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南庄全力推进办学管理制度改革
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南庄镇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9月7日,南庄召开庆祝2023年教师节暨慈善奖教表彰大会。
加大奖教力度 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
近年来,南庄教育事业蓬勃生长、硕果累累,这离不开全镇教职工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今年,《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2023年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关心支持教育创新发展先进集体的决定》文件中,南庄镇10个单位获评为“禅城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49人获评为“禅城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5人获评为“禅城区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40人获评为“禅城区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
为向教育工作者表达敬意,活动现场为优秀教育工作者颁发了奖状和慰问信。此外,南庄镇慈善会还对镇内学校79名优秀教师进行了奖教。
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南庄三中老师刘秋林表示,在日后的教学中他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学生锤炼品格、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南庄教育的长足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助力。从2018年起,南庄镇慈善会就开展奖教活动,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为南庄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活动是对南庄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进行表彰,进一步树典型、立标杆、促先进,激励老师们立树人之志,践教育初心使命,向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目标努力奋进。”南庄镇慈善会会长叶德林说。
教育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是提升城市价值、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林曼宇表示,近年来禅城在教育改革创新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南庄同样亮点纷呈,除此之外,南庄爱心企业、组织团体还用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发展,希望未来有更多企业、村居能支持南庄教育事业,为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引导全镇教育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见贤思齐、创先争优,守教育初心、担筑梦使命,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断创造佳绩,争取为南庄教育事业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南庄镇委副书记、镇长宋颖彪说。
努力做到最好 用教育提升竞争力
在禅西中心化进程中,教育是未来南庄发展最大的竞争力所在。
当日下午,南庄镇还召开了教育座谈会,共商教育大计,推动南庄教育事业迈步新征程。
近年来,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南庄,使其基础教育逐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另外,为响应禅城区办学管理制度改革,为禅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座谈会上,南庄对区教育体制改革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
今年,禅城教育因时因势优化办学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的办学管理制度改革,南庄镇积极响应改革号召,迅速成立南庄镇教育办公室和南庄镇教育发展中心,参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属地力量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庄镇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庄镇教育办公室将走访镇内各幼儿园,摸清南庄家底;继续推进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华材职中南庄新校区的建设,完善南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搭建教学交流平台,激发教师活力,让南庄教育走向更广阔发展平台。
从十年前的“一级办学、一级管理”体制到现在的“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制度,十年来,南庄全力做好教育,大力提升教育配套资源,布局多个优质教育项目,完成明德中英文学校、紫南实验学校、罗南小学、佛山外国语学校北校区(小学)、佛山市岭南美术实验中学等学校的建设,今年南庄绿岛湖学校、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附属艺高职业技术学校投入使用,同时,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华材职中南庄新校区也在加快推进,未来,南庄教育将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目前,南庄镇有23个村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有57所,真正实现家门口办学,大大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教育是一项大事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宋颖彪表示,下一步南庄将对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五好”教育新形态,并全力打造一个教育品牌、锻造一支教育铁军队伍、建设一批本土名校、培养一批名师、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教育的氛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强劲动能,为禅西中心化提供有力支撑。
要干就干到最好!南庄镇委书记叶华表示,只有办好教育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实现持续发展,南庄镇委镇政府将用心用情做好教育事业,镇村两级也将积极推动成立教育基金,用于学校的建设和优秀教师的奖励。希望各个学校也能抓班子强队伍、抓管理促规范、抓教育促成效,推动南庄教育争创一流、走在前列,让教育成为南庄最大的竞争力。
张槎街道召开教育发展座谈会
9月8日下午,张槎街道召开教育发展座谈会,各村(社区)书记,街道辖区各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以及街道教育办公室全体人员参加。会议提出,将成立张槎街道教育工作专责组,推动成立张槎教育基金,进一步做好辖区内教育布局。
今年初,张槎街道提出“1368”发展思路,即锚定一个目标、立足三大定位、实施六项行动、做优八大片区,为禅城打造“佛山之心”、实现中心城区到城市中心的重大跨越努力奋进。这六项行动中有一个行动是“民生攻坚行动”,其中就包含了教育配套和优质学位供给。
张槎的教育资源齐全,辖区内既有幼儿园、小学,也有初中、高中,还有大学。前不久,张槎有81名教育工作者、3所学校、3个村集体受到了禅城区的荣誉表彰。在此良好形势下,张槎召开这次座谈会,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并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致敬,动员街道上下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举措,奋力把张槎的教育办得更好。
三方面发力 共促教育事业向好发展
身为中心城区产业重镇,接下来张槎将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落实“一级办学、区镇(街道)协同”的办学管理体制,在禅城区教育局支持和指导下,张槎街道教育办公室、张槎街道教育发展中心已于8月31日揭牌成立。业务职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育事务,承担辖区小学(幼儿园)招生、转学工作,参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二是社会事务,负责辖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校舍安全排查整治、修缮、加固、改扩建等工作;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等,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力、贡献力等保障。
今后,张槎街道将成立教育工作专责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责组负责统筹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村(居)委力量,协调解决各类教育社会事务性工作,减轻教师事务性负担,充当坚实的后盾,让教师可以安心教好书,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向好发展。
同时,推动成立张槎教育基金,用于辖区各类学校的建设和优秀教师的奖励。团结凝聚各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弘扬慈善文化、服务人才成长、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不断增强教育发展事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街道还将做好辖区教育布局。”张槎街道党工委委员林曼介绍,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夯实教育经费保障基础工作,引导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间资本等积极参与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做好资金保障;二是支持、鼓励村(居)委等各级组织继续以资金、土地、房舍等形式的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三是持续增加公办学位和普惠托位,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落实教育公平。
凝聚各界力量 营造更好的教育氛围
“张槎是产业重镇,也是佛山最年轻的镇街。张槎的教育,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永庆寄语与会人员,要以最高站位发展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巩固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要以最浓情怀关心教育,街道教育部门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以最好资源支持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以最强合力服务教育,张槎要立足街道职能,在区教育局的统筹下,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引导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支持本地教育发展,加快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助力的良好氛围。
作为禅城区教育局联系张槎街道的负责人,禅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招生办主任赵尚志现场勉励全体校(园)长,锻造一个善学习、懂业务、能干事的学校行政管理班子,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提质量、树标杆、立品牌,打造与“佛山之心”地位相匹配的高品质学校。同时,他希望张槎各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推动全区教育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营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好氛围,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即日起,禅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近30个科普活动接受报名。
2023年全国科普日时间为9月17日~23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禅城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各镇街道、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各有关单位围绕全区组织开展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活动。
据了解,这些科普活动都围绕着科技创新、科学教育、数字素养、生态文明、卫生健康、应急科普等方面展开。在本次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大部分的活动均可免费参与,名额先报先得,额满即止。有兴趣的市民可以登录“佛山市禅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微信公众号查看详细的活动安排以及报名方式。
禅城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禅城区科协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科协“四服务一加强”职责定位,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开展形式丰富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扎实推进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去年,禅城科协联合区素质纲要办成员单位及区级学会、基地等单位,结合“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组织开展过百场科普活动,其中,去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参与人数超10000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相比往年,今年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科技含量更足、趣味感更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更大,他希望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多元、触手可及的科普体验。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