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详细内容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时间:2020-02-07     人气:1238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1.【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故大者宜为下。


2.【注解】

上一章老子教导后世学人如何治国安邦,如何治理国内。圣人如何与鬼神相处,明君如何与奸臣相处,君子如何与小人相处。治心如何与贪念等心魔共处。治心如何与烦恼妄念共处。治身如何与各种难受的症状共处。人类如何与各种动物各行其道。人在生病的时候,有症状只是提醒人们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了,人体有很强的自愈功能。动物们生病了可能会静养,也可能会找某种草来吃,也可能会用舌头来添,但是不会挂着个吊瓶来输液。有时生病了有症状不用忧虑,也不要一味单纯的想把症状压下去,而是要治疗其根本。世人贫穷的时候不用忧虑,天道在提醒人们需要谦卑和勤劳才能够获得好的福报。人往往在富贵荣华的时候,骄奢淫欲,招致杀身之祸,还不如安于贫困。世人有烦恼不用忧虑和排斥,生活中感觉的困苦也不用忧虑,娑婆世界充满各种苦也不用忧虑,这样就会使得世人生起出离心。


这一章老子很自然的就谈到了外国邦交。大国和小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此部经典还是很连贯的。大国对待小国应当以谦下待之,它必定感恩戴德的。大国对待小国只是虎视眈眈的想把小国的土地和城池给吃掉,小国只能是誓死力争了。晋国想吃掉临近的两个小国,用了假道伐虢的计谋。诸侯国连年相互纷争,如何才能够止息战乱呢?即使老子苦口婆心劝世,天下人趁着各国纷争,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很难劝说得动了。


大国应该谦下的对待小国。不仅仅是世人在治身和治心方面颠倒了,连国家层面也是颠倒了。不善于治国的人也把国家带向相反的方向。国家不是以道德治理天下,而是以物质丰富和经济增长为追求。国家不以关心鳏寡孤独弱势群体,不以关心全体国民的利益为追求。国家为了增加土地和城池不惜发动战争。然而土地和资源的辽阔,反而成为别人眼中的肥肉,可能招致祸害。不以道德为根蒂,国力如何强盛,百姓如何死心塌地的捍卫国家。国家崇尚霸权,春秋五霸谁都想出风头,谁都想通过武力来说话,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反而招致祸害。国家在外交政策上都往上攀龙附凤,对大国卑躬屈膝,而对于小国不屑一顾。


怀道的君主以静为主。以谦下为主。不道的君主以躁为主,不务于道德,而是以攻占别国的城池和土地为目标。作为君临天下的圣者仁君,应当以静胜为主,不可以穷兵黩武。虽然不崇尚武力争霸天下,但是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战国时代,不管大国还是小国,如果不厉兵秣马,无以成为施行德政的重要保障。周文王曾向姜太公请教如何守卫国土。姜太公回答说,对内不要疏远宗亲,不要对臣民怠慢,安抚左右,攘外必须安内;外交也需要安抚和威慑并存。不要把治国大权委托给别人。如果委托给别人,将失去大权。太阳到正午一定会暴晒,手持利刃必然会斩杀,手持刀斧头必然会砍伐。治国安邦守卫疆土,要及时去除掉祸害的端倪,否则等到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荧荧之火最终变成熊熊大火,那就无可挽回了。大树在未长大之前,只有两片嫩叶。如果这时候不去除掉,最后只有用斧头来砍伐了。因此,圣者仁君需要寻求富国强兵之策,国富民安。仓禀实而知礼节,国家不富足就较难施行仁政,不施行仁政就无以使宗亲和睦相处。不要把国家的重权借给别人。如果把国家的重权交给别人,就会被别人所害。圣者仁君不管是在大国还是小国,对内施行仁政,直管农工商,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兵者国之利器不得以而用之,对外结交各诸侯国,友好往来,止息干戈。


圣人老子劝说各诸侯国列国相交应该遵循的邦交策略。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纷争不断。老子圣人忧国忧民,希望劝说世人止息干戈。不管大国小国,都能够相爱相敬,恢复到西周时大治的太平盛世。作为国力强盛的大国,如果能够谦卑自处,一方面为了保卫疆土百姓,厉兵秣马,发展军事力量,但是有治国之利器而不用,另一方面,以德感召天下,小国必然感恩戴德,而不会担心臣服后被武力吞并。如果小国感受到大国的威胁,必然同仇敌忾,联合周边邻国,联合国内上下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双方发生战事,未必大国就一定能够取胜。春秋战国时,乐毅几乎灭了齐国,也是典型的小国灭大国的战例。燕昭王时齐国非常强大。齐憨王东征西讨,扩地千里。对外得罪各国诸侯。齐憨王骄傲自满,对内失信于民,造成政治局势不稳。齐国作为姜太公的分封地,当地人熟悉文韬武略,精通兵法。燕昭王想进攻齐国复仇,但乐毅建议联合其它四国,举天下而攻之方可取胜。乐毅辅助燕昭王振兴燕国,联合五国军队,六个月内攻取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几乎灭掉齐国。创下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治理大国,对内如同烹煮小鱼,无为而治。治理大国,对外适合处于谦下的位置。有道的大国如同大海,涓涓细流都不排斥。不管脏的干净的小河小溪都不排斥。治理大国,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家都能够友好的相处。治理大国,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不管是什么样的宗派都能够接纳。治理大国不管是什么样的种族,不管是什么样的肤色都能够兼容并蓄。治理大国,如同泰山不让土壤,东海不择细流。治理大国,不管是士农工商,各种工匠都吸纳进来。治身若此,不管是正的邪的,不管是哪门哪派,如果明心见性,智慧之火只会越烧越旺。中国历史上唐朝盛世,接待各国使臣,造福于世界各国。


