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让“一元钱看病”惠及更多居民
基层医疗机构连接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担负着城乡居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等工作。在主题教育中,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动态更新建立问题清单台账,确定了13项问题清单,制定了60项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列边改,动态更新,定期盘点想方设法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针对基层医疗服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出台了相关行动计划,形成五大工程、19个子项目,通过提升全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配套公共卫生相关政策,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全科门诊进村驻点 免费体检送上家门
“不用跑到十几公里外的卫生院,子女也不用请假陪同,真的方便多了。”今年6月开始,白云区太和镇卫生院探索组建“移动全科门诊”团队,周一至周五分别在兴丰村、白山村、和龙村、草庄村、田心村驻点开诊,填补了这几条村没有村中心卫生站的空白。
移动全科门诊在田心村开诊
据介绍,这支团队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社区护士及中医理疗师组成。全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及经验;公卫医生经常入户随访,与村组织和村民都熟悉,护士对药物、医保政策等均熟悉,中医理疗师则具备丰富临床经验。这样一支经验足、能力强的团队,高频率定期下沉,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方便的服务大受居民好评。
而在白云区江高镇,镇公共卫生委员会、镇卫生院正组织开展“体检小分队进村社”。江高镇辖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此前,想去医院检查身体,需要走很远。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可免费享受同质医疗服务。“走几步就到了,基本不用排队,真的很方便。”参加完体检的郭伯伯很满意。
据了解,前期,江高镇公共卫生委员会对各村(社区)老年人、慢病患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进行摸查,后续由卫生院安排6人医护团队在各经济社进行流动式体检,对新生儿及产妇、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提供上门服务,不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江高镇卫生院已为近10000名村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推进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
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动计划》(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中了解到,对于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广州市将持续推进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同时,也要求根据实际需求规范开展村级巡诊和派驻服务,确保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
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指的是将村卫生站纳入镇卫生院管理,在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方面实行“六统一”,逐步承担起行政村范围内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中医药服务、康复等职责。目前,广州市紧密型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率已经达到76.52%。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底,全市涉农区紧密型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机构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基层医疗体制改革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引擎”。2008年,广州市在花都区开始试点“一元钱看病”,随后在市内其他涉农地区逐步推开,作为基层医疗体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成效显著。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将推进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模式全覆盖,保障农村居民就近看病,到2027年底,“一元钱看病”模式有望在所有村卫生站推行。
此外,“五年行动计划”还纳入“镇村帮扶工程”,一院帮一镇,千医下千村。由市属医院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一对一帮扶一间镇卫生院,加强中心卫生院建设,有力提升急救能力和水平,五年内,向每间镇卫生院至少选派 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挂职担任副院长、每年向每间镇卫生院至少选派1名专业技术人才。每年还将安排不少于200名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通过职称晋升前服务基层、专家下基层、组团式帮扶等多种方式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服务;且明确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基层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
为了有效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矛盾,未来五年还将选聘不少于10名具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执业经历、高级职称等条件的退休医生,担任首席专家到镇卫生院全职工作,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可及性和获得感。
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统一管理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从而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也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而城市医疗集团就是医联体其中一个模式。
根据“五年行动计划”,广州市将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内人员统筹管理、城市医疗集团内医疗统一管理。对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赋予运营管理、人员招聘、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自主权,以大力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部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集团内将统筹设置医务、院感、护理、门急诊、住院服务患者转诊、公共卫生等管理部门,负责对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控制、双向转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实施一体化管理。到2025年底,全市涉农区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将100%实现内部人员统一管理,并争取实现内部医疗统一管理,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不低于30%的专家号源。
记者还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广州市对医师多点执业启动网络备案制,全市医师无须审批即可多点执业,引导优秀医师更多的“纵向”流动到基层医疗机构。
