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2022年度广州市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的公示
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的通知》(粤文旅非遗〔2023〕13号)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工作,对全市1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评估。经推荐、评审、审核,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定为优秀等次3人、合格9人;全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定为优秀等次6人、合格55人、不合格2人。
现对我市2022年度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3天。有异议者可以书面形式(须加盖单位公章)向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反映。受理时间:2023年4月21日上午(09:00-12:00),逾期将不予受理。联系人:陈先生;联系电话:020-38925436。
2022年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统计表
序号 | 区县/ 单位 | 代表性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代表性传承人姓名 | 性别 | 评估等次 | 备注 |
1 | 海珠区 | 核雕(广州榄雕) | 传统美术 | 曾昭鸿 | 男 | 合格 | |
2 | 海珠区 |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杨虾 | 男 | 合格 | |
3 | 海珠区 | 粤绣(广绣) | 传统美术 | 许炽光 | 男 | 合格 | |
4 | 荔湾区 | 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美术 | 谭广辉 | 男 | 合格 | |
5 | 荔湾区 | 象牙雕刻 | 传统美术 | 张民辉 | 男 | 优秀 | |
6 | 荔湾区 | 粤绣(广绣) | 传统美术 | 陈少芳 | 女 | 合格 | |
7 | 花都区 | 灰塑 | 传统美术 | 邵成村 | 男 | 优秀 | |
8 | 番禺区 | 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陈文敏 | 男 | 优秀 | |
9 | 市属 | 粤剧 | 传统戏剧 | 欧小胡 | 男 | 合格 | |
10 | 市属 | 岭南木偶戏 表演艺术 | 传统戏剧 | 崔克勤 | 男 | 合格 | |
11 | 市属 | 广东音乐 | 传统戏剧 | 何克宁 | 男 | 合格 | |
12 | 市属 | 粤曲 | 传统音乐 | 黄少梅 | 女 | 合格 |
2022年度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结果统计表
序号 | 区县/ 单位 | 代表性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代表性传承人姓名 | 性别 | 评估等次 | 备注 |
1 | 越秀区 | 古琴艺术(岭南派) | 传统音乐 | 区君虹 | 男 | 合格 | |
2 | 越秀区 | 狮舞(广东醒狮) | 传统舞蹈 | 赵伟斌 | 男 | 优秀 | |
3 | 越秀区 | 广州戏服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董惠兰 | 女 | 不合格 | 在美国治疗疾病及休养,无法参评 |
4 | 越秀区 | 广州饼印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余兆基 | 男 | 合格 | |
5 | 越秀区 | 广州箫笛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郭大强 | 男 | 合格 | |
6 | 越秀区 | 太虚拳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邹强 | 男 | 合格 | |
7 | 越秀区 | 象牙雕刻 (象牙微雕) | 传统美术 | 冯惠盈 | 女 | 合格 | |
8 | 越秀区 | 粤语讲古 | 曲艺 | 颜志图 | 男 | 合格 | |
9 | 海珠区 |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小柴胡制剂方法) | 传统医药 | 马蓉 | 女 | 合格 | |
10 | 海珠区 | 象牙雕刻 | 传统美术 | 李定宁 | 男 | 合格 | |
11 | 海珠区 | 咸水歌 | 传统音乐 | 谢棣英 | 女 | 优秀 | |
12 | 海珠区 | 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赵艺明 | 男 | 合格 | |
13 | 海珠区 | 古琴斫制技艺 | 传统技艺 | 陈一民 | 男 | 合格 | |
14 | 海珠区 | 盆景技艺 (岭南盆景技艺) | 传统美术 | 周炳鉴 | 男 | 合格 | |
15 | 海珠区 | 小凤饼(鸡仔饼) 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薛锐明 | 男 | 合格 | |
16 | 海珠区 | 粤绣(广绣) | 传统美术 | 伍洁仪 | 女 | 合格 | |
17 | 海珠区 | 古琴艺术(岭南派) | 传统音乐 | 谢东笑 | 男 | 合格 | |
18 | 海珠区 | 粤绣(广绣) | 传统美术 | 梁桂开 | 女 | 合格 | |
19 | 荔湾区 | 广州玉雕 | 传统美术 | 尹志强 | 男 | 合格 | |
20 | 荔湾区 | 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美术 | 许恩福 | 男 | 合格 | |
21 | 荔湾区 | 广彩瓷烧制项目 | 传统美术 | 何丽芬 | 女 | 合格 | |
22 | 荔湾区 | 采芝林传统 中药文化 | 传统医药 | 周路山 | 男 | 合格 | |
23 | 荔湾区 | 西关正骨 | 传统医药 | 李主江 | 男 | 合格 | |
24 | 荔湾区 | 广彩瓷烧制技艺 | 传统美术 | 翟惠玲 | 女 | 合格 | |
25 | 荔湾区 | 木雕 | 传统技艺 | 唐锦全 | 男 | 合格 | |
26 | 荔湾区 | 西关打铜工艺 | 传统技艺 | 苏广伟 | 男 | 合格 | |
27 | 荔湾区 | 岭南盆景 | 传统技艺 | 陆志伟 | 男 | 合格 | |
