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云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5名
因工作需要,云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特公告如下:
一、招聘数量
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5名。
二、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
2.廉洁奉公,品行端正,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基础理论扎实,工作成绩优良,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能力与学历要求;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6.计算年龄截止时间为报名首日。
(二)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以及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不得报考。
(三)具体条件详见附件1。
三、报名和考试资格审查
采取现场报名的形式。
(一)报名时间: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6日,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
(二)报名地点:云东海大道云东海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大楼五楼财务信息科501室。联系人:胡先生,联系电话:0757-66897094。
(三)报名提交证件:填写《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附件2)1份,本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毕业证和工作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近期1寸免冠彩照2张。已取得相关资格证或执业证者须提交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1份。
(四)资格审查
考生的报名工作由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卫生健康办公室、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考生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格条件的初审(审查后原件退回)。经初审合格的考生,由招考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笔试准考证。考生在进行面试前,由三水区云东海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对拟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进行资格复审,对资格复审不合格的,取消面试资格。通过资格审核具备参加面试资格的考生须作出不主动放弃面试、体检、考察、聘用资格及若被聘用,保证按时报到的承诺。违背承诺者将记录在案。
四、考试
考试包括笔试、面试,笔试、面试成绩均采用百分制。
(一)笔试。笔试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医疗卫生类的专业知识,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成绩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2位。笔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二)面试。面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素质和心态,是否与岗位的条件相适应及有关专业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进行,满分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成绩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2位。面试对象根据笔试成绩依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所在职位招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1:3的比例从笔试合格考生中确定进入面试人员,不足1:3比例的按笔试合格人数确定。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总成绩
按笔试成绩、面试成绩4:6的比例合成考试总成绩,考试总成绩合格分数线统一划定为60分。总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对考试总成绩合格的考生,依总成绩高低顺序,按招考职位拟录用人数等额确定体检、考察人选(体检或考察不合格,或放弃聘用的,可依次递补人选)。
五、体检
根据应聘人员总成绩合格者中依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招聘岗位与体检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标准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382号)规定执行。体检对象不合格的,从成绩合格的人员中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由用人单位组织入选者体检,体检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考察
体检结束后,对体检合格的考生进行考察。考察标准按照《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粤人社发〔2010〕276号)规定执行,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
七、公示
根据报考者的考试、体检、考察结果,择优确定拟聘工作人员,在云东海街道政府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反映或反映问题不属实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录用手续。
八、录用及递补
按有关规定对通过上述程序合格的人员办理录用手续。对考生体检、政审不合格或自愿放弃的职位,可从总成绩合格的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总成绩排名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如入职人员因工作或个人原因被解聘或辞职而出现职位空缺的,由招录单位从总成绩合格的人员中由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递补。是否递补体检、考察人选,由招录单位研究决定。
九、疫情防控要求
本次公开招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请报考者按照有关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报名、考试等工作。在招考组织实施过程中,将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落实防疫措施,必要时招考单位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有关工作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并及时在佛山市三水区政府网站发布公告,请广大报考者理解、支持和配合。
附件:1.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第二次招录工作人员职位表
走过了三水新城建设第一个十年,这座新城区已经从一纸蓝图到落地为景,进入提能级、扩格局的新阶段。
作为三水新城的主阵地,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重责在肩。“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我们的发展指引了方向。”近日,在接受佛山传媒集团采访时,云东海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勇海表示,接下来将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走深走实,结合实际谋划落实举措和行动方案,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云东海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具体而言,云东海街道将抓住佛北战略新兴产业园建设等机遇,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丰富城市品质、擦亮生态招牌,让“三生”融合发展,打造未来产业之城、温暖宜居之城、生态魅力之城,刷新城市三水新标杆的新高度。
未来产业之城:
