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12项车驾管业务可预约上门办理
昨日,佛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佛山邮政,推出交管业务随时随地“线上预约、上门即办”的新措施,共涵盖了互联网、12123手机APP未能覆盖的机动车驾驶证转入换证、机动车抵押等12类业务。
市民只需在手机微信“佛山警邮合作服务号”预约上门时间,警邮工作人员便会上门核实身份并收取资料,交车管所网办中心办结业务后,牌证将通过邮政速递寄到市民手中。
据了解,佛山交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我市当前互联网、12123手机APP未能覆盖的12类业务办理量每年有近10万宗。为了让市民不再为办事奔波,佛山交警通过互联网+警邮“上门办”,有效填补原来部分业务不能网上办、只能窗口办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微信预约后,工作人员将在后台预先审核资料,避免市民因缺少资料或提供资料无效导致办理失败。
第35届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佛山陶博会”)将在10月18日~21日在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总部和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三大展馆举行。其间,2020线上佛山陶博会(第三期)将同步举行,首创线上线下双线融合。
此前,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在今年春季佛山陶博会未能正常举办的情况下,敢为天下先,抢先2020线上广交会一步,首创2020线上佛山陶博会的展会模式,突破业界对传统展会认知的局限,为广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搭建起全新的云展销平台。这一创新举措既展示出佛山陶博会18年来的情怀和担当,更展示出佛山陶博会组委会抢占数字经济风口的强大魄力和能力。
发力数字经济 首创线上陶博会抢抓发展先机
今年1月,市委第十二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制定并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计划。4月,市政府印发《佛山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35年全市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2万亿元,努力将佛山打造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标杆城市。
今年以来,数字技术在疫情态势研判、精准防控及后续治理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佛山传统制造业如建陶行业、家具行业、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触网,进行线上直播带货。一瞬间电商直播风靡业界,深耕线上渠道成为不少企业扭转市场局面的重要抓手。
作为传统会展平台的佛山陶博会,也迅速捕捉到这一轮发展先机,但不仅是涉足直播带货那么简单。3月28日,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向全球客商宣布2020线上佛山陶博会启动,开创疫情下线上展会新模式。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依靠多年累积的资源及办展经验,加上原有材易采平台的技术支持,推出国内版和国际版的线上展会,在疫情期间为全球客商和建陶产业的复苏做出重要努力。
“建陶行业近几年处于转型阵痛期,如何破解困难,迎接机遇和挑战,是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表示,佛山陶博会作为国内外重要的展会平台,依托新一轮技术力量主动作为,顺应行业需求和发展变化需求,搭建云中新平台,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突破时空限制 线上佛山陶博会赋能线下展会
线上佛山陶博会自推出1.0版至今已经迭代至4.0版,共吸引了405家优秀企业参展,至今总访问量达1482万人次。其间,线上佛山陶博会举办了45场针对建陶行业发展痛点难点以及发展趋势的活动,直播间总流量达94万人次。
“金意陶已是佛山陶博会多年参展商,在今年初参加线上佛山陶博会,扩大宣传范围,对国内三四线城市进行招商,填补空白区域的市场。”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品牌战略部部长郑岩认为,线上佛山陶博会开辟新思路,为参展企业提供了增值服务。
“对比线下展会,线上的客商数据更完善,数据分析和后期数据应用都能对线下展会作有益补充。”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总裁余敏介绍,即将举办的第35届佛山陶博会将为全球客商打造无边界无限制的展会,以“新浪潮”为主题,率先对双线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并通过数字浪潮、趋势浪潮、原创浪潮、渠道浪潮,带给参展商与采购商全新的四维体验。
除了探索新的会展模式,第35届佛山陶博会还有一大重头戏,那就是展会如何把线上流量转化到线下?对此,本届展会组委会积极研究,严选企业组成原创者联盟,推出“佛山陶博会超级直播节”,利用佛山陶博会的平台资源和松露猪招商教练的招商新模式,为企业抢先一步转化线上流量。在展会期间,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还为参展企业提供从直播风格、内容打造到语音表达等“一站式”直播服务,同时为直播间进行引流,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洽谈方式,实现“一对多”的效率提升。
此外,第35届佛山陶博会还将立足当前发展趋势,针对当下热点以及经销商、设计师、房地产工程采购商、贸易商等多种渠道,举办40多场精品活动,助力企业抓住数字浪潮、趋势浪潮、原创浪潮、渠道浪潮。
探索双线融合 先破后立实现会展经济数字化
在线下会展业被迫按下暂停键之时,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创新推出线上佛山陶博会的模式,给国内会展经济的发展走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佛山的传统会展业素来具有擦亮城市名片、孕育行业商机的作用。如今,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为佛山陶博会、佛山传媒集团、江北瓷博会、广州陶瓷工业展等搭建云展平台,无疑为佛山城市发展和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待挖掘的深层次价值。
“大型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通过乘数效应实现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刘松萍曾指出,未来线上会展、线下会展将是融合发展的,线上会展为线下会展赋能,线上会展有很多新技术和新模式可以为线下会展服务。
目前,这种双线融合的全新会展模式依然在探索发展中。“线上会展将成为整体会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建陶行业拥抱互联网的速度,线上会展将会成为常规配置。但是,目前在建陶行业中,无论是消费者、专业人士,还是产业链上下游人士都没有自己心目中的建筑卫生陶瓷线上会展门户。如果线上佛山陶博会持续开展下去,与线下佛山陶博会融合发展成为“永不落幕的陶博会”,打造建陶行业公认、权威的线上会展门户,预计它产生的作用与效益不亚于线下传统展会。
