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与明城如何绘画好区域高质量发展协作蓝图?
2月8日,高明区中东部(杨和)与中西部(明城)产业有机协作座谈会召开。双方党政领导班子通过现场走访与座谈交流,签订《杨和、明城产业有机协作项目书》,这标志着两镇的区域合作将从常规协作转变为深度协作,两镇正式迈上“两大”建设快车道,进入新一轮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面推进发展的关键期、加速期。
坚持制造业当家
汇聚招商引资合力
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实体经济抓在手里、捧在手心,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主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杨和是广东制造业重镇,拥有金属材料、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集聚起超1300亩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近年来,杨和镇以平谦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宜家供应链、万和电气等龙头企业项目为依托,针对性地开展重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工作,推动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明城镇则拥有德方纳米、华兴玻璃等一批骨干企业,盈富片区初步形成机械装备制造业集聚布局,高端智能包装产业链已见雏形,新能源产业涌现链主企业,制造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今,两镇在工业产业上实现联合,无疑将进一步激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汇聚招商引资更强大的合力。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杨和与明城将抓紧制定共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产业空间规划,积极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如装备制造业、家居建材业等加快调整优化,实现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等产业,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同时,杨和与明城将全面梳理两镇装备制造、现代包装、智能家居、新型建材等产业链现状,找准链主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以及意向招商企业,共同实施建链强链补链工程,锻造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间,两镇将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企业组团壮大,抱团发展,建立两镇招商信息和产业载体资源共享共通机制,开展联合招商活动,推进万马产业园、松澜产业园和平谦国际产业园信息互动,搭建招商信息共享平台,拓宽招商渠道。
面对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重大机遇,从区位上看,明城镇具有承东启西、双向驱动的腹地区位优势,杨和镇作为高明“两城一带”融合节点,正在加快向东融入荷杨新一体化,向西与明城优势互补,强化产业协作。为进一步深化两镇合作,破除交通堵点,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营商环境,两镇将联合开展路网建设合作,争取区里支持,谋划启动三和路西延接通明二路和西江大道(平山大道)工程,打通连接两镇的交通大动脉,更好推动两镇融入高铁枢纽发展区建设。
串联两镇景区景点
做强文旅资源融合
2月8日,与会人员来到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万亩稻田),沿梯级走上田头智慧小站,俯瞰田间新苗嫩绿、生机勃勃的景象。随后,一行人还前往千亩美丽渔场,现场摊开地图商讨杨和镇岗水村和明城镇崇步村在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上的合作细节。
在岗水村和崇步村片区,集聚有超万亩优质的鱼塘资源,明城镇依托千亩美丽渔场项目吸引了一批种苗孵化水产养殖企业进驻,杨和镇本身有广东五洲八达水产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水产加工、物流企业,具备了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水产养殖优势产业集群资源,杨和和明城联合建设高明稻渔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可以实现产业互补、产业链相互融合,共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础。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大湾区(高明)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区部署要求,产业园区建设要统筹加工、生产、研发、示范服务、旅游等功能板块,配套物流、电商,崇步村和岗水村区域农业条件相对成熟,一直都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杨和、明城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统筹两镇农业产业发展资源,连片开发沧江沿线农用地、鱼塘,开展万亩稻田扩容提质工程,探索共建沧江渔业创新中心。
同时,杨和、明城将以现代农业撬动复合经济。大力发展稻米水产深加工、创新预制菜产业,打造稻渔观光体验、渔乡餐饮美食、农家特色民宿,建成集稻渔生产、加工物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农业园区,探索高明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杨和镇拥有环皂幕山片区核心位置的丰富绿色资源,明城镇生态资源禀赋同样得天独厚,两地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环皂幕山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精华带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展杨和、明城沿线旅游资源摸底清查,开展高水平规划研究,引入战略性投资者,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串联两镇景区景点,打通生态廊道,共同做好“生态+”文章,推动生态产业化,两镇还计划联合打造以珍稀水果种植为主导产业的林下经济开发农业产业园区,带动低效山地开发利用,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推动跨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近年来,明城镇依托东门圩1475项目的优势资源,串联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三谭故居、明阳历史文化街区等红色资源,力争打造三谭故里·红色文化旅游区4A级景区。接下来,明城与杨和将分别创建明城东门圩、杨和井头圩特色文旅商业街区,做强两镇文旅资源融合,推动两镇流量互导,相互赋能,加快文创产品设计互融,给游客提供更丰富优质的文旅产品和服务体验。
全力以“复”!
