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详细内容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时间:2020-02-07     人气:1165     来源:佛山资讯网     作者:陈书增注解
概述:吾言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彼褐怀玉。......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

1.【原文】

吾言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彼褐怀玉。


2.【注解】

圣人撰写此书到此一章,至此已经把道、德演绎得很详尽了。可见圣人的苦口婆心,对世人有慈悲之心,才尽可能的写的很详细的留给后人。后面的章节只是要后世学人在日用著力做工夫,待到缘分一到自然妙悟。袁焕仙是南怀瑾的师傅。他在四十岁之后,放弃掉了官道,专心修行佛法。他选择了参话头,就是以前禅师悟道的一个例子。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苦思冥想,都没有什么进展。虽然形容枯槁,但是却精进不已。有一天忽然打破疑团就顿悟了。袁焕仙参的话头是德山悟道的公案。德山的师傅接引他的时候,给他递过去一盏灯,顺便就把灯吹灭了。师傅跟德山说,这样你还能够看得见吗?就这么一句话就让德山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回去就把自己注解的金刚金一把火烧掉了。如果没有证悟之前,自己所写的东西只能是误人子弟罢了。佛家喜欢用灯来做一些比方,禅宗的经典也有一部传灯录。古圣先贤传续心灯。在圣人眼里,世人的身体就如同火宅一样,有许多的烦恼和妄想,被物欲遮蔽住了没有任何的亮光。圣人的内在是光明的,用心灯把世人的内心的灯点亮。古圣先贤有许多顿悟的例子,例如王阳明的龙场悟道等。王阳明死前留下遗言: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此章向世人阐释留道德经在世上的缘由,圣人老子给世人留下的文章是大白话,浅显易懂的道理。只是世人被无明覆盖,心性复杂,反而面对简单的事情觉得非常的复杂,非常的艰难。也难怪佛家会有正法眼藏的说法。真正的佛法,犹如隔着一层纸一样,有缘的人一望便知,不惊不怖。老子圣人感叹能知大道的人很稀有,很稀少,非常有必要把此部道德经流传于世。也希望后世的人看到这里能够以此道为宗,不再有任何的怀疑。使得后世学人知而行之,想后世学人通过深造而自得。


这里老子说我所说的话非常易知易行,可是天下却不能知也不能行。十几年前,南京大学的四位女生与台湾辅仁的四位男生对于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有过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论。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孙中山说知易行难。孔子说,言知之易,行之难。世人容易断章取义,脱离了当时说这些话的背景,单纯来看他们说话的字面意思。古圣先贤所说的知,也许是知道的知,也许是良知的知,这都是一回事。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知道是知晓大道,是证悟大道而不是字面上知道了就行了。世人的心被无明覆盖了,被物欲所污染了。如果要有很好的良知,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反过来讲又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情,顿悟成佛当下即是。大道至简至易,只是世人迷失了本心而已。行为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有错了,就要改掉它。如果做错了事,就要诚心的忏悔。孔子也许是感叹虽然体悟了大道,可是在那个诸侯纷争的年代,如何去推行大道是多么的不易。如同在闹市中说话,别人都没听到。如同在飞瀑下鱼鸣,如何能够听到呢?不管是圣人讲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或者是易知易行,或者是知行合一,也都没有错的,要看是什么样的场合。世人觉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很难吧,的确很难改的过来。可是佛陀教导世人如果下决心去做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专心一志的念一句佛号就行,这又不需要什么成本,随时随地都可以的,可是世人却不去做,怎么又说难了呢?知行合一,行中有知,知中有行,在修行过程中逐步就会显现真知,有了真知之后就会更加坚定的修行。


圣人老子在此感叹知我者希。世人皆醉只有我独醒。老子留下这部经书,旨在唤醒梦中人。圣人老子不以此书为宝,在最后一句指出每个人都怀有真宝。鲁迅曾经说过,不读此部经典,不知中国文化,不懂人生真谛。尼采说过,老子集成的此部经典,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和佛家也有一些渊源。早年拜的师父为长庆寺的主持龙祖法师。许寿裳回忆鲁迅的文章,曾记述鲁迅向他这样剖白:“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大哲”。


世人知道这个世界也不是容易的事。认识自己更是不容易的事情。世人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宇宙。世人如果不认识自己,也许永远都无法认识宇宙。世人认识了宇宙,也许未必认识自己。世人也许认为认识了宇宙,就认识了上帝。世人也许认为认识了自己,就认识了上帝。宇宙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似空非空。在宏观上,我们看一眼某个物体,是通过光子才看到某个物体,那怎么看待光子呢?人们能够通过光子来感受到周遭的世界。假使有粒子比光子的速度更快,人们是否就无法观察得到了呢?是否这是为什么人类迄今为止观察的最高速度为光速的原因呢?或者所有物质都是由光子,也就是能量构成。最小的单元是光子,因此所有物质的最高速度为光速。光子质量为零,没有质量,仅是代表着能量,代表着虚无。佛教中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佛。难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大道是证得了无限的光明,证得了世界的虚空,证得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联科学家发明了卡尔良相机,能够拍摄出人眼看不到的能量场。用这种相机拍摄人的时候,能够把人的三脉七轮拍摄出来。人们周围有着能量场,修习瑜伽冥想时,周围能量场的颜色是蓝色的。当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时,颜色就会随着变化。世界上产生一些蓝光儿童,难道是一种巧合吗?在古往今来的绘画中,关于圣者耶稣、佛陀等的画像,大多背后都有光环,这难道也是巧合吗?