“线上佛山陶博会为企业解决的营销和品牌建设部分,只是产业数字化第一步。”余敏分析,今年,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将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打造产业数字化营销服务平台。未来,这一平台将逐步完善,推动从研发、生产、库存、卖场、配送再回到工厂研发和生产等整个闭环,实现真正的数字会展产业化。
采撷瓜果乡,悠然在禅城。最近,地处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农村虽不如城市繁华,却也十分红火。
国庆期间,距离禅城城区仅10多公里外的南庄镇紫南村、罗南村游人如织,这里没有名山大川,也不是著名的景点,但其现代化气息与岭南水乡风情的融合,吸引众多旅客前来“打卡”。
禅城乡村文旅蓬勃兴起也吸引了央媒的关注。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一套《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紫南村从落后村、上访村到示范村、明星村13年来脱胎换骨的巨变,并点赞其已在乡村振兴中形成良性循环,并为落实基层社会治理,留下了可圈可点的足迹。
从紫南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沿着季华路到南庄镇南庄村罗园村探寻清代探花故里,转入登贤大道到紫洞村了解中国工人运动领袖罗登贤的故事,到罗南村感受500年历史的古村春秋……这已经成为禅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展示线路。
从城市走向乡村,近年来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建设的禅城,如何打造乡村文旅新名片?乡村文旅又如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美美与共
从村村示范到“百里芳华”
央媒大篇幅报道聚焦,市民争相打卡,获关注的背后是禅城乡村振兴有料有底气。
绿树葱郁好乘凉,一湾碧水穿村过,家家户户新房拔地起,出门就是灯光球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禅城乡村中的“老先进”,罗南村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村镇”等13项国字号荣誉。
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河清水净鱼翔浅底,仁善村风扑面而来,村民津津乐道“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的小康生活。从落后村、上访村成为全国知名的先进村、明星村,13年间紫南村完成了从大乱到大治的华丽蜕变。
此外,率先发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大富村、“环境+文化”的龙津村、以状元文化著称的黎冲村等一批美丽文明乡村也各具特色,已成为佛山乡村振兴示范村。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的乡村振兴工作更复杂,要求更高。“禅城的乡村振兴既要留得住乡愁,乡村建设也要按照城市的标准来提升。”禅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柱明曾表示,乡村振兴工作是禅城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需要统筹规划,也需要各部门互相配合工作。
2018年,禅城召开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出台“1+8”系列政策文件,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实施八大工程,目标是要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年后,佛山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禅城召开。“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案首度对外公布,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借力“百里芳华”的东风,禅城区、南庄镇两级党委政府由点扩面,选取罗南村、南庄村、紫南村等三个相邻且条件成熟的村,推进51个村级提升项目,累计投资约2亿元。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成效显著。罗南村全面推进古村落活化、城中村改造、美丽文明村居、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致。
紫南村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厕所革命、农房管控等工作,成功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今年省委农办主办的《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更代表佛山进入全省五强。
作为“醉美南庄”示范片的起点,南庄村的探花园,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竣工,成为全区最早完成项目建设的村级项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标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形成连片示范效应。”禅城区委书记黄少文说。目前,禅城已完成“醉美南庄”示范片、“织梦张槎”示范片、南庄村探花园3个项目的建设。今年,禅城主动加码,对项目进行提质扩容,覆盖面将从6个村增至16个村,“醉美南庄”片区延伸至湖涌村、紫洞村,形成“美美与共”的大格局。
乡村振兴的建设不仅有效提升了禅城农村的风貌,也为下一步乡村文旅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积累了资源。
转型突围
城郊村变景区破除土地依赖
随着乡村振兴的底子越来越扎实,禅城村民对村庄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想法。
“土地、物业用完了,今后靠什么?”这是近年来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最头疼的问题。紫南村位于佛山西南部,沿着季华西路直通中心城区仅约30分钟车程。13年间,紫南村集体经济实现超10倍的增长,但主要靠单一的土地和物业出租,终将难以为继。
如何摆脱对土地资源型经济的依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是潘柱升思考的问题,也是禅城城郊村共同关注的课题。
背靠中心城区广阔的消费市场,一些思路开阔的村庄开始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
2018年,罗南村斥资活化了有500年历史的隆庆古村,挖掘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醇美乡愁。同时充分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罗南生态园,有声有色地发展起观光农业。“这是村庄全面升级的难得机遇。”罗南村党委原书记关润尧说。
紫南村的动作更大,决心更足。2016年提出“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发展战略;2017年提出要走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打造“村庄上的4A景区”,并编制了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怎样盘活村中5.88平方公里土地的有限资源,我们要把过去只在土地上‘种甘蔗’‘卖甘蔗’,变为打造‘甘蔗产业链’。”潘柱升坦言,当初提出创建4A景区的构想一度备受质疑,但通过将产业链延长,发展工业游和乡村游,今年初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
发展旅游需要培育旅游特色。没有名山大川,禅城的乡村游怎样发力?
