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企业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
亿航智能EH216-S正在进行飞行测试。
亿航智能获颁发的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
乘坐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城市中进行短途出行,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这是不久的将来就可在各大城市开展的商业化出行方式。
2023年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简称“亿航智能”)颁发EH216- S 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简称 TC ),这标志着EH216- S的型号设计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这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该类合格证的航空器。
多项创新技术保障飞行安全
适航证获取标准严格参照大飞机C919
EH216- S 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是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产品,是一款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的载人垂直起降航空器( eVTOL ),可应用在载人交通、空中游览、空中物流、医疗应急响应等场景。
为保障航空器的安全性能,亿航智能使用了大量技术性能冗余的设计,能确保航空器不因任意单点故障影响飞行安全。亿航智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比如航空器的动力浆,任意3个相邻的或最多5个同时停机,都不能影响航空器飞行安全。同时还有多套飞控系统同时保障飞行平稳。”
由于该类航空器此前并无获取适航证先例,这次亿航智能获颁适航证也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高度重视,统筹资源,全面开展项目审查工作,坚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审定路径方法,坚持审慎包容,安全平稳开展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审定。“在适航证审查中,我们甚至参照了大飞机C919的适航证相关审查流程,来保障EH216- S适航证的审查符合标准。”亿航智能总工程师陆入成介绍说。
2020年底,亿航智能向中国民用航空局递交EH216- S 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申请。2021年初,民航局正式受理申请,并于4月成立项目审查工作组。2022年2月,民航局正式发布《亿航EH216- S 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专用条件》,为亿航智能EH216- S 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提供了审定基础依据。同年9月,亿航EH216- S 的专项合格审定计划获得民航局的正式批准。2023年8月,亿航智能已按计划完成最后阶段符合性证明和验证阶段内的所有符合性试验试飞,包括由民航局审查的最终型号合格审定试飞。
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殷时军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无人驾驶航空产业整体仍处于培育阶段,民航局统筹谋划,持续推动无人驾驶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后续运行过程中严格运行标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产品设计,逐步扩大应用场景。制造企业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和标准并同步开展国际化工作,提升中国技术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保持无人驾驶航空发展领先优势,为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专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产业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开展多种应用场景
2021年,中国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引得各地纷纷抢滩布局,打响了新赛道的“卡位战”。随着低空载人航空器和低空物流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低空经济正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蓝海以及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亿航智能作为广州本土品牌,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扎根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培育的无人机上市第一股,也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精彩缩影。
据介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完整齐备的产业链,集聚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46家,在研发设计、基础软件、半导体及关键原材料领域,拥有中科瑞泰、刀锋智能、云徙科技、泰斗微等技术领先企业;在整机制造、通信导航领域,拥有亿航、海格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数据采集、测绘巡检、售后维修服务领域,拥有优飞智能、中科智云、航新航空等科技创新企业,产值营收125亿元。
同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了有力的配套政策,制定了“低空十条”专项扶持政策,从适航审定、重大项目落户、产业集聚、核心技术产业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维度构建政策扶持体系,最高对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
“我们作为亿航智能的合作伙伴,一起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展了载人级自动驾驶航空器的测试飞行。”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总经理周成就介绍说,近期会推出商业化运行的无人机飞行航线。
据悉,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在空中通勤方面开辟了迳下-九龙湖广场空中测试航线,建设了大湾区首个空中智能交通体验中心;在空中物流方面,开辟了知识城-科学城、鱼珠-大吉沙2条航线,能够实现紧急药品和生活物资的快速转运;在空中旅游方面,试运行了纳米小镇、长洲岛都市农业公园2条空中旅游体验航线;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开展了交通执法、水质监测、违法用地等领域的无人机应用,实现了低空经济与城市治理、娱乐观光的深度融合。
