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首家共建图书馆“阅读家”启用
10月18日,广佛首家共建图书馆——“阅读家”举行启用揭幕仪式。该图书馆位于广佛地铁金融城站南海天河城内,是由佛山市图书馆联合广州图书馆、广州地铁集团、粤海天河城共同打造的新型阅读空间。据悉,该图书馆占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成功实现广佛两地读者系统对接、双城图书自由借还,为广佛两地市民提供均等、同步、便捷、智能的图书馆服务。
随着广佛同城不断深化,两地在文化、体育、旅游方面合作越发的频繁。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桂红表示,广佛两地在文旅体的互融共通上走得比较深入,从群体通APP到广佛与周边城市成立的旅游联盟再到“阅读家”,广佛两地在文旅体上都有很好的合作。未来,佛山将在文旅体资源共享、设施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下功夫,继续深化广佛同城的概念,让广佛同城进入佛山更深的腹地。
揭幕:16.2米巨型书墙的网红图书馆启用
作为广州图书馆首个位于佛山地区的分馆,“阅读家”有着示范窗口的意义。据悉,“阅读家”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高达16.2米的巨型书墙贯穿了三层楼的整体空间。“朗读亭”“魔镜”“万花筒”“智能白板”等设备争相出镜,让“阅读家” 兼具时尚、科技、艺术多种元素,成为广佛两地的新晋网红。数据显示,“阅读家”今年8月底进入试运行以来,图书外借约9000册次/1500人次,进馆6万多人次,新办理证件500多个。
从二楼的主出入口进入,宽阔的中庭上方通达顶层的玻璃顶棚,自然的采光带给人们舒适的享受。记者看到,二楼藏书以政治、哲学、语言、历史等社会科学类为主。从二楼穿过中庭可以拾级而上直达三、四楼。三楼是少儿阅读的乐园,形成“一站式”亲子休闲生活区。四楼是智能文化设备体验区和自然科学类综合图书阅览区,科技感十足。
广州市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告诉记者,“阅读家”里共有书籍32000册,全部由广州市图书馆提供,都是根据广州市图书馆里工种用得最多的图书类别来安排的。作为广佛两地共建的第一个实体项目,读者在“阅读家”中也能享受广州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表示,把公共图书馆做成网红性质类的书店,这在佛山还是第一家,也给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不错的效果。
亮点:广佛“云书馆”上线推动广佛文化同城
“这个真是太方便了,比我去广州市图书馆方便多了,而且还能实现手机扫码借阅书籍。”家住广州龙溪的林敏玲表示,广佛“云书馆”自助机让她借书还书更为便捷,极大地方便了广佛两地的市民。原来,在广佛共建图书馆的同时,广佛“云书馆”自助机在广佛地铁线四个站点附近的自助图书馆和智能文化家也正式上线与佛山市民见面,为读者提供读者证办理、资源检索、电子书扫码阅读等多项功能。据悉,这四个站点分别为佛山金马剧院自助图书馆、顺德区东平社区自助图书馆、千灯湖智能文化家、南海天河城“阅读家”。
记者了解到,由于广佛两地图书馆的书籍借还系统技术不同,目前两地只能实现图书互借互还,还不能实现通借通还。佛山读者若借了广州市图书馆的书籍需要到广州市图书馆及其下属的分馆、佛山市图书馆总馆归还。同样,广州市民若要归还从佛山市图书馆借出的书籍,需要到佛山市图书馆及其下属的分馆归还。如今,随着南海天河城的“阅读家”的启用,广佛两地市民直接就可以在“阅读家”实现借还,极大地方便了广佛两地市民。
延伸:广佛文化同城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桂红表示,未来,佛山将在文旅体资源共享、设施建设、学术交流上等方面与广州加强合作,打造“广佛文化极点”来推进“人文湾区”的建设。
记者了解到,去年4月,广州图书馆与佛山市图书馆联合启动了“公共图书馆广佛通”合作项目,实现了读者证互认、两地市民互认、文献资源互通,同时开通了广州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两馆作为首批文献互通服务点。
相信,随着广佛同城的深入推进,广州与佛山两地的公共图书馆合作将进一步地深入,为广佛市民提供更丰富、多元、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广佛力量。
中秋国庆假期,佛山接待游客超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22亿。游人如织,热闹的佛山回来了。在佛山游玩过后,大家会带什么特产馈赠亲朋?盲公饼一定是当之无愧的“C位”!
