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绕城重现岭南风情 “十三五”期间佛山治水工作成效显著
河畔碧道,水清岸绿。走在三水区大棉涌边,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河涌两岸草坪翠绿,北江新城凤凰公园这一处景观水滨长廊,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今年11月中旬,佛山生态环境治理再获央媒关注,佛山治水经验登上《小康》杂志。
近年来,佛山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水质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广佛跨界河流水质呈明显改善趋势,省考佛山水道横滘断面、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水质从2016年劣V类提升至Ⅳ类,水质为“十三五”同期最好。
深村(田心)涌改善后水质清澈,河涌两旁植被茂盛。/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成绩 治水成果“一提升三下降”
漫步在禅城区深村(田心)涌边,河面上波光粼粼,两岸绿树、花草在绿水波光间相互映衬。这样的变化,在附近生活了20多年的市民梁丽看在眼里,“这条河涌以前又黑又臭,现在两岸景观变美了,大家都来这里散步。”
近年来,佛山突出保好水与治差水,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呈现“一提升三下降”态势。
在水质变化上,主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提升: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12个达标,未达标的漫水河噉咀断面(目标Ⅲ类)也从2018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 广佛跨界河流省考西南涌和顺大桥断面、佛山水道横滘断面(目标Ⅳ类)均由劣Ⅴ类升类到Ⅳ类,水质为“十三五”同期最好。从各流域水质地图也可以看到,以前是红色断面(劣Ⅴ类)多,现在是蓝色(Ⅳ类)、绿色(Ⅲ类和Ⅱ类)的断面越来越多,意味着重点流域的水质在逐步改善。
“下降”则反映在污染指数不断下降。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8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2855公里,氨氮新增削减量约2864吨。在广佛跨界流域中,先后完成351条支涌清淤,其中西南涌清淤量约58.32万立方米,总磷削减量估算约3362吨。
同样呈现下降态势的还有黑臭水体数量。据统计,全市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205条城乡黑臭水体已有176条完成整治,重污染水体明显减少。
此外,群众投诉也不断下降。来自佛山市环境信访管理系统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涉水投诉同比下降53.29%,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经验 坚持“四源共治”精准治水
“十三五”期间,佛山严格落实“水十条”,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保好水与治差水并重、治污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流域综合整治与控制单元治理并重,强化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内生源“四源共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质好不好,还体现在饮用水源上。作为珠三角水源地,佛山的西江、北江供水通道水质长期保持Ⅱ类优质水,已经成为珠三角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市生态环境局介绍,目前,广州西江引水工程、广州南洲水厂在佛山市取水,设计取水量约450万吨/日。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佛山市取水,设计取水量约500万吨/日,已开工建设,未来将输水到广州和湾区东部的东莞、深圳,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供水保障。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除了保好水,在水污染治理上,佛山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相结合,综合统筹跨区域、上下游、左右岸、水里岸上,重点推进了里水河、北村水系、桂畔海等主要流域的综合整治。
治水当清其源,佛山深谙此理。近年来,佛山积极探索治水新路径,坚持“四源共治”,突出精准治水,不断形成治水新经验。
在生活源上,佛山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建、扩建1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48万吨/日处理能力,新增污水管网2855公里。同时,佛山完成45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是全省率先启动、数量最多、开工最早的地级市。
面对工业源,全市开展村级工业区环境整治,累计完成500个村居整治。同时,用最严格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2018年以来全市行政处罚案件数及罚没金额两项数据均进入全国地市前十。
针对农业源,佛山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依法清理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严格整治规模化养殖场,推动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绿色化的大型猪场落地。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市已建成10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5个生态推水循环养殖示范点和水产养殖环境水质改良示范点共约3500亩。
对于内生源,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佛山城市建成区8条黑臭水体均已消除黑臭,2018年自我加压分年度、分批次推进城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目前已有176条城乡黑臭水体通过整治验收。
展望 “十四五”确保水环境持续改善
“‘十四五’期间要乘势而上,既要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同时又要服务美丽中国,做到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努力实现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在10月28日召开的全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广佛跨界河流整治推进会上,市长朱伟提出加强统筹谋划,提前研究“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关系到佛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永泰表示,要充分考虑未来五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长短结合,分阶段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及任务措施,对于“十四五”期间能做到及必须做到的任务务必纳入规划中,短期内无法实施的任务目标要充分论证,放到中长期阶段进行铺排。
据悉,在“十四五”期间,佛山将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由广佛跨界流域综合治理为主向全市重点流域综合治理转变,坚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相结合,持续推进佛山涌、北村水系、里水河、桂畔海、高明河、漫水河等流域治理,全面改善全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
同时,全面剿灭黑臭水体。具体而言,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城乡黑臭水体整治成效,防止出现水质恶化、黑臭反弹;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体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狠抓污水垃圾、畜禽粪污、农业面源和内源污染治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佛山孜孜不倦地走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的制造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之路。
花海、球场、雕塑、河水...在桂城,有很多公园不仅有着超高的网红颜值还兼具实用的休闲、健身功能!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下面这几个公园你逛过几个?抓住秋天的尾巴,一起去打卡吧!
