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委主要领导到新塘镇开展重点工作调研督导
4月11日,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带队到新塘镇,深入职业培训学校、党建展馆、企业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就“两新”组织建设、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人大代表进社区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督导。
赵国生一行首先来到东华村职大职业培训学校,参观了解该学校打造的社会组织党建展馆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赵国生对职大在以党建促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作为“两新”组织,职大学校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以党建引领学校创新变革、技能人才建设等工作,为今后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随后,赵国生到北控水质净化公司,通过实时监控大屏,走访污水处理关键点位,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落实情况。赵国生强调,企业要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严格把好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安全关”。同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及培训演练,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离开北控水质净化公司,赵国生一行前往黄沙头村开展人大代表进社区调研活动。在黄沙头村人大代表联络站,选民代表反映了停车难、防洪排涝、道路交通改造工程等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赵国生和人大代表详细倾听群众心声,认真做好记录,并现场作出相关回应。赵国生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调研,客观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不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同时注重发挥联络站实效,广泛汇集民意,解决好群众反映问题,切实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桥梁作用。
增城区领导祁森林、曾鸿斌、广新力、李永强参加。

(图:在坑口地铁站D出口周边实地讨论交流)
近日,有市民反映地铁一号线坑口站D出口存在周边电动车乱停放现象,为切实掌握情况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冲口街道综治办联合社建办、冲口派出所、市公交分局黄沙站派出所、地铁坑口站相关负责人在坑口地铁站D出口周边进行现场查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经了解,发现该地铁站D出口周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规范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和配套的停放设施,马路和人行道两侧停放的电动车、自行车导致地铁站D出口的路段较为拥堵。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周边处于无序停放状态,给环卫工作造成不便的同时也给电动车盗窃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针对以上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治理措施。同时,依托近期加装的多个监控设备,在冲口派出所和市公交分局黄沙站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破获了多起电动车盗窃案。经过联合整治,近期已取得一定成效,下一步,冲口街道将加强联合整治力度,守护群众出行安全。
交通事关城市发展,事关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发展,连着和谐。近年来,增城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按照“覆盖拓展、连接顺畅、服务提升”的要求,坚决扛牢交通先行使命担当,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城加快各类公路建设,截至目前,公路总里程达2275.3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05公里,路网密度由0.0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13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里程增加48公里,路网密度由0.27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0.3公里/平方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增城区外环路(广汕路至荔新公路段)
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打造“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近年来,增城区不断织密骨架高速公路网,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起点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中心。广州东部枢纽中心位于广深科创走廊黄金动脉之上,占据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东邻惠州,南接东莞,是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进”轴上的重要节点和广州东部的重要门户。该枢纽中心由广深、广汕、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三高铁,穗莞深、新白广、佛穗莞三城轨,地铁13号线、16号线、20号线、28号线支线四条地铁的汇集形成了轨道交通及一体化公交网络。