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民族宗教界共议助力高质量发展
全省、全市、海珠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海珠区统战民宗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动员民族宗教界立即调整状态、迅速行动起来,引导各族群众和广大信众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全身心投入到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海珠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王福军出席相关会议,就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
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次日,海珠区统战民宗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大会精神,力求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措施。2月6日全天,分别召开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共议高质量发展 同心创未来”同心茶叙座谈会,传达学习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和抗疫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谋划今年工作。
高质量发展没有旁观者
会议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统一战线价值所在、使命所系,要以民族宗教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省全市全区的高质量发展。会议认为,民族宗教领域虽然不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动力、主赛道,但加快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共同心愿,也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健康传承的基础,投身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不能袖手旁观。
安定团结的民族宗教关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代表人士作用,将各族群众、广大信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会议强调,要做好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以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要发挥宗教在疏导情绪、调节社会关系中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助力高质量发展。
道教纯阳观地处海珠区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的重点康鹭片区,不少信众是周边中大布市的从业人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省道教协会会长、市道教协会会长、纯阳观住持潘志贤表示:“纯阳观将紧密联系信众,听取反映群众意见心声,协助做好政策宣传和矛盾纠纷的疏解,引导群众支持配合人居环境治理提升、城中村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行动,助力海珠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佛教海幢寺住持光秀说:“多年来我们一直本着“慈悲济世,无我利他”,建设道场服务众生。我们将乘着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树立良好教风、崇俭戒奢、规范治理、发扬文化自信、广泛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发挥海幢寺、政协委员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反映民心、积极建言,用好宗教在疏导情绪、调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优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海珠区人大代表、金碧物业公司总经理、满族族胞张瑞鑫表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发展无从谈起更无法保障。我将立足社区工作实际,配合支持街道打造金碧东民族团结进步样板小区,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海珠区政协委员、青海循化县驻广州劳务办事处主任、撒拉族族胞韩进财说:“党和政府关心关怀我们这些来穗打工创业的少数民族群体,还推荐我担任政协委员,我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来穗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服务和教育引导,切实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为海珠区高质量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市民宗局民族二处一级调研员艾克拜尔、宗教一处二级调研员扈祚文,海珠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聂东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曾智勇,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班子成员、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区民族宗教界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座谈。
近日,在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国家林草局公布了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加深市民群众对湿地的认识与保护热情,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和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修复湿地,刻不容缓”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办,正式开启为期一个月的湿地保护宣传月系列活动,来自省、市、区各级领导、湿地专家、湿地生态保护联盟代表、湿地志愿者及亲子家庭等参加。
一是打造沉浸式科普互动空间,以“湿地修复探秘之旅”研学课程和线上知识问答、趣味打卡等活动有机结合,设置了多个湿地修复互动打卡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提高群众对湿地的认识,呼吁大家用行动促进湿地修复;二是绿色惠民释放湿地红利,开设8场“春暖花开,畅游湿地”系列免费公益课程,包含观鸟、植物导赏、自然笔记等主题课程,邀请更多的市民走进湿地、了解湿地、热爱湿地;三是充分展示海珠湿地保护建设成果,以“海珠湿地十年修复成果展”回顾十年建设历程,以“粤港澳自然笔记作品展”带领市民游客从不同角度感受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大自然的美妙,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湿地的良好氛围。
2022年12月30日,民政部召开全国婚俗改革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总结交流婚俗改革经验做法。会上,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间市、上海市奉贤区、浙江省三门县、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河南省宁陵县、广东省广州市介绍了开展婚俗改革的经验做法。
广州市立足特色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婚姻服务措施,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创新服务品牌,婚俗改革工作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处“一流阵地”,婚姻服务设施全面提档升级。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先后投入经费450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12个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全市婚姻登记处颁证厅、婚俗文化展示厅(馆/长廊)服务面积均超2000平方米,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集体颁证(婚礼)、婚俗文化宣传等活动,婚姻登记服务场地、硬件设施和服务供给全面提档升级,有力满足群众服务需求。
创新结婚颁证集体婚礼“两项仪式”,婚俗新礼仪引领新风尚。在传统文化街区、公园景区、城市广场和网红打卡点打造“花城有囍”户外颁证点,建立特邀颁证嘉宾库,提供结婚颁证远程观礼和特邀颁证服务,弘扬文明健康、低碳简约的现代婚俗新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城有囍”集体婚礼,近年举办近20场,累计有1500多位新人及亲友参加。
创立婚姻家庭辅导“三维平台”,婚姻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搭建婚姻家庭辅导队伍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平台和婚恋交友平台,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服务格局 。全市投入经费450多万元,组建专业服务队伍11个,培育辅导员50多人、志愿者300多人,近年来举行线上线下活动140多场次,服务1.5万多人次,2021年离婚人数同比下降16%。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机构和婚姻家庭专家委员会,设置专兼职调解员1100多名,建设省级“舒心驿站”10个、心理咨询室30个,调解案件超2600件,有效排查化解群众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通过多种活动帮助青年群体树立正确婚恋观、家庭观,去年以来服务群众3万多人次,牵手成功1500多对。
顺利落成婚俗改革“四大阵地”,婚姻文化资源集聚发力。强化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成广州从化婚俗文化馆、广州婚姻文化研究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花城有爱”社区驿站婚俗文化宣传阵地,打造集实物陈列、多媒体宣传、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婚俗文化教育基地,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将家风家教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在社区开展公益讲堂、纠纷调解、家庭教育等服务,推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
全力推进婚俗文化产业“五大项目”,婚俗改革迸发新活力。市政府将发展婚俗文化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实施婚俗文化产业“五大项目”,即建设婚庆产业园、打造婚庆文旅品牌、举办婚庆博览会、建成“婚纱一条街”和创新婚庆特色服务,引进社会力量打造集研学、婚礼、餐饮、酒店为一体的生活旅游婚庆体验基地,搭建婚庆文化旅游产业共享平台,推动婚俗改革与新时代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激发婚俗改革新活力,积极探索婚姻服务、婚庆产业和市场资源整合发展新路径。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