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专业科普讲堂走进南海丹灶高校
氢能专业科普讲堂走进丹灶高校
多维度讲解氢能相关内容
助力培养氢能产业相关人才队伍
3月16日,校内氢能专业科普讲堂及企业宣讲交流活动(第二期)走进丹灶高校,面向200余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氢能技术应用相关专业学生授课,讲解氢能产业相关的产业内容和业务功能,推动氢职业培训的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完善氢能源和燃料电池产业人才教育体系,促进氢能职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培训。
本次活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佛山早稻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广东兰氢科技有限公司大力支持。
活动以线下讲堂和视频授课两种方式,涵盖了“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综合监管平台介绍”与“沼气制氢工艺及其监测技术”两个主题。
线下讲堂以第一主题展开介绍,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技术总监林壮川从产业运营监管(加氢站)、政策监管(数据核查)、考核评估(技术分析)、氢能汽车维保、氢安全监测等多个角度进行科普和讲解。
同时,林壮川还介绍了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综合监管平台的特点和项目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车辆的企业运营、加氢站企业、政府用户等运营监管等功能。据悉,该平台既是省氢能产业服务平台,也是城市群示范应用的监管和评价平台,结合产业政策、燃料电池系统原理和车、站实际运营经验,实现了氢跑里程、实际氢耗、空跑里程、运营效率等数据的计算算法,采集氢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多维度设备数据,持续开发政府综合监管、标准评价以及产业服务等方面的核心能力。
学生们从多维度对氢能汽车和氢能产业形成初步了解和知识框架认知。“学校所处的丹灶是氢能集聚高地,就读氢能技术应用专业让我平时也会留心氢能产业相关新闻。”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纷纷表示,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今后将关注氢能等研究领域,希望有朝一日能作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当天下午,堀场(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市场及技术部经理吕岩围绕“沼气制氢工艺及其监测技术”开展视频授课,分析沼气制氢的工艺和技术,让学生了解氢气怎么来、怎么用、用在哪等方面。参与讲堂的学生均表示受益匪浅,对氢能产业深知颇深。
据悉,此次讲堂内容为“UNDP-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职业学院”项目之一,作为行业内、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氢能产业人才相关工作建设的重要举措。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系统性培训和引导,吸纳和培养出氢能职业相关人才队伍,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基础,加快推进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助推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3月16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一众专家学者,走进丹灶镇荷村社区、仙岗村、大果村和康园,在实地参观中了解丹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的历史名人,并对丹灶文化发展给予建议,进一步提升有为之乡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寻古迹,感受有为文化魅力
当天,专家学者们来到荷村社区,观摩了至今仍保留完好的杨氏大宗祠、三忠古庙、杨庆堃故居等地,并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1979年正是中国社会学重建之期,杨庆堃先生在其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而南海丹灶恰是杨庆堃的故乡,非常值得调研。”南京大学人文资深教授周晓虹边拍摄记录边说道。
走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仙岗村,专家学者纷纷慢下脚步,静静欣赏古色古香的陈氏大宗祠,品味流传千古的葛洪传说,探寻千年不竭的蟹眼仙泉。在守一艺术馆里,周晓虹看到金漆木雕的古舞台感触颇深,现场挥毫写下“万世仰圣”四字,希望学者们能敬仰尊重有学识的圣人,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丹灶作为著名的康有为故里,康园早已成为众多广佛游客的休闲学习场所。当天,专家学者们在走访了杜定友、杜维明家乡——大果村后,乘有为水道游船来到古新相融的康园,感悟敢为人先的有为精神。
“丹灶除了有众所周知的康有为,还有杨庆堃、杜定友、杜维明等一批历史名人。这趟丹灶之旅,我觉得对于社会学研究十分有意义。”周晓虹表示,故居是先辈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希望丹灶能对杨庆堃故居、杜维明故居等古迹进行修缮,使先贤的精神文化得以传承,打造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和丹灶历史名人的展示窗口。
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丹灶软实力
一个丹灶镇,半部岭南史。此次专家调研活动,是2023第十九届康有为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通过中山大学的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丹灶的历史人文资源,最终将形成丹灶村镇文化民族志系列报告,系统展现丹灶名人、历史、文化、经济、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
传承优秀文化,赋予城市精神力量。去年,丹灶镇新增汉字书法(康体)、苏村拜斗两个区级非遗项目;编撰出版《丹灶名人风采录》;有为水道游船项目开航,成为区“三带三区”示范线路之一;推出“遇见丹灶”主题研学游活动等,让有为文化熠熠生辉,全域旅游欣欣向荣,提升了丹灶的知名度、辨识度和软实力。
今年,丹灶继续坚持以“文”铸魂,融通自然人文,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IP,实现文化建设高水准。一方面,丹灶将推动有为文化与精神文明融汇,挖掘历史名人的精神内涵,加大对祠堂、旧屋、古树等保护力度,同时组建“文产特派员”队伍,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另一方面,丹灶将推动有为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落实“水上南海”发展计划,擦亮“有为水道”文旅名片,打响“金沙户外”区域品牌,致力打造一个近悦远来的活力新丹灶,让更多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走进这个品质之城,吸引新人才、新业态、新资本、新动力加入丹灶,推动丹灶的高质量发展。
这两天,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这个广东“明星园区”,再次凭实力“出圈”。
3月16日,液相色谱填料及生物医药高效分离纯化介质项目签约落户该园区;3月17日,三水与企业签署框架协议,在园区共建纳米医药中试基地。两个项目都有国家级专家带队,承载极高的科技含量。
2023年3月16日,国家纳米中心项目座谈及三方协议签约仪式在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指挥部举行,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就国家纳米中心项目落地进行交流。
顶尖项目为什么都往这个园区跑?综合多个项目的落户原因,自然资源禀赋、规划理念靠前、湾区政策特区、服务配套齐全等优势,使其释放出对人才及企业的“强磁力”。
其中,该园区的政策优势是其他园区难以企及,也最吸引项目落户的关键。
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广东省七大产业集聚区之一——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核心起步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能享受省市区共建的政策优惠,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医药“政策特区”。
去年年底,广东省药品监管综合改革先行区在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5个省级药品、医疗器械领域平台落户园区,《促进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正式发布,政策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佛山云东海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载体优势也很明显,可用“三个万亩”概括,即超万亩产业发展空间、超万亩国家湿地公园、超万亩自然生态绿芯。
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北湖湖畔,近年来激活良好生态的发展密码迎来蝶变,环湖乡村振兴示范带多个乡村迎来越来越多产业进驻。
“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是不少前来参观的客商及调研团对园区的共同评价。
该园区按照3.0标准打造,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将生态最好的地块用于建设人才公寓和公共服务中心,并为每个生产区配备5~10分钟生活圈,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产业社区新标杆。
去年,三水还迎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三水院区、佛山基础教育城建设两大民生“礼包”,让企业人才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及医疗服务,增强创新人才集聚力。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开园一年来,该园区已引入5个项目,投资总额268亿元,包含2个百亿项目,1个50亿项目,还有储备项目超130个。
可以预见,未来还将有更多“金凤凰”飞入园区,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也将在三水崛起。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