佛山盲公饼(禅城区地方志办提供)
入口即溶,齿颊留香,200多年来,盲公饼一直深受欢迎,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山特产,还是佛山人舌尖上的记忆。
《广东印记——佛山盲公饼》
盲公饼小科普
佛山盲公饼是广东特色传统点心之一,佛山土特名产之一,与鸡仔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并称为 广东四大名饼。 盲公饼创制于清嘉庆年间, 距今有200多年历史。
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饼食行,鹤园社合记号之盲公饼为最有名,乡人恒以馈送外乡戚友,其余各饼销行内地四乡,制饼师工值颇厚云。”
盲公饼·前世
盲公饼的由来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有一名叫何合的失明老人,在佛山鹤园街教善坊开设“乾乾堂”占卦算命。他待人诚恳谦恭,颇得一些人士的信仰,中年后更是名声渐大,生意兴隆,而前来问卜者又经常携带孩童,每日卜易馆喧哗嘈杂不已。
何合的长子奋兴看到这个情况,突发奇想, 用饭焦干磨成米粉,加上芝麻,花生,用生油和匀,以猪肉为馅,用炭火烘烤成饼, 以饵孩童。
由于这饼甘香酥脆,不仅小孩爱吃,大人也纷纷讨要,为了收回成本,父子只好将饼低价卖出,但街坊们依然争相购买,并顺口称之为盲公饼。久而久之,卖饼的生意竟比算命的生意还好,父子俩就关闭了算命馆, 开设了“合记饼食”。
小链接:
据《佛山轻工业志》记载:声潮两子,长子奋兴,字“豫斋”;次子和兴,字“立斋”。豫斋侍父经营卜易、豫斋别出心裁,以饭焦干研磨成粉,拌以油、糖、花生、芝麻等物,炭火烘烤成饼,卖给问卜者以饵孩童。
饼甘香酥脆,质价相宜,买者日众,辗转相传,远近闻名,到“乾乾堂”盲公处购饼的人顺口称之为“盲公饼”。
盲公饼初制时饼形大于铜元,没有猪肉心。而盲公后裔忌讳“盲公”两字,以饼中加有肥肉馅心,取名“肉心”饼,在教善坊原址开设的合记号,招牌亦仅以“合记饼食”为号召。
民国期间鹤园街合记号的报上广告则以“肉心饼”为牌子,但人们仍习惯称呼为“盲公饼”,留名至今。
盲公饼的制作工艺
南方主产水稻,因此,盲公饼与大多数北方饼食不同,它不用面粉配制,而是沿用糯米配以食糖等其他原料巧制而成。 滴水不放,用糖浆以粘合,是盲公饼最独特的制作工艺, 这样做出来的饼香脆可口,老少皆宜。
盲公饼的原料采用糯米、绿豆、冰片糖、花生、芝麻、花生油等。原料必先分别精巧加工至熟至香,再按配方称料、开粉、打饼、烘焙、冷却、包装。
开粉工艺,是盲公饼制作工艺的一大特色。有别于其它饼食,盲公饼开粉是将原料直接混和,不可用水,讲究反复压、辗、揉、擦的手工技巧,避免起筋、有糖粒。
钢片划过,一沓食品纸打开呈扇形,五个或四个饼放至纸上一卷,快如闪电,一筒筒盲公饼整齐呈现在面前。这,是属于盲公饼的独特手艺表演。
盲公饼·今生
盲公饼的正式命名
说到盲公饼的命名,也有一段故事。古时候,盲人最忌讳被别人称为盲公。因此,盲公饼虽已口口相传,但何合的后人却不愿拿“盲公饼”作招牌,而是以 “合记肉心饼” 为名。尽管如此,佛山的街坊却始终习惯称它为“盲公饼”。
街头雕塑——卖盲公饼(应如摄,禅城区地方志办提供)
直到1952年,佛山参加华南物资交流大会,将“合记肉心饼”正式定商标为“盲公饼”,至此,坊间流传的“盲公饼”这一叫法,得到了正式命名。
革新制作工艺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疑惑,前文所述的盲公饼,是有猪肉为馅的,但是今天我们所吃的盲公饼却并没有猪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为了延长保质期,同时也为了照顾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现在的盲公饼已不再添加猪肉,盲公饼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善。
1984年,盲公饼产品在保留原有优秀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部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包装技术,保质期得到延长,为远销创造了条件,销量因而大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吃到的盲公饼,和当初何家父子制作的不太一样。
代表佛山,走出佛山
特产,是富有地方特色、历史传统手工艺,是民族的优秀遗产。手信,是重要的传统旅游商品资源,它的价值在于体现一个城市的地方文化,人文文化。
1955年,佛山制饼业(包括合记饼店)和其他行业私营店合并,成立和平饼干糖果厂和利群糖果饼干厂。 1999年,为适应市场环境,转制成立佛山市合记饼业有限公司,继承传统手工艺制作,使盲公饼延续发展。
工人在给盲公饼打包装(吴宇摄于2017年,禅城区地方志办提供)
如今,盲公饼的销量稳步递增, 佛山市合记饼业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 “中华老字号” ,被广东省老字号工作委员会认定为 “广东老字号” ,盲公饼制作技艺被列入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获 “佛山八大优秀传统食品第一名”、“佛山十宝”、“中国焙烤行业十大手信文化品牌”、“全国餐饮烘焙业经典“手信”、 “广东传统特色小吃” 称号。
从历史走向现代,从地方走向国际,盲公饼始终散发着属于佛山的的恒久香味。
古桥接河岸,绿叶伴行道,清水映祠堂,河上泛轻舟……岭南水乡的美景每天都在佛山的日出日落之间上演。10月16日,佛山通报2020年第三季度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情况,全市共有10个行政村(社区)分别获1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奖励。
