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统计局与天河区新塘街新塘村举行党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暨企业调研活动
携手共建 合力攻坚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中村治理工作要求和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开展机关党建“聚力攻坚”行动助力城中村治理的工作部署,4月12日下午,广州市统计局与广州市天河区新塘街新塘村举行了党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
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小华指出,与新塘村开展党建结对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及时深入了解第一手资料、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统计工作提质增效,是广州统计系统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城中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举措。新塘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详细介绍了该街道及新塘村的基本情况、产业现状和发展思路,寄望通过党建结对共建,推动双方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城中村未来发展持续走深走实。随后,市统计局向新塘村捐赠了一批图书,助力该村提升阅读指数,构建书香文化村,让书香伴随社会治理,用知识润泽村民心田。
签约仪式后,市统计局开展了新塘村辖内企业调研,与5家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发展需求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统计局与新塘村深入研讨了机关党建助力城中村治理行动的具体事项,为切实以统计行动助力城中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副局长冯俊,机关党委和相关处室负责人,新塘街道党工委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新塘村辖区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签约仪式及调研活动。

市民喜爱的榴莲、车厘子等进口水果从卸船到运抵江南水果批发市场仅需2小时!进口水果新鲜抵达背后体现的是南沙外贸营商环境的“软实力”。2020年11月广州南沙获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获批近两年半以来,南沙区进口贸易规模逐年攀升,贸易服务配套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正加快打造华南最大对外开放门户。数据显示,2022年南沙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988.2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进口1365.2亿元,增长23.2%。2023年1~2月,南沙进口260.1亿元,增长29.3%。
培育外贸新业态亮丽名片
在南沙跨境电商保税仓内,一片繁忙景象:分拣、录入信息、打包、贴快递单……一个个包裹被发出。在这里,跨境电商商品可以24小时通关,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下单,最快当天就能收到所购跨境电商商品。
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是全国第二大平行进口车汽车口岸
南沙是全国最早开始跨境电商试点的地区之一,依托海港优势,打开跨境电商“新局”,南沙跨境电商应用实例入选了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南沙成功打造了多个跨境电商品牌创新项目,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搭建了“一仓买全球、卖全球”的应用场景,国内首个跨境公共分拨中心实现了跨境电商包裹“当日处理、24小时送达”的消费体验,大湾区机场货运中心打造了海陆空铁立体式的联运通道,有力促进南沙跨境电商改革创新发展,使南沙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重要供应链集散地。
数据显示,跨境电商业务量从2014年0.2亿元增长到2022年约900亿元,助力广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规模连续9年蝉联全国第一。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跃升至900亿元。
这是进口示范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口示范区获批两年多以来,南沙区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抓住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创新驱动、要素集聚、产业增效、消费升级,积极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南沙区政协副主席、商务局局长谢晓晖介绍,南沙进口示范区还培育了汽车平行进口、飞机保税融资租赁、文化艺术品保税、保税船燃加注、离岸贸易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其中,平行进口车全国首创“保税+会展”“保税仓储+保税流转”模式;广州市首颁的4个保税加油牌照均花落南沙企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加油站”……多个首创让南沙外贸新业态成为亮丽名片。
创新助力 打造全国最快、通关环境最好口岸
在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国际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可以轻松进出,各种车型琳琅满目,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集群、全国第二大平行进口车汽车口岸,华南首个汽车专业出口监管仓库也在南沙口岸正式启用,外贸通关效率再提升,最快一天完成通关手续。随着《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通关环境更加优越,这里将打造全国最快、通关环境最好的口岸。
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创新助力。《广州市南沙区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广州市南沙区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等先后印发出台,企业最高可获3000万元奖励支持,增强了进口发展韧劲。南沙区获批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国际航运保险业务税收优惠、启运港退税、出口监管仓、大湾区机场共享中心、“一站式”海关监管服务模式等重大政策。对标RCEP、CPTPP条款,在全国率先发布6大领域17条先行先试措施,成为全国首个对标RCEP、CPTPP双协定的自贸试验区集成性创新举措。
“增强服务创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据介绍,南沙逐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开展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融资、外汇管理改革等跨境金融先行试点。推出集成式“信易+AEO”便企场景,通过模拟评估检测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守法企业更容易获得海关高级AEO认证,通过“信易+”集成让企业叠加享受政务、金融等多重升级服务。
