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河口桥西街一巷这两栋民房有故事,过去可非同一般
河口桥西街一巷两栋民房,看似普通,其实大有来头! 一起来看看
在三水西南河口老城,桥西街一巷 28 号和 30 号两栋民房看似与周边民居并无二致,但是正如人不可貌相,据说它们的过去也非同一般,曾是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的旧居。
这两间民居是建筑样式相同的古屋,至今已有 100 多年历史。老街坊都知道,它们是河口一户陈姓人家的祖业。据说,当年荣熙泰、荣德生父子在河口厘金局任职时就租住在这里。
三水区档案局供图
1883 年,荣熙泰随清朝太湖水师提督王青山南下广东。在广东,荣熙泰遇到了族叔荣俊业,经其推荐结识了任广东磨刀口税官的朱仲甫。这是荣熙泰人生的转折点,或许也是荣氏家族发展轨迹的转折点。认识朱仲甫后,荣熙泰跟着他当上了厘卡师爷(税收助理)。后来,朱仲甫几经调任,荣熙泰也始终追随,并带着其儿子荣德生来到三水河口。
三水河口一角
据记载,在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任职期间,荣熙泰、荣德生父子二人便租住在如今河口的桥西街一巷 28 号和 30 号两间民居。
这两座二层高的民居用柴草烧制的青砖砌成,两个门口都有古式木趟栊,趟栊后面才是木门。走进房中,客厅右侧有木楼梯上二楼,客厅后面是厨房及小天井。两间古屋都面积不大,每间约 40 平方米,而且卧室都设在二楼,其中一间卧室内曾有一张长约 2 米、宽约 1.6 米的红木大床,样式古老。
据陈家后人陈应中介绍,当年荣家父子在河口厘金局任职就租住在这里,房中的红木大床,他们曾睡了近 10年。直到任期届满后,荣氏父子二人才离职返回了家乡无锡。1995 年 2 月 1—2 日,荣毅仁来到三水,也到河口寻访了其祖父和父亲曾任职的旧址。
三水区档案局供图
如今,曾留有荣氏家族足迹的老房子仍在三水河口旧城。经过岁月的洗礼,两间民房跟过去已大有不同,30 号民居还保留木门前的古式木趟栊框架;28 号民居新增了铁门,住着租住在此的居民。
尽管如此,老房子里古朴的青砖依旧,门前的石板被打磨得微微发亮,它们枕着滔滔北江水,细细讲述过去的光阴故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29亿人,覆盖我国94.9%的人口。每5位持卡人中已有1人同时申领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申领总数已突破3亿张。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电子社保卡,可以在网上办理社保关系转移、养老金测算、境外社保免缴、失业登记、失业保险待遇申领等40项全国性社保服务。此外,电子社保卡的移动支付功能,已在27省的224个地市支持就医购药扫码结算,在22个城市开通银联乘车码,市民可以用电子社保卡扫码乘车。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通过常用的App、小程序等,即可找到电子社保卡线上服务。这些渠道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掌上12333,工、农、中、建、交、邮储、招商、平安等各大银行,以及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
下一步,人社部门计划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推进“全业务用卡”,不仅在人社领域实现身份凭证用卡、人社缴费凭卡、补贴待遇进卡、工伤结算持卡,还将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方便百姓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在佛山,有一道火了300多年的传统美食,至今仍保留着佛山人最熟悉的味道……它就是酝扎猪蹄。
酝扎猪蹄,又叫得心应手,是佛山的传统名菜。其中,以百年老店得心斋出品最为闻名,其以选料精细、工序繁复、入口即化等特点而名扬天下。
如今,店里最年轻的扎蹄师傅也已经四十几岁。店里师傅希望能多一点年轻人来传承这门技艺,只要有人肯学,他们都愿意教,为佛山人留住这一份味觉记忆。
制 作 过 程
扎蹄从选料、酿制、调味到煨煮均有独到之处。
1
首先是要将猪脚开皮去骨
“开皮去骨”是一道非常难的工序,一不小心就会划破自己的手,很考验师傅的刀工。
2腌制后用水草捆扎
把切好肥肉片、瘦肉片,并分别用不同的工艺、调味料腌制后,将两种肉片肥瘦相间地夹好,置于处理好的猪蹄皮内,然后用水草将猪手脚捆扎好。
3卤水慢煮一小时
最后,将预先配好的调料放入大锅中加水烧开制成卤水,再将捆扎好的猪蹄浸入卤水中用文火慢慢煮一个多钟头,一只甘香和味的酝扎猪蹄就大功告成了。
腌制用的卤水至关重要,得心斋的卤水选用桂枝、草果、玉扣等二十几种中药材配制而成,讲究色、香、味俱全。
把扎蹄切成薄片上碟,配卤水和白醋佐碟,猪皮爽嫩,嚼起来有弹性,没有丝毫肥腻之感,满口的卤香味,快来感受这份百年滋味~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