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局长姚汉钟带队调研番禺区水环境治理工作
3月3日,市水务局局长姚汉钟带队调研番禺区水环境治理工作。市河长办下沉工作组组长喻细明,番禺区副区长陈建任,区有关部门、属地镇街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中部净水厂(二期)、前锋中部流域第一批排水单元配套公共管网完善及改造工程和丹山河禺山截污闸察看现场,听取相关单位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姚汉钟同志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标准开展规划和前期工作。落实“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的理念,以污水收集处理为目标,抓好源头截污和清污分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重点做好排水单元达标和村居雨污分流工作;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厂管对接,保证进厂水量,协同发挥效益;二是严要求把好安全质量关。设计和施工单位要做好沟通衔接,及时发现、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坚决落实各项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尤其是地下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和夜间施工,既要按期推进,也要安全高质,避免扰民;进入收尾阶段的项目要重视“最后一厘米”工作,干一个成一个,确保发挥效益;三是大力度开展宣传工作。治水工程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具有强大的土地价值和环境价值,能够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宣传,让更多市民群众主动关心、支持治水工作。
调研现场

3月3日下午,迎着和煦的春风,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乘机顺利抵达北京,出席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和信任,他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依法行使职权,为民代言、履职尽责。
记者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在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首次当选的代表占比为80.47%。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成为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共同关注的焦点。
代表构成
首次当选的代表达136名
记者从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广东省共选举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69名。其中,中央提名在广东省选举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1名,在粤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58名。首次当选的代表达136名,占比80.47%。
另外,一线工人代表、农民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和妇女代表比上一届有所增加。其中,工人代表22名,农民代表18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32名,少数民族代表8名,妇女代表50名。
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多名新一届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发挥专业所长,将履职目光聚焦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拟领衔提出关于对灵活就业的新业态劳动者进行劳动立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拟领衔提出关于制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法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冯兴亚认为要多措并举提升国产芯片应用率,建言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多名代表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拟提出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要素便捷流动、高效融合,加速中医药国际化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呼吁粤港澳三地共促美术高质量发展,以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种养专业户徐建贤提出应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人才特区,加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教育、医疗、养老等“接地气”的民生话题,同样是代表口中的高频词。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拟提出关于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高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等2件建议。
据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团共提出议案28件,领衔代表9名,联名代表1025人次;提交建议642件,较上一年增加65件,领衔代表124名,数量创历史新高。
代表所提建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问题,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攻关“卡脖子”技术、提高国际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区域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话题,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有的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重点督办建议,有的则被承办单位给予肯定并吸纳所提意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代表提出的议案推动了国家相关领域立法工作的开展。其中,分别交由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9件,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审议5件,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11件,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审议1件,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审议2件。2022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同年12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分别表决通过了有关委员会对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春耕备耕时期农药市场秩序,做好农药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市植保总站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农药专项检查行动。2月6日至今,共出动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粮食主产区农药经营企业(门店)16家,抽检农药产品6批次,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企业资质、农药产品包装标识、禁限用农药、进销存台账记录等情况,了解春耕时期主要农药产品供应和价格情况。
检查组要求各农药经营企业(门店):一要做好保供稳价,加强市场预判和产销衔接,积极备货,提前将春耕所需农药调运至基层门店。开展良性竞争,坚决抵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违规违法行为;二要守法诚信经营,遵守农药经营许可相关规定,做到证照齐全、亮证经营,禁止违法违规销售国家禁限用农药,进货时仔细查验进货单位资质,查看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是否完备齐全,坚决将假农药“拒之门外”;三要发挥好“开方买药”作用,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做好科学用药推荐和技术服务指导,确保农民“用对药,用好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