放“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信号。在政策牵引下,华新园最大限度整合金发科技、毅昌科技及500余家科技企业在内的各类服务主体资源,并积极链接政府、科技协会资源,已形成了产、学、研、园等协同运作的“创新联合体”,搭建了“新材料合成与改性实验平台”、“华新园——金发科技技术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华新园公共实验室服务平台”、“华新园设备共享平台”四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信息共享、技能培训、仪器维修、技术交流等专业服务。在未来新园区的建设上,华新园将根据当地产业属性,往制造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方向发展。
营造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是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下称“莱迪”)的未来发展愿景。从莱迪广电成立,到节能科技园、创新科技园,再到现在的莱迪生命健康城,园区经过了四次“新生”,园区定位从智慧照明-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开拓,是对产业园发展的探索,也是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勇敢尝试。
目前,莱迪园区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为核心,其中包含了创新药、医疗器械、再生医学以及医学检测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有相关企业入驻,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生态圈”——
创新药行业的优质企业,比如百奥泰、北斗生命科学、新契生物、泛恩生物及康威生物等;医疗器械、实验耗材领域相关的企业,包含生工生物、适介医疗以及友沃医疗等,致力打造再生医学与健康前沿研究基地的生物岛实验室;除此之外,还有以体外诊断、核酸提取为主的相关企业。产业链的合理布局,让园区内的企业有生意可做、有链条可依、有发展可期。
专精企业
脱颖而出,高质量发展立下新标杆
体量虽小,力敌万钧;企业不大,能办大事。
在华新园,一家环保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研发、生产具有特殊性能、特殊用途的新型、环保的功能化高分子材料。
这是广州市嵩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嵩达新材料”),主要产品为UV固化产品-光固化树脂。目前,该公司研究方向紧贴国家政策需求,不断突破新材料关键技术,并进行部件开发,以实现对进口零部件的代替。除了对高新性能产品的研发、应用研究和技术输出,该公司还为客户定制专属材料或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客户终端提出需求时,我们的核心技术也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嵩达新材料总经理刘珊珊表示,“目前加速器园区有两家,比如主营3D打印的黑格科技,制作手机玻璃内部应用的易盛科技等等都是我们的客户。而且我们也会推介黄埔区的政策,尤其是在研发中心和总部建设的部分,搬迁到黄埔区也起到上下游集聚的作用。”
谈到华新园,刘珊珊直言创业氛围好,入驻率高。“之前华新园是有华工校友会的,企业家们可以参加校友会,在地理位置上黄埔区已经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华新园在服务企业上做得很扎实,基本上是按照企业和客户需求来定制专属性的服务。而且他们经常走访企业,对每个企业都如数家珍。”
位于广东软件科技园的广州标旗光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标旗光电”),是一家专门做光谱快速检测系统集成和仪器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拥有40余项知识产权,2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众多荣誉。
标旗光电于2014年入驻广州开发区,并认定为该区瞪羚企业,当年即获得了扶持资金和研发创新支持。之后陆续认定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广州开发区创业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为此,标旗光电总经理宋光均常和朋友分享:“在广州开发区,只要认真做企业,就一定会获得认可。”
让宋光均印象深刻的是近几年广州开发区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前我们的项目多在外地,开展项目需要来回跑,合作周期还是挺长的,随着开发区制造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配套的企业也有,大家对我们的了解多了,我们的客户也逐渐多起来了,合作也方便很多,我们也很喜欢跟园区的企业合作。”宋光均说,疫情期间,园区尽量保障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并减免了租金。
广州瑞粤汽车电子创新园成立于2013年3月,是华南地区领先的汽车电子垂直细分领域专业孵化器。23000平方米的园区面积被合理的划分成为“产业化区”和“孵化区”。“前孵后产”的特殊配套模式,满足了中小企业的办公需求与小试生产需求。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立科密”)是其中的一家孵化器企业。该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领域,其商用车ABS系统市场占有率已达45%。
“我们目前生产中使用到的很多自动化设备,就是原来园区里的企业提供的,我们一部分设备改造也是由他们公司来做,可以说这家企业是在我们园区长大,又是我们的供应商,长大了还留在黄埔,这才能够推动地区全链条产业生态的构建。”瑞立科密总经理黄万义表示,“黄埔区相关研发团队也很多,做通讯设备、做芯片,各个方面的都有,虽说现在还没有形成产业,但已经慢慢开始与我们交流市场端的要求,同样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可以联系到相关团队给自己定制性的开发新品,这也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工信部门
补链强链,让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赋能企业
企业强,产业才能强。黄埔区切实瞄准企业发展困境,重磅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营商环境平台和产业布局体系这三大“组合拳”,直击中小企业“如何办大事”的问题,缓解企业发展燃眉之急。
该区开展补链强链行动,率先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13个重点产业实施“链长制”,培育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打造形成以新型显示、汽车、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为代表的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等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谋划量子通信、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0年以来,由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21个党政部门配合,成立广州科学城“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重大政策事项贯彻实施。通过企业园区培育完善区域化产业链条,引导发展方向。目前该区已形成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黄埔港等“四区协同”发展格局,以推动区内产业链强化协同,促进价值链攀升。
黄埔区通过培育科技型民营企业、优化科学人才结构、搭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具体包括:
完善“创业-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民营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通过人才绿卡、安居、教育等保障措施,完善“上管老、中顾青、下管小”全链条服务模式;
大力推动“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建设,构建“产学研”融通机制;
