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出台广东首个“二次创业”政策措施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西区二次创业9条”新闻发布会现场。李剑锋 摄
广州开发区西区。李剑锋 摄
12月4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关于支持西区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措施》(下称“二次创业9条”)。该政策是广东出台的首个关于“二次创业”的政策措施,是广州开发区推动西区振兴工作的新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服务水平,解决企业在“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堵点和困扰。
激发土地活力:
探索存量产业用地二次开发路径
广州开发区西区是广州开发区的发祥地。广州开发区成立初期,在全国率先探索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窗口,形成跨国企业集聚发展的势头,至今每年工业总产值超930亿元。经过近40年的发展,广州开发区西区部分土地使用权陆续到期。同时,随着产业更新迭代,部分工业用地产出效益相对较低。为腾退落后产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加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西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集约用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此次发布的“二次创业9条”明确按照“应收尽收,应储尽储”的原则,推动广州开发区西区范围内到期和低效用地收储。由政府收回利用率不高的到期和低效用地,储备后集中用于引进落地新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有利于强化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目前西区已完成储备的土地面积共计约79.3万平方米,其中约51万平方米已用于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剩余约28.3万平方米可用于支撑项目落地。今年以来,西区已有8个新项目通过区用地会审核,利用储备的工业用地落地建设。”夏港街道办事处主任何莹介绍。
西区在推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探索中,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二次创业9条”中,3条措施明确了企业参与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5种路径:支持产值10亿元以上或年销售额2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利用存量用地建设产业园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改扩建或提容、立体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支持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或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园区而提出的用地申请;支持存量用地企业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工艺设备和产线,对转型升级需重建生产厂房、生产线的,在规划、建设等行政审批事项方面纳入绿色通道;支持企业以自有用地入股、股权转让的方式导入符合准入标准的新项目;支持企业向符合准入标准的项目整体转让土地使用权等。
同时,该区推动提容审批再提速,为企业降本增效。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总工程师李宁表示,通过对整个提容审批链条流程再造,实现控规修正和规划方案同步设计、同步公示、同步审查“三同步”,企业申请提容到取得设计方案审查批复用时从原来1年左右压减到2个月。此外,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用地地块可突破4.0容积率上限,且增容部分免于补缴土地出让金,助力企业二次创业,向“天空”要效益,实现工业“上楼”,产值“爬坡”。
“这些支持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措施,既是开发模式的探索,也是区属部门、园区管委会和街道办事处高效协作的结果。作为探索国有土地有偿出让的先行片区,夏港街希望通过本次政策出台,在存量土地二次开发方面作出先行探索,为其他片区提供借鉴样板。”何莹表示。
实体经济为本:
鼓励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
西区是广州开发区起家之地,制造业根基雄厚。2022年,西区13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38.8亿元,占全区10.6%,形成了以美妆大健康为主导,新型显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为支撑的良好发展格局。
“为加快西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我们将重点打造西区‘2+3+3’特色产业体系。”广州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彭军表示,依托宝洁、安利、高露洁、美赞臣、百事等龙头企业,巩固高端日化、健康食品两大优势产业;依托京信通信、广合科技、百特医疗、三菱电机等骨干企业,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出台的低空经济10条、智能传感器10条等措施为政策引领,重点布局发展航空装备、人工智能、机器人三大未来产业。
在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上,广州开发区西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
支持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开展改造提升,不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为企业匹配最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再按设备和工器具购买金额的5%—12%给予补贴,最高3000万元。
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信创与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台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不断提高制造业“含智量”。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引导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工业革新,不断提高制造业“含绿量”。对纳入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绿色设计产品、清洁生产优秀企业,分别给予相应补贴。
服务持续优化:
首创外资企业二次创业会商机制
今年5月,广州开发区出台了西区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深入落实“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次创业9条”在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企业二次创业服务的新措施。
例如,首创外资企业二次创业会商机制。目前,西区拥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4家,集聚了以宝洁、安利、百事为代表的一批全球知名外资企业。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隋影介绍,今年启动西区振兴三年计划以来,外资企业持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宝洁公司将国际贸易供应链控制中心从欧洲迁至西区;安利公司启动了“倍增计划”,计划在五年内实现规模倍增;百事中国加紧推进二期生产线扩建;益海嘉里在西区第二个生产基地已动工。外资企业正抓住西区二次腾飞机遇,引领产业不断提升。为此,“二次创业9条”特别明确,支持存量外资企业布局新产品、新产能,对重点的增资扩产、创新研发、绿色和数字化改造等项目,组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提前会商,推动项目快速审批、建设和投产。
