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勒流七层文塔修缮活化、亮化工程竣工
经过半年时间的修缮
勒流“四古”修缮项目七层文塔
顺利完成修缮活化、亮化工程
10月23日
七层文塔修缮竣工揭牌仪式举行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卫红,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理平,顺德区工商联副主席、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勒流街道党工委委员江霞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七层文塔
七层文塔位于勒流街道勒北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廿九年(1764年),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七层文塔坐东向西,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9.73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岭南建筑风格,是佛山市级文物。道光廿一年(1841年),七层文塔遭雷击,道光廿四年修复。直至2006年,七层文塔重修,修残缺、建楼梯,更补五至七层牌匾。
修缮活化
今年,勒流街道启动“四古”修缮工作,在区、勒流街道、勒北村及社会各界合力支持下,七层文塔修缮活化、亮化项目顺利推进。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施工,修补了灰塑以及瓦面,重铺了地台,安装了消防以及灯光设施,增“崇文门”匾刻于门楼,共计投入修缮资金150万元。
目前,顺德仅存4座古文塔,七层文塔是其中一座。顺德著名学者、七层文塔修缮碑记作者李健明表示,七层文塔是一座典型的农商文化时代的塔,为更好地理解顺德历史提供了有效的实体。同时他认为,勒北村通过对七层文塔进行修缮活化,将古建筑提炼成为一个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展现当代风采的文化地标,是带动本地文化振兴的标志性行为。他还建议,可以在文塔周围增设一个展览区域,集中展示岭南地区的各种塔,让市民从中了解更多文化、风俗和建筑。
随着七层文塔修缮竣工,勒北村民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每天18点至23点是文塔亮灯的时间,夜晚亮灯的文塔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勒流、龙江的市民前去观赏。勒北村党委书记廖永昌表示,接下来计划以七层文塔为中心,逐步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文塔公园。
据悉,七层文塔将逐步向广大市民开放,具体开放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来定。10月25日重阳节当日,七层文塔将向市民开放,市民可前来登高。
“刀、笔、墨、彩,剪出春秋。”这八个字,是陈永才对自己艺术生涯的高度概括。今年79岁的剪纸大师一辈子深耕家乡佛山,从事剪纸艺术创作。他的作品数百幅,技艺以线条纤细流畅、玲珑剔透、富含时代特征见长。2009年,陈永才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陈永才正在创作剪纸作品。/视频截图
“不断推出新时期的反映生活的佳作,是佛山现代剪纸最大的特点。”陈永才如是说。在他的作品里,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变化的突飞猛进,佛山城市发展的高速飞跃,都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陈永才用一把刻刀,和六十载春秋,记录下了佛山人民走向小康生活的美好图景。
锦绣瑶山 深入生活潜心创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才的多幅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迁的生动场景。《锦绣瑶山》就是其中代表作。
陈永才说:“我曾多次外出体验生活,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区,我看到瑶族同胞从过去的茅草屋,到搬进砖瓦房;新建起环山公路,还有锦绣的梯田……”
目睹这一切的陈永才,创作欲望被深深激发,回佛山后很快创作了《锦绣瑶山》剪纸作品。这一时期陈永才的创作达到一个高潮,《鱼水情》《新黎寨》《万象春》《鱼米之乡》《山村新貌》等多幅剪纸作品述说着人民生活变迁的一个个故事。
乘风破浪 改革开放砥砺奋进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下,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的剪纸艺术,都跃上了新的台阶。”有感于此,陈永才用象征的手法创作了剪纸作品《乘风破浪》。
在这一幅作品中,一艘船乘着东风,劈波斩浪,一路向前,与当时突飞猛进的社会环境相呼应。陈永才表示,这正是他心中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
与此同时,陈永才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反映佛山本土文化、本土风情的题材创作中,并与时俱进地创新自己的创作手法。2003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构思和创作,陈永才完成一幅长达2米的长幅剪纸作品《佛山秋色盛会》,历经17年畅销不衰。
在这幅作品中,陈永才全面地还原这一佛山特色民间活动的细节,并运用各种传统元素,将秋收之时人们的欢腾和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佛山秋色历史上最热闹的一次就是1999年,几公里长的巡游队伍,载歌载舞,锣鼓喧天,唢呐高奏,热闹非凡。”陈永才回忆道,“当时,我们佛山无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事业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幸福安康 笔耕不辍乐享晚年
如今,陈永才致力于发扬和传承佛山剪纸艺术。其中,徒弟饶宝莲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2012年,他成立陈永才剪纸艺术工作室,女儿陈嘉彦也与父亲一起为剪纸事业投入全身心的力量。
秉承着传承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陈永才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2010年,他与徒弟饶宝莲合作,推出《佛山新八景》铜凿剪纸作品,使得铜凿剪纸这一佛山艺术瑰宝重新发扬光大。2013年,他与女儿陈嘉彦共同创作作品《岭南天地》,将佛山特色建筑与游人如织的氛围,生动地体现出来,获2015年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
“我理解的小康生活,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足。”说起对小康生活的体悟,陈永才笑了起来。为了表达这种心情,今年初,他创作出剪纸作品《幸福安康》。“我的生活就是剪纸创作,如今我仍然在努力学习和不断实践,争取有更好的作品问世,这也是我的一种幸福。”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古籍133种,其中以佛山市图书馆展出的馆藏数量最多,共有85种。提供展品的其他单位包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佛山市博物馆及五区博物馆、图书馆等九家古籍公藏单位。
联展由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佛山市图书馆承办。
展览分为沧海遗珠(珍本)、佛地郡望(四大家族)、雪泥鸿爪(藏书印)、桑梓枣梨(佛山出版)四个板块,分别展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具有特殊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的古籍,佛山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佛山大树堂吴氏、松桂里梁氏、清晖园龙氏、龙山温氏四大家族的文史资料,佛山市图书馆所藏有名家藏书印与能体现馆藏古籍历史来源藏书印的古籍,反映佛山本地出版的古籍等,从多个角度展示中华传统古籍魅力,彰显佛山地方特色文化。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四级调研员曹竹清在开幕仪式致辞中提到,本次展览是佛山市历史上第一次多家古籍收藏单位联动合作,集中展出佛山地区所藏以及历史上由佛山印制出版的珍贵古籍文献,许多古籍珍本都是首次走出“深闺”,具有重要意义。
佛山历史文献典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现藏古籍两万四千余册,民国文献一万九千余册,是广东省古籍藏量最多的地级市图书馆。
据悉,除展览外,佛山市图书馆还推出了古籍寄存、古籍修复、专家鉴定、专家导览等免费服务以及现场古籍修复技艺演示、古籍与佛山地方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让市民对佛山文化、古籍文献有更深入的了解。相关参与方式请关注“佛山市图书馆”公众号进行了解。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