28 | 荔湾区 | 粤绣(广绣) | 传统美术 | 谭展鹏 | 男 | 合格 | |
29 | 天河区 | 咏春拳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黄念怡 | 男 | 合格 | |
30 | 白云区 | 广式硬木家具 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招赞惠 | 男 | 合格 | |
31 | 白云区 | 广式硬木家具 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胡敏强 | 男 | 优秀 | |
32 | 白云区 | 广式红木宫灯 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罗昭亮 | 男 | 合格 | 2022年12月23日去世 |
33 | 黄埔区 | 广绣 | 传统美术 | 陆柳卿 | 女 | 优秀 | |
34 | 花都区 | 蔡李佛拳 (广州北胜蔡李佛)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房胜棠 | 男 | 优秀 | |
35 | 花都区 |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杨志峰 | 男 | 合格 | |
36 | 花都区 | 灰塑 | 传统美术 | 刘志威 | 男 | 合格 | |
37 | 番禺区 | 沙湾飘色 | 民俗 | 何达权 | 男 | 合格 | |
38 | 番禺区 | 广州砖雕 | 传统美术 | 何世良 | 男 | 合格 | |
39 | 番禺区 | 广东音乐(沙湾何氏广东音乐) | 传统音乐 | 何智强 | 男 | 合格 | |
40 | 番禺区 | 鳌鱼舞 | 传统舞蹈 | 江炳贤 | 男 | 合格 | |
41 | 番禺区 | 鳌鱼舞 | 传统舞蹈 | 幸泽良 | 男 | 合格 | |
42 | 番禺区 | 广东醒狮 | 传统舞蹈 | 周镇隆 | 男 | 合格 | |
43 | 番禺区 | 潘高寿传统 中药文化 | 传统医药 | 卢其福 | 男 | 合格 | |
44 | 南沙区 | 黄阁麒舞蹈 | 传统舞蹈 | 张炽垣 | 男 | 合格 | |
45 | 从化区 | 掷彩门 | 民俗 | 邝健洪 | 男 | 合格 | |
46 | 从化区 | 从化猫头狮 | 传统舞蹈 | 李水木 | 男 | 合格 | |
47 | 增城区 | 舞貔貅 | 传统舞蹈 | 张永木 | 男 | 优秀 | |
48 | 增城区 | 核雕(广州榄雕) | 传统美术 | 吴明南 | 男 | 合格 | |
49 | 市属 | 螳螂拳 (广州螳螂拳)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陈俭安 | 男 | 合格 | |
50 | 市属 | 传统打金工艺 | 传统技艺 | 王永清 | 男 | 合格 | |
51 | 市属 | 象牙雕刻 | 传统美术 | 翁耀祥 | 男 | 合格 | |
52 | 市属 | 象牙雕刻 | 传统美术 | 叶汉盛 | 男 | 合格 | |
53 | 市属 | 岭南罗氏妇科诊法 | 传统医药 | 罗颂平 | 女 | 合格 | |
54 | 市属 | 岭南陈氏针法 | 传统医药 | 陈秀华 | 女 | 合格 | |
55 | 市属 | 岭南传统天灸疗法 | 传统医药 | 符文彬 | 男 | 合格 | |
56 | 市属 | 沙河粉传统 制作技艺 | 传统技艺 | 区又生 | 男 | 合格 | |
57 | 市属 | 粤剧 | 传统戏剧 | 倪惠英 | 女 | 合格 | |
58 | 市属 | 粤剧 | 传统戏剧 | 孙业鸿 | 男 | 合格 | |
59 | 市属 | 粤曲 | 传统戏剧 | 陈玲玉 | 女 | 合格 | |
60 | 市属 | 粤曲 | 传统戏剧 | 梁玉嵘 | 女 | 合格 | |
61 | 市属 | 粤曲 | 传统戏剧 | 何萍 | 女 | 合格 | |
62 | 市属 | 广东音乐 | 传统音乐 | 潘千芊 | 女 | 合格 | |
63 | 市属 | 岭南木偶戏 表演艺术 | 传统戏剧 | 叶寿春 | 男 | 不合格 | 因身体原因无法参与考核 |

4月12-13日,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决赛在山东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2支队伍的96名选手参加本次大赛。广州市白云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检疫员郑七英同志代表广东省出战,并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比赛二等奖,并获得“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
近年来,广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检疫人员队伍建设,以省选拔赛和全国技能竞赛为契机,广泛开展岗位练兵,通过以赛促学、以赛提能,多项目、全方位开展技能培训,激励引导全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钻研业务、苦练技能,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湛、业务全面、功底扎实、素质过硬的精英人才,有效提升了全市动物检疫检验水平,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全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左三为郑七英同志。
2022年,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增城开发区”)委托管理范围成功获批拓展至302平方公里;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开发区中排名第66,七年排名大幅跃升123位。2022年,增城开发区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41.2亿元、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297.7亿元,进出口总额455.9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6274个、增长50.93%……
一串串亮眼的数据,展示了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成果,折射出增城开发区加速崛起而无法掩盖的光芒。