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圣人能够藏污纳垢,无所不容,又虚而能受,如同天下之牝。以牝譬喻圣人的道德。圣人为天下百姓之母。如果能为天下之牝,就可以托于天下。圣人不管愿不愿意接受,都可以托于天下了。世间凡是雌的就叫做牝,凡是雄的就叫做牡。牡动而牝静。牝属于阴,牡属于阳。根蒂属于阴,枝叶属于阳。出世为阳,退藏为阴。动为上而静为下,动的不能生育,静的能生育,牝以静胜牡。乌龟徐徐而动,比较安静,能够长寿。兔子跑的很快,但是寿命不如乌龟。男人和女人互为阴阳。男人为雄,女人为雌。男人争强好胜,女人以柔克刚。兵家有时以静制动。著名的长平之战,一开始廉颇将军固守不动,消耗秦军锐气,秦军长途跋涉,粮草供应困难。如果能够坚持这个战略,可能也不至于惨败。雌柔常胜于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上善若水,水总是谦卑在下,而天下万物,无不受水的滋润。水归于平静可以为明镜,心归于静定可以照天照地。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海纳百川,众水归之。大国以道德居于天下,以德感化四方,如果不恃强凌弱,自然众望所归。


(2)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故大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那么就能够得到小国的感恩归附。大国谦下对待小国如母育子。子必感恩戴德,以尽孝道。身居高位的人,如果能够谦下的对待下面的人,他们必定感恩戴德。耶稣给自己的门徒洗脚,信奉基督教的英国女王也给穷人洗脚,佛陀亲自给生病的弟子擦洗身体。大国实力很强大,但是并不会以强凌弱,小国必定会感恩。国本无分大小,古代的圣贤聚人为家,聚家为乡,聚乡为国,聚国为天下。大国小国只是家的多寡不同而已。不管大国小国都由百姓所构成,民贵而君轻。假使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真心,那么国将不国,天下大同,止息干戈。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谦下对待大国,如子奉母,如同俯首拾起东西那么简单。平时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也教会为人处世的方式。老的对待小的要有慈爱之心。小的对待老的要有孝顺之心。兄弟朋友之间要讲孝悌,知道互相忍让和包容。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人与人连一个梨都没有忍让之心,那么其它的事情还会忍让吗?国与国之间还会友好的相处吗?人假如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疼爱,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孝顺,他怎么可能会对君主有多忠诚呢?易牙把自己的孩子亲自烹煮了献给齐桓公,后来易牙也把齐桓公给害死了。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大国“或下以取”,自处卑下,以取人的归服。小国“或下而取”,自处卑下,以取人的优待和关照。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国的邦交,无外乎使得小国臣服。大国之所以为大,正因为它兼容并蓄,非容无以成其大。圣人对于世人都能够一视同仁,兼容并蓄。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只是因材施教教化的方式不同而已。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他们的本性之中具足一切,只是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而已。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小国的邦交,无外乎想取得大国的信任和支持。希望大国不进攻它不讨伐它,想侍奉大国,非忍无以济其事。很多地位卑微的人,之所以讨好有权有势的人,就是只要不欺负他们就行了。当然也要看的很清楚,很有钱的富豪,不一定舍得施舍给你多少钱,反而是穷人朋友在你困难的时候倾囊相助。小国攀附大国,本想大国能够支持和保护它,但也有可能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反而是邻邦的另外一个小国出手相助。因为他们知道唇亡齿寒,生死相依的道理。


夫两者各得其欲。故大者宜为下。不论大国小国,两者各得其所欲。而对于大国来讲,本身就占有很大的优势,假如说能够先谦下的对待小国,必定得到小国的鼎立支持。因此大国更适合谦下对待小国,为什么呢?正因为大国地位本来就高,容易有傲慢的心态,比较难于谦下,特勉励它。这是老子见当时诸侯,专于征伐,以力不以德,互相攻伐吞并,而不知下这一个字,为邦交至简的方法。国与国之间至简之术为谦下,人与人也是如此。反观日常为人处世,与人相处之道,假使身居高位的人,能够谦下的对待地位低的人,那么必定会收获更多。敬酒的时候杯子比别人低一点,说话谦虚低调一点,这些都是人与人交往的谦虚的礼数。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