打造一条“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形成最有效的创业孵化模式,包括产业生态圈、内部创业、场景赋能等多种“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该区筑牢产业根基,重点在新型显示等8大支柱产业中,均指定一家“链主”企业和数家重点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与之协同创新、配套合作。通过“双链制”工作机制,选派一名区领导担任产业链长、一个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主,实现“双链驱动”,加快实现产业链集群化、供应链本土化以及创新链自主化。
目前,该区坚持以“万亿制造”为冲刺目标,以“四梁八柱”为发展核心,致力于打造世界新型显示之都、世界生物安全之谷、中国汽车制造之城、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核心区、中国新材料产业高地、中国高端装备示范区、国际绿色能源集聚区、全国美妆大健康重镇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推动建设“一轴三支、四区协同”的新发展格局:以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为主线,构建产业发展“驱动轴”;巩固产业转型升级“三支线”,包括以“科学城-永和”智能转型为代表的现代制造支线,以“科学城-云埔”成果转化为代表的集成发展支线,以“科学城-西区”产业升级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支线;依托知识城先进制造业提升区、科学城技术创新集聚区、生物岛特色产业发展区、黄埔港高质量发展支撑区,打造“四区协同”的完整化产业布局。
下一步,黄埔区将进一步夯实基础补齐“断链”、激活“强链”,持续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对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更多从财税政扶持方面入手,对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要让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赋能企业,实现更快发展。
■黄埔产业数据
●聚集民营中小企业超过40000家,全区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共963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127家)的85%,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55亿元,同比增长13.8%
●截至目前,培育集聚市级“两高四新”企业654家,占全市3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占全市3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约占全市一半;2022年新增29家,占广州市52.7%
●18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占全市75%。2022年新增6家,占广州市75%
●2021年在广州市有效发明数排名前10的专精特新企业中,7家在黄埔,合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48件,占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有效专利48.3%,排名第一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200余家增长到2022年的2200余家,翻了3番以上,数量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言
广州大力支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专精特新”也一度被提升到“广州名片”的高度,这都进一步增强了莱迪深耕生物医药、生命健康领域的决心与动力。除此之外,莱迪强调创新发展导向,为园区科学家、创业者打造良好的科创氛围,建立健全科创“生态体系”,不断推出“莱迪健谈时光”系列优秀品牌活动,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广州莱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乾柱
制造业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是纳金未来发展的重头戏。未来纳金在产业载体的布局上也将继续围绕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业态进行布局,不仅限于办公类的产品,更多的是争取开发更多适合中小微企业从生产研发到检验检测等阶段,在企业生产制造阶段提供合适的发展空间,争取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业集聚标杆基地。
——广州纳金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镓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华新园作为广州新材料重点平台,未来将持续三年输出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多个重大平台和功能片区,致力于将运营面积拓建到100万平方米,服务3000家科技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高精尖项目、人才、资金、服务等要素资源向园区集聚。
——广州华南新材料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泽帆
选择来黄埔,是因为黄埔区作表率、走前列的精神和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企业研发投入比较大,听说黄埔区的扶持政策好,对科技企业很支持,我们就过来参加了几次政策宣讲,感受非常好。我们当时想在黄埔找500平方米的场地,广东软件科学园的场地适合,而且交通位置上也很便利;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集聚、科创服务也很有吸引力。以前我们的项目多在外地,开展项目需要来回跑,合作周期长。随着广州开发区制造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配套的企业也有,大家对我们了解多了,我们的客户也逐渐多起来,合作也方便很多,我们与园区的企业合作越来越紧密。
——广州标旗光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宋光均
产业服务体系特别是运营人才板块,要随着产业体系的变革进行完善与升级。未来,我们更加注重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要更懂行业知识,在产业政策研究上要花更多心思,对政策深入解读,清楚申报条件,精准匹配到相关企业,进而推动企业进行申报。加强与企业的双向沟通,争取提高企业对园区运营方的信任程度,帮助企业提前做好政策申报规划。而在官方政策解读方面,我们邀请政府或者联动商协会,深入企业做一对一、一对几的政策辅导沟通。做好企业服务,完善运营服务机制,提高企业粘性,做到企业与园区共同成长。
——广州润慧科技园招商运营负责人卢思韵
作为工信部门,我们将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特别是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通过为科技创新搭平台,培育科技型民营企业,优化科学人才结构,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谭志彬
统筹策划:黄蓉芳 张成 文字:郑嘉俊 罗明如 王玲玲 杨春幸 张自豪
12月23日上午,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北海市人民政府、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广州)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会议在北海设立主会场,在北京、广州和其他联盟城市设立分会场。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广东、浙江、上海等9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广州、宁波、南京等34个海丝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成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北海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领导、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分别致辞。