其中13号线首期已于2017年年底开通,快速直达天河;佛穗莞城际、16号线已落实规划。16号线串联新塘、仙村、石滩和荔城等四镇街,20号线紧密连接广州东与城市中心,佛穗莞城际联通佛山、广州、东莞三城。纵横联接、四通八达的线路形成流通顺畅的交通网络,将打造“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增天高速增城段2022年7月动工,目前项目征地拆迁已完成99%,项目完成13%,预计2025年12月全面完工。增天高速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增城、黄埔与广州中心城区最便捷通道之一。作为增佛高速公路一部分,增天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重要联络线,也是广州北部连接河源、佛山等地重要通道,建成后将缩短黄埔到天河、白云的路程。在贯通东西方向的同时,增天高速还与北二环、广河、从埔、花莞和北三环等高速互联互通、交织成网,进一步完善广州东北部高快速路网结构。届时,从增城出发将无须绕行其他高快速路就能直接到达天河,路程缩短近30公里,用时也在30分钟左右。增城将真正纳入广州“半小时经济圈”,有力提升广州内联外通水平,促进“东进”“北优”战略发展,同时加强广州与河源、佛山和珠三角主要城市的联系,积极助力广州建成更高水平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
为实现广州东部枢纽中心人流、物流向广惠高速、广园快速及周边城镇快速疏通,增城区委区政府启动了广州东部枢纽中心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并列为2020年增城区重点建设项目。广州东部枢纽中心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路网总里程37公里,桥隧比35%,总投资约69亿元。项目路网主要有汽车城大道、站前路、环城路三条横向道路;纵一路、新新公路、新源路、荔新路、东华大道五条纵向道路;工程关键节点包括纵一路、新源路、荔新公路、东华大道四个跨越广汕铁路的桥梁,以及两个与广园东快速连接的大型互通立交,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梁、隧道、管网改造、照明和绿化景观等。项目计划2023年年底前建成通车。
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
打造国家级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位于中新镇、宁西街,为广州交通投资集团负责实施的国家级重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估算447.9亿元,主要建设枢纽集疏运系统及货运枢纽平台等。
2022年,一期先行工程已顺利开工,现阶段正加大力度推进公铁联运一期工程全面建设相关工作。目前公铁联运增城西站正高质量、高密度开行国际班列,增城区充分认识到公铁联运平台对推动增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扎实推进公铁联运重大平台规划建设,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推动区位交通优势变为枢纽经济优势,搭建“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将公铁联运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完善路网结构
助推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广汕路北绕线荔新立交至外环路段、三联立交至荔三立交段,荔新公路瑶湖立交、华商学院下穿通道、沙埔隧道,广惠高速荔湖出口、新新公路改造、增城区外环路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通车,“三大交通枢纽”周边集疏运路网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外联内畅的路网结构持续优化提升。
结合区内外路网的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广惠高速公路荔湖互通立交。该项目连接新城大道和广惠高速公路,解决广惠高速公路与新城大道间的交通转换功能,有效疏导增城区中心城区过境交通压力,促进荔湖新城片区发展,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增城作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加快推动增城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
2022年12月,广东省普通国省道“十四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国道G324线雁塔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5月完工。雁塔大桥是国道G324线广汕公路增城城区段的主干道,是连接增江两岸的重要通道,自2019年5月原雁塔大桥北侧采取封闭通行、南侧采取限高、限速措施后,雁塔大桥已经成为城区交通路网的瓶颈路段,大型过江车辆需提前绕行,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雁塔大桥拆除重建后,将实现双向8车道与现状广汕公路相接,完善辅道、绿化及人行道设施,保证增江航道通航水平,同时景观大道、沿江东路等路段可实现与雁塔大桥的立体互通,大大提高增江两岸的通行效率,促进增江两岸的经济联系,带动广汕公路沿线的商业发展,提升增城城区整体形象,加强广州与惠州、东莞等东部城市的联系,为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打下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增城区按照“夯实公路基础、美化路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安、绿、美”的创建标准,将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做到公路与沿线周边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农村园区充分融合,把农村道路打造成为展示增城自然生态环境、欣赏大好风光的旅游观光道路。其中县道X292高岳公路是广东省唯一一条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2019年全国美丽乡村路”的农村公路。2019年增城区创建“四好农村路”文明示范路5条,正果镇县道X293线正兰公路路口至和平村段、派潭镇县道X292线派高公路、小楼镇乡道Y332线沙岗村段、派潭镇乡道Y299上九陂合作社段、正果镇乡道Y284线黄何屋村段,为全区农村公路树立了典型模板。2020-2023年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路两条,一条为县道X936线岳湖至斯庄段道路,是通往增城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要道路,道路升级后对完善仙村镇的路网结构,改善道路沿线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条为县道X940线泮霞至双塘段道路,该路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把沿线的美丽乡村中新镇濠迳村、中新镇新围村、小楼镇约场村等串联起来,打造美丽乡村路。