多年来,佛山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乡村蝶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今,越来越多美丽乡村在佛山冉冉升起,它们星罗棋布般地点缀在“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上,为佛山打造美不胜收的岭南画卷作贡献。
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
生态先行促发展 打造美丽乡村的“紫南样本”
紫南村紫石码头。/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走进紫南村,旧楼古屋规划有序、绿树繁花成片成林、河涌溪流清澈见底……这里俨然是一幅“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图景。
紫南村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到改善全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战略高度,高起点编制《紫南村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陆续新建、增建环保基础设施和绿化工程,并在2016年率先启动“厕所革命”,在全市村居中率先实现雨污分流。
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介绍,该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佛山率先开展旧工业园区改造工作,陆续淘汰20多家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
紫南村还出台《紫南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管理工作方案》,成立村级环境监察领导小组、设立环保专员,开展每月检查和评比;将全村划分五个责任区域,村“两委”干部实行包干负责,指挥并督导各区域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现在,行走在紫南村的大街小巷,人们眼见之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生态绿道、景观河岸,横跨水网河涌的大小桥梁……随着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紫南村也拥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并为中国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紫南路径。
高明区更合镇小洞村
设立公益劳动日 号召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整改后的小洞村村道两旁干净整洁。
清拆旧房危房、清理卫生死角和陈年垃圾、整治乱堆乱放点……通过开展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洞村如今焕然一新。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前,小洞村下辖自然村军屯村、塘角村、盘石村周边有较多的泥砖房和危房,经高明区驻小洞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工作推进组、村委会分析研判后认为,拆旧复垦是最好的办法。随后,工作组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便逐家逐户向村民解读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加入到拆旧复垦的工作中。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小洞村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设为公益劳动日,号召外出村贤和村民回村参加人居环境整治,为村居建设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小洞村还实行考核评比机制,促进下辖6条自然村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定期通报考核结果,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小洞村将继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和村民房前屋后“三包”等制度落实;继续定期对下辖自然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将评比结果与项目申请、资金扶持和帮扶慰问等相挂钩,建立“日清扫、周清运、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制度,做到门前卫生责任化,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
高明区明城镇坟典村
拆除老旧房屋 建设小菜园提升农村环境
坟典村建设小菜园提升农村环境。
2019年高明区第一季度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中,坟典村在全区排名较后。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章下定决心要扭转局面。
如何打好翻身仗?李明章马上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要拆除泥房和危房,对村道附近丢荒的土地进行回填,将被拆除的地块用砖头围起来做创意小菜园,交还村民自行种菜,不种菜的就交由村集体进行绿化。