根据《黄埔区大沙街道公开招聘政府聘员的公告》、《黄埔区大沙街道公开招聘环保监督检查员的公告》,我街专职安监员及环保监督检查员笔试工作已完成,将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名单公告如下:(详见附件)
按招聘岗位人数和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顺序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电话通知。咨询电话:020-82386887;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大沙街道办事处
2023年8月22日
黄埔区大沙街道公开招聘专职安监员、环保监督检查员笔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名单.xlsx
附件下载:
相关信息
广州文旅再添活力 构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高地
目前,广州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城、以文赋能,高标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打响“四大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构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文化高地。
8月21日,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走进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豆园 DOC.Park)、南汉二陵博物馆,了解广州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方面的创新探索。
8月,广州市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为广州文化旅游再添活力
广州市文化馆 争创全国首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馆
“截至2023年8月15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组织惠民活动超过1400场次,接待群众超过61.7万人次。”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告诉记者,今年文化馆推出了一批高品质惠民文化活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广作华章——从外贸商品到非遗保护”特展入选2023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名单,2023非遗品牌大会、2023年广东省红色讲解员大赛总决赛、广州文化旅游推介大会等重要活动陆续在新馆举办。“百姓学堂”“大家乐舞台”“最美夕阳红”“粤讲越有戏”等公益惠民品牌深受基层群众喜爱。
广州市文化馆群文创作勇攀高峰,屡获殊荣。牟辽川透露:“今年上半年,我馆参加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作大赛,获得奖项32项。”据悉,这些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将陆续和广州市民见面。
今年8月,广州市文化馆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为广州文化旅游再添活力。“未来广州市文化馆将以争创全国首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馆为目标,举办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牟辽川表示,广州市文化馆计划联合海珠湖公园、海珠湿地,推动“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品质发展,打造新旅游目的地,加强文化馆品牌建设和IP创造的力度,构建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时代特色的新文旅生态圈。
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 挖掘更多岭南故事
作为全国首家以纪实内容为主题的视听产业园区,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为什么又叫“豆园DOC.PARK”,引来媒体的好奇。园区创始人张鹂透露:“豆园的名字源于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豆制品厂,而在我们园区里大家都是因为纪录片而相识,大家希望园区有一个更亲切的小名,就有了豆园这个名字。”广东省文化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钟康则认为,“豆园”像培育豆芽一样培育行业新人,“作为青年导演,豆园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办公场地,它更多的是平台聚合的作用,除了工作上的连接,我们在这里经常有创作层面的讨论”。广州厉川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海则把自己比作“豆园”的“豆子”,“跟着这么多的导演感受新科技,让我汲取到了豆园的养分”。
豆园DOC.PARK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园区内共入驻企业75家,全市首个主题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影像和音乐主题分馆也在园区内。
除园区运营之外,豆园DOC.PARK还努力生产优质内容,参与《真实生长》《棒!少年》《陪你在全世界长大》等系列获奖优秀纪实影像作品。如今,反映海珠文化IP十香园的四集短剧《有个画家叫居廉》已完成制作,目前已孵化、发行影像作品50部,正在参与孵化、发行的20部。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做新的尝试,比如基于短视频的方式,发掘更多民间艺人,传承匠心、匠人的精神。”张鹂透露,今年,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将和广州文化产业相结合,发掘更多岭南故事,“其实很多导演来到广州之后会觉得,这里不缺少故事。我们会把故事挖掘出来,并主动拥抱短视频的潮流,通过这个平台讲好岭南故事,跟外界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南汉二陵博物馆 讲好广州历史
“2023年截至8月16日,南汉二陵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75559人次。”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黄洪流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博物馆热”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同样有所体现,“观众们特别热情,两个原创展览‘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还有今年6月刚刚正式向公众开放的康陵遗址,都有很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五代南汉国的标志性史迹,是广州重要的文化遗产。今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康陵遗址全面完成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正式向公众开放。在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观众能从“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里窥见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烟火气,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感受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则从2022年广州18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成果中精选陶器、铜器、铁器、银器、水晶、贝壳等各类出土文物约260件/套进行展示,观众可从中观察和体会广州先民的生活日常、生命日常。
“我们在考古发掘研究和文物出土的基础上,打造了这些原创展览,是文物活化利用、讲好广州历史的具体体现。”康陵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张强禄表示,未来将继续为公众全方位呈现南汉历史往事与文化记忆,让进博物馆看展览成为广州市民的新风尚。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