(张成)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将由7台16线升级为14台24线 施工期是否关站待定
近日,广铁集团官网发布《新建广州铁路枢纽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整套工程除了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外,还包括备受关注的广州东站升级改造成为高铁站,改造后广州东站将由7台(站台)16线(轨道)升级为14台24线,其中地面场8台14线、地下场6台10线,按照“地面+地下贯通车场”双层车场方案改建。至于市民关心的改造施工期间广州东站是否需要关站,广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前有关站施工和不关站施工两种方案,还没有定论。
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83.5%为隧道,“地下高铁”横穿三区
新建广州铁路枢纽广州东站至新塘站五六线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区境内,西起广州东站,东至新塘站,与既有广深铁路并行。线路西端通过广州枢纽衔接广湛、贵广、南广、广珠、深茂铁路及京广通道,沟通珠三角核心地区并辐射粤西、西南等地;东端承接京九通道,连接江西、安徽等中东部片区,并与沿海铁路相连,通达东南及华东沿海地区。
线路自广州东站引出,利用原动走线路径路基下穿五山路桥梁后,于翰景路北侧向下进入隧道,沿广深铁路南侧行进至丰乐北路后露出地面,依次下穿镇东路上跨乌涌、文涌后线路继续向东,隧道下穿中石化运煤通道、广澳高速后折至广深铁路北侧行进,下穿多条高速、市政道路及穗莞深城际后,接上广汕高铁于新塘站预留线位。
正线线路全长30.014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设广州东、新塘两座车站,其中广州东站为既有站改建,新塘站为广汕铁路既有车站。工程投资估算总额333.37亿元,计划工期5年。正线包含隧道2座,长度分别为11.268km、13.801km,合共25.069公里,隧线比高达83.5%。也就是说,该段铁路上的列车大部分在地下行驶,堪称“地下高铁”。这点与今年9月27日开工、设计时速同为200公里的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相似。
广州东站改造:站台翻倍,设地面+地下双层车场
除了新建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外,广州东至石牌段广深一二线、三四线也将进行改造。此外,整套工程还包括广州东站改建工程、广州东动车所工程、新塘站改建工程。
其中,广州东站改建工程备受关注。广州东站既有规模为7台16线(含正线4条),其中旅客站台7座、接发旅客列车的到发线12条,各站台均覆盖站台柱雨棚,1至4站台上方设有高架候车室,设天桥2座、地道5座。车站周边主要轨道交通有地铁既有1号线、3号线和在建11号线、18号线。
广州东站将按照“地面+地下贯通车场”双层车场的方案改建,改造后广州东站车场总规模扩大为14台24线,其中地面场8台14线、地下场6台10线,站房结合站场双层布局改建后设南北侧式站房、高架候车室。
该工程方案还提到了预留黄埔(鱼珠)站,黄埔站总规模5台13线,从北至南分别为广珠澳场与广深三四线合场(2台6线)、广深高铁场(3台7线),广汕铁路于既有三四线南侧区间通过。也就是说,黄埔站将是广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以及广深城际的中间站。预留的黄埔站位于广园快速路以南、护林路以北、镇东路以东、石化路以西,黄埔体育中心东北,建在乌涌和文涌两条河涌之间。在本工程中,预留黄埔站段为区间,无站场工程,黄埔站的具体规模信息及布置方案要等广珠澳高铁的详细公示文件出来。
金秋时节,走进广州增城区,一片片稻田映入眼帘。田间水稻抽穗整齐,微风吹过,稻香阵阵。
“今年丝苗米长势不错,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0斤,晚稻丰产丰收可期!”“90后”种粮大户沈燕芬话语间充满对丰收的期盼。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广州增城区是丝苗米发源地,岭南温润的水土孕育了芬香可口的丝苗米。近年来,增城区不断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丝苗米、迟菜心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前丝苗米加工在城市,原料在乡村。”广州增城农投集团品牌负责人骆芳芳说,近年建成丝苗米产业园,实现了丝苗米“种子、育秧、管护、烘干、销售”五位一体全链升级,通过产业链延长,把米的价值最大程度地留在乡村。
立足联农带农增收,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了村企资源整合平台,推进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依托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今年以来,实现了产业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建园前增长32%。
国庆期间,增城稻田文旅成为热门目的地,稻田游、农事体验等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少游客,三产融合效益初显。“全产业链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丝苗米产业的希望,增强了种粮的信心和底气。”沈燕芬说。
入秋渐凉,增城区小楼镇迟菜心田间却格外红火。种植大户张岳永说:“还有十多天,第一批迟菜心就要上市!”
迟菜心是增城特色冬种蔬菜品种,菜质鲜嫩、香脆甜爽,因其时至深冬味最鲜甜,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
从2004年起,增城开始通过菜心美食节等活动,把“增城迟菜心”作为政府区域品牌向外界推介。近年来,当地建成迟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聚焦迟菜心产业的大数据平台,不断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拉动产业升级。
张岳永种了十多年迟菜心,说起近些年的改变,他掰着手指头一一数来:“以前大家种的菜参差不齐,现在从种子到肥料,都有产业园指导标准化种植,菜的品质提升了;过去迟菜心价差能有两三倍,菜农很被动,现在产业园统一收购,菜农心里有了底,少了顾虑,就能专心种好菜。”
迟菜心托起致富梦,菜农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增城区,迟菜心种植面积已有约6万亩,种植农户超过1.3万人,年产值达到了6亿元。
利用一个特产,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致富一方百姓。从丝苗米到迟菜心,增城区把“小特产”做出了“大文章”。
目前,增城区丝苗米、荔枝、迟菜心等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超过110亿元,引进培育出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引导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不断集聚,产业规模还在不断壮大。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增城区将持续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发展平台和项目的整合,梯次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