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详细内容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时间:2020-02-07     人气:128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1.【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2.【注解】

前一章刚说完求食于母,也就是求食于大道,这里就接着讲惟道是从。有大德的人,似乎和世人都不太一样,不随世俗而独从于大道。世俗的人走的是小道,而圣人是走的大道。按理说大道容得下的人多,世人应该走的大道,反而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走大道,岂不是很浪费吗?宋代的邵康节感慨道: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大家都拥挤在小道上,是非常的危险的。


不仅仅是大德的人,世间万物都是唯道是从。大德的人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如水一样处谦卑。人们平时所说大人,须有大心。如果仅仅是官居高位,德不配位,不算是大人。大人关键是要有大心。官居高位,德不配位,必不得长久。大德的人不随世俗,不追求功名利禄,所行独从于道。大道生天地万物,生于斯养于斯,哪有不从的道理呢?只是世人颠倒,不求食于母,反而求食于子。自古及今,大道常行。可是又不能着相,并不存在一个叫大道的东西。大道没有具体的名字,暂时用了这个名字而已。万事万物从大道而生。道德废,圣人设仁义教化世人。仁义唯道德是从,溯本归源。世风如同江河一样,愈流愈下,但是可以知道其源头。人心越来越被蒙蔽,但是圣人老子知道人心本来的摸样。万事万物呈现在面前,但是老子知道它们本来的摸样。德字繁体字分开来看为四个部分,行一直心。直心是道场。世俗之人有险曲之心,而怀道之人为简易直心。


这里圣人老子描述自己对大道的真实境界。恍惚之间似乎看见万物之中有大道的痕迹。恍惚之间似乎看见大道无象之大象。古印度有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对大象是什么就容易引起争议了。这个故事很生动的给大道打了个比方,大象代表着大道。大道有无象之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互为阴阳。道为虚无的,器为实在的。如果没有道的虚无,也没有器的实在。道是于相离相的,于形名离形名。大道在万事万物之中都有行迹,可是如果真要睁大眼睛仔细去看又看不到了。


前面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这里不可避免可能要触及一下形而上学了。我们从小被告知,这个词不是什么好的东西,是被贬低和排斥的。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观念里面都是被教育成用孤立的、片面的和静止的观念来看待问题,是被主流所批判的。我们从小背诵的书都是这样写的。然而是不是完全就是这样的呢?我们到底对形而上学有多少的了解呢?如果没有多少了解就下这样的论断是不是不太科学呢?前面讲形而上者谓之道,那么形而上的学问是不是就是研究大道的学问呢?只是大道太难以理解了,所以被世人所批判了。就像许多经典被不理解的人所批判和诋毁呢?此部经典圣人老子都预料到了一种情况,一开始是亲之誉之,后来就是畏之和侮之。有些害怕启迪世人的智慧,让大家了解了实相之后,就影响了有些人的名利了。圣人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劝诫我们了,是不是我们该好好考虑一下呢?如果单纯的崇尚科学是不是也是迷信呢?如果单纯的崇尚某个人的权威是不是也是迷信呢?形而上学在西方古典哲学里是至高无上的,是第一哲学。在哲学家看来,如果哲学是人类科学中最美丽的王冠,那形而上学就是王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可是这颗宝石在世人看来似乎已经暗淡无光了。一块宝石对懂得它的价值的人看来是一块宝石,如果对于不懂得人看来,可能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两样的。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有时候不一定越新的东西就是越好,可能在西方也是古始之道代表着实相。可能伴随着人心的回归,形而上学也会回归到古典中该有的位置了。形而上学,也可以叫做玄学。这个玄字更是和此部经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前面第一章也说了无名的大道,有名的万物。无名和有名都是同出而不同的名字而已。大道和万物同称之为玄。也可以说大道和器同称之为玄。仅仅只是起个名字而已。


(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有大德的人无所不容,如大海一样能够容纳百川,不管是干净的还是污浊的,都能够兼收并蓄。大德的人有谦下的美德。大德的人静定守中,即使不喜欢炫耀内在的智慧,可是还是没法掩盖的,显现大德之容。孔是大的意思。


唯道是从。大德的人不跟随世俗的潮流。世人都是追求物欲,唯独大德的人追求大道。天子是上天之子。天子必为大德的人,藏污纳垢,兼容并蓄。天子顺民心,上承天命,治理百姓。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大道在万物之中有形迹,恍惚之间似乎存在于万物之中。仔细睁大眼睛看看,还是无法看到大道的存在。大道本来没有什么名字,也只是勉强起了这个名字而已。大道恍惚之间似乎有一定的形象,可是究其根本并没有固定的形象可见。如何能够感觉得到大道呢?未悟道之前,没有感觉到道在哪里。悟道之后,平时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日用平常之间,都能够感觉到道的存在。恍惚,是似有若无。


(3)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


惚兮恍,其中有象。大道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难以捉摸。想捉也捉不到,想摸也摸不到的。可以说大象无象,大音希声。可是恍惚之间似乎在无形之中能够看到万物的法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超越了形象的,没有具体的形象的被称之为道。虽然超越了形象,似乎又有无象之大象。佛家用月亮来代表真心,用乌云来代表业障。恍惚之间,乌云被风吹散了一点,似乎看到了朦胧的月象。


恍兮惚,其中有物。大道生天地万物,如何生育万物呢?似乎又找不着任何的证据。人们离道日远,身上有着层层业障。世人如同离家渐远的孩子,只有遇到晴空万里无云的时候,才可能恍惚之间似乎看到了家的影子。就像在隔海相望的海峡,从大陆一边的岸边望过去,只有遇到很好的天气,才可能看到对面一样。


