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广州样本 | 广州市创新培育信访“家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为民本质,通过创新培育彰显家国情怀、广府文化的“家人、家事、家书、家访、家常话”信访“家文化”,探索打造新时代广州信访版“枫桥经验”,有效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关经验做法被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和《人民信访》转发推广,获中央信联会议第四督查组充分肯定。市信访局被中央信访联席办、国家信访局评为“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
夯实信访服务新理念
坚持把信访“家文化”作为构建新型信访关系的重要载体,始终站稳“人民信访为人民、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立场,以党建强组织、聚合力、提质效,着力把全市信访系统建成“信访为民之家”。在市人民来访接待厅建设“幸福号列车”党群信访服务驿站,为来访群众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亲情式的优质服务,让小驿站成为体验“广州温度”的大窗口。在全市信访系统构建“1+11+N”党建矩阵,实施“羊城信访、为家解忧”计划,开展“红棉信访”服务评比活动,推动信访服务提档升级。在全市来访接待场所集中打造“文化墙”“家话栏”“家事照”“家访区”,大力宣传“信访为民家文化、排忧解难暖万家”工作理念,让来访群众置身于“家”的氛围、感受到“家”的温暖。大力加强信访铁军队伍建设,完善基层“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和心理咨询师、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壮大信访“家”的力量。
坚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
拓宽信访服务新渠道
坚持敞开信访家门,拓宽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收集群众“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全力吸附和化解信访矛盾。在全省首创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全方位、全天候扫描民生领域信访“弱信号”。建设便民、高效、优质“穗智访”信息化系统,优化网上信访登记录入、受理办理、汇报审核业务流程。在住宅小区、建筑工地等人流密集、信访类案高发场所张贴信访受理二维码,24 小时受理群众信访诉求不打烊。逐级挂牌成立驻接访厅(室)人民调解工作室,充分借助“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社工志愿者、老党员及“广州街坊”、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助力信访矛盾调处、参与解决信访问题,有效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
坚持把群众诉求当家事
优化信访服务新举措
注重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聚焦群众满意办“家事”,优化信访工作举措,全力化解信访突出矛盾,千方百计为民排忧解难。坚持用“望远镜”排查风险、“放大镜”个案提醒、“显微镜”痛点诊断,每日收集交办信访“强信号”和“弱信号”,梳理出一大批信访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推进信访矛盾发现得早,严防信访风险形成现实危害。认真落实信访事项首办责任制,紧盯受理、转送、办理、答复、回访、满意度评价等各环节落实全流程闭环管理,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动态和反映及时开展下访约访,紧盯群众满意用好“五步”(沟通、对接、上门、联系、再上门)“四法”(全程跟踪、模拟评价、分段评价、代理评价),依法依规解决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以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推动提升群众满意率和参评率。今年上半年,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 100%,求决类初次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 97.35%。
坚持把群众信访当家访
建好信访服务新网络
着眼为群众提供更快捷、更贴心、更优质、更高效的信访服务,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着力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健全各级信联会议机制,完善市信联办工作规则,重点强化区、镇(街)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设,推进镇(街)主要领导兼任镇(街)信联会议第一召集人,探索在镇(街)由政法委员兼任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村(居)设置信访委员。目前,全市 176 个镇(街)实现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全覆盖。结合主题教育进一步推进“区信访超市—镇(街)服务中心—村(居)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着力建好群众“家门口”信访服务网络。优化网上信访登记录入、受理办理、汇报审核业务流程,实现信访业务一站式统一性访问、一站式贯通性挖掘、一站式综合性研判、一站式协同性预警“四个一站式”信息化赋能,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坚持与群众沟通聊家常话
提升信访服务新成效
按照“家文化”、信访办理、基层平台建设“三位一体”思路,在全市培育打造一批镇(街)吸附能力强、化解能力强的“两强”样本。大力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全省信访工作示范镇创建,总结推广花都区“10号工作室·党员连心桥”、海珠区“马师傅工作室”、荔湾区“如意流动调解室”、黄埔区“信访超市”、白云区“同心亭”等创新经验,培育打造基层吸附能力强、化解能力强“两强样本”。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到区信访量占比全市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7个百分点。攻坚积案化解减存量,全市信访系统固化“积案库”“案管室”以及“双包双挂”“双交双办”等创新做法,组织开展市领导包案,引领带动各级各部门领导包案处理挂点区域和分管领域信访突出问题,推动今年中央交办广州市第三批信访积案逐案攻坚化解。
8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主办的“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粤公平)上线一周年”新闻通气会在广州举行,通报粤公平上线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介绍粤公平赋能行业智慧监管方面最新成效。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魏文涛和珠海、佛山、中山、肇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通气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部署,以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高效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为目标,将公共资源交易管办分离体制改革与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有机结合,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化转型,积极稳妥推进平台整合共享各项工作,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年来,全省累计交易金额1.9万亿元,粤公平日均访问量由上线初期4万次上升至29万次,累计入驻市场主体5.8万家,办理移动数字证书1.3万份,办理电子保函19万单,替代现金投标保证金超560亿元,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共有专家3.6万人,提供专家抽取服务2.6万次。