“两园一谷”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12月15日,位于云东海街道的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迎来了一系列省市重磅利好。当天,6个省级平台落户,1个市级专项扶持办法发布,8个专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基金公司与三水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10大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进驻产业园……
随着一系列省市“大礼包”的落户,这座万亩千亿生物医药大平台,正在加速崛起为湾区生物医药新增长极,是云东海街道打造未来产业之城、推进城产共融的重大机遇和重要抓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我们要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市、区确定的产业定位,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刘勇海表示,抓住参与佛北战略新兴产业园建设的机遇,云东海街道重点打造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云东海智造谷“两园一谷”,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其中,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引入了13个项目,包含2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佛高区云东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多个项目加速推进建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刘勇海表示,接下来,云东海街道将持续高标准推动载体建设,高质量招商选资,全方位优化企业服务,做大增量、做优存量,进一步擦亮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名片。其中,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云东海将用好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产业配套,以及三水新城的城市定位,谋划引入医美、大健康等产业项目类型,延长生物医药产业链,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温暖宜居之城:
以人为本丰富城市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读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城市”相关内容时,刘勇海深有感触。作为三水新城的主阵地,云东海街道自2011年底以来全力推进三水新城建设,将一纸规划落地为景。如今,城市三水新标杆强势崛起,吸引众多“新三水人”入住,成为三水最年轻的城市客厅、最有活力的人口增长极。
具体而言,云东海街道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文化、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配套,扎实推进新城小学、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院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民生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三水新城的宜居度、幸福值,打造宜居温度之城。
值得期待的是,佛山市政府将在云东海街道建设近1000亩的基础教育城,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教学规模涵盖小学、初中及高中全基础教育学段,预计将新增学位2.1万个。这将成为云东海丰富城市内涵、提升人才吸引力的一大利好。
生态魅力之城:
“向水要绿”擦亮云东海招牌
当天,刘勇海将接受媒体采访的地点选在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这里彰显了云东海的生态魅力。”刘勇海笑着说,近两年来,云东海街道围绕“一轴两芯三片区”的发展总线推进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新标杆,其中的“水韵绿芯”就是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
云东海街道山水相连,生态禀赋优异,森林覆盖率高。在推进三水新城建设中,云东海“理水兴城”,不断“向水要绿”,打造城市绿色景观,用水点亮城市,打造“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生态家园。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围绕水体约7000亩的云东海北湖建成,湿地率80%以上,拥有各类野生动植物600余种,被市民称为“城市绿芯”和“小鸟天堂”。目前,该公园周边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营地、农场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文旅氛围越来越浓,“绿水青山”逐渐变成“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珍惜云东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彰显水韵绿芯魅力。”刘勇海表示,接下来,立足于良好的基础,要串联好三水森林公园、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城市景观带,擦亮云东海的绿色生态招牌;要推动三水新城水轴贯通工程,在绿色生态的底板上塑造“城产人文”共融的城市中轴线,将云东海打造为生态魅力之城。
开篇语
党的二十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佛山,是中国制造业大市,也是广东制造强市,在砥砺奋进的历史征程当中,科技创新为佛山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签订《推进高校全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2022)》,结合教育部和广东省的相关决策部署,系统谋划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五年来,由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佛山市政府合力推动,在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科技局等各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下简称“转化中心”)坚持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流程和典型案例,开创校企合作为产业赋能先进技术、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模式,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为此,我们推出《走在前列再出发——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实践》,全面总结高校赋能地方产业的路径模式,展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优秀经验做法,进一步推动省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是全国有名的制造业城市,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六。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准确把握佛山发展态势和需求,率先与佛山市政府共建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协同推进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围绕佛山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与科研服务,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在佛山落地转化,增强佛山产业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
有了佛山这座国家级制造业城市作为“实验场”“试金石”,五年来,转化中心主动融入佛山“515”高质量发展战略,联动全国高校聚集了一批高精尖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项目转化典型案例、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助推高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更探索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东示范”“中国方案”。
五年筑基
汇聚高校创新势能
9月21日,2022年第五届“高创杯”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在佛山举行,呈现出数量更多、领域更全、质量更高的鲜明特点。今年大赛首次增设行业需求赛道,以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揭榜”的形式,聚焦六大领域技术需求,校企协同创新赋能家电行业发展。
