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 住宅理想离现实有多远
有没有一套房子能够满足一个家庭从二人世界到三代同堂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随着改善性置业难度的增加,一次到位型置业再次成为热点。部分地产商开始打出“全生命周期住房”旗号,来吸引购房者的眼球。追求全生命周期住宅,可以满足不同阶段的生活需求,除了户型之外,是否拥有全生命周期配套以及优质的建筑质量和物业服务更为重要。
购房需求变化
导致高换房率
2005年,由于当时的积蓄有限,70后的罗先生在禅城惠景城购买了一套约90平方米的小三房,看重其周边配套较为成熟,可以满足三口之家的生活需求。2012年,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罗先生又在佛山新城的保利东湾购买了一套舒适型3房单位,近河滨公园,一家三口可以经常到公园散步,小孩在东平小学就读也很方便。但在今年年初,三口之家又变成了四口之家,罗先生一家对4房的需求十分迫切,最后又在禅城绿岛湖板块购买了一套4房单位。
根据佛山的人均换房率,佛山市民不到十年就换一次房。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经济实力有限只能选择刚需小户型; 结婚后成为三口之家,又要换套大点的3房单位; 事业有成后,又想追求更舒适的住宅;等到退休后,子女已成家立室,自己又想换套小点的住房,离医院、公园等城市配套更近一些。这样看来,好像不少人在一生之中总是为房子折腾。
每个人,每个家庭,在不同时期,对住房的需求都不尽相同。有的人买房是为了结婚,有的人买房是为了孩子,有的人买房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买房买到的不仅是不动产,更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模式。
全生命周期住宅一套就够了
为迎合部分购房者需求,市场上不断有“全生命周期住宅”推出。不过,有些楼盘所谓的“全生命周期住宅”,是指该楼盘有多种户型能够满足多种阶段需求,而并非全生命周期住宅。那么,怎样的住宅能称得上全生命周期? 要满足不同阶段生活需求,首先是面积够大、空间较灵活。
何谓面积够大?不同人、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理解,或者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作出相应理解。有的认为3房很好,有的需要4房,有的认为5房才够用,还有不少人喜欢可变户型,“2+1”户型、“3+1”户型。“1”是指多功能室,可做书房、茶室、卧室,根据不同阶段需求调整其功能。
由于购房者在不断成长,经济实力和家庭人口也在不断变化,追求全生命周期住宅,用一套房来解决一生的住房需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现实。但购买一套可长期持有的住宅,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追求自己的居住空间,保持生活的独立性,等子女成家立室后,多数都会分开居住,最理想的是住在同一小区或者附近小区,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可以经常走动。因此,追求全生命周期住宅,不一定就需要很大的户型,满足目前或未来几年需求就行。太多空置房间是一种浪费,有很多人情愿买多套房,也不愿买大户型。
建筑质量物业服务等配套很重要
全生命周期住宅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是指拥有全生命周期配套。两口之家可能会偏重交通便利性; 三口之家则对小孩成长要求较高,需要休闲娱乐、学校等配套;步入老年后,则对医院、环境要求更高。因此,追求全生命周期配套,良好的物业管理、优质的自然环境、成熟的生活配套都不可少。
市中心是最佳选择,但市中心也有不同的区域板块,配套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生态方面,如佛山新城、绿岛湖、三山新城、大良新城区;有的侧重商业配套,如祖庙、千灯湖、德胜新城;有的侧重学校教育配套,如城南、桂城东区、大良部分老城区等。
新城区是政府重力打造的区域,在配套资源上较为集中,虽然配套落实会有一定的延时,但因为新区规划较新,代表未来5~10年城市发展方向,而且城市整体形象较佳、生态环境较好,更适宜作为全生命周期住宅的首选,特别是进入成熟期发展的新城区,如佛山新城、大良新城、三山新城、禅西新城、三水新城等。如果是刚规划的新城区,到其成熟期至少要10年以上时间。新城区的教育短板较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禅城、顺德最近发布了多所新校建设计划,有望改善绿岛湖板块、佛山新城板块义务教育学位不足等问题。
除此之外,上佳的建筑质量和优质的物业服务也是全生命周期住宅的基础,房地产企业只有优先做好这两点才能谈能否陪业主一辈子。
11月28日,2020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在佛山南海西樵希尔顿欢朋酒店召开。作为物流、采购与现代供应链领域的一次盛会,这也是南海对外展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持续两天的年会上,来自全国的物流行业专家围绕国内外物流、采购与现代供应链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模式、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讨论。
近年来,佛山南海把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次年会的召开,将成为南海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构建“物畅其流”大通道、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
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 打造高端智慧物流
11月13日,位于南海区的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佛山枢纽”)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佛山枢纽作为佛山市重点打造的物流枢纽项目,其中官窑物流枢纽区是佛山一环创新圈“1+5+N”创新体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致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目前,官窑物流枢纽区,已获批粤港澳大湾区“7+5”多层节点网络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区域涵盖国际陆港、海关口岸查验区和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六大功能区。
未来,佛山枢纽将积极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生产服务业(国际物流)功能区,推动形成立足佛山、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高端智慧物流产业基地。
整合物流资源 赋能制造业转型
佛山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及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迫切需要深度融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不但拥有雄厚的基础条件,而且拥有巨大制造、商贸产业优势和强劲物流需求。
规模庞大的实体经济和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商贸流通业,为佛山物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增长空间。
