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实效 扎实推进——我市又有两所高校完成节水型高校创建
近日《广东省水利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能源局公布广东省第三批节水型高校名单的通知》公布24所节水型高校名单,其中佛山市有两所高校上榜,分别是广东东软学院和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目前,佛山共有4所高校完成节水型高校创建。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校节水专项行动建设,强化合同节水管理,发挥高校节水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市水利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高校创建的宣传和动员工作,不断扩大节水型高校创建培育名单,夯实基础工作,鼓励高校对照考评标准做到逐项达标,完善内部节水管理体系,提高用水效率。同时,为确保创建工作质量,明确创建标准,2022年5月31日组织全市辖区内需创建节水型高校的11所高等院校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培训班召开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推进会,不断总结创建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短板弱项,探讨创建思路、创建成效,互相吸取经验,反思教训,明确创建方向,提高创建效能。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东软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至今已有20年职业教育历史,广东东软学院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大学城,校园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校师生人数合计约14000人。
广东东软学院前期已建设数字化、精细化高效科学管理用水监控平台,校园后勤部及工程组重视日常对校园内的漏损探测检测工作,2022年通过投资13万元购入新式节水型洗碗机等,对重点用水区域进行用水监督和管理;投入75万元在东软小镇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及投入15万元建造空调水收集系统,对雨水及宿舍空调水进行收集储存,经过滤后重复用于绿化灌溉和路面冲洗等。
东软学院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建设海绵城市及空调水收集系统等一系列节水措施,以2022年5月的节水4200吨效果推算,预计每年可节水5.04万吨,即每年节省水费14.11万元;同时相应节省日常管理维护费、水泵等设施耗用电量和管理费等。
节水亮点:
亮点1:广东东软学院实行数字化、精细化高效科学管理用水监控平台,加强对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等重点用水区域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漏损探测、检测,提高后勤用水安全保障及日常爆管异常响应速度。
亮点2:广东东软学院通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每年节省新鲜水取水水费,同时相应节省了日常管理维护费、水泵等设施耗用电量和管理费,延长了供水设备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亮点3:通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及空调水收集,对水资源进行重复利用,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降低办学成本,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多方面共赢。
亮点4:通过建立起节水宣传教育体系,进行长期常态化的节水管理宣传,全校师生参与的节水教育、劳动教育、节水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引导教育学生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等相关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学校现有佛山南海和广州天河2个校区,在校学生1.3万余名,教职工700余名。是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节水管理制度体系,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用水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积极贯彻党中央节水部署,用水设施安排专人管理检修,在学校实训楼建设中,规划建设了雨水收集利用装置,将雨水收集用于周围绿化灌溉、道路浇洒,促进校园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依托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三下乡”社会实践等途径,多举措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引导教育学生增强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用水行为习惯,扎实提高学校水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为53.99m³/(人·a),低于广东省高校用水定额通用值。学校实施用水精细化管理,实现全校用水分级分户分建筑精准计量,水表配备率和计量率均达到100%。学校在规划建设时一律按照国家节水标准进行配套安装用水器具,节水器具普及率100%。节水型高校创建前学校年用水量约43.43万m3/年,实施后节水量达到17.37万m3/年,节水率达到40%,直接经济效益达到49.85万元。
节水亮点:
亮点1:高效节水灌溉:全校范围内采用喷灌方式进行绿化灌溉,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等,与传统漫灌相比可节约30%以上的水量,极大提高了校园绿化用水效率。
亮点2:合同节水管理:学校积极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全校学生宿舍热水系统改造,总投资达到608.96万元,建设了中央节能型集中供水热水系统,学生可通过智能互联网蓝牙预付水费并扫码使用热水,远程智能网络监控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冷热水进行云端处理。
亮点3:节水技术研发:学校积极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鼓励教职工开展节水技术创新和研发,自主研发了四项实用型节水技术并在社会推广应用,有效推进了高校节水技术创新发展。
广东东软学院和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节水型高校创建是佛山市创建节水型社会的再一次探索和实践,通过创新校园综合节水模式,形成经验并广泛推广,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下一步,市水利局将进一步加强校园节水宣传,推进高校节水创建工作,使教育节水工作发挥立德树人作用,形成社会惜水、节水风尚,以点带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环保学院制度上墙
环保学院雨水收集系统
2月9日,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市机关大礼堂胜利闭幕。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89人,实到代表359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胡钛主持会议。
大会执行主席郑轲、胡钛、刘智勇、刘珊、李坚、徐东涛、张朝志、杨永泰、贾伟、洪普清、严冰、顾耀辉、李军在主席台上就座。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白涛、李政华、陈小坚、倪谦、葛承书、丁锡丰、鲍魁、黄海龙、乔羽、宁惠军、周紫霄、陈伟明、黄少文等市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胡志超,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郭玉以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佛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佛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的决议、关于佛山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的决议、关于佛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宣布了佛山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结果,经与会代表差额票决,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为:扩大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停车难”纾解工程;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参保人高额医疗费用保障水平;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闭幕。
相关稿件:
近日,2022年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评选结果出炉,禅城师生表现亮眼,揽下多个奖项,快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师同学!
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学”
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优秀传承学校(禅城区名单)
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
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获奖名单
(禅城区名单)
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青
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优秀指导奖
(禅城区名单)
佛山市鸿业小学
田迎雪、韩瑛敏、汤宁宁
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
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禅城区名单)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小学
陶艺、舞狮、彩灯、剪纸、十番、狮头扎作……近年来,非遗传统技艺以不同形式浸润禅城学子心灵,为禅城师生创造更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
由此,区教育局紧抓广东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契机,积极推动学校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鼓励青少年学生学好、讲好禅城非遗故事,提升青少年对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岭南广府文化的感知力,推动青少年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生力军。同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将“五一”特质学生培养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
这些获奖的学校
如何做好非遗文化传承?