为顺利完成清拆工作,李明章带头拆除自家闲置的猪舍和老旧房屋,并向村民宣传清拆的成效和后期的做法。
当时,村里有户人家不愿意拆掉老房子,村干部也做不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于是,李明章用了整整一上午时间,自己开车带着这户村民到其他先进村感受人居环境整治的变化。“参观完两条先进村后,他终于答应拆掉泥房。在后期的清拆过程中,他还主动做起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员。”李明章欣慰地说,在村民积极配合下,坟典村累计清拆废旧泥房、危房约120间,清拆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
目睹村居环境不断变好,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纷纷在清拆出来的空地上用红砖围成小菜园,种上蔬菜、瓜果、花草。如今的坟典村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南海区九江镇下西社区
旧蚕房变景观楼 美丽乡村促成“美丽经济”
下西社区绿植环绕。
2018年开始,下西社区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出村美人和的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整治初期,下西社区召集各个经济社社长及村民代表,广泛征集意见。同时还召集一批党员干部,组成清洁整治小组,定期在各经济社开展房前屋后垃圾清扫、道路清理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参与。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完成,下西社区又着手开展环境提升工作。“我们在各经济社选取了一些闲置、公共的区域,将其打造成小公园,并配上小石凳、绿化等设施。”下西社区党委委员朱镇峰介绍,该社区还紧抓九江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开展旧蚕房改造、河涌整治、文化楼建设、家庭美化绿化等工程。
如今,下西社区内各个经济社保留的十余座旧蚕房,通过融入特色文化元素,陆续被改造成村史馆、党史馆、农耕文化展示馆、养蚕体验馆等。
“我们还将其中一座旧蚕房改造成餐厅对外出租,尝试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朱镇峰表示,下一步,下西社区还将在九江镇政府的指导下,引入专业乡村设计公司,按照精品示范村要求,深入挖掘村中人文资源,在保留乡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将朱九江纪念公园、湿地公园等景观进行连片打造。
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
垃圾分类进农村 倡导文明新生活
凤池社区公园美景。
1995年,凤池社区就开始“超前规划”村居建设和公园建设,通过20余年如一日的努力,陆续实现巷道宽阔整洁、村村建设公园、祠堂修旧如旧、打造现代化公厕等。
2019年,凤池社区在下辖经济社西边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西边村与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村中投放垃圾回收分类箱,还给每户村民发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垃圾桶。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每次环卫工人到村民家中收集垃圾时,都会对该户人家进行垃圾分类打分,每个月在村中进行“垃圾分类红黑榜”公示,以此鼓励、督促村民认真完成垃圾分类。
村中投放的垃圾回收分类箱在每次村民投掷垃圾后,都会自动识别、称重垃圾。正确投掷垃圾的村民可以扫描分类箱上的二维码积累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还能兑换生活用品。
“西边村还组成了一支由党员和居民组成的文明倡导队,指导大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西边村垃圾分类工作走上正轨,凤池社区下辖的另外3个经济社也将全面铺开,后续各个经济社将组织村民到西边村实地学习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高明区更合镇良村村
做好环境整治宣传 做通村民思想工作
良村村环境焕然一新。 /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摄
道路整洁干净、房前屋后没有杂物垃圾、村民环保意识增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良村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9年7月起,良村村下辖自然村陆续接受高明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结果发现评分都不高,有很多工作没做好。”良村村党委书记陈初平说,村民的房前屋后堆积很多杂物垃圾,常年没有清理,整体人居环境较差。
要如何打开局面呢?陈初平思前想后,决定要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自家堆积的垃圾,起到示范作用后再对亲戚、邻居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将范围不断扩大。这一做法效果也很明显: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村里的环境也逐渐变好。