据了解,增城开发区是广州重点谋划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城开发区聚焦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车显”三大特色产业。
坚定改革步伐 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自1988年创建以来,增城开发区历经两次历史性“跳跃”,2006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至今从未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描绘快速发展的精彩画卷,建设成为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门户、东进“桥头堡”。
特别是去年以来,增城开发区提出“一区多园,扩容提质”战略部署,围绕开发区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结合地区产业需求,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发展规划,将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平台纳入委托管理范围,由原来的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
紧扣时代脉搏 在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上稳中提质
随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成为增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极。
根据商务部2023年1月发布的最新综合评价结果,增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66名,较上一年度跃升了10名;在东部地区107家经开区中排名第38;7年(2016年—2022年)累计前进123位,迈进国家级经开区中上游水平。在5大类30项综评考核指标中,优势指标数量占比从42%提升到50%,综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抢抓立法机遇 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上赋能强权
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当前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一部立足于促进和保障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应运而生,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2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有利于促进增城开发区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体制机制优势,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条例》的施行,将进一步理顺增城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为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强权,赋予其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和其他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市一级权限,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平衡广州市优质资源配置,促进增城开发区与各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和产业合作。
聚焦产业优化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重拳出击
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实体经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培育“芯车显”三大特色产业, (下转2版)
先后引进超视界、维信诺、广州增芯等重点产业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2022年,希音供应链总部项目、绿天然项目、江铜精密铜导体项目以及九识半导体项目等8个百亿级(投资额或营收超百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建立产业项目筹建“一个平台、一个方案、一份指引”的“1+1+1”“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分别建立问题及需求清单,服务保障30个重大产业项目动工,以“妈妈式”服务推动问题高效化解。
坚持党建引领 在非公党建工作上抓实抓细
在施行“区政合一”改革后,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起而行之,挑起非公党建工作的责任,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抓实抓细非公党建工作。抓好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夯实组织基础,持续加强开发区的组织建设,建强两新组织党员队伍。
目前,增城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委在册党员400人,党组织数41个,覆盖非公企业52家,建成园区党群服务阵地3个。积极打造党建品牌,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2022年,增城开发区先后获得“双强六好”党组织、党务工作标兵等市级奖项6项,非公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区级奖项7项。
增城开发区园区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增城开发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双区建设”,以“一区多园”战略辐射带动发展,不断增强平台核心引擎功能,全力打造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