禅城师生获奖的背后
又有怎样的故事?
继续往下看
↓ ↓ ↓
石湾一小坐落于千年陶都石湾,借助地缘、文化优势,二十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陶文化教育,逐步构建“陶品活动”“陶智课堂”“陶趣乐园”三位一体的“陶美教育”课程体系,获得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陶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荣誉称号。
在陶艺教育方面,学校通过年级做陶、大师讲座、陶史课堂、亲子玩陶、陶艺考察等活动,落实“非遗进校园”工作,让全体学生学会石湾陶塑技艺,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近几年,学校还积极整合校内外陶艺资源,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多层次开展陶艺实践活动。学校与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合作共建,开展陶艺培训,成果显著;“王永才美育工作室”落户学校,陶艺大师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课,让陶艺文化熏陶学子心灵。目前,包括钟汝荣、霍家荣、庞文忠、冼艳芬在内的数十名石湾一小校友,已成为国家级、省市级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或高级工艺美术师。
一直以来,建设小学注重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早在2018年3月,学校便与佛山市博物馆和佛山彩灯非遗大师共同合作,启动“非遗进校园”计划;2019年12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玉榕和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宏宇的佛山彩灯工作室在学校揭牌,为师生彩灯学习、研究和交流提供场所。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承佛山本地传统文化,建设小学开展了以“佛山彩灯”为特色的劳动特色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非遗大师彩灯工作室、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师生走近灯色艺术,落实佛山彩灯文化在学校的教育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开设佛山彩灯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确保学生每周上一节彩灯课。学校更以“佛山彩灯”作为立德树人的新载体,与“五育”深入融合,通过校本课程,引领各学科教师自主研发课程内容,设计与佛山彩灯相结合的融合课堂。
鸿业小学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遗文化传播普及力度,鸿业小学将陶塑技艺、粤剧、蔡李佛拳、剪纸等非遗文化引入校园,通过开设艺术社团、兴趣班等,开展主题培训、现场体验、亲子互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在非遗文化的润泽下,同学们的兴趣日益浓厚,学校的非遗传承项目遍地开花,成果累累。
在本次2022年广东省“非遗少年说”青少年展示展演活动中,学校六(4)班学生尹宣雅凭借介绍石湾陶塑技艺荣获一等奖,指导老师田迎雪、韩瑛敏、汤宁宁荣获优秀指导奖。
鸿业小学校长田迎雪表示,宣雅同学在校期间经常向老师请教陶艺文化问题,作为指导老师,她也会向学生推荐非遗文化书籍,让学生了解更多非遗文化的内涵。据了解,尹宣雅还是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一有时间她就会到博物馆做志愿者,为游客介绍本土陶文化,以此充实自己对石湾陶塑文化的理解。
佛山二十五小
开设醒狮社团、开展全校性醒狮文化节、各类醒狮体验活动……佛山二十五小多年来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在传承醒狮文化中多措并举,将醒狮文化融入到学生在校学习的方方面面,让醒狮文化在师生间生动传承。
经过历年佛山二十五小龙狮队的发展,学校在醒狮文化传承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学校以社团形式推广龙狮运动,特邀龙狮非遗传承人指导学生,开展舞龙、舞狮两大项目。龙狮队员每周开展三次以上训练;每年学校还积极参加各级青少年龙狮锦标赛等赛事、参与各类龙狮文化交流活动,获得社会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中央电视台外语频道CGTN 《传承中国》栏目播出“广东醒狮”专题节目,佛山市第二十五小学师生精彩亮相,展现了佛山学子多元传承醒狮文化的成果。学校舞蹈节目《狮乡童谣》还荣获“广东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节目三等奖;在《中国龙狮运动之乡——佛山禅城》一书中,佛山二十五小传承龙狮文化成果也记录在册。
张槎中心小学
自建校以来,张槎中心小学坚持以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作为校本特色课程,开设了包括龙狮、书法、版画、民乐、武术、粤剧等具有佛山本土特色的课程,获得了丰硕成果。校园里,孩子们人人爱传统文化,个个都是“龙的传人”,学校龙狮队、民乐队、武术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屡获大奖,更多次获邀在全国、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演出,受到广泛关注。
近来,学校建立“龙狮娃种植基地”、开展“龙狮娃成长评价”,把醒狮文化融入到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学习“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南狮精神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展示禅城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张槎小学前身是始建于元代的仙槎书院,是一所历史悠远、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坚持走以质立校、内涵发展之路,早在1999年,学校就确立了剪纸艺术教育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剪纸大课堂”和“剪刀小课堂”。学校还编写《剪纸》校本教材,聘请剪纸非遗传承人饶宝莲为客座教师,成立张槎小学饶宝莲剪纸教育基地。此外,学校会定期举办师生剪纸作品展,不断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欣赏能力,引导学生爱上中华优秀非遗文化。
开设剪纸、陶艺、书法、武术、围棋等非遗项目社团,开展“云端展厅”观赏专场,师生可线上赏美图、线下展美剪,以假期特色实践作业的形式,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学习非遗实践活动,参与佛山民俗文化“非遗”项目……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张槎小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师生参与热情高涨。
在本次活动中,张槎小学学生积极参加了“非遗少年说”活动,共57人参加了16项非遗项目的展演,用童稚之声传播“非遗美”能量,学校将优秀组织奖收入囊中可谓实至名归。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