紫南村的突破口在于投入。近年来,该村累计投资了超3亿元,对全村旅游环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先后建设紫南三馆、紫南生态园、湿地公园、紫南船说水乡码头等项目。同时敞开胸怀邀请社会力量参与,先后引进吴信坤艺术馆、阿农湾农耕文化园、洛神云筑民宿、紫南低空游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合计投资额达6亿元。
在精品景区的打造上,禅城的乡村也下了不少功夫。
罗南生态园作为佛山中心城区首个村级生态园,原本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景区,经罗南村委会改造升级后,广植葡萄、芒果、香蕉等多种水果,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如今春花烂漫、瓜果飘香、水清鱼跃,脱胎换骨成田园度假综合体。
紫南村的打法则更为多元,重点打造“仁善三馆”(即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等场所,突出文明乡风特色;兴建阿农湾农耕文化园,打造研学旅游基地;盘活古民居发展民宿,传承弘扬民俗文化。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全区层面也在发力。以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近年来,禅城以打造美丽文明乡村、岭南水乡生态游为切入点,实施乡村全景化、乡村现代化。累计投入资金达4.5亿元,紫南村、罗南村、莲塘村、大富村等20个美丽文明村居全部成为乡村游的热点。
串珠成链
文旅产业化为乡村振兴引流
随着精心打造的一个个项目、景区的崛起,如何用好手中牌打好,对资源有限的农村而言是一大挑战。
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进专业团队开展产业化运作,这是禅城农村向第三产业跨越的“法宝”。
罗南生态园此前由镇村合作运营,以瓜果采摘为主,效益不明显。为丰富其内涵,罗南村引入专业农业旅游公司,探索“互联网+新型农业”。该生态园自2018年“十一”假期重新开园以来,成为都市人体验乡村休闲游的热点。
紫南村则先后引入华南农业大学黄兰团队、广州和光同尘新传媒、玉明绘画、北京四季文旅等打造文旅项目,进行旅游规划设计。同时委托专业公司对紫南文化旅游区进行统一宣传推广、运营管理,整合园区多家文旅项目形成握指成拳之势。
发展旅游还需集聚人气,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则为激活乡村旅游注入动能。连续两年,佛山市庆祝农民丰收节活动主会场落子禅城,今年的禅城旅游文化周的主会场也首度移到农村,聚焦文旅事业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
流连罗南生态园摘瓜果,漫步紫南村体验农耕文化,“游美丽乡村,品渔耕粤韵”已成为禅城全域旅游一张新名片。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紫南村平均每天吸引超2000人次,还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节目。
打响了品牌后,禅城的乡村文旅还注重IP的打造及产业链的延伸。
在紫南村,参照“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的姓氏文化笔记本、莫兰迪色系帆布袋、印着“有车有楼不如有紫南户口”字样咖啡杯等文创产品分外吸睛。“今年紫南文创产品已全新升级,更时尚、功能更强、更受年轻人欢迎。”紫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遐说。
“文化和民风是禅城乡村文旅的一大特色。”禅城农村的水乡生态和丰富民俗文化,给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孙桂珍留下了深刻印象。
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等第三产业,不但解决了当地陶瓷等传统产业关停并转后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还为罗南村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提升土地价值的同时,全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年人均分红超4.5万元。
旺起来的紫南村,对文旅产业的期待还不止于集体经济的提升。“我们创建4A景区不是为了牌子,而是为实现新一轮振兴增创新优势,做好新一轮乡村振兴的文章。”潘柱升说。
“面对后工业时代,城郊村该如何发展的课题,紫南村主动提前谋划,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永庆认为,紫南村的转型是禅城产业变迁和城市升级的方向,通过充分发挥紫南等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农村以农旅、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农旅、文旅火起来后,人流的涌动必将带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入村庄,为乡村振兴注入大量的要素资源。“我看到这里在向乡村回归。”三瓜公社执行社长、半汤乡学院院长陈民利说。
在全区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当下,禅城计划打造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展示线路,将原本散落在各个村的乡村振兴成果串珠成链成片,展示产业兴旺的禅城农村如何以落实乡村振兴为契机,走上产城人文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纵深
城市向乡村回归,打造城乡共享空间
文旅融合发展使村民日子更和美
