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打出“组合拳”,广州科技计划项目迎来三项新办法,透露了这些信号
详细内容

打出“组合拳”,广州科技计划项目迎来三项新办法,透露了这些信号

时间:2023-02-17     人气:28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概述:......

  2月16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了新修订的《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广州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三项管理办法(以下分别简称《项目管理办法》《经费管理办法》《报告管理办法》)。

  勃发开局之气象、展示开局之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广州市科技计划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设立了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创新计划、人才支撑计划和创新环境计划等计划类别。

  为深入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广州市科学技术局通过制定三项管理办法,分别从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和科技报告管理等角度,打出政策“组合拳”。此举将有力推动科技项目管理简化优化,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进一步激发广州科技创新活力。

  

  经费加持:

  两种策略提升资源配置效益

  每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按科技计划编制下一年度的财政经费预算,经人大审议通过后,按科技计划组织实施。过去5年,广州科技计划经费预算连年增长,从2018年的30.4亿元,攀升到2022年的51.9亿元。

  根据三项管理办法,广州围绕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形成了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创新计划、人才支撑计划和创新环境计划五大计划,明确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布局,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其中,《经费管理办法》就财政科技经费如何使用进行了规范。接下来,广州财政科技经费将采取“3+3”支持方式,即3种“前资助”方式(竞争性前资助、协议类前资助、定向组织前资助);3种“后补助”方式(政策性后补助、创新大赛后补助、绩效评价后补助)。

  “更加科学规范的财政科技经费支出方式,有利于提升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该局对基础研究等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领域,采取财政科技经费“全额兜底”策略,以“前资助”方式,全力支持广州实验室、省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建设;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市场响应不灵敏、企业自身动力不强或能力不足的领域采取“引导激励”策略,坚持需求企业提出、投入企业主导,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支持方式;对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等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规范程度有待提升的领域,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授信背书的作用,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为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和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奖励补助和融资贷款信用背书,促进社会资本高效配置。

  项目支持:

  遵循科研规律宽容创新失败

  新修订的《项目管理办法》放宽了对项目负责人的限制,由“在研项目和当年新申报项目累计不得超过1项”修改为“同一科技计划类别内累计不得超过1项”。这意味着理论上项目负责人最多可以同时承担5项隶属不同科技计划类别的项目。

  “广州市的科技计划体系覆盖了整个创新链条,同一名科研人员参与创新链多个环节是客观存在的。参与创新链不同环节的科学家也值得鼓励。”华南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蒋兴华认为,“广州放开不同科技计划类别项目申报的限制,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

  在项目过程管理阶段,《项目管理办法》更加突出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的主体责任。其中规定项目负责人可以按照相关规定行使人财物管理自主权;市科技计划项目以承担单位自我管理为主。

  项目的检查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对科学家无事不扰。《项目管理办法》提出,实行年度情况报告与项目过程评估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从项目实施期满一年起,每年对照任务书提交上一实施年度情况报告”;《报告管理办法》明确,只有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额度大于(或等于)100万元的技术研发类项目,才需要提交科技报告作为结题验收的材料之一。

  由于科技创新具有一定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管理办法》将优化验收指标体系。项目验收考核阶段,根据项目“预期代表性成果”和“预期一般性成果”的完成情况,以及履行勤勉尽责情况,将验收结果划分为“通过”“结题”和“不通过”三种。

  “科研项目有既定的核心研究目标和附属产出成果,将附属产出成果的完成情况作为项目验收的刚性指标是舍本求末。”暨南大学科技处朱星谕老师表示,新办法中,“完成项目任务书约定的部分预期代表性成果,且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的项目划归“结题”,不追究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体现了宽容失败的原则。

  管理扶持:

  赋予项目承担者更多自主权

  新修订的《经费管理办法》大幅简化了经费类别。直接经费类别由九大类简化为设备费、业务费、直接人力资源成本费三大类。同时,大幅提升了间接经费比例,由原来的扣除间接经费后的20%提高到30%,纯数学等纯理论研究项目的间接经费比例还可以提高到60%。

  科研经费预算科目此前类别较多,对缺乏财务知识背景的科研人员而言,编制经费预算的困惑多压力大;科研单位往往要组织财务专家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2022年起,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就已经简化了项目经费科目,没有财务知识背景的科研人员也可以轻松快速完成经费预算编制,科研单位不再需要组织财务专家审核。

  此外,《经费管理办法》放宽了经费使用范围、人力资源成本费的支出范围等。例如,对为完成科研项目任务目标,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不纳入“三公”经费、行政一般性支出统计及考核范围,不受零增长要求限制。

  “放宽”与“简化”并行。《经费管理办法》简化了经费预算调剂的审批流程。例如其中提到,对市财政经费支持总额在100万元(不含)以下的一般项目,不再要求第三方出具专项资金审计报告,可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经费决算表。

  多次参与《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专家咨询会的广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子放解释说:“以往项目结题验收基本都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本次修订办法取消了100万元以下科技项目出具专项审计报告要求,把有限的经费资源用于科研活动,提高了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了保障财政科技经费安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将对验收‘结题’和‘不通过’的项目组织结余资金专项审计,防止财政科技经费流失,真正做到放管结合。”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