如今,良村村下辖的各个自然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军田村在清除堆积在村道两旁的杂物垃圾的同时,重新整改了村前的空地,改善环境;都权村利用革命老区建设资金,将进村的道路硬底化,方便村民进出;蛇塘村建起公共厕所等便民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接下来,良村村还会继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加大力度做好还未拆除危房、泥房的村民的思想工作。”陈初平说。
三水区乐平镇源潭村
以点带面促整治 生态宜居乡村美
源潭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2019年,源潭村以下辖自然村刘边村、小山村的整治为抓手,开始实施以点带面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取得不错成效。“眼见别的村环境变美了,剩下的村也主动开始整治。”源潭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景彬表示,村民们明显感受到居住环境的变化,整治之后连蚊虫都少了很多。
源潭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界定哪些旧屋该拆除,加上每条村的拆迁补偿意见不同,拆迁工作推进艰难。为此,源潭村召开村民大会后决定,拆除阻挡行人、车辆在巷子、过道通行的旧屋,并将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列为安排村中分红的标准,通过经济手段来约束村民们的行为。
“目前源潭村共清理垃圾912.2吨,拆除旧屋棚舍14119平方米。接下来,我们会将其中10条自然村连片开发成大同湖生态岛,将源潭村人居环境作进一步大提升。”陈景彬说。
南海区九江镇镇南村
回收村民闲置建材 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镇南村进行环境水体治理,创建美丽宜居环境。
“镇南村从2010年起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随着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发现一些堆放在村民家门前屋后的闲置建材既影响美观,又容易滋生细菌。”镇南村党委书记区俭安介绍,一开始,村委会工作人员会协助村民联系工程队出售,“但随着村中各项环境提升工程落地,我们发现,要是把村民闲置建材回收,既环保实用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2017年起,镇南村每年都会通过定价的方式回收村民闲置建材,“现在这些被村民视为‘无用’的建材,已陆续用在村中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上,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区俭安说。
镇南村有大小不一的鱼塘,但随着经济发展,不少鱼塘出现了闲置、荒废的现象。长期无人照看的鱼塘,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
2012年,镇南村通过联系下辖各个经济社,梳理出闲置鱼塘数量,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向各个经济社租赁十余个鱼塘,并将这些鱼塘陆续改造成荷花池,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区俭安说:“一朵朵荷花绽放,昔日无人问津的旧鱼塘不仅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水区白坭镇富景社区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富景社区内的环境怡人舒适。
2019年,富景社区在下属自然村金竹村率先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以点带面推动该项工作全面铺开。如今,辖区内34个村民小组已完成干净整洁村验收。“中社村和上灶南村还分别获得三水区2018年洁净乡村考核一等奖和二等奖,祠巷村获评佛山‘十大醉美古村’。”富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伦郁明自豪地说。
富景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人居环境整治初期,村民的参与度不高,伦郁明和同事们便逐家逐户地上门劝说宣传。后来,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网格化管理体系,由各村村民小组长负责担任网格员进行巡查,并将禁止秸秆焚烧纳入村规民约,与村民的分红及宅基地分配挂钩。
自从村民意识到整治环境关乎自身利益后,大家都愿意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伦郁明介绍,富景社区还成功获得养殖户同意,清拆禽畜养殖棚45间,建成12座村级污水处理系统,完成19个厕所及31间垃圾屋的提升改造。
三水区南山镇六和村
分片分村包干 落实责任提升意识
干净整洁的六和村。
六和村从2018年起就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危旧房屋拆除和改造。
当时,由于村小组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村民没有参与的意识。工作初期,一些村民不愿意拆除危旧房屋,一些村民仍继续在村道、巷道堆放柴草和杂物,并认为:“已经堆放几十年了,为什么现在就不让放,还要清理掉呢?”