三龙湾大道及相连道路
综合提升工程近日复工
助力三龙湾南海片区
城市配套建设快速提升
2月6日,三龙湾大道及相连道路综合提升工程(路面品质提升工程)复工仪式在三龙湾南海片区举行,进一步吹响“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号角。
“希望参建各方严格把握项目安全关、质量关,紧盯时间节点,抢抓有效施工期,全力以赴赶进度,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佛山三龙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屠希指出,三龙湾大道不仅是三龙湾的门户大道,也是佛山的形象工程,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复工仪式上,项目负责人林经理就项目情况、复工复产安排进行介绍,并就后续的项目施工立下新目标,助推三龙湾南海片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三龙湾大道及相连道路综合提升工程(路面品质提升工程)拟对三龙湾大道双向主辅路进行改造提升,预计2023年4月完成项目建设。此前,港口路、三龙湾大道部分路段已实行围蔽施工。
项目施工主要内容包括:三龙湾大道主辅道病害处理、沥青罩面、井盖提升加固、标线划设等。改造全长约5.8KM,项目总投资约5600万元。
“公司高度重视该项目,并把项目列为了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现场,施工单位佛山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代表表示,在各方的支持下,公司将更加尽心尽力完成项目建设,确保按质按时交付。
现场,三龙湾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等领导实地考察了项目进度,并为节后返岗的项目一线员工送上春节慰问。
作为三龙湾南海片区“畅达三山”品牌工程项目之一,三龙湾大道及相连道路综合提升工程(路面品质提升工程)的推进,不仅能够持续完善片区设施配套,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一种表现。
未来,三龙湾南海片区将持续打通“畅达三山”品牌建设工程的更多节点,进一步实现片区“四通八达”的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通行保障。
三水作为全省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县区级试点,积极盘活祠堂资源,把基层文化融入祠堂,实现“一堂多用、一堂多能”。白坭司法所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三水祠堂之冠——陈氏大宗祠为试点,创建“乡贤调解工作室”,并由此积极探索“祠堂+乡贤+调解”模式,将祠堂文化、乡贤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合,构建乡村法治建设新格局。
培育“贤调”队伍激活乡村调解力
白坭镇作为三水区探索“祠堂+文化”项目的先行点,也就成为该局探索“祠堂+乡贤+调解”模式试验区域。
“乡贤调解工作的核心是推选在当地有威望、热心调解、处事公道的退休回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致富领头人等乡贤担任调解员。”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白坭司法所积极引导老党员、老模范等能人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打造一支“接地气”的人民调解队伍,激发乡贤的活力,发挥他们在乡村建设、治理中的带头作用。
通过该做法,既充实和补充了基层调解员的不足,又充分发挥了乡贤“地熟、人熟、事熟”以及威望高的优势,在法治的前提下,突出以“德、理、情”来化解矛盾,用老百姓的“法”处理老百姓的“事”,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尤其是邻里纠纷。
随着白坭镇乡贤调解工作的稳步推进,乡贤调解员发现不稳定因素或纠纷苗头时,在“能控就控、能调则调、难调上报”的原则,在“早”字上下功夫、对于预防纠纷发生、防止矛盾激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21年2月乡贤调解工作室设立以来,白坭镇富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乡贤的助力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98次,排查发现矛盾纠纷7宗,预防矛盾纠纷27宗,调解矛盾纠纷36宗,调解成功率连续两年达100%。
聚乡贤力量加快乡村法治宣传
从目前看,乡贤调解工作室在当地成为协助村(居)化解纠纷的“好帮手”,为民解忧的“好平台”。同时,以陈氏大宗祠为中心,辐射周边村企的矛盾纠纷也呈现下降趋势,助力富景社区打造成为幸福和谐社区,建设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更有底气。
白坭司法所通过聚乡贤力量,促进乡村法治宣传增实效。发挥了乡贤调解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乡贤带头参加“八五”普法各项活动,以民俗聚集民心,通过乡贤调解员在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对广大群众进行渲染培养,通过示范、灌输、评价劝阻等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难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
同时,该司法所适时组织乡贤参加培训,提高乡贤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并以“乡贤调解工作室”为阵地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接下来,将落实“一规划两纲要”,积极壮大乡贤调解员队伍,借助“庭所共建”法治新模式畅通司法机关与乡贤调解工作的合作对接,进一步擦亮白坭镇“祠堂+调解+乡贤”品牌,以点带面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法治三水建设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