禅城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不仅迎来了媒体和游客,也引起了旅游业界、乡村研究专家的关注。不久前在禅城区紫南村举行的全域旅游·乡村文旅发展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人士认为,在禅城看到了珠三角农村从城市化、工业化回归到人文建设和乡村文化的新趋势,并建议以文旅产业为抓手,让村民、游客、产业在村里共生共存。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道路
参加了今年的禅城旅游文化周后,禅城乡村文旅发展给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原二级巡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蔡家成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道路。”蔡家成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当中,大家越来越觉得有点别扭。所以大家都想到郊外、到乡下、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拥抱大自然。
长期关注珠三角农村发展的三瓜公社执行社长、半汤乡学院院长陈民利对此颇有同感。在她看来,在很多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乡村会逐渐消亡。但在禅城,她看到了一些老房子保留下来,还有传播家训、好人、村史等乡村文化。“这实际上在向乡村回归。”
面对这种城市融合的新趋势,蔡家成还提出了“新三化”的概念,即城乡均等化、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以前我们总想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但现在我们更多会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乡村可以作为整个城市产业转移分散的广阔天地。”
陈民利则认为,在像禅城这样工业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农村,如果能把乡村、工业化以及当地乡风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变成产品和产业与市场交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顶层设计,统一策划包装。“紫南村将几十个项目打包起来,交给专业化的公司去运营就是很好的思路。”
让村民、游客、产业共生共荣
随着乡村文旅在全国的遍地开花,要在高速同质化的旅游市场中保持生命力,陈民利认为,禅城的乡村必须从“人”的身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理解消费,理解需求,重视游客体验,另一方面要加大在人才上的投入,引进专业团队参与到乡村游、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中。
而在逢简水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李文珠看来,文旅项目最根本是要让村民获益。“我们通过古村活化,把水体、古桥等方面都整治提升好,通过文化来推动村民受到熏陶。从而推动其生活、环境等各方面整体提升。
如何让旅游等第三产业在乡村扎根发展,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我们打造的4A级旅游景区,不是一个关起门来收门票的封闭景区,而是一个开放的、产城融合的、公益性事业与市场经营行为相交融的共享空间。”潘柱升表示,乡村文旅的核心是人文,目的是让游客看到想看的,让村民寻回过去的乡愁,让村民、游客、产业在村里共生共荣。
■他山之石
三瓜公社:“三旅融合”助落后村变网红村
三瓜公社位于合肥合巢经济开发区汤山村位置,在两小时交通圈里,能够连接到合肥、南京、芜湖、马鞍山4座城市,2000多万人口,是合肥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该项目所在区域总面积60余平方公里,人口5万余人,山峦起伏,偏僻闭塞,村民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
三瓜公社当初因扶贫发展而来,成立于2015年9月。三瓜公社执行社长、半汤乡学院院长陈民利坦言,结合当地区域条件,当时提出“打造离城市最近的远方”的建设愿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进城,市民下乡实现三旅结合(农旅、文旅、商旅);三产带动一产、二产融合发展,
在空间上,落地为冬瓜民宿村、西瓜美食村、南瓜电商村。业态主要是文化和旅游业的跨界,文旅的融合,以及农旅、文旅和商业(电商)、商品研发之间的融合。
三瓜公社通过传统农业转型,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打造观光、体验和旅游农业带,形成四季四景,使农村变成了旅游目的地,2018年游客量突破了600万人次,成为远近文明的“网红村”。同时村民也能参与到景区建设、运营、旅游纪念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当中。部分村民通过自己的房屋、土地等特色资源,参与到景区客栈、农家乐及主题农业带等配套产业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经过5年时间的建设,2017年南瓜电商村改造完成,当时入选了安徽十大电商企业和首批特色小镇;2018年以三瓜公社为核心区,半汤整个温泉度假区获批为安徽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9年三瓜公社所在的汤山村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特色小镇的典型示范项目。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