南沙区商务局实施实实在在的措施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对新注册的批发企业及零售企业,最高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进口生鲜冷链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且年进口额达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对从区内口岸进口的境内收货人,且成功通过海关检验检疫环节查验的,给予每个冷链集装箱1800元补贴等系列政策。
六大百亿级进口平台不断壮大
第130届广交会、第4届及第5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第19届东盟博览会、第133届广交会……南沙进口示范区频繁亮相,成为全国首个在进博会进行专题展示、首个参加东盟博览会的进口示范区,擦亮并向世界展示南沙进口示范区的闪亮名片,国际曝光度带来了国际影响力,有效带动对外经贸合作开展。
不断释放的红利,推动国际汽车贸易综合枢纽、全球优品分拨中心、冷链物流分拨中心、全球飞机融资租赁中心、湾区粮食分拨中心、美食美酒分拨中心等示范区六大百亿级进口平台持续培育壮大。
国际汽车贸易综合服务枢纽创新“保税仓储+保税流转”方式支持企业进口整车跨关区转入转出,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进口汽车保税展示中心”,汽车整体通过能力超300万辆,截至2022年底,南沙累计进口平行进口汽车约6万台,保持全国第二大汽车平行进口口岸。
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是目前外贸行业全国首个数字服务贸易平台,2022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服务示范案例、全国服务贸易优秀案例,赋能本地贸易企业实现外贸增量60多亿元。
冷链物流分拨中心2022年进口额超90亿元,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冷库项目已建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冷库,将打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
全球飞机融资租赁中心2022年进口飞机8架,进口额约38亿元。已累计交付飞机244架,项目合同金额约150亿美元,先后落地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全国首单二手飞机混合资产包跨境租赁交易等创新业务模式,形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
湾区粮食分拨中心依托南沙粮食通用码头,2022年粮食进口37.5亿元,南沙粮食码头逐渐扩建,扩建泊位预计年底投入使用,筒仓三期今年底开工建设,仓容超过60万吨。
美食美酒分拨中心,实现一体化协同操作并提供产业链、供应链一站式增值服务,2022年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41.7亿元,增长2.3倍,骏德集团二期已封顶,将扩大红酒、零食等消费品进出口。
“买全球、卖全球”链接世界
市民喜爱的榴莲、车厘子等进口水果从卸船到运抵江南水果批发市场仅需2小时!依托全国最大的临港冷库,1小时即可覆盖大湾区城市群,24小时可以通达全国各地,大大缩减客户物流链和时间成本,让广州南沙跃升为车厘子进口量最大的口岸。
越来越多的业态在南沙集聚,越来越多的外资外贸企业落户南沙。以跨境电商为例,南沙作为广州跨境电商枢纽海港,已吸引天猫、京东、唯品会、抖音、洋葱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国际品牌在南沙设立物流分拨中心。世界跨境电商大会在南沙举行,开展部分美妆及防疫商品进出口试点,推动美赞臣、欧莱雅等知名消费品牌落地,南沙成为国内外知名平台和品牌的重要供应链集散地,已发展成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进出口平台。
南沙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增量提质,品类逐步集聚,打造南沙外贸新增长极。2022年南沙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988.2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进口1365.2亿元,增长23.2%。2022年,南沙区消费品进口387.2亿元,增长32.3%;天然气进口364.3亿元,增长4.3倍;文化产品进口66.7亿元,增长4.8倍;医药材及药品进口27.7亿元,增长6%。
业内指出,南沙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既有世界大港南沙港,又有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外经贸平台,以及对接RCEP和CPTPP等重大政策利好,正持续做大“买全球、卖全球”外向型经济格局,链接世界。
“到黄埔去·2023户外音乐季—畅享幸福河湖”活动现场
暮春四月,夏至未至,动人的旋律飘扬在美丽的南岗河畔。4月14日至15日,“到黄埔去·2023户外音乐季—畅享幸福河湖”来到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南岗河畔。
户外音乐季是黄埔区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由区委宣传部主办,至今已连续举办5年,线上线下累计吸引超过50万人次观看,成为该区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气质的一项品牌活动。
幸福河畔乐韵悠扬,长岭山水展新姿
欢快穿梭的鱼儿、成群结伴的鹭鸟、清澈见底的河流、郁郁葱葱的树木……漫步在南岗河畔的青翠草地上,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如醉的风景里、精彩的表演中感受岭南之风、黄埔之美。
全长24公里的南岗河,流域自然禀赋优异、文化底蕴丰富,是岭南穿城河流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黄埔区将构建绿色生态水系网络与打造高水平国家化创新城区紧密结合,将南岗河打造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水利部首批“幸福河湖”的建设项目。
“选择在南岗河旁举办音乐会,能够让群众切实感受河道建设成果,也为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注入了文化活力。”长岭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莫艳华表示。
据悉,作为黄埔区最“年轻”的街道之一,长岭街先后打造了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和“幸福河湖”两大“国字号”品牌,以及磐石音乐谷、醒狮文化馆、“黄埔红”岭头红茶创意园、长岭现代农业公园、运动公园、植树公园等亮丽名片。
音乐会现场,雕塑大师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欣赏。丰腴灵动,神态各异的“肥女”雕塑矗立在南岗河畔,或抚琴演奏,或吹拉弹唱,点缀了长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画卷。
惟音乐与美景不可辜负,黄埔特色文化渐入民心
典雅动听的民族歌曲,跌宕婉转的粤剧唱腔,经典潮流的通俗音乐……浓浓的文艺气息在四月的晚风中氤氲开来,观众在南岗河的静谧祥宁中,感受音乐与自然交织融汇的美妙韵律。
本次音乐会邀请了广州地区和黄埔区本土音乐人,通过流行演唱、器乐弹奏、乐队表演等形式为观众送上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音乐会上,高亢激昂的《幸福中国一起走》,柔和抒情的《绒花》,轻松灵快的《稻香》等经典名曲轮番呈现;脍炙人口的粤曲《荔枝颂》让人感受到岭南艺术的浓厚韵味;热烈沸腾的《怒放的生命》将现场气氛带至高潮,音乐会最终在《到黄埔去》的精彩演绎中画下了完美的句点。
“在这里表演节目让人心旷神怡。本次活动将广东音乐文化与黄埔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充分显示了黄埔发展的文化底蕴、青春活力。”参加本次音乐会的演员涂慧表示。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长岭街当日在南岗河旁举办了“长岭好邻居”社区音乐节,为辖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舞台。
“这是一次神奇美好的体验。”现场欣赏音乐会的钟先生分享道,他和家人在南岗河畔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周末。
(焦婵娟 凌国浩 郑少叶)
附件下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