这是2022年第六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系列活动(以下简称“系列活动”)的重要主题活动,也是高校与佛山企业的技术转移合作的生动缩影。据介绍,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政府已连续六年在佛山举办系列活动,累计吸引超300所高校、1000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参加,征集到2038项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对接。其中,“高创杯”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累计吸引到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100个高校教授项目参赛,入围项目落地转化率达43%,为大湾区挖掘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校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
随着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全省高校成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6年的7250项增加到2021年的18392项,增幅达到153.68%,专利拥有数从2016年的23649项增加到2021年的72964项,增幅达到208.53%。此外,高校与佛山企业的技术转移合作越来越深入,2017-2021年累计全省本科院校向佛山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数3741项,服务收入约6.8亿元,稳居全省第三。
良好的产业基础也带动一批“学”字头的创新平台在佛山落地生根。数据显示,由佛山市科技局牵头,至2021年底,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大学累计建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41家;由佛山市教育局牵头,在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25家,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呈现“量质齐升”的繁荣背后,佛山还积极探索政策创新,专门出台《佛山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环节予以扶持。在实施期内累计促成产学研合作419项,合同金额2.9亿元,累计培育和孵化高校背景的科技型企业54家,注册资本达7.7亿元。同时,依托佛山产业优势,围绕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以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为平台,五年来累计吸引5773名硕博士研究生来佛山联合培养,为超过547家企业提供高端人才服务与产学研对接服务,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立体融合。
转化赋能
塑造发展创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表现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的竞争。
“在国家整体科技成果转化‘大生态’下,转化中心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以科技成果为核心,为高校释放科技产业化潜能,以先进技术赋能产业未来,带老师迈出转化之路”转化中心主任李家玉博士说。依托高校的综合学科优势、丰富的创新资源,以及辐射湾区的巨大产业基础,中心推动校企协同创新赋能地方产业发展,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具体来说,便是采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连续两年发布《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倡导科技创新价值追求,进一步释放高校成果转化热情与活力;另一方面,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这套体系是我们在实地调研1000家佛山企业和1320个高校科研团队,深入挖掘342项技术需求和4031项高校成果,实现产学研合作超1亿元的基础上总结形成。”李家玉说,目前,已经在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高校及附属医院推广使用。
此外,五年来,转化中心还聚焦服务国家重点项目和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积极联动企业与高校,体现“1+1大于2”的效果:清华大学兰旭东副教授基于直流无刷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的动力单元系统项目,应用于全球最大的海底高速沉管项目——深中通道。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袁文兵教授团队自主研发国际首创PET废塑料机械化学解聚技术,有效实现碳中和……
梳理五年来高校服务佛山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不难发现,在转化中心的专业服务下,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与美的集团、尚品宅配、东鹏陶瓷等龙头企业合作得越来越深入,高校先进技术不断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城市品牌。同时,高校也在不断为亚数、特唯拉等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赋能产业发展,将高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地方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目前相关投资机构在跟我们做第一轮融资洽谈,估值超9000万元。” 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佛山霖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希贤表示,转化中心通过精准对接投融资、导入产业资源等一系列实打实的服务,促成项目转化落地,并引导推动项目应用场景由研发生产空气净化器产品转向水污染治理、工业VOCs降解等环境治理领域,为项目落地带来持续强劲的“化学反应”,相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据统计,五年来瞄准应用场景广泛的前沿技术,转化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靳京城博士团队搭建和匹配运营团队,在佛山设立的徕泰(佛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原应用在“天宫2号”空间瞄准相机系统的超高陡度双峰滤光片,应用在医疗荧光检测领域,目前该公司已成为硕士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的一级供应商,公司市场估值超2亿元。
与此同时,围绕“515”高质量发展战略,培育和服务了一批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化中心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66家,涵盖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市场估值超15亿元。
今年9月,省教育厅与佛山市签订新一轮《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2027)》。按照协议,省市双方还将开展“八大行动”,包括引导推动高校在佛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高校科技成果及企业需求的分析研究、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建设、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园建设、探索实施面向高校的“揭榜挂帅”、开展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和交流活动、推进全国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
“面向未来,在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转化中心站在更高起点上、以更大力度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实施千百亿工程,即用5到10年内,在佛山沉淀100个优质高科技项目,形成1000亩产业群,助力培育企业估值超1000亿元。”李家玉说,转化中心将充分发挥龙头骨干技术转移机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的示范标杆,以高校先进技术切实服务湾区高质量发展。
放眼下一个五年,这座制造业大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一轮发展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