夏北中心公园
早在2015年,夏北中心公园正式开放成为集绿地公园、亲水平台龙舟竞道、群众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自此,夏北中心公园成为了附近居民健身娱乐的首选之地,吸引不少人来乘凉或“溜娃”。
从高空俯瞰以绿、红、蓝色为主色调的公园呈现出健康、活力的新景象。
走进公园正门一座名为《舞-武》的雕塑映入眼帘,它打造了太极人物的形态形成有韵律、有节奏的舞姿武式。
公园内亦设置了生动的大型雕塑《力争上游》,体现了夏北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整体风貌。
依傍夏北中心公园的永聚宝涌,还是夏季龙舟赛的举办地点,两条龙舟同道竞速,让市民近距离在公园观看赛事。
通过微地形的设计,公园搭配一系列体现岭南特色的绿化,及舒适花廊、座椅等设施,形成了一个静谧舒适的环境。
公园内,还设有夏北文化活动中心,供居民开设日常活动用途:亲子活动、历史图片展览......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
大量运动设施,还给市民提供了休憩、健身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公园呈现一派活力的景象。
南海金融公园
在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位置,有一个现代又传统的公园,成为居民悠闲放松的好去处它,就是南海金融公园!
公园以“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为主题,设有多座“赛龙舟”形象的文化雕塑,凸显城市“奋勇争先”、“齐心协力”的精神。
公园入口还建有休闲广场、下沉演艺广场等,可举办广场音乐会、金融文化展等大型特色节庆活动,打造城市共享活动中心。
金融公园的最大亮点,非那条横亘东西的中央景观水体莫属!清风徐来,水体波光粼粼,遥望周边的高楼广厦,心情顿时开阔明朗。
公园内还穿插了一条,约七百米长的樱花木棉大道。每年秋冬季,粉色花瓣缀满枝头,映衬湛蓝天空,与城市浪漫气质完美结合。
形色各异的花,如同一片片彩霞,把公园也装扮得格外美丽。
珠三角工匠精神馆、佛山状元文化展示馆、读书驿站等文化活动场所悉数分布,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思想盛宴。
南海文化公园
建于1991年的南海区文化公园,已走过近30个年头,仍保留着岭南特色园林建筑。
后期加建的艺术广场和公众健身活动区,为市民的文体、休闲活动提供场所,也是综合应急避难场所之一。
郁郁葱葱的草地、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壮观静美的假山石营造出一个集休闲、健身、观赏于一体的公共绿地。
文化公园旁的多功能文化馆,为本地的艺术培训、业务辅导、业余文艺团体排练提供活动基地,市民还可免费进场看展览。
去年,公园内规划建设的首个食品药品安全主题公园顺利完工。各种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元素与公园景观有机融合,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如今,公园设施越来越齐全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吸引更多的大小朋友前来游玩。
桂城3年建150个社区体育公园
今年8月,《桂城街道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0—2022年)》发布,计划三年投入专项资金11.62亿元,建成不少于150个社区体育公园,增加体育用地面积2990亩,推动各类公益体育场馆实现80%惠民开放,着力打造“10分钟体育休闲生活圈”。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分布图
根据规划,目前正通过推进“六个一”工程,新建一批社区体育公园、提升一批社区体育公园,配建一批社区体育公园,完善一批社区体育公园,开放一批公益体育场馆,建立一套动态管理体系。其中,涉及南海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平洲社区体育公园(南海儿童公园)、尖东社区体育公园、佛山一环体育公园、海逸社区体育公园等。
走进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随处可见。在红基石党建公园,老人们在大榕树下聊天下棋,怡然自得;在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有的泼墨挥毫,有的翩翩起舞…… “水藤村绝不能富了口袋而穷了脑袋。”水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良传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水藤村坚持将党建、文化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动党群服务点建设,全面提升硬件建设和文化服务水平。
