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广州市荔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2023年8月10日,荔湾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广州市荔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荔湾区分局代表区政府对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报告。与会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高度肯定规划成果,并从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优化规划空间格局、统筹规划衔接协调、加强规划实施监管等方面分别发表了意见,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审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
《规划》围绕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定位,以“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愿景,谋划荔湾区国土空间新格局。在北片,围绕建设“历史文化核”,以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为牵引,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增强高端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打造最具岭南风情、广州特色的“老荔湾”;在南片,围绕建设“现代活力核”,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打造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荔湾”,不断推动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建设。
会议强调,应强化《规划》对各专项规划指导约束作用,切实做好过渡期内与现有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协同。《规划》一经批复,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注重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规划动态分析评估、调整完善。同时,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依法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
(荔湾区荔湾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审议《广州市荔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现场)

根据《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广州南沙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办法》有关规定,《南沙区生物谷片区(DH0304、DW0102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已完成规划技术审查、批前公示等程序,并经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批准(规划资源南20232757),自批准之日(2023年7月21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八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的规定,现由我局公布实施。有关规划成果信息可查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方网站(http://ghzyj.gz.gov.cn/)和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zns.gov.cn/)。
特此通告。
附件:南沙区生物谷片区(DH0304、DW0102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正批后通告图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年8月16日
8月1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民营经济20条”政策解读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深入解读《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即“广州民营经济20条”),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工商联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对政策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解读会上,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山围绕广州市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法治保障的具体举措,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广州为激发民营经济组织活力和创造力,持续发力“四个聚焦”,做好促进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破解广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涉及的要素保障、规范引导、权益保护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聚焦民营经济痛点难点
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探索解决市场主体长期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民营企业最关注的土地、资金、人才及平等准入等难题出发,完善土地供应保障制度,融资和人才支持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打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着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健全规范化、常态化、数字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引领良好政企生态。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新挑战
夯实新业态新行业的发展基础
立足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聚焦民营企业面临的创新人才紧缺、创新资金短缺、创新产品难推广等问题,支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注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及时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打造区域品牌、特色品牌。
聚焦民营经济组织需求
提供民主、科学、精准的制度设计
建立线下线上联动机制,畅通和拓宽社情民意表达和反映渠道。通过实地调研、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举办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大中小民营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个体工商户、行业协会、商会等各方意见。
搭建听取企业意见“直通车”,深度听取企业诉求,让制度真实反映市场主体意愿,力求用“干货”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助力,找准法治保障民营经济的“广州模式”。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持续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
优化监管方式,根据民营经济组织的行业属性、信用情况等实行分类监管,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和企业合规免责清单制度,不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
自2020年以来,广州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清单制度。目前,全市各有关单位已累计发布“双免”清单事项449项,涉及市场监管、交通、文化、城管、生态环境等多个执法领域。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