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通同志到从化区调研指导春耕备耕和畜禽种业发展工作
2023年2月7日下午,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通同志带队到从化区鳌头镇调研指导春耕备耕和畜禽种业发展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全省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推动加快我市现代特色种业振兴。市农业农村局林丰平副局长、从化区黄小海副区长,以及种业管理处、种植业管理处和从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
李世通同志首先来到鳌头镇中塘村禾稻丰水稻生产基地,详细了解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服务、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情况和种粮相关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现场细致谋划今年全市春耕现场会筹备工作。李世通同志强调:一要落实党政同责,扛起政治责任。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精神,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抓紧抓实,全力打好粮食扩面增产主动仗。二要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全市以“只增不减”为原则确定2023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对春播面积逐级再细化、再分解,形成区、镇(街)、村、田块层级式清单化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三要抓契机治撂荒,推进复耕复种。要以春耕生产为契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扎实推进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继续做好已复耕复种耕地田间管理工作。四要强化技术服务,加大宣传预警。要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春季农业生产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要整合农机资源,强化农机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保障春耕生产有序高效开展。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发布预警信息,做好育苗育秧和“倒春寒”防御工作。要加强病虫害预警监测,大力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工作。利用多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误农时搞好春耕生产。五要强执法重监管,确保农资安全。要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强化与供销部门、农资协会、农药生产企业对接,做好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生产和供应,畅通农资供应网络渠道,科学指导农企、农户及时做好春播农资储备。要开展春耕农资执法大检查,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经营过期、假劣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的违法违规行为,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春耕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李世通同志随后来到从化区壹号蛋鸡产业园三天鲜养殖基地,认真听取蛋鸡产业基地建设、生产销售、科技支撑和种业项目规划建设等情况介绍,充分肯定蛋鸡产业基地的建设成效和对我市“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出的贡献。李世通同志勉励企业:一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技引领作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研发与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培养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推动鸡蛋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加快壹号种芯建设,提升种业创新能力。以壹号种芯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与国内顶尖专家团队合作,推动联合育种攻关,不断提升我市蛋鸡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种源自给率和市场竞争力。三要重视品牌文化建设,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土鸡蛋品牌文化特征,演绎好土鸡蛋“土”文化,讲好土鸡蛋“土”的故事,文化赋能,培育品牌,延伸拓展鸡蛋产业链,扎实做好“以蛋兴业”文章。四要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助力“菜篮子”稳产保供。要借助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技术力量,注重细节、排除死角盲区,强化生产管理,精准防控动物疫病,保证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为稳定我市“菜篮子”供应作出更大贡献。五要充分提振发展信心,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当前全国上下正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希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繁育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加快提升我市鸡蛋全产业链的建设水平。
“急危重症患者紧急救治遵循‘一分钟’原则,送医遵循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原则,‘120’呼救录音和受理等资料保存不少于三年,相关场所未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将被罚……”上述社会急救制度的新规得到了广州市民群众的普遍关注。
日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2年8月19日通过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业经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会议于2022年11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开展立法,积极推动南沙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修订市绿化条例、依法行政条例、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制定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志愿服务规定、供用电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全年共制定法规5件、修改3件、废止1件,完成二审准备工作2件,一审准备工作1件,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时效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强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效管用,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有效管用这个硬标准,立足解决问题,彰显广州特色,注重“小切口”立法,让出台的法规有刚性、接地气、能落实、起作用。
围绕推进大规模迁移砍伐城市树木问题整改,实事求是修订市绿化条例,取消原绿化条例要求修剪所有直径五厘米以上枝条均需审批这一过于严格但难以落地的规定,改为只对古树名木、历史名园和风貌林荫路树木作出限制规定,受到国家住建部和业界的充分肯定。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针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无法可依的现状,将制定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新增列入常委会立法项目并高质量完成,填补了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之外的其他传统风貌建筑的法律保护空白。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情况,及时修订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明确不得拒绝接收或者延误救治疑似传染病需要特殊防护的患者,及时回应了人民关切,在全国地方立法中走在前列。
“我们对照常委会主要领导关于法规条文要实的要求,对法规的条文进行严格把关,力求每一个条文都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制度措施,是‘干货’,尽量不出现‘鼓励’‘支持’等没有具体措施的‘水分’条文。”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说。
不断丰富拓展立法征求意见的形式和渠道
“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民主立法,不断完善征求意见机制,更加注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力求最充分地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立法中有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的建设,2022年新增25个基层立法联络站,数量从6个增加到31个。创新征求意见方式,实现法规整体和具体条文征求意见相结合,线上线下征求意见相结合,公众参与立法的便利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完善代表参与机制,制定、修改每一件法规都邀请代表参与座谈调研,虚心听取代表意见。打造优秀立法智囊团队,进一步强化“外脑”支撑作用,优化新一届立法顾问人员数量和专业结构,由上一届的15名增加至24名。
“除了书面征求市委有关部门、市政府相关部门、群团组织意见外,还通过智慧立法管理系统、广州人大i履职小程序、人大立法官方微信微博等线上形式,广泛征求五级人大代表及社会公众意见,并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赴基层立法点实地调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说。
一组组数据见证广州人大立法工作者的积极探索与砥砺前行。在修订市绿化条例和市依法行政条例过程中,立法工作专班召开座谈会50场,实地调研13次,先后有法律、行政管理、园林绿化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专家80余人次参与论证,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共7000余人次参与了讨论和研究。修订过程中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3500余条,立法工作专班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逐条研究,先后形成60余份草案讨论稿,根据各方面意见对两部条例80多个条款作了修改。
推动广州地方立法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为有力抓手,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推动广州地方立法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拟安排审议法规项目18项,协助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1项。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方面,将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做好南沙条例制定工作,落实电动自行车管理、物业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立法计划。在民生领域立法方面,将出台公共休闲场地摩托车、非机动车、滑行工具、休闲用具管理规定等。市人大常委会坚定坚持有效管用的硬标准,注重“小切口”立法,不追求鸿篇巨制,不简单抄写上位法,不把法规写成倡议书,有几条就写几条,把“有效管用”落实到每件法规、每个条款之中,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人大力量。
一是长远谋划。制定五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确定每年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按照全覆盖摸查评估,制定“一村一策”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市级统筹指导,区、镇、村三级责任主体,维管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河湖长制、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形成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二是分类治理。优选接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方式,累计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4813公里,年度介入8个行政村,完成新乡村示范带中沙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对于暂时不具备集中治理条件的村,科学选择运维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工艺的农污设施,全区农污设施21个,处理能力达4170吨/日;结合市农污管理系统和区智慧排水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基础信息数字化、巡查养护移动化问题处置便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
三是强化宣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宣传教育,支持和引导村级组织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宣传信息引入村内公告栏,普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知识,提高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引导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对破坏人居环境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建立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感和满意率。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