会议审议接纳香港、杭州、温州、茂名、佛山、钦州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以下简称“海丝保护申遗城市联盟”),联盟城市总数增至34个。审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保护状况报告》《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确定广东惠州作为下届会议举办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分别报告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史迹点保护管理、相关水下考古工作进展情况。
最后,副局长关强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海丝保护申遗城市联盟各方面工作,对香港等6城市加入联盟表示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联盟城市不断扩大,相关主题研究、水下考古、保护立法、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展示阐释持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保护与申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他强调,“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培育项目,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和各城市各单位要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充分认识海丝保护与申遗的重要性,深化申报策略研究,加强宣传推广和协作联动,持续推进申报潜力点的价值研究与保护展示,积极探索与海丝沿线国家开展跨国联合申遗。
2018年,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正式成立,广州被推举为联盟牵头城市。4年来,在国家文物局领导关心和专家指导下,广州勇挑重担,积极履行牵头城市职责,加强与联盟城市沟通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学术研讨会,扎实开展主题研究、保护展示、宣传推介等工作,使联盟成为国内各海丝申遗城市,相关机构、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各联盟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发掘文化遗产特有的魅力,用心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十周年,广州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发挥联盟牵头城市作用,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与各兄弟城市一道,不断深化海丝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加强海丝文化遗产史迹点保护,扩大海丝文化宣传,夯实海丝申遗基础。与此同时,广州还将携手联盟城市,积极走出去,增进国际交流,讲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谱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辉煌新篇章。
12月2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签下两大高科技跨国投资项目。该区还邀请全球客商前往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考察,向企业展示良好的投资环境。
现代汽车联手黄埔国企加速氢能商业化
大会上,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与广州开发区区属国企恒运集团、交投集团现场签订合资意向书,三方将合作成立氢能合资公司,围绕氢能商业化开展业务。
根据合资意向书,三方将针对氢能商业化应用痛点,立足广州开展四大业务:面向车用领域,对外销售基于现代汽车集团技术适配中国市场而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提供系统与车辆工程应用集成、售后等服务;面向氢能产业生态,创新供应链育成模式;面向运营领域,向车辆运营公司和终端用车公司提供氢燃料电池汽车租赁服务;面向氢能多应用场景,使用基于现代汽车集团技术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联合研发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备用发电系统等氢能创新应用产品。
现代汽车集团是氢能商业化应用领域的先驱企业,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拥有20多年的研发、量产及应用经验。截至2022年11月,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装车应用规模已达32000辆,在全球开展了最大规模的示范推广。
去年1月,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项目签约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同月,HTWO广州注册成立,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集氢燃料电池系统智能工厂、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
百年德企赛多利斯加强在粤布局
赛多利斯华南区域客户应用与创新中心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当天签下的另一项目。
赛多利斯是一家成立150多年的德国企业,共有两大业务版块,其中“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板块主要提供创新的一次性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安全高效地制造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实验室产品与服务”板块则提供领先的实验室仪器和耗材,满足制药企业以及学术研究机构所属实验室的科研和质量控制需求。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众多引领行业的一次性产品,赛多利斯为生物制药领域搭建全方位服务平台,助力医学发现,简化药物生产。
继华北区域客户应用与创新中心今年11月开业之后,赛多利斯进一步强化在华投资,拟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布局华南区域客户应用与创新中心,发展计划涵盖生物工艺开发、培养基开发等定制化服务,将简化和加快生命科学与生物工艺的开发过程,助力推出疗效更好、更经济实惠的新药。
发力外资招商打造开放高地
作为广州乃至华南外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广州开发区着力做好“开放”文章,不断擦亮“外资招商”名片。
2021年,该区围绕重大外资项目开展招商,引进了现代氢燃料电池、丹纳赫大湾区总部、罗森大湾区总部、玛氏箭牌增资扩产等重点外资项目。2022年,引进赛默飞华南制造基地、宝洁直播电商项目,推动百事可乐、强生倍绣、雀巢、亿滋等企业扩产。
广州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连续4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截至2022年8月,该区累计有135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企业(项目)315个,其中包括78家外资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企业(项目)179个。今年1-11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超170家,实际利用外资约27.8亿美元,同比上升6.64%。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