(1)吾言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吾言甚易知易行。老子自己对自己说我在此部书中所说的,都是易知易行的事情,都是日用中最省力的工夫。我们每个人只要回家就行,知道哪里是家,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这样算不算容易呢?这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了,再忘本的人都会记得故乡在哪里,都会想着落叶归根。可是知道这些对于世人来讲也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首先不知道要回家,不知道哪里才是故乡。世人如同浮萍一样飘来飘去的。我们的祖先也不断地迁徙,经过几代之后,就不知道真正的故乡在哪里了。我们很多人可能知道几千年前的故乡在中原,但是再往上追溯呢,也不知道了。世人要找到真正的故乡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连故乡在哪都不知道,如何能知道回家的路呢?路途遥远,荒草都湮没古道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的确也是如此,在荒草湮没的地方,如果走的人多了,草就会被踩死,就会看到有一条路,可是如果几年,甚至是几千年都没有人走了,那么如何能够知道回家的路呢?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宋代邵康节说,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几千年来,古圣先贤都在追求解脱,教导世人如何远离物欲,远离祸害。天门从万古以来都是打开着的,面对世人没有什么隐瞒,可是能有几个人来,几个人回呢?佛陀、耶稣、默罕默德和老子等,都是大圣人,几千年才出来几个,这样是不是很难呢?难的确是很难的,但是圣人已经把入门的门槛降的很低,而且尽可能的把简单易行的方法告诉世人了。世人只要不怀疑,老老实实按照圣人的教导去做就行了。为什么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可是世人却不能知,不能行呢?世人如同飞蛾扑火,怎么劝说也劝说不回来。菩萨看到世人这样,暗自落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菩萨就像母亲,看着婴儿在啼哭,可是把奶放在嘴里,婴儿都不肯吃,怎么办才好呢?


(2)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言有宗。事有君。老子说我所说的话,所说的事,都是以大道为宗,以大道为君主。这些都是有依据的,非是漫衍荒唐之说。这些往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的黄帝,可以找到宗师。这些言语都是真修实证的。唐僧曾经说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老子怕他说的这些世人不信,把它当做一般的学问来学,在此特意的强调一下的,并不是他自己的首创。这里所说的事,件件都是最省力工夫,全不用多知多解。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老子说我没有落在世人所认为的知见上,没有跟普通人一样,世人才不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世人才有许多对我的不解和误解。世人都以多知多识为骄傲,为孤陋寡闻为耻辱,岂不知大道为绝学。几千年前,雅典城中最有智慧的人是苏格拉底,可是苏格拉底却说他知道自己的无知,可是世人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世人都很难理解苏格拉底的。正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难觅的了。苏格拉底没有能够被理解,被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死刑。罗马帝国很多人不理解耶稣,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了。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彼褐怀玉。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老子感叹能够知道他的人很稀有。只有悟道的人才能够知道他的珍贵,才能够知道他留下此书的良苦用心。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然而无知这一说法,并不是唯独老子法门才有的宗旨,孔子也是如此的。如孔子说吾有知有知乎哉,无知也。这也许是夫子见到老子后,才得到这样的妙悟。然而如果以无知契入无知,如以空合空。但是如果以有知求无知,如同以水投石。如果世人不能清空自己,如何能够装得进大道呢?世人的心脏也就这么大,世人的大脑也没有篮球大,装那么多烦恼和痛苦进去,如何能够装下别的东西呢?只有空的杯子才好装下清澈的水。孔老心法,千古罕明。如果朱熹知道此道,就不会存在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辩了。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只有达道的人才知道圣人老子此书的珍贵,才知道世人每个人身上都怀有无上的珍宝。不仅仅是圣人才有的珍宝,世人每个人都有。世人以为自己很穷,屋顶漏雨,米缸里没有半缸米。可是如果有人告诉他,他并没有那么穷的,而是拥有无价的珍宝。他可能会觉得不相信,也觉得不可思议。世人只是看中了有形的金银珠宝,看不到无形的珍宝。如果有了智慧,福报就会来。如果没有智慧,富贵就会骄傲,反而可能招致祸害,也不会长久。世人追求名利,并不一定就能够得到幸福。世人清心寡欲,过着简朴的生活,不一定就不幸福。圣人已经知道了自己身上有无上的珍宝,世人身上也有,但是圣人不会轻易地给别人看,否则可能招致灾祸。圣人老子在这里说了,他有宝,不止前面说的三宝,但是不会轻易的传给别人,只有遇见合适的传人才能传的。古代人把传道当做非常神圣的事情来看的。如果没有遇见合适的人,宁可带进坟墓,宁可放在山洞里也不会随便传的。如果所传非人,反而害了他,也害了世人。还有一个规矩是,不可往教。没有自己廉价到自己送上门去非得教别人的,只有别人很恭敬的来学的。当年黄帝向广成子求道的时候,斋戒了很长时间的。如果世人能当下顿悟此心,就立地便是圣人,顿悟成佛了。圣人怀此宝以游历世间,终日与世人周旋,对面不识。永嘉云,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