会上,魏文涛重点介绍了粤公平近期新上线的交易风险防控预警、粤公平码监管应用、交易电子档案查询、评标专家考核评价和继续教育等功能。粤公平风险防控预警功能通过对交易数据进行充分的集成、整理、挖掘,根据关键信息雷同、中标率畸高畸低、中标价畸低、投标报价浮动异常、招标非正常延期、评标时长畸短等关键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信息化手段智能挖掘交易过程中潜在的围串标异常风险,对疑似陪标专业户、关联投标、抱团投标等高风险迹象进行自动预警。粤公平不断丰富粤公平码应用场景,为监管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提供便利,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粤政易扫粤公平码,就可以查看项目基本情况、进展情况、关联主体、预警信息、风险报告等全要素数据。粤公平还上线电子档案查询服务,为行政监督、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查询、调阅交易电子档案提供便利,助力监管部门提高处理投诉、查办案件的效率。针对一些评标专家不按时参加评标、故意拖延评标时间、敷衍塞责随意评标、在合法的评标劳务费之外额外索取报酬,一些评标专家不公正、不专业,导致部分项目中标结果不符合实际需求或者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上线专家考核评价、继续教育功能,由平台运行服务机构记录专家履职负面行为,在日常考评中予以扣分,由省政数事务中心组织开展专家继续教育、线上考试,以提高专家评标质量。专家考评结果不合格的,要再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评标抽取资格,连续两个年度考评结果不合格的,取消评标专家资格,移除出库,并不再受理其入库申请,以确保评标专家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勤勉地履行专家职责。
魏文涛表示,在粤公平探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智慧监管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平台监管手段,提升行业监管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下一步将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模型,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投标文件进行比对分析,锁定标书雷同、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等围串标的高风险线索,赋能行业监管。接下来,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还将开展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促进各地加强平台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建设,并会同省有关部门修订《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将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医疗器械采购、疫苗采购等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各地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监管部门等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通气会上,珠海、佛山、中山、肇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珠海市通过深化大数据应用,构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信息化预警指数(PRAI)体系,开发建设“数预警”平台,挖掘交易过程潜在风险与问题,实现模型与应用双向循环的良性反馈,有效赋能行业智慧监管。佛山市制定《公共资源交易信用管理办法》,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梳理构建交易主体全生命周期预警指标,推动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和全过程在线监管。中山市探索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协作机制,形成“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做好“制度、技术、组织演练”三大筹备保障,遵循“场地调度、专家抽取、音视频会商、评标系统、平台服务、属地监管、评审报酬、资料归档”八统一的“1+3+8”工作方法,打破本地评标专家“小圈子”,减少专家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肇庆市依托粤公平实现交易过程全公开,打造“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全程留痕”的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档案归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解决以往纸质档案归集零乱、缺失、易损等问题。
近日,知识城集团下属知识城(广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知识城产投集团”)与上海粤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粤浦科技”)在知识大厦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据悉,此次合作中,双方将在广州开发区西区共同投资建设产业园区,打造广州全球AI赋能中心。
广州全球AI赋能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该项目将打造成为都市创新型硬科技产业园,瞄准专精特新企业,以完善产业链硬核支撑为目标,依托粤浦科技在人工智能硬件和软件产业领域的优势及知识城集团的资源优势,计划引入10-20家硬科技企业,形成集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企业量产、生产性服务为一体的AI赋能中心。
未来,该项目将通过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成长性企业,助力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万亿制造”强区战略和科技创新枢纽建设,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和产业标杆,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
(刘珊)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