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到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参与文化活动。/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打造红色阵地 输送精神食粮
“你好,请问是来参加活动吗?”一踏进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就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向来访者问好。
这些志愿者大多是退休村民。今年60多岁的韦倩嫦是最为活跃的一名志愿者。她自豪地介绍,水藤村党群服务中心起名为“红基石”,“红,是党的颜色,代表党的引领;基石,有基础、承载之意。”
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地曾是一家旧敬老院,如果出租每年可为村里增加100多万元集体收入。
邓良传说,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村民在物质上日渐富裕,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欠缺,活动阵地分散,且缺乏统一管理,把闲置房屋活化成为党群服务中心,可以把各类文化机构聚集起来形成合力。”
如今,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成为水藤村文化传播新基地,而且探索出1+1+N+N的党建引领新运作模式,即1个核心、1个党建基地、N个社会组织、N种组织服务形式。咏春拳、粤曲团、舞蹈班、烹饪班、书画班、亲子活动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天都在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轮番上演。
近一年多来,村民马丽芬几乎每个周末都陪同两个儿子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图书馆读书、做功课,她则在一旁上网学习烹饪,“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已成为习惯。”
建党群先锋队助力乡村治理
为更好地帮村民办实事,水藤村于2014年成立党群先锋队收集村情民意。通过6年的发展,水藤村党群先锋队队员已达369人。
根据“横向分片,纵向成链”的策略,水藤村党委将全村分为四大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两名片长,由青年骨干担任先锋队队员,通过“党委管片长、片长管理党群先锋队小组长、党群先锋队小组长管理党群先锋队队员”形成网格化管理。
目前,全村已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超过110场次,整治河涌6处,清运垃圾18车,参与清洁的志愿者累计达1700多人次。“我们每月领岗不少于15小时。”身穿红马甲的马建升是水藤村行政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党群先锋队的青年志愿者。
“这些年,党群先锋队的年轻党员志愿者发挥了很大作用。”邓良传说,水藤村党群先锋队组织群众对青年先锋队队员的工作成效进行打分评定,涵盖每季度村居群众对村容村貌提升情况、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性等多项指标。
“考核是为了让青年骨干明白,乡村治理就是在基层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执行好每一个要求。”邓良传说,在水藤村,没有“做好最后一公里”,只有“零距离服务”。
挖掘红色基因发展乡村旅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邓良传表示,水藤村党委将以“党建引领方向文化汇集力量”为发展思路,在传承六百多年水藤厚重历史的过程中挖掘红色基因,发展乡村旅游,展现水藤村独特的魅力。
漫步在水藤村,阡陌纵横,河道交错,昔日以桑蚕渔业为主的岭南水乡依然保留着旧时的古迹。永锡堂、孔皆堂、玉麟桥、萃思堂、孝思堂、宏泽堂、古镇桥、东高书塾、竹桥、炮楼、蚝壳墙、百年龙眼树等,每一处都蕴含着一段悠悠岁月。
“水藤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顺德四座烈士纪念碑之一,水藤村红基石党群服务中心和红基石党建公园如今也成为顺德区农村党建的标杆。”邓良传说,通过连片打造、以片带面,水藤村党委打造出了一条党建文化参观路线,同时也是党建文化综合教育平台。
“接下来,水藤村党委将继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工业区物业自主管理模式。”邓良传表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水藤村将全面立足本村实际,以文化振兴为突破,以产业振兴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从党建、文化、治安、环境、福利五个方面走出一条“文化自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特色乡村治理之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