2019年,佛山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3万亿元。未来,随着佛山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将对现有物流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佛山枢纽的建设,南海将为佛山制造链接大市场提升更便捷的物流通道。包括整合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物流规模化水平;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与佛山枢纽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物流供应链体系,支撑制造业加快升级。
链接国内外市场 融入双循环格局
佛山枢纽成功被授予“国家物流枢纽”牌匾,对助力国家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一份不小的意义。
在当前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打造新物流大通道,已经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发力点。
通过佛山枢纽建设,南海将全方位对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依托佛山枢纽的物流联动网络和产业辐射网络,可扩大佛山制造在全国的辐射影响范围,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此外,南海还将进一步提升面向国际的服务能力,推动区域与能源与原材料产地、制造业基地、贸易中心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到2022年,佛山南海将基本建立支撑“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为粤港澳地区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11月28日举行的2020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发布的首份《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营商热度高,前20名城市基本集中在该区域,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绍兴等5个城市荣登“营商环境热力之城Top50”前五名。
大会现场,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研发部产品主管凌慧珊解读《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
30城市各项指标表现均衡,96城市存在“偏科”
由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编制的这份报告,以261个地级市为样本(未纳入副省级以上、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度、社会聚焦度、企业吸引度以及市场成长度四大维度,17个具体指标进行观察,分析2500多万条数据,最终形成261个地级市的营商环境热力指数,并以此绘制全国首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图。
报告显示,261个地级市营商热力指数均值为73.57,112个地级市高于均值。总体排名前十依次是苏州市、佛山市、东莞市、无锡市、绍兴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珠海市、泉州市。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城市占了九个席位。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浙江、江苏也是“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对261个地级市营商热力指数进行层次聚类法分类显示:苏州、佛山、东莞、无锡和绍兴等5个城市为一类,相比其他城市在区域发展协同性、舆论宣传热度、公众讨论热度、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度等多项指标均有着显著优势,甚至领先;温州、珠海、台州、烟台等30个城市为第二类,各项指标表现较均衡,大多数处于样本城市的中上游水平;泉州、徐州、潍坊、淄博等96个城市为第三类,指标存在“偏科”,如吉林市社会聚焦度指标表现突出,对整体营商环境热度有所拉升;嘉兴、唐山、秦皇岛和廊坊等68个城市为第四类,部分指标可见潜力;柳州等62个城市为第五类,指标表现尚存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
261个地级市前三季度出台3600余份营商政策
报告发现,各地营商改革能量迸发,今年前三季度261个地级市政府官网公布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有3600余份,推出“减租降税”“缓交社保”“贷款贴息”等系列举措,助力企业战疫、复苏明显。
以绍兴市为例,早在今年2月10日,绍兴市就推出政府兜底、财政补贴等37条意见,一周之后又推行开通就业大巴车、实行企业招工奖励等8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硬核政策。
社会对营商环境聚焦热度空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城市营商环境宣传热度、讨论热度较高,“创新创业”“政务服务”等是营商环境类报道核心关注点。
新生的商事主体回暖。今年2月份261个地级市新注册企业只有13.14万家,系三年来单月最低值,但两个月之后反弹至80.57万家,同比增长11%。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秦皇岛市、德州市、苏州市、揭阳市、泉州市等城市新增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数量增存比率较高的是德州市、鄂州市、辽源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等指标数据明显回温。今年上半年261个地级市中至少109个城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维持正增长,156个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温,173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湖北省有11个地级市增速排在靠后,但相比第一季度降幅明显收窄。
报告认为,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温度,离不开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暖心的营商环境政策不仅要“立起来”,还要深入“走下去”。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实现政策精准兑现、服务质效并重以及城市高效运行。要突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协同助力优化,共生发展。要善用媒体讲好营商故事,褒扬城市营商优质化服务,提高城市营商环境政策知晓率,招才又纳财。面对复杂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每个城市已经应时而变,化力为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