又如,针对存量厂房优化,建立存量厂房物业联合招商机制。由西区企业服务专班汇总并定期公开发布西区厂房物业招商信息,组织项目对接活动;与各级招商部门、行业协会、招商公司建立项目引进和落地快速通道,向存量物业导入优质产业项目。
再如,破解企业员工住房保障问题。针对企业员工住宿成本增加、房源减少的问题,“二次创业9条”明确,支持企业将闲置商业载体改造为员工宿舍,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
此外,“二次创业9条”明确建立全过程优质税务服务机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总经济师王文越介绍,税务部门为西区“二次创业”企业打造了企业生命全周期服务新模式。针对招商引资、企业改扩新建大型生产线、存量用地再开发、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布局新产能等复杂涉税项目实行靠前辅导,为企业量身定制税收政策指引;对项目全周期涉税费事项简化办税资料,压缩办理时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及政府服务,广州程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贾鹏程博士深有感触。“我回国创业落户开发区10余年一直未离开,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他表示,近几年公司高速发展,落地了多个国家重大专项产业化项目,原有场地捉襟见肘,今年上半年向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提出了用地需求。“拿地过程很顺利,管委会多次带公司团队考察西区用地选址并协调区内各部门意见,还根据公司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拿地流程和项目筹备中的各项难题,真正实现了政府‘一人对接、一口协调、一跟到底’的承诺。”
商业配套提升:
支持黄埔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
近期,国务院已批复同意将广州保税区和广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原保税区片区和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时期。
黄埔综保区距离市区近,交通便利,处于广州海丝城规划建设范围,且具有红酒街这样的商业载体,在探索跨境产品体验购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广州开发区西区正探索“保税+”进出口贸易创新,依托黄埔综保区和红酒文化街打造前店后仓、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保税展示+跨境电商”保税直购店消费新模式。
目前,广州开发区正在谋划建设扶胥古运河商旅体系,在提升保税区红酒街方面启动了一系列措施和项目,将把红酒街打造成为广州东部一条特色的步行街。不断提升西区商务商业配套,打造留得住人才的城市软环境。
同时,鼓励企业将仓库管理系统与海关联网,建设全球B2B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消费类产品、大宗商品国际分拨集拼业务,打造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和开放门户枢纽。
何莹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抓住广州海丝城和广州东部中心规划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西区作为广州市“一带一廊”布局交汇点和“东进南拓”战略交汇点、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顶点的区位优势,确保“二次创业9条”落实到位,推动企业在二次创业热潮中抓住新机、闯出新路、开创新局,把西区打造成为二次创业的示范区。
(郑嘉俊、范敏玲、林文慧、高德勇、李俏俏)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2023年12月5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农业农村局公开发布新认定的7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名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36家,成为推动我市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此次新认定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休闲农业、科技服务等多个涉农领域,主要有3方面特点:一是规模实力强,76家企业2022年涉农收入超170亿元,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有4家;二是带动能力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累计带动农户2万多户;三是创新能力强,近四成企业获得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发明专利证书等。
总部位于越秀区的融通农业发展(广州)有限责任公司在市内外拥有农业基地20余万亩,着力打造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现代综合农业产业集团。目前,公司已在白云区投产运营“融ART708文创园”,并在钟落潭镇筹建冷链仓储和预制菜基地,公司2022年涉农收入超25亿元。
融通农业发展(广州)有限责任公司水产养殖基地
总部位于天河区的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生物企业。承担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专注于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和高价值化利用,主要生产高品质果胶、柑橘纤维、卡拉胶、罗汉果甜苷等,打破了国外巨头对果胶等产品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累计获得发明授权11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获得第六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
基地位于从化区的广州市北欧农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生猪养殖和销售为主营业务,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5亿元,生产区占地面积285亩。采用“自繁自养”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配种-产崽-育肥-出栏全过程均由企业独立完成,目前生猪存栏约6万头,存栏母猪约5000头,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
广州市北欧农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景图
总部位于增城区的广州增城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广州都市现代农业优品丝苗米产业链“链主”企业,致力于加快推进广州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建有“丝苗米发源地”万亩示范基地、现代化智能育秧工厂、高效优质低温烘干中心、广州东部粮油储备加工中心、广东丝苗米产业科技园等重点项目,着力创新打造广州“增城丝苗米”品牌和“广东丝苗米”品牌。
广州增城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亩丝苗米示范基地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继续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推进实施各项强农惠企政策,提升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力度,积极培育更多的规模实力较强、联农带农较紧、科技水平较高的农业龙头企业。
