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出现“鹦鹉热”病例!请注意这样预防
近日
广东出现“鹦鹉热”病例!
患者出现了
持续3~5天39℃以上的高烧
精神状态差
今年2月初,62岁的深圳市民张爷爷突然发起了烧,最高烧到了近39℃,并且伴有头晕、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症状,在医院检查发现双肺感染。经过一系列排查后发现,导致张爷爷生病的“元凶”是鹦鹉热衣原体,也就是说张爷爷患上的是鹦鹉热。
福田疾控的流调员发现,根据流行病学史,今年1月初时,喜欢遛鸟的张爷爷去了一趟花鸟市场,买了一只鹦鹉。在家中,张爷爷每天都会为鹦鹉清理粪便,并且未做任何防护措施。1月底,这只鹦鹉出现腹泻后死亡,张爷爷将其处理后没多久就发病了。
日前,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呼吸内科与感染科也收治了两名确诊为鹦鹉热的患者。据了解,其中一位患者家中养有数十只家禽,另一位患者无明确的活禽接触史,然而居住环境周边野生鸟类极多。在正规抗感染与对症治疗后,两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病情恢复良好。
什么是鹦鹉热?
感染后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
关于鹦鹉热
这些知识一定要了解
👇👇👇
01、何为鹦鹉热
鹦鹉热为少见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鸟类、家禽及野生动物均可携带并感染,人类经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触可发生人畜传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染也存在可能性,但相对罕见。
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但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主要症状是怕冷、寒战、发热、乏力、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部分严重者很快发展为重症肺炎、心内膜炎、脑炎,危及生命。
感染科医生表示,由于这种病比较罕见,一般的常规检查很难检测出来。重症鹦鹉热肺炎非常容易误诊,以致死亡率很高。所以患者如果有接触活禽或者养鸟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
如果能及时找到病因并且经过适当的对症治疗,鹦鹉热重症患者死亡率不到1%。
02、潜伏期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到15天,短则3天,最长可达45天。
03、临床表现
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到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食欲缺乏。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误诊为脑膜炎。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型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
04、防控措施
1.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2.加强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严格养禽和鸟类贸易集市以及运输过程的检疫制度。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必要时需采取检疫和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病例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作为新晋“千亿大镇”成员
北滘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
也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2月20日
“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北滘
发现顺德智造的“秘诀”
“颠覆制造”
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今年1月,广东第一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产线、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的全自动化产线正式“亮相”。
“24小时不间断生产,完全标准化生产,效率更高!”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表示,与传统人力操作相比,该条自动化产线单班产能提升50%,工时效率提升超过30%,产品可控性也大大增强。
作为华南最大的机器人本体生产基地,库卡广东2021年机器人产量突破17000台(约占全国产量近4.9%),机器人本体年产值达25.7亿元,同比增长165%,产量占广东省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约14%的市场份额。
作为制造业之都,佛山在家具、家电等行业都有着大量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需求,为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在助力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大研发投入,已成为顺德企业的共识。数据显示,“2022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有6家顺德企业上榜,“2022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有8家顺德企业上榜。
也正因为如此,顺德才能“颠覆制造”。
两业融合
“颜值就是生产力”
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各种工业设计产品琳琅满目,电商平台上设计爆款也常常源自这里,而这里也是顺德制造“高颜值”的秘密基地。
作为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工业设计是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可谓“颜值就是生产力”。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工业设计赋能企业创新的价值增值达到137.02,意味着在工业设计中每投入1万元,将获得约137.02万元的价值收益。
作为“中国家电之都”,广东顺德立足自身的家电制造优势,将需求创意和产品对接,跨界应用到医疗、美妆等领域,吸引了不少创新企业入驻,更进一步促进了顺德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尤其是疫情这三年,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创新企业依然以每年近20%的速度在增长,让我们看到了创新对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广东工业设计城运营商冯家宁说。
随着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国际创新设计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成,这里成为了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汇集地。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会推动园区企业一起海外参展、参加国际设计大赛,也会相应地提供贸易人才、双语人才。”冯家宁介绍,该平台还将提供大数据,帮助企业深度挖掘国际设计趋势。
“3月即将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芝加哥家电及家庭用品展是全球三大展会之一,我们已经申报了三个展位。”佛山市方块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滔兴奋地分享道,“设计出海,不仅将优质的产品出口至国外,未来的全球化还需要将设计服务出口到全球。”
编者按
2月16日,在侨助广东高质量发展行动启动仪式上,市政协委员、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告诉广州日报记者,随着广东省擂响高质量发展的金鼓,以及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的推出,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认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现转载报道内容,以飨读者。
项目创下国内芯片厂建设的“南沙速度”
去年5月,在广州南沙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主体工程封顶活动上,肖国伟向外界宣布“芯粤能项目自去年落户广州南沙区以来,不到一年内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芯粤能主体工程封顶。”
广东芯粤能半导体的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作为国家部委、广东省市重大项目,一、二期投资75亿元人民币,批量化生产后,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主机驱动芯片,为新能源领域提供核心芯片,解决相关领域发展中碳化硅芯片瓶颈问题,填补广东省相关领域碳化硅芯片制造产业空白。正是在广东省、市、区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南沙区一系列高效服务和政策推动下,组建项目专班,使得项目“拿地即开工”,实现了仅15个月建设完成近20万平方米的芯片生产基地,创下国内芯片厂建设的“南沙速度”。
“通过我们在广州南沙投资、建设、发展的这些项目,形成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的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生态,推动广州南沙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协作生态圈,助力广东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肖国伟说。
建议打造先进半导体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在国内率先提出构建并夯实集成电路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着力打造国家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在广州南沙,政府积极以市场为主体,发展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建设优良的政府服务营商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更加精准的产业和人才政策,坚持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深度融合,推动高端产业在南沙形成产业链集聚,建立高质量发展生态。
从晶科电子到芯粤能就是广州南沙高质量发展生态的鲜活案例。肖国伟告诉记者,“在过去17年里,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做战略转型和累积,我们也赶上了广州南沙的发展机遇,让企业能在光电半导体领域不断成长,在上中下游集聚一批合作伙伴。去年《南沙方案》出台后,在已有的营商环境和战略平台的优势上,我们看到南沙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广东强芯”工程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实施阶段,肖国伟建议各级政府优先从广东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应用领域所需要的先进半导体产业着手,打造规模效应明显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在粤港二地建立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合作平台,推动粤港在半导体领域的深度合作。
“作为企业,我们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持续创新、踔厉奋发的长期过程,需要企业长期拼搏、砥砺前行。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既是推动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肖国伟透露,随着市场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增长,近期晶科电子计划联合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大投资,建立面向智能电动车的智能车灯研发、制造基地。同时也在规划芯粤能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的第三期投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徐雯雯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邱伟荣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