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张槎数智化为传统产业添翼
90多名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张槎
为助力张槎高质量发展,12月13日,张槎街道人大工委、政协联络处组织90多名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辖区内企业经营发展、乡村振兴、园区招商运营等重点工作开展集中视察。
禅城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殷辉,张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玉军,张槎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政协联络处主任卢汉军参加了视察活动。
当天上午,视察团一行首站来到佛山市瑞蒽服装有限公司,视察数智化生产车间,了解传统服装行业产业升级情况。在这5000平方米的数智化生产车间里,瑞蒽服装实现了数字化覆盖面辅料仓、智能裁剪房、裁片超市和智能缝制车间等生产全流程,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工厂初步成型。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数据化管理,结合各种高科技智能设备,数智化生产车间最快7分钟就能将“原料”变“成衣”。
“瑞蒽服装紧跟时代步伐,成功建设数智化生产车间,在数转智改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张槎街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代表。”刘玉军表示,近年来,张槎加快建设“织梦小镇”,紧抓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大力推动针织服装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张槎将锚定“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全域中心化”目标,以延链补链拓链强链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奋力打造千亿针织服装产业新集群。
随后,视察团走进张槎街道下朗村兴塱苑西侧的佛开高速(下朗段)桥下儿童友好公园。这里是全区首个以儿童为主题的体育公园,总占地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现场可见颜色鲜艳的运动场地、种类齐全的运动设施,让人切身感受到了下朗村通过合理改造利用桥下空间,推进乡村振兴提“颜”增“质”的新变化。
禅城区政协委员陈世广表示,佛山高速张槎段自北向南依次经过下朗、上朗、华南创谷、村尾、古灶、莲塘等地,希望每一处桥下空间都能建设好、提升好,进一步提升张槎辖区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之后,视察团实地走访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帝欧总部产业园,深入了解张槎泛家居产业发展情况。
在“自家门前”走访视察了四个重大项目,佛山市人大代表,古灶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秀兴倍感自豪,对张槎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充满信心。陆秀兴建议,张槎可以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奋力打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张槎样板”,推动一批本土企业加速数智转型。
全省仅3个县(区)入选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文公布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认定名单,禅城区成为全国获认定的29个示范县之一,广东省共3个县(区)入选。
禅城区地处珠三角腹地,水系发达,东平河、汾江河贯穿全城,主航道131.6公里,内河涌122.84公里。近年来,禅城共清理整治涉渔“三无”船舶200余艘,在全市率先实现“清零”;高标准更新改造在册渔船18艘,改造率100%;高起点建设渔船停泊点,全面抓好渔业安全生产,推动石湾渔村码头蝶变升级。
成绩的取得,在于禅城坚持高位推动、标本兼治、长远谋划,营造建管结合新气象,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禅城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方案,推动形成区镇(街)联动、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通过精准分片分段、网格化摸排,对全区涉渔领域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在“禅城铁军”合力之下,全区周密部署、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反休渔规定的捕捞行为,防范化解渔业重大安全隐患。2022~2023年期间,禅城区农业农村局主动牵头,与海事、水警、镇(街)等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出动渔政快艇271艇次,检查渔船598艘次,检查渔业从业人员1196人次,进一步震慑了非法捕捞行为。
禅城还坚持长远谋划,积极探索建管结合的发展路径,打造新渔村码头,扩展文化内涵,促河岸环境提升;建立渔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促进渔业安全监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接下来,禅城会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执法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区域协调、部门联动、常态监管,持续巩固平安渔业的工作成效,不断推动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惠景社区深化服务惠青年
敞亮的陶艺室内,一群青年将揉好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车上,借助旋转之力,用双手将泥团拉成各种形状……12月13日,一堂面向社区青年的陶艺课在石湾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陶艺室开展。在陶艺老师耐心讲解与指导下,一块块普通的泥土在学员的手中变成了花瓶、杯子、碗等陶瓷作品。
“活动很有趣,能学到有用的东西,非常开心。”学员谢女士说,之前她还参加过惠景社区组织的咖啡、剪纸等活动,多种面向青年的活动让她开始对业余生活充满期待。
这是惠景社区“惠”青年工作品牌为青年提供的服务活动之一。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惠景社区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主题教育与“惠”青年工作结合在一起,在主题教育中深化为青年服务、精细服务特色,开展多样青年活动,不断提升社区青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经前期审核推荐,惠景社区青年服务案例还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国唯一城乡社区领域代表入选全国青年工作优秀案例,并向全国各级团组织作经验分享。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青年夜校为青年充电赋能
近期,在惠景社区“青年之家”会发现,这里晚上多了许多年轻人的身影。夜幕落下、华灯初上,他们在这里聚集,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业余学习新事物,不断提升自我。
这就是在团禅城区委的指导下,惠景社区为青年充电赋能开设的“新时髦”——青年夜校。
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夜校,青年夜校不再只是提升学历的再教育平台,蜡染、陶艺制作、尤克里里制作与教学、烘焙……其课程设置变得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多种有趣、有用的课程为青年夜生活提供新选项,年轻人纷纷争先报名。
惠景社区党委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曹伯桃表示,主题教育期间,惠景社区通过活动反馈、意见收集等,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于今年8月正式启用惠景社区“青年之家”,并拓展了多个青年活动阵地,举办了青年夜校课程和青年活动30多场,其中包括咖啡+手作潮玩活动、琉璃夜灯手绘活动、陶艺活动等。
“各种活动都非常贴合青年朋友的兴趣,让我们能更加主动参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能提升技能又能拓宽朋友圈的平台,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谢女士表示,每次活动她都积极报名参与,非常期待参与各种课程的体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据介绍,惠景社区青年夜校还邀请陶艺、咖啡等方面的老师开展技能培训,丰富青年业余生活的同时,也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方向,畅通就业创业渠道。
中国艺协陶艺考级监考官周瑞祥是青年夜校陶艺课任教老师。他表示,到青年夜校任教是因为想让更多年轻人感受石湾陶文化的魅力,推动本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在他看来,青年夜校的服务十分多元化,社区能将青年喜好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实实在在地为青年服务,他觉得很有意义,也很愿意加入服务青年的行列。
凝聚“青”力量
让青年与社区双向奔赴
惠景社区不仅为青年提供服务,也带动青年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通过各类活动,惠景社区搭建起与青年增进交流的平台,积极引领青年参与议事献策,围绕“我能为社区办什么实事”开展志愿服务、帮扶关怀弱势人群、献策老旧小区改造,并鼓励青年投身文教体育,举办“粤夜粤美”青年音乐会、青春集市等活动,在为青年夜生活“增鲜”的同时,进一步助力佛山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主题教育期间,惠景社区还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百千万工程”,投身乡村振兴,为对口帮扶县镇学校送课送教,为孩子们带去非遗剪纸、帐篷绘画等互动课程,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青年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为青年做好服务,带动青年贡献力量,我们义不容辞。”曹伯桃说,接下来,惠景社区还会结合青年夜校和各类社区活动,为弱势群体开设义卖摊位,青年夜校青年陶艺家将带领学员制作陶艺作品并开展义卖筹款帮助弱势群体。
如今,青年群体对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但时间和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青年服务则为青年提供了增长本事、丰富精神的渠道,并带动他们积极走出去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成为社区与青年双向奔赴的催化剂。
下一步,惠景社区将继续丰富“青年之家”的建设,为社区内乃至周边青年提供新的“青聚地”,为广大青年打造更多实践平台,不断活跃青年力量,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