“非常感谢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对我的关心,家里无障碍设施改装好了,家人不再担心我自己一个人住,我自己也感觉安全感满满的。”夏港街道丽江社区独居老人黎姨感激地说。
近年来,黄埔区夏港街道丽江社区加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老人服务模式,从“医、食、住、行、为、学、乐”7方面精准发力,让社区老人继续谱写七彩生活。其中,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筑牢老年人安全防护网,在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顺利完成了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及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如今,社区已完成辖内所有17类弱势人群中老年人居家卫生间地板更换为防滑地板、淋浴间和客厅转角处加装洗浴凳和防滑扶手工作,并为他们加装了智能安全监测设备,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老有所医,足不出户享服务
“社区网格员和医务人员每周联系我,给我免费上门测量血压、血糖,还给我送来药物,向我普及康复知识及要点,这段时间我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了,现在都能自己坐起来了。”家住丽江社区北片楼小区的罗阿姨今年86岁,是一名独居老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行动不利索。近期,社区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发现罗阿姨刚住院接受治疗后回家,急需医后护理,网格员立即联系医务人员免费上门服务,解决了罗阿姨困惑。
一直以来,针对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不会使用智能软件等重点人群,社区充分利用微网格社会治理优势,要求社区网格中的五员(网格党小组组长、网格员、楼栋长、警员、医护人员)中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定期免费上门量血压、测血糖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并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卡,跟踪其身心情况。
老有所食,一日三餐守健康
为老助餐服务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自夏港街开通了长者食堂配餐助餐服务以来,凡辖区内60岁以上居民,均可前往“长者食堂”就餐或办理就近配餐点送餐服务,饭堂工作人员每日为订餐者精心准备营养均衡、软硬适宜的饭菜,让老人们倍感温暖,让社区老人体会到了“幸福味道”。
老有所住,数字技术保安全
洗澡没有淋浴凳、日常起居没有辅具、燃气泄漏了察觉不到、有人敲门听不见……这些生活中琐碎的小麻烦对年轻人来说不值一提,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成为其生活的“拦路石”。
社区领导班子对辖区17类弱势人群中老年人开展了实地上门探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倾听他们的所需所想,根据需求精准施策,为辖内户籍且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重点人群免费加装智能安全监测设备和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主要包括:智能定位器、拉绳报警器、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物联网卡、自动晾衣架等。通过“硬件+软件+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的养老服务,深受老年人欢迎。
老有所行,加装电梯便出行
“加装电梯对我们家老年人来说可方便多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上下一趟都犯愁。之前没电梯,老人都不愿意出门了,自安装电梯后,他们还可以随时带孙子下来玩了。”金友街22号居民吴先生欣喜地说。
为解决老旧小区老人上下楼梯不便难题,丽江社区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抓实推进,深入社区开展加装电梯动员宣讲会,从加装电梯的政策宣传、工程设计和技术要领等方面逐一向居民进行讲解,对于居民们提出的问题,现场给予专业解答。通过一场场专业的宣讲会和深入交流,今年终于实现了社区首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群上下楼难的问题。
未来,社区将持续推动丽江加梯持续提速,让更多“悬空”老人圆梦“加梯”,体验出行和生活的便利。
老有所为,志愿服务献力量
王叔是丽江社区的老党员,退休20年来一直从事志愿服务。每次社区志愿活动中,他总会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带头干在前。他还是社区银龄乐乐帮的成员之一,他把自己的电话留给需要帮助的老人,方便老人们遇到困难随时找他。
在丽江社区,有200多个像王叔这样的老年志愿者。打一个电话、敲一次门,从细微处帮助别人,也充实了自己的老年生活,为社区志愿服务贡献特殊力量。
老有所学,技能学习焕活力
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多方征集老年人学习需求,紧贴老年人需求特点,将老年大学课程和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和教学方式,并结合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科普服务等资源,利用好社区颐康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书屋等现有资源,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便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社区利用居民网格群转发宣传老有所学行动的具体内容,提升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充分发挥网格楼栋长作用,让楼栋长化身“宣传员”,入户向老年人及其子女发放宣传手册,详细介绍了社区老年学堂的开学时间、教学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时长、联系电话等,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来,在学习活动中焕发新活力。
老有所乐,丰富生活提幸福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丽江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举办“点亮微心愿,圆梦在社区”长者集体生日会,老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生,精彩的节目演出、精心准备的礼物,让老人们表示幸福感满满。
除了生日宴以外,社区还在中华传统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为60岁以上老人拍摄全家福和制作家风视频,进一步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为老人送欢乐,提升社区老人生活幸福感。
接下来,丽江社区将紧紧围绕老人居住环境、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为高质量养老的创新发展不断努力奋斗,持续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把社区真正打造为老年人的“安乐居”。同时,丽江社区将持续通过扩宽党建微网格服务渠道,创新发展思路,激发创造活力,切实把群众的所盼、所急、所愁转化为履职的所思、所做、所为,做到与居民、企业“零距离”沟通,“无盲区”服务,实现“组织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做到真正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黎文伟 唐香姬 李小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