构建绿色公交发展体系
提升出行效率
近年来,增城区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安全、连续、舒适、优质的慢行交通系统,建立“常规公交+轨道+慢行”网络融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通过构建“快线+常规”北部城乡融合公交线网体系和运营模式,改善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和中新镇北部等北部镇街轨道交通和城乡融合公交线路覆盖薄弱情况,研究新增不少于2条北部公交快线,满足北部镇街快速公交出行和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需求,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构建增城重点产业平台、生活聚集组团等片区便捷直达三大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中南部公交线网体系,强化增城三大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辐射范围。同时,增城区持续推进多层次公交线网建设,探索优化旅游专线、定制公交,落实公交场站用地,提升公交配套服务设施,智慧赋能公交系统,更好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完善站场基础设施建设。在站场内完善充电桩设置,并对站场母婴室、视频监控、智能道闸等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全力提升乘客乘车体验。深化公交候车亭设计,不断创新理念,使公交候车亭设计融入城市环境。2022年新建公交候车亭30座,以及石滩轻工业技师学院公交首末站、永宁街誉山国际公交首末站、宁西街公交首末站,并对职教园公交首末站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已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推进智慧公交站点建设。提升站亭、站场建设信息化水平,在荔城至新塘增城9路公交沿线设置34个电子站牌,市民可在示范线公交站点使用5G网络,通过智能显示屏实时查询到站情况、天气、资讯、旅游等各项讯息。三是优化公交站亭管理及维护。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公交候车亭进行专业细致的管养维护,2022年以来已翻新公交站亭50座,维修并提升站亭风貌132座,提升了公交站亭的美观性,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市民乘车安全性。
推进智慧停车建设
缓解“停车难”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推进停车场和泊位建设,缓解停车难”被列为增城区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一是全区新建增城黄泥塘立体停车场、石滩镇新桥路停车场、永宁打石坑生态停车场、永宁长岗新村停车场、仙村镇仙村一路智能停车库、正果老街下晒布停车场等6个公共停车场,合计新增停车位1182个;二是实施中心城区道路停车信息化(二期)项目,规划36条道路2500个泊位高位视频建设,现已完工并正式运营。目前全区共49条道路4250个泊位实行收费管理,通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道路临时泊位,占位经营、“僵尸车”占位等情况明显减少,有效提高泊位周转率,基本实现从“一位难求”到“随到随有”的转变。
此外,增城区通过智慧停车系统平台多维度归集停车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形成分析报表,为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新社区与老旧城区、路外与路内的停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各镇街的特点进一步促进停车规划科学化。目前正指导推进新塘镇、永宁街智慧停车建设,加快实现全区停车“一盘棋”建设目标。
打通“微循环”
出行更顺畅
道路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道路及时提升改造才能保障顺畅通行。近年来,增城区一方面畅通区内微循环路网。完善建设区内主干道,实施广汕路北绕线、新新大道、沙浦隧道等项目,有效缓解荔城街、增江街城区过境交通压力,解决荔新公路交通拥堵及荔新公路广本路段交通安全问题,加强区内镇街路网联系,提升群众出行效率。另一方面加强交通拥堵点治理。滚动开展交通拥堵点治理工作,协调推进增派公路廖隔塘村对出路段车道拓宽改造项目、增城大道增城宾馆对出路段交通组织优化、荔新公路沙宁公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荔乡南路接驳广汕公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新城大道增城宾馆对出路段交通组织优化项目。通过优化路口设计、增设灯控及二次过街设施、增设非机动车道、改造中间花基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道路拥堵,为市民提供“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此外,实施安装“主动安全道路预警系统”,建设“智慧斑马线”,发挥车辆和行人移动检测、预警信息发布与控制作用。配合采取扩宽安全岛等候区、重新施划标线、调整通行间距、拓宽车道、增设人行道等方式,规范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有效提高公路弯道、丁字路、十字路等复杂路口机动车行驶、行人安全,打造顺畅的出行环境,提升路口通行条件。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