(4)窈兮冥、其中有精。


窈兮冥、其中有精。大道深远曲折,似乎很难看透,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摸也摸不透。大道顾名思义,可见大道之大,但是为什么却深远曲折,为什么却幽暗不明呢?按理说小道是这样的,为什么大道如此呢?圣人的心为大心,看到的就是大道。世人的心是小心,看到的就是小道。如果世人发大心,可能就会弃掉小道而走上大道了。这里的大道并不是有具体的一样东西叫大道,不是有一条像公路一样的大道。冥冥和昭昭相反,昭昭是代表着光明,日月昭昭。冥冥是幽暗不明的意思。大道似乎幽暗不明,恍惚之间看见物象。大道深远幽冥,不可窥测。可是换一句话来讲,大道至简,大道又是最简单最易行的。此部经典圣人老子也说了,只是世人莫能知莫能行罢了。难易是相对的。追求物欲对于圣人来说是难事,修道是易事。追求物欲对于世人是易事,而修道又是难事了。大道窈冥无形,可是其中似乎又有精实和神明阴阳相交。大道生天地。天地互为阴阳。天地生男女,男女互为阴阳。男人身上有阴有阳,女人身上也有阴有阳,阴阳平衡身体就健康。人体之中,有精实,也有神明。精化气,气化神。如果劳神就会损耗元气。损耗元气,就会精气不足。反过来,如果能够凝神就聚气,聚气就能够精力充沛。瑜伽的冥想能够使得神明内守,就能够聚集气血了。冥想就是把妄想给泯灭掉了,处于静定之中。


(5)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见道之前觉得万物是真的,大道虚无缈缥,虚幻不实。如果见道了之后,觉得大道是真的,反而看万物如梦如幻了。世人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随着情节起伏心潮澎湃,感觉眼前的景象是真的。可是走到电影放映的后台看看,原来如此,可能觉得这才是真相。见道之前觉得大道窈冥,可是见道之后反而觉得万物窈冥了。恍惚这个词是若有若无。窈是深远曲折。冥是幽暗不明。大道本来是不有的,但是又不是绝对的无。所以前面说恍惚之间,似乎又有象,似乎又有物。至德之中却为万有之原。内心空灵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天地万有。就比如天上的明月,是地上所有的江河湖海中月亮倒影的源头来的。世间万有从大道的虚无中化成,这是无,并不是完全的空。大道虚无其中有象、有物还有精。人的内心本来虚无空灵,可是却能含有万象。佛说万法唯心造。这里这里说的大道其中有精,并非是虚言。信是大地的美德。古代的天子为什么重农抑商,这当中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除了能够保证百姓的温饱和作战需要,还能使得民心比较淳朴。百姓一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和自己的勤劳吃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没有天灾人祸一般来说都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就使得百姓恢复了天性中的信。如果经商可能就不同了,可能就面临着失信和扰乱民心的风险了。大地有信的大德,能够孕育万物,真实不妄。


我们崇尚的科学是通过第三方来进行重复验证。科学似乎现在已经成为信的唯一标准了。如果不相信科学,就代表着迷信了。可是如果一味的单纯崇尚科学,是不是另外一种迷信了呢?通过仪器来进行测量,眼见为实,证明才为真,才可信。但是我们眼睛所看,耳朵所听就能真的代表真实吗?人心就如同天子,五官就如同百官。百官向天子所奏报的,难道都是真实的吗?既然百官有可能奏报不真实,那么我们的五官是否忠实可靠呢?人们是否有怀疑过呢?


(6)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从古至今大道常行,无名是其名。如果根本就无名,如何能够去得了名呢?如果根本没有富贵,如何能够去得了他的富贵呢?如何能招致祸害呢?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大道就会补不足了。这里用无名来说万物的开始。正如开篇所说无名天地之始。大道至真,可是自古到今又没有什么形象,也没有什么名字。世人提到信就要觉得能够有个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名字,如果没有这些如何能够信呢?往往是大信无言,大美无言。不需要什么承诺就能够信,不需要什么证明就是真的。如果还依赖别人来证明的就不足以为信,就不足以为真了。正是因为没有名字,所以无名就是其名字了。自古到今的万物,无不由此大道而成。以上都是讲无形之形。以下解释无名之名。世间众美的名字都是自外来,都是假名无实,因此名字容易去掉。只有大道有无实之实,无名之名。其实大道,也仅仅是勉强给起的名字而已。


(7)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我怎么知道万物如何开始的呢?正是由此才知道的。圣人怎么能够知道万物承受道之气而生呢?因为老子已经反求诸己,已经悟道了。老子找到的大道是真实不妄的,是能够值得世人去信的。圣人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真切的体悟了。万事万物从古及今,如何生如何灭,如何演变,圣人都了悟于心了。圣人有功流万世而其名不朽。圣人并非求名,可是千古其名不去。无佛的万世,如同漫漫长夜。有佛出现,如同世间的明灯。圣人传灯人间,给人世间带来光明和觉醒。圣人的言教都是从大道中流出。世间王侯将相的名,都是从物欲中来。王侯将相的名易去,而圣人的名不去。王侯将相建立的功勋,不过百年即灰飞烟灭,成吉思汗在世建立赫赫战功,但是死后不过卧在方寸的土地中。顺治皇帝身居君位,他所拥有的是世人最羡慕的,财色名食,功名利禄,一样不缺,然后却看破出家,留下出家偈“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朝代的更迭,非常的像动物界的互相吞噬。悉达多太子当初也看到弱肉强食而深感世间苦多乐少。只有得道之人,不期于功而功自大,不期于名而名不朽。世人追求于功名,却不过百年。圣人不为功名,成其功名。圣人内有大道之实,外有大德之容,是从大道而始发的。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