为此,村委会经商量决定实施村干部分片分村包干制度,动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村委会还经常组织各个村民小组长到村中上门排查危旧房屋,认为有必要拆除的就与房屋主人联系沟通。六和村村委会副主任伍金平表示:“有很多村民不愿意拆除旧屋,我们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并表示所有费用由政府负担,工程招标流程合法正规,拆除房屋后土地使用权仍然归属于屋主个人,等等。”
村委会工作人员还常带领各村村民小组长和部分村民到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村庄参观学习,以此宣传“三清三拆三整治”对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性。
深度解读
重奖与鞭策并用 检查与整改并举
佛山实行“史上力度最大”的专项检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政府下发关于落实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反馈意见有关文件后,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制定强有力的贯彻落实举措。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关于开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重奖与鞭策并用,检查与整改并举,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第三季度专项检查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全面加大,整改成效显著提升。
重奖激励先进
增强基层荣誉感激发持续干劲
专项检查从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每季一检,持续到2022年,共计开展10轮比拼。季度检查,采用明检和暗检相结合方式进行,每次由每个镇(街)通过推荐和随机抽取确定2个村(社区),检查结果按区、镇、明检和暗检村(社区)4个类别进行排名。
明检和暗检得分分别排名前五的村(社区),给予每个村(社区)100万元资金奖励,奖励资金用于获奖村(社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投入。
检查全面覆盖全市纳入省农村人居环境数据平台的516个村(社区),市财政将共计投入奖励资金1亿元。10月16日,佛山市召开第三季度检查结果通报会,市领导现场向紫南村等10个村(社区)兑现100万元、共计1000万元的奖励资金。基层的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激发。
鞭策动真格
全方位传递压力促进立体整治
专项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房管控和农村风貌提升、田头看护房整治和美丽田园建设、内河涌村前塘等水体整治七个方面,共计40项指标。
《方案》把检查结果运用作为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一个重要举措,对当年两次受到通报批评的镇(街),向所属的区委、区纪委监委和区委组织部发送专题通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对当年两次受到通报批评的区,约谈其党政一把手,并向市委、市纪委监委和市委组织部报告、通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第三季度专项检查结果出炉后,既通过新闻媒体对工作突出的区和镇(街)通报表扬,也对排名后3名的镇(街)予以了公开通报提醒批评。一系列硬举措,切实传导了工作压力、压实了主体责任。
《方案》实施以来,全市区、镇(街)两级普遍参照制定相应的检查PK方案,开创了同频共振大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局面。
专班制地毯式检查
客观公正巡检不留死角
为确保检查结果客观公正,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全面加强统筹力度,成立了由3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检查工作专班,其中检查执行小组有13人,专责开展检查工作。
专项检查正式开展之前,执行小组人员开展为期2周的脱产业务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组织到村(社区)进行试评,统一检查评判标准。
专项检查还建立了系列工作机制:一是检查对象确定制度,明检村(社区)由各区自报,暗检村(社区)由区现场随机抽取。二是轮检制度,检查执行组分为5个工作小组,轮流安排到不同的区进行检查。三是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检查分析例会,对每次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研判,统一评比尺度。四是现场检查“红线”制度,检查人员不准接受受检单位请吃、不准收受礼品、不准当场反馈检查意见,发现特殊情况马上报告。五是回访制度,由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带队对部分受检村进行回访,听取村干部和群众对检查工作的意见建议,对分数高和分数低的村居进行复检。六是申诉及公示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申诉和监督。七是行程轨迹备案制度,使用运动轨迹软件对检查人员检查路径进行存档。八是扣分点建档立账制度,对每一处扣分点至少拍摄3张现场照片,拍录不少于10秒的视频,并对具体问题地点实行定位,所有资料整理归档建立台账。
第三季度检查期间,每名检查人员在每个受检村的检查行程约23000步、约12公里,切实做到了名副其实的地毯式巡查。检查组拿着“放大镜”动真格,检查过程客观、准确,检查结果成为一面立体呈现各区、各镇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的镜子,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对账跟踪整改
督促推动问题彻底治理
专项检查“有图有真相”,每一处扣分背后反映的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每季度检查结束后,市、区、镇(街)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立3级台账,分级跟进督促整改,整改不彻底不销账。受到通报批评的区、镇(街)需向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作书面检讨并提出整改方案。
第三季度检查,在检查结果公示期间,各区、各镇(街)就迅速开展整改,尤其是一批相对隐蔽的卫生黑点得到迅速治理,赢得群众由衷点赞。此次检查结果一开始公示,成绩靠后的区就立即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出台区内加强检查整改的制度,明确要求做到知耻而后勇,拿出“一把手”工程的魄力,立下“军令状”,誓要在第四季度专项检查中取得飞跃的进步。各区、各镇(街)纷纷组织干部和村书记到检查成绩优异的村(社区